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天生韩信 >

第250章

天生韩信-第250章

小说: 天生韩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忌惮之心,那我还能有什么作为?”

“况且即便如此,我又何有悔之。”

项羽豪爽的大笑声笑道:“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如果让我项羽天下无敌,那倒是无趣至极,凭空多个对手岂不快哉。纵使落败,身死英雄之手,也是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我项羽又有何怨之。”

“唯一让我有些遗憾的就是我没有听从亚父之言,他若在,我绝不至如此,韩信若想如此轻易的就取得河北和齐地,绝无可能。”

说道范增,项羽的神色不由黯淡了下去。

范增的离世成了他一生的痛,原本只是和范增怄气,傲气上来了不肯对他低头认错,却不料范增年老气衰,一气之下竟然背疽发作而死。等到项羽后悔时却已经追悔莫及。

虞子期见项羽神情黯然,知道他心伤范增之死,想安慰下他,却不知如何开口。

项羽又接着说道:“亚父有一次生我气的时候曾说过我不是当帝王的料,那时候我还不服气,和他大吵了一顿。现在想起来倒是他有道理,正如他所说,我不该心狠的时候心狠手辣了,不该手软的时候却妇人之仁了。我以前总是在想,为什么我一直在打胜仗,可是楚国的形势却越来越恶劣,反抗我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虞子期强笑道:“好了大哥,老说这些有什么意思,尽说些丧气的话,这可不像我认识的项羽呀。”

项羽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笑着摇了摇头,“说的对,是我错了。好了,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还是回营吧。”

虞子期挥了挥马鞭,纵马小跑追上了项羽笑道:“钟离哪有这么快回来,他这人是出了名的慢性子,要时间最废时间,我想最快也要到明早才能回来吧。”

项羽斜眼笑着看着虞子期,“怎么,你还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跟我比试箭术吗?”

虞子期不由咋舌,连忙摇头道:“不敢不敢,我哪里是你的对,你要找人练还是找钟离吧,他武艺可在我之上。”

“钟离没这么快回来,我是给了他三天的时间,足够他安排撤退事宜了。”

“三天。”虞子期微微有些吃惊,讶道:“为何如此之久,如今我楚国形势已经危急,还是应当从速撤回为好。”

这次虞子期亲自前往,不单单只是送粮的问题,而是带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刘邦完了,齐国现在已经成了韩信的囊中之物,就算现在不取楚国,早晚也会大兵压境。

项羽再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快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齐地已失,秦军南下之路便一马平川,彭城北面几乎是无险可守。彭城若失,则楚国在江北的经营就告以破灭,那亡国也就不远了。

这是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虞子期才亲自出马来劝说项羽从中原撤军回兵的。

如今秦军和楚军在中原僵持已有四月之久,双方在中原犬牙交错,彼此撕咬。项羽虽然占了优势,可也奈何不了王泾的秦军。而王泾则是依托关中,紧守着几个据点,与秦国本土遥相呼应,倒也让楚军头疼不已,为之烦恼。

相持四月,最先告急的自然是楚国虚弱的后勤补给能力,留守朝中的虞戚是绞尽脑汁,才为项羽的近三十万大军的人嚼马咽提供了保障,却也弄得楚国上下怨声载道。

自从上次偷袭得手后,楚军就再也没有新的取胜。

项羽再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快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齐地已失,秦军南下之路便一马平川,彭城北面几乎是无险可守。彭城若失,则楚国在江北的经营就告以破灭,那亡国也就不远了。

这是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虞子期才亲自出马来劝说项羽从中原撤军回兵的。

如今秦军和楚军在中原僵持已有四月之久,双方在中原犬牙交错,彼此撕咬。项羽虽然占了优势,可也奈何不了王泾的秦军。而王泾则是依托关中,紧守着几个据点,与秦国本土遥相呼应,倒也让楚军头疼不已,为之烦恼。

