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宋医 >

第392章

宋医-第392章

小说: 宋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水煮青蛙?”

“嗯,如果把青蛙放进热水里,它会很快跳出来逃走,而把青蛙放进冷水里,慢慢加热煮开,直到青蛙被煮熟,它也不会跳出来。(据说这个故事有人试验过,结果相反:温水加热到一定的热度,青蛙还会跳出来逃走,而如果是滚水,青蛙掉进去,一下就被烫死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高滔滔道:“我明白了,就是循序渐进的意思。”

“正是!厢军数量众多,先帝进行了大量裁军之后,全国厢军依然还有二十二万之众。要分割整改,一口一口吃掉。不能一下全盘改革。”

“你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先帝进行整编裁军,还是很顺利的,厢军从最初的五十多万人,裁减到了现在得二十二万人,番号也从两百八十几个,缩减为一百二十多个。整个军队没有大的反弹,我们可以继续按照先帝的思路和成功做法往下走。先堵住入口,从今以后,永久取消所有厢军扩军计划,从源头上堵死,然后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裁军,每一年裁三万,七八年左右,便可将厢军全部裁减完!”

“裁减的厢军如何安置?”

“老、病、残的厢军,由朝廷养老;技术兵有选择保留;其余专业厢军,实行军龄买断和政策安置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安置。”

高滔滔有些头晕,问道:“什么意思啊?”

“六十岁以上的厢军老人,重病或者残疾丧失劳动力者,按照原月俸继续领取,直到死亡为止。我统计过,这一部分占厢军总数不到一成。国家花钱养他们,一来体现仁政,二来,可以取得对厢军改革的良好口碑。”

“很好,我完全同意。你接着说。”

第一个计划就得到了高滔滔的支持,让杜文浩信心大增。说道:“对厢军中的作院军、壮城军、桥道军、船坊军等军种中的有技术的兵,只要年轻,都可以留任,整编成专业的工程兵、后勤兵和兵工厂工人。这是军队需要的兵种。我统计过,这些有技术的兵,大概占厢军的三成左右。也就是七万人。在和平时期,这样的规模已经够用了。但是,在管理上不能再归于地方衙门,否则又成了地方衙门差使的对象了。”

宋朝的厢军是双重领导,一方面听从三衙的领导,另一方面,又服从所在地方的安抚使、经略使等“率臣”的领导,而这些率臣,一般都有州府的知府等行政长官兼任。厢军受地方政府领导,自然避免不了被地方政府差使。

高滔滔道:“有道理,你认为该如何管理?”

“取消双重领导,直属朝廷,战时根据需要统一调配,担负运输保障加固城防修路架桥等军事辅助任务;非战时,工程兵可以承包桥路房屋等工程建设赚钱,上交税利。后勤兵平时可以从事回易,补贴军用。但仅限于后勤兵,对于作战部队,严禁从事任何盈利性营生。”

“嗯,这个要分步骤按计划进行吧?”

“是的,我所说的全部改革计划,除非特别申明的,都是分步骤按计划进行,先进行局部试点,积累经验,然后逐步推广,力争不出现社会面大的波动。”

高滔滔点头道:“我看可以。老病残占一成,技术兵占三成,剩下的六成如何安置?”

“剩下的六成属于转业安置对象了。对于转业的厢军,可以听其自愿,有两个选择,一种是由朝廷一次性出钱,将他军龄全部买断,他拿钱走人,自己爱干什么干什么去;第二种,是朝廷安置工作。”

“一次性买断?怎么买断啊?”

杜文浩掰着指头道:“对于军一级高级将领,安置到朝廷各衙门供职。享受的月薪待遇不变。对指挥(营)级将官,按服役年限长短计算买断军龄费用,一次性买断军龄,另外,每月支付原月薪的七成作为生活费;对都一级将官,也按服役年限来计算买断军龄费用一次性买断,不再享受每月生活费待遇。”

“嗯,”高滔滔沉吟片刻,说道:“我觉得这样处理很好很合理,费用不算大,应该可以让这些将官满意,保证转业的稳定。那对厢军士兵呢?”

