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白甲军 >

第109章

白甲军-第109章

小说: 白甲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头儿嘿嘿笑道:“老子家里死了三个,俺从军到现在杀了九个周兵了,你说这仇算不算报了。”

“头儿真厉害,杀了九个人了,我到现在还没上过战场呢。”

那头儿说道:“小子,眼睛放亮点,战场可不是好玩的,一不留神就得丢了性命,这倒也罢了,最怕的就是断个手、断个脚,那疼法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切了。”

“那、那头儿你还想要打仗?”

“俺想好啦,大仇已报,接下来得为咱老陈家打算打算,再上几次战场,得了升赏之后,再娶个老婆,把香火延下去,咱老陈家就剩老子一个,可不能断了香火,没面目去见祖宗了。”

“这倒是,不过头儿,你杀了九个周军了,得到的赏赐也够多了吧。”

“那可不,也够买几亩地的了,只是要娶个漂亮点的老婆还差点,其实俺和英山老王家说好了,备齐彩礼我就去下聘,他家的闺女可是水灵得很呐。”

徐皓月听到这里不禁莞尔笑了起来,忽听身后脚步声响起,回头望去,却见张从颜也是独自一人走了过来。

见到徐皓月,张从颜躬身行礼,徐皓月却示意他不要开口,以免惊动了那边的哨兵,跟着徐皓月招招手,张从颜跟在徐皓月身后转身离开。

“周军果然开始怀柔之策以争取民心,从颜,你怎么看?”徐皓月边走边问道。

张从颜轻咳一声缓缓说道:“周军此刻收兵不战,一是雨季出兵不便,而且多有士卒水土不服,二便是要谨守已经攻占的州县,推行怀柔之策,收拢民心。在下猜想周军会在秋收之后发兵继战,那时候雨季已过,而且粮食已经大收,百姓也已经有粮食自养,周军便会大举南下,说不定周主还会第三次御驾亲征。”

徐皓月苦笑道:“这第三次御驾亲征必定是雷霆一击,一锤定音的,否则周主三征淮南不克就会成为笑话。”

两人的脚步声虽然轻巧,但一队白甲军巡兵还是循声上来查看,见到是主帅和参军之后,巡兵们抱拳行礼又接着巡逻去了。

徐皓月回头看了看这些兵卒,又接着向前走,口中说道:“从颜,那我们接下来还要打么?”

张从颜跟在他身后说道:“自然要打,没有周主亲笔信函来劝降之前,都要打下去。”

“假如唐主割地求和呢?我们怎么办?南下么?”徐皓月沉声问道。

张从颜轻叹一声道:“白甲军成军之时便是一枚弃子,说好听的就是抗周义军,说不好听的就是一群不听宣调的乱民,唐廷不会接纳我们南下的,就算勉强南下,接下来一定是诸军被打散充于各军之中,王爷则在金陵投闲置散做个太平王爷,如此而已。”

徐皓月苦笑道:“我也想到了,那不南下,我们又该如何?”

张从颜笑道:“正所谓士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我等留在英山、盛唐继续和周军周旋,直到周军和我们订下城下之盟,我等便可归附周军了。”

徐皓月淡淡一笑道:“若是要归附,此刻我们就可以归附,你知道我在顾虑什么。”

张从颜捻着颌下三缕长须说道:“在下猜想周主会以招降白甲军为榜样昭示天下,这正是我们的机会,但归附的条件之一定要有白甲军仍是独立一军,仍由王爷统带。”

徐皓月嗯了一声道:“这个自然,不过我最想让周主答应的是淮南一地永不加赋!”

张从颜面色一变,停住脚步,看着回头望来的徐皓月深深一揖道:“王爷果然心系百姓,在下钦服。”

徐皓月摇摇头笑道:“我没你说的那么好,降周之后,我这反叛之名一定是逃不掉了,今后史书记载一定是骂名滚滚来的。”

张从颜也笑道:“这个倒是不会。”

徐皓月奇道:“为何不会?”

张从颜说道:“王爷割地之后不南下,仍坚持抗周,周主必然会遣使责问于唐主。王爷,你也知道唐主是什么样的人,如此一来唐主必然下诏,削去王爷的爵位、封地,昭告天下白甲军为叛军,他只有如此才能平息周主震怒,到时候王爷和唐廷再无干系,最后订盟归附大周,天下只会说唐廷无义,却不会说王爷不忠的。”

徐皓月哈哈大笑道:“从颜,想不到这你也想得到。”

张从颜微微躬身道:“唐廷官场黑暗,在下一身所学无用武之地,在下人微言轻,出身寒微,但王爷并不看重这些,对在下推心置腹,在下定要将所学皆用于报答王爷的知遇之恩才是。”

徐皓月笑道:“我就知道你平日里写字的时候,心里头就老在琢磨这些,快说说你还想了些什么。”

张从颜道:“王爷,其实吾军出路在下也想了很多,却不知道王爷志向如何?”

徐皓月淡淡一笑说道:“你是想问我,想不想做皇帝是么?”

看到张从颜微微有些惊