相持四月,最先告急的自然是楚国虚弱的后勤补给能力,留守朝中的虞戚是绞尽脑汁,才为项羽的近三十万大军的人嚼马咽提供了保障,却也弄得楚国上下怨声载道。

第267章 见龙卸甲(2)

项羽并没有猜错,韩信并不打算出奇兵攻取彭城。一方面是因为连月大战,秦国国内粮草和战略物资消耗极其严重,已经濒临告竭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韩信不想再兵行险招,而是改用更为稳妥的策略。

兵行险招,大多是处于劣势兵力时所用。当自己势力不如对方,那就只有依靠将领的谋略来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增加己方的胜算。但凡计谋,皆是以几率为赌注,赌的是对方统帅猜测不到你的心思,从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从最不可能发起攻击的对方发起攻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所用成就一个名将的辉煌战绩一般取决于两个要素,要么是自己太过高明,要么是对手太过愚蠢,仰或许两者兼顾。真正的名将对决,反而会慎之又慎,步步小心,封死任何给对方钻空缺的机会,奇谋计略倒是少之又少。像秦赵长平之战,就旷日持久的持续了半年之久,廉颇和白起互有攻防,都未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及至范睢用反间计诱使赵孝成王用赵括替换了廉颇,白起才倾力一战,出奇兵将赵军拦腰截断,一举歼之。

若论如今这天下最耀眼的两个名将,那无疑是韩信和项羽两人,其他人比起他们都差上许多。二人都善用奇兵,易掌军心。区别在于项羽更多是靠攻势猛烈而成名,在对手猝然不妨下突然发起决死攻势。钜鹿之战的章邯,以及彭城之战的刘邦,都是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项羽一举大破。韩信则更多的依赖的是奇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对手判断错他的意图时才真正的发起攻击。

两人风格各异,却同为名将。如今韩信已经席卷河北和齐地,天下七分已得其五,尽占秦、赵、齐、燕和韩魏地,在大势上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反观项羽,中原战事虽占了上风,却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如今腹背受敌,其势已大不如前。

越是占据优势,韩信也变得愈发谨慎起来。和他一样,项羽同样也是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被他把握住战机,所有轻视他的人都已经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如今秦国既然已经处于优势,也不急于一蹴而就,稳妥些以势压人倒是上上之策。

正是基于韩信如此心思,项羽的主力大军得以从容从中原抽身,二十六万精锐楚军逐次退至颍水以东,放弃了已经陷入两面夹击的河内郡和颖川郡,主力退入南阳、陈郡、砀郡,背靠彭城以自保。王泾则率军出城紧随其后,逐步接掌二郡。

捷报接连传来,咸阳这数月已经被秦人的欢呼声所充斥,每日东城门外都会有无数秦人翘首以待,等待着快马前来报捷的传令兵。

每当大捷传来,赢可便会下令取消宵禁,城门不闭,让秦人尽情狂欢。在收取河北中原的二十二郡后,秦国重新统一天下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为了表彰韩信的功勋,秦王赢义特意下诏,重复周制,加封韩信为国公,以三川郡一郡为其封地,出入仪仗皆同天子。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公之爵位在侯之上,已和诸侯并无区别,要知道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如齐桓公、晋文公也不过是国公的爵位,战国最早期的韩魏赵三国君主只是侯爵之位。秦国为了犒赏韩信,不惜打破商鞅一手创立沿用了一百六多年的二十四等军功爵位制度,仿效古制加封他为国公。

此时天下明眼人都已经看出,这不过是为了韩信登基前造势而已。

果不出其然。初平二年三年,彗星三见,咸阳西北起苍白气三道,长二十丈,趋东散。第二日早朝,有博士郑纶上表曰天生异象,乃是除旧换新之兆,嬴氏立国七百余年,至胡亥屠戮宗室,手足相残,如今气数已尽,所立之君不过是旁支血脉。不如仿效尧舜,上应天命,禅位于上将军韩信,以安天下。