第428章 军人的地位

杜文浩道:“厢军士兵实行军龄买断和政策安置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安置。军龄买断跟军官一样,按服役年限计算买断费用,一次性买断,以后朝廷不再管。政策安置可以有两个去处,一个是开设大量的作坊,进行工业生产,厢军中相当一部分人可以进入作坊成为工人,这些人不领军饷,而按工作量领取工资。由作坊自行承担。另一部分,解甲归田,朝廷给予优惠政策,开荒种地,新开荒的地归本人,若干年内免任何税收,而且国家还可以给予贷款辅助。”

“贷款?”高滔滔奇道。

“是,相当于青苗贷,由公私合营的公司负责贷款。将来,我们还可以开设银行进行放贷,但这可以缓缓,等公司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再说。”

“好的,”高滔滔也不多问,以免扯开话题了,继续刚才的问道:“我觉得你的计划很新奇,也很合理,应该能够执行,只是,我想知道,厢军原先的工作,又有谁担负?”

“这要先对厢军的工作进行分析,刚才已经说了,厢军中修筑城池的壮城军、修路筑桥的桥道军可以整编成工程兵部队。而担任运输任务的装发军,改编为后勤部队。对于制造武器的作院军,则全部转为兵工厂工人。”

“兵工厂?”

“就是军器所。我专门视察过军器所,里面的状况我觉得很不满意。必须进行大的改革。”

“怎么改?”

“首先要树立对人才和知识的尊重,我朝对文人墨客的尊重已经相当高了,但是,缺乏对技术人才的足够重视。比如在军器所,我就亲眼目睹了一个高级技术人才惨遭鞭刑的奇怪情景。这位老人发明了一种弓弩,叫‘神臂弓’,比我军目前使用的所有弓弩的射程要远得多,也要犀利的多,很轻易洞穿重装铠甲!可是,他却因为替兵匠们争取正常的福利待遇而被当官的鞭笞责罚。这就足以证明我朝对技术人才的轻视。”

“嗯,是啊,你说得对,应当尊重爱护技术人才,有什么好的办法,你尽管告诉我。”

杜文浩一听,顿时喜上眉梢:“应当将全国军事、经济和其他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起来,成立一个科学研究所,要独立于军器所之外,直属朝廷管理。这些人能为国家创造巨大的财富,应该给予优厚的待遇和安全保障。并给予至高的荣誉。”

“好,我同意。这个所就有你负责组建好了。你担任提举。”

杜文浩身兼的职务已经很多了,但是,这个职务确实不能推的,他点头道:“好,我来负责。皇上的算术老师叫沈括,因为当初在西夏作战中失败被贬,如今正在地方绘制各地地图。据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人是个奇才,我想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科学研究所的局判(副所长)。”

“没问题,我明日就下旨让他回来,具体如何使用,你来决定。”

“好的。另外,要提高军器所兵匠的月薪待遇,他们的工作量太大了,要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并给予他们一定的人身自由,要给予他们以人文关怀,才能让他们释放出巨大的劳动热情出来。”

“嗯,就按你的办。”高滔滔想了想,又道:“我就担心,后勤运输人员太少了,只怕不够用。”

“厢军经过改编之后,后勤兵数量虽然只有七万人左右,但是以往我军调动的后勤运输人员最大的时候也不超过十万,所以应付正常战役需要已经足够了。如果发动大规模战役,后勤人员不够的时候,可以花钱征调民夫运输,老百姓也能从中赚钱。当然,如果要应对全面战争,单靠常规部队显然是不够的,那时候要进行战争总动员,调动全国的人员参与战斗,后勤人员也根据需要增加了。那是特例。”

高滔滔笑道:“我不是说这个,以往厢军都被当地衙门差使惯了,一旦裁减,各地衙门或许会反对。各级军官差使兵士惯了,也会因此反对。这个你想过吗?”

