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韩信-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马当先者正是红氅披身的一员秦将,张耳眯着眼,看着那骑士纵马奔到自己身前仅一丈处险险拉马,身后的千余骑士瞬间拉马停下,行动齐整一致,可见训练有素。
那名秦将面带微笑,并未说话,只是在马上挺直身子居高临下的看着张耳。张耳观此人少年英姿,面带微笑却不怒自威,身后千余骑竟无一人敢于他并驾齐驱。虽未见过韩信,可张耳凭着直觉感觉出这名秦将就是韩信,于是张口问道:“你就是韩信?”
韩信身边一名秦兵厉声喝道:“大胆,竟然直呼上将军名讳。”
话声刚落,身后千名骑兵齐拉马缰,齐声呼喝。战马高高举起马蹄,重重落下溅起了一片雪花。行令如一,肃杀之气瞬间崩发,一众降将不由齐齐变色,不少人甚至害怕的退后数步。
韩信抬手,示意左右噤声,微微俯下身子微笑的看着张耳,道:“正是我,不知常山王有何指教。”
韩信和张耳目光交接,一上一下对视许久,最终张耳移开了目光,低下头单膝跪下,“罪臣张耳,见过上将军。耳今日已经归降大秦,请上将军勿再提往日常山王之号。”
韩信点了点头,显然很满意张耳的姿态,上下打量了番张耳,见他年近中年,双鬓隐隐有些白发生出,虽只是一袭洗得发白的长袍在身,但却面色平静,丝毫不见慌乱之色。便笑道:“常山王能弃暗投明,归顺我大秦,实属明智之举,也是赵燕两国子民之福。我奉秦王之命,特拜你为少师,领渔阳郡守,节制右北平、辽东、辽西三郡之事。”
张耳心中好笑,秦王远在数千里外的咸阳,绝不会未卜先知早半个月就知道他张耳要归顺秦国的。所以韩信口中冠冕堂皇的什么“奉秦王之命”纯属扯淡,根本就是他矫秦王的旨意自己随口封赏的。其实少师之职虽有殊荣,却是虚职,唯有渔阳郡手节制燕地四郡之职才是实权,也代表了韩信默认了他对燕地的管辖权。
所以虽然知道韩信是假借秦王之意,仍然是中规中矩的跪拜谢恩。“臣张耳谢陛下封赏。”
韩信满意的点了点头,举手遥托,“张少师请起。”
张耳便顺势站起身来,韩信又看向张耳身后一众将领,笑道:“诸位同僚,因为我对各位还不是十分熟悉,待问过张少师后再行封赏。各位尽管放心,如今赵燕之地新定,急需有经验的各位将军和臣工为我大秦治理各地,所以各位若是真心归顺我大秦并再无异心,我韩信今日在此为誓,绝不负各位所怀之才。”
听见韩信如此许诺,一众降将这才放下心来,纷纷跪下呼道:“多谢上将军。”
张耳见韩信寥寥数句话,便将手下的心收服了大半,不由暗生佩服。眉头一邹,忽然伸手做邀道:“还请上将军入城接掌城务。”
气氛顿时凝固,秦军数名将尉面色紧绷,目光中皆露出杀气,而一众降将却面露惶惶之色,心中对张耳的临时起意埋怨不已。
要知道城内尚有近四万的燕军,而韩信身边只有不到一千的轻骑,他若答应入城,那岂不是冒然行险,万一张耳有异心那该如何?
和如果韩信不敢入内,或者找个借口推脱掉,那必然会堕了他的声势,他刚刚营造出来的气势顿时会矮了数分,心中也会被这些燕赵降将瞧不起。
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单乌不由紧皱眉头,心知张耳又是心中的傲气发作,成心想给韩信一个难堪,到不是中途变卦想要对韩信不利。
担心韩信心生猜疑,单乌便想开口圆场,却不料韩信抢先笑道:“如此也好。”说完一挥马鞭,战马从张耳身边越过,直奔城中,其后千余骑兵不假思索便紧紧随之入城,只剩下满脸愕然避开在两旁的一众降将。
蓟城燕王府内,厚厚一大堆的籍卷被堆在了堂中,张耳在一旁向韩信分别介绍道这些分别是什么。韩信则认真的听着,一边吩咐旁边的书记官认真记下所说之事。
燕国虽是小国,地广人稀,但毕竟也有数郡的之地,待这些交接完毕,也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时辰了。
原本身处险地,韩信的亲卫门一个个紧张十分,将燕王府里三层外三层的团团围住,下马刀弓在手,纷纷占据府中各处要地严阵以待。直到后续秦军纷纷入城接管城中防务,这部亲卫才稍缓如临大敌之势。
总算将厚厚一堆的籍卷接收完毕,韩信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这些密密麻麻的燕篆所书的籍卷几乎让他头昏脑胀,却很多都是他急需欠缺的资料。
抬头见张耳面色有些古怪的看向自己,便问道:“张少师有何见教。”
张耳一躬身,“见教不敢,只是耳心中有一疑问,还望上将军未耳解惑。”
韩信一挥手,“有何不解,但说无妨。”
张耳沉吟便可,便如实说道:“蓟城新降,军心未稳,我十分好奇上将军为何有如此胆量敢只身前往,难道不怕其中有诈?要知道你可是秦国的中流砥柱,你若去了我相信秦国必然大乱生起,上将军以为如何?”