此语一出,朝堂顿时哗然,众臣纷纷揣测这是不是韩信授意所为。只有赢可心知肚明,这老头是擅自借机发挥用以邀功,便退回了他的奏表,并且令坐下羽林将他捉拿下狱。

但赢可的此番作为却被群臣误读成了她是在韩信故意做退让的态度。于是第二日二百余名五百石以上官员齐名上书,请天子仿效尧舜,禅让王位与韩信。

参与上书的官员虽然不到一半,却是占据了秦国各处核心要害部门的主事之职,以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白庞为首的孟西白等老世族却保持了沉默,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等同于默许了韩信对君权的僭越。

更何况秦国以军立国,如果几乎所有的主力大军,八成以上的将军都在边地,仅听从韩信一人号令,咸阳的朝廷若想调动这些边军,都需要经过上将军行辕的同意后才能发出命令。秦国老世族们虽然对韩信取代赢氏略有不满,却也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并非他们能所能阻挡,所幸不发一言。

赢可见群情激涌,恐再推辞会伤了拥戴韩信大臣们的心,便下诏召回韩信,回到咸阳后再作商议。

身在临淄的韩信在收到诏书后,恐咸阳有变,便令蒙石为帅,假节暂代上将军之职统领齐地兵马,以张耳、萧何二人辅之。他自己则带着三千轻骑一路向西疾行,借道中原返回关中。

驻守在荥阳的王泾等人听闻消息后,立刻会同军中大小四十多名将尉,上书咸阳附议禅让之事,他自己更是率这数百轻骑与韩信会和,共同返回咸阳以安局势。同时河北、北地包括齐地的百余名将军都尉纷纷上书,以示支持。秦军的态度一致并没有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这支效忠赢氏七百多年的军队,最终选择了放弃他们曾经的主人。

王泾之所以坚持要陪同韩信返回咸阳,是因为他除了军中职务外,还是关中大族王家的家主。王家不同于昙花一现的蒙家,在秦昭襄王时期就入秦为官,至今在关中扎根已逾百年,早已经融入老秦人之中。王家更是先后出了四位上将军和大将军,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和军中,如今各族族长元老大多都曾受过王翦和王贲的提拔之恩,有王泾出面,对世家的安抚就显得轻松了许多。

初平二年三月十八,出征近半年的上将军韩信终于返回了咸阳。得到消息后,监国公主赢可协同年幼的秦王赢义,领着丞相公孙弘为首的大大小小近千名官员出城五十里,在灞上迎接韩信。咸阳秦人自发跟随前往,竟聚众三十余万,公孙弘迫不得已下只好奏请赢可,让她下令派出咸阳城卫军用以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冲撞了秦王车架。

当羽林的旗号出现在地平线时,数十万军民皆齐齐拜倒,高呼万岁,贯彻云霄。在马车中正昏昏欲睡的赢义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得惊醒过来,竟当场被吓哭了。

韩信见场面混乱不堪,恐生事端,便也只是匆匆的向拥戴自己的秦人微笑挥手致意,再拜见过秦王赢义后便和赢可等人匆匆回城。

接下来三日,韩信召集了群臣相商,又分别登门拜访各老秦人世家。朝着拥戴之声仍是此起彼伏,边关将领的附议文书更是不绝如缕,不断的被送上朝堂,堆积如山。

军方的强硬支持态度和朝臣的一致拥戴,再加上同时民间的巨大拥护的呼声,韩信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接受禅让。

三月二十五,秦王赢义下禅让诏书,书曰:寡人以弱冲之年,即秦王之位,在位二载。前因叛军起事,天下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韩氏。上将军韩信,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寡人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韩公。伊所谓命世应期,实抚千载。祯符杂遝,异物同途,讴颂填委,殊方一致,代终之迹斯表,人灵之契已合,天道不远,我不独知。朕入纂鸿休,将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静言大运,欣于避贤,远惟唐、虞禅代之典,近想魏、晋揖让之风,其可昧兴替之礼,稽神祇之望?

第268章 见龙卸甲(3)

秦国就以如此轻松的一种方式经历了改朝换代,除了换了一个名义上的君主外,一切都没发生任何变化,国号、旗帜、官职、官服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