“当然想过,这一点我在组织指挥使们研讨变革方案时就充分讨论过了。我们认为,变革肯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些利益其实都是非法的,是不该得到的。比如地方衙门差使厢军,他们不提供厢军军费,厢军是朝廷养的兵,他们凭什么差遣?对于将官就更说不过去了。所以从理论上我们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是占得住理的。”

“话是这么说,可是……”

“不用担心,滔滔,先帝将厢军从五十多万裁减了一大半,据我所知,当时也有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之声,但先帝坚决执行,也风平浪静完成了裁军。更何况,当时先帝裁军,一文钱都不补发,我们这次裁军,考虑到了阻力,实行了买断军龄和政策安置双重手段,将士们获利颇多,阻力应该比以前更小。至于地方衙门,他们对军队的变革没有发言权,剥夺他们不该得的利益是理所应当的。另外,我们采用的是循序渐进,先点后面分步骤按计划进行,反弹被分散了,阻力会小很多。需要强调的是,阻力肯定会有,但是,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决策者的意志。三心二意,前怕豺狼后怕虎,那就一事无成!”

高滔滔扑哧一声笑了,轻轻打了他一下:“你在骂我优柔寡断啊?”

杜文浩捧着她的脸吻了一下:“滔滔,现在你在最高权力的顶峰,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你,你要真心想富国强兵,就绝对要拿出铁腕政策来,要知道,强权就是真理!”

“嗯!我听你的!”高滔滔性格柔顺宽厚,不善于谋略,却被历史的车轮推到了权力的登峰,原本只想稳稳当当等孙子哲宗大了,将权力移交给哲宗,却被杜文浩历数宋军屡战屡败而激怒了,让杜文浩负责军事变革。待到杜文浩拿出方案来之后,她其实也不知道这些方案到底如何,凭着心中的爱恋,坚信杜文浩不会害自己。所以,凡事都听杜文浩的。

杜文浩端起酒杯:“好!为了滔滔成为铁腕太皇太后干一杯!”

高滔滔莞尔一笑,也举起酒杯,学着杜文浩碰了一下:“好!也为了你这铁腕大将军,干一杯!”

“嘿嘿,那我们不成了一对铁腕伉俪了吗?”

高滔滔粉脸微红,眼波流转瞧着他,凑过去亲了一下:“生生世世,愿如今日!”

两人拥吻,饮干了杯中酒。

杜文浩道:“我接着说,朝廷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对军队和军人的地位问题。众所周知,我朝军人地位低下,就朝廷武将而言,六十级武阶中,最高级别的太尉,仅仅是正二品官,比文官低了两级。同样的资履,武将的官阶普遍要比文官底上两三级。两个资格差不多的人,身为武将的见到身为文官,只有拱手作揖让道的份,心里能平衡吗?这种重文轻武的官衔,造成了整个社会对军队的轻视,对军人的轻视。这样一种社会氛围,如何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高滔滔想了想,道:“大家对军队的看法没那么差吧?”

“差不差,看看当兵的是什么样的待遇就知道了。武将级别普遍低于文官,刚才已经说了,再看看普通士兵,当兵是要刺字的,要在脸上刺上所在部队的番号,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逃兵。只是,这个规定却直接把士兵定格在了耻辱柱上!要知道,只有罪犯、官府的工匠和奴婢,才会被刺字识别的。士兵不是与罪犯等同了吗?实际上,士兵中的厢军,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于罪犯。当兵保家卫国,本来是十分神圣光荣的,现在却成了一种耻辱的职业。单单从这一点便可知道,军人的社会地位,跟罪犯、奴婢一样,相当的低贱!军人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军队却是这样的社会地位,若不是灾民、无法生活的穷苦人和刺配的罪犯,清清白白老百姓之家,谁愿意来当兵做出牺牲呢?又如何能招募到好的士兵呢?”

高滔滔呆了,神情有些黯然:“重文轻武、以文制武,后果真的如此严重吗?”

“是的,这种对军队和军人的贬低,直接影响了战斗力。而这种思路,又必然导致对武将的不信任,采取种种措施进行制衡。突出表现在‘文官领军’、‘分权’和‘将从中御’几项严重损害军队战斗力的措施上。”

“文官领军的害处我已经知道了,后面两个呢?”

“分权就是把一支大军分成若干小军队,让武将们率领,这样就算要造反,也危害不大,这是最初的用意,但是,这样的结果并然是分兵,本来我军兵力对大辽和西夏都是占优的,可一上来就分兵几处,分头冒进,敌人巴不得咱们如此,好集中优势兵力围剿一处,各个击破,本来咱们总兵力占优,但局部战役,却往往是以寡敌众,败因便种于此!”

“我明白了,将从中御的害处呢?”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