韩信笑了笑,“不错,你所言甚是,我若突然死在蓟城中秦国一定会生起内乱来,那时候对你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张耳扬了扬眉,心中更加不解道:“那你为何……?”
“很简单。”韩信斩钉截铁的说道。“我素闻赵人重信义,墨家更是一诺千金,有单先生作保,我如何能不相信。”
听到韩信夸奖,一旁的单乌不由眯起了眼睛,笑着轻捋胡须,心中犹如喝了蜜糖一般。又听见韩信说道:“再者你若杀我,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无论秦国如何乱起,忠于我的部下一定会攻下蓟城屠城以泄愤的,你以为凭你这点兵马能守得住吗?你太小看我韩信所带之军了吧,我之所以一直隐而不发,无非就是想和平收复燕地。”
“更重要一点。”韩信嘴角笑容泛起,“你以为你能留得住我吗?我若想走,这天下还没有谁能留得住我,不要说你的四万弱兵,就算是项羽的江东子弟兵在此,我也一样能纵横捭阖,进退自如。”
韩信高昂头颅,自信满满的说出这番话的瞬间,张耳神情一时失神,恍惚间竟有了有种想要拜倒的冲动。强自镇定下来,深深的看了韩信一眼,低下头去跪拜道:“臣张耳请罪,从此后再无不服之心,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张耳的话显然是向韩信效忠,可问题是他竟然直呼韩信陛下,这不论如何都是僭越之事。可韩信只是微微一笑,却也不说破,两人心中都是心照不宣,自然无需多说。
得到了张耳和一众燕将归降后,韩信轻易的平定了上谷、广阳、右北平、渔阳四郡,又以张耳为将,率归降燕兵辅以蒙石五千秦国精骑,向东攻略辽西辽东二郡。
韩广闻秦军来攻,顿时惊慌失措,深知秦军强大不可敌,又不甘心就此归顺秦国做秦国臣子,于是拔营东向,率残军弃城东逃辽东。
蒙石听说辽东军逃走后,立刻带轻骑追击,在辽河边追上了正在逃窜的辽东大军、一战破之,杀死辽东军卒三万多余,俘获二万,辽东军士的尸首堆积如山,竟将河水生生阻断。
韩广抛下大军,独率五千亲兵向东狂奔,逃入襄平。蒙石果断抛下俘虏,让随后赶到的张耳大军接收,他自己则带着骑兵一路追赶,紧跟着到达襄平。
此时的韩广早已如同惊弓之鸟,见秦军杀来,也不管他们能不能攻下城市便立即弃城逃跑,继续向东逃亡,进入了箕子国境内,灭掉了由商朝遗臣箕子建立的国家,自立为王。但因为实力损耗极重,再加上对秦国的恐惧,韩广便终身不敢再提返回中原之事,之事安心的攻略周边小国,做他的化外之王。
至此,秦军已经平定了燕地六郡,又得赵地三郡。再得到秦国国内赶来的二万援军后,韩信便大张旗鼓,率三万秦军以及五万新军南下,兵临赵国恒山郡。
秦国大军压境,赵地一时大恐,军民皆面带惶惶之色。
第215章 燕赵归心(2)
濡水西起太行,东流与博水、滱水、易水相会后汇入沧海,是为赵国南北之地的分界线。昔日齐桓公曾会盟燕国于濡水之上,向天下昭告了他尊王攘夷的霸业开启。
虽同属赵国,南北的差异却极大。濡水北为代地,多以平原,民以游牧为主,多善弓马骑射,是赵国闻名天下的精骑的产地;南为赵地,依太行扼守井陉八关,是以农耕为主传统中原文明,为赵国主要的产粮之地。
赵歇逃回邯郸后,急忙将赵国存余的恒山、邯郸、钜鹿、晋阳四郡之兵收刮干净,又从民间强征了数万兵卒,凑齐十万之数,以陈余之子陈泗为大将北上濡水,拒河以抗秦军。同时派出使者连夜奔往齐地,请求汉王刘邦援助。
韩信领军南下抵濡水,与赵军相持河两岸。陈泗自小聪敏,深晓兵法,下令尽焚浮桥,以数百里为一烽火台巡弋河面,严防秦军渡河。
在赵军的严加防范之下,秦军不得不暂时停住了南下之势,和赵军在濡水一线对峙。
而在遥远的中原,正在成皋对峙的项羽听闻韩信居然出现在了北地,顿时勃然大怒,以为被他戏耍了。于是下令在中原发起进攻。楚军主力出成皋,与秦军会战于阳翟。
项羽仗其勇力,亲率大军连破秦军七道防线,迫得秦军连连败退,尽丢颍川之地。楚军虽然小胜,却在精锐秦兵的抵抗下折损极大,张良见项羽之勇不可正面挡之,便转换方法,以英布出南阳袭扰楚军左翼,赵无忌出河内威胁彭城,王泾则亲帅中军严防新郑。
项羽尝着进攻了两次,却收效甚微,王泾在张良的辅佐下防守严密,丝毫没有疏忽和携带被项羽所趁。反而英布和赵无忌的两支奇兵连下楚地数城,楚国后方震惊,项羽为了稳住后方不得不退后回缩。中原之局再次僵持。
……
齐国,临淄。
若说天下诸侯中此刻过的最为焦虑着者,恐怕当属刘邦是也。一方面他为密切关注着中原僵持不下的秦军鏖战,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整军备战,随时准备加入这争夺天下的战团。
刘邦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虽然他侥幸的占据了齐地用以立身,可南面却被强楚所压,丝毫没有扩张的空间。齐国虽然富庶,却并非善战之地。无论是国势还是兵力,刘邦都远远不能和秦国和楚国相比,唯有团结起一大批小诸侯才能与两国对抗。
而中原的战局便成了刘邦最为关心的一件事情,他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无论是楚国胜还是秦国胜,都必然会元气大伤。这时候他刘邦忽然挥军杀之,那整个中原便是他刘邦的囊中之物了。再想的远点,领兵南下淮南,西进关中,那整个天下都是他刘邦一人的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秦楚两败俱伤,而不是一场大胜或者大败。所以他虽然打算置身事外,却仍然时刻关注着战局,以免突变生起。
可从赵地传来的消息却让他瞠目结舌,他实在不敢相信韩信竟然会在这种关键时刻丢下中原战场,带着一支偏师去经营河北之地。他当然想不到韩信这么做的初衷,竟然是为了防备自己。
秦楚决战于中原,以刘邦为首的一众诸侯势力的观望态度无疑为战事增加了许多变数。中原地接淮北彭城,项羽若是取胜的话,轻易能将中原与楚地连为一体,刘邦未必能有可趁之机。
而秦国则不同,若是击败了楚国占据中原,那整个秦国地域将成凸出状,刘邦以及河北的赵魏无疑将对其侧翼造成极大的威胁,让韩信无法继续深入楚地,就算能击败项羽也未必能在中原站稳脚跟。
所以韩信的构思是想主力和项羽对峙中原,偏师攻略河北,经营赵地,然后迂回齐地消灭观望的刘邦,最后与王泾的主力大军会师中原共击项羽。
这种想法若是放在别人身上,恐怕会被冠以“疯子”之称,毕竟韩信所率的不过三万轻骑,而赵国燕国魏国再加上齐国的军队,足足有七八十万,而韩信居然想将这些大军一锅烩。
所以当刘邦听到韩信出现在赵地时候不由吃惊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实在想不明白韩信是不是吃错药了,怎么会亲自犯险跑到河北去,他应该老老实实的在中原和项羽激战才对呀!
不管刘邦怎么百般不理解,眼前他最需要处理的便是赵歇派人送来的求救书信。他思来顾去,权衡了半天,决定还是召回萧何、曹参、陈平等人商议一番再做决断。
议事堂之内,刘邦将赵歇的求救信大概的说了一片,目光环视四周,道:“好了,如今我们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你们几个有什么看法,但说无妨。”
萧何老成持重,沉吟片刻说道:“我主张不救。”
刘邦扬了扬眉,“哦?不知丞相何意?”
萧何细条慢理的说道:“我们如今的储粮和军资贮备并未达到决战所需的要求,若是仓促加入河北的战团,那对中原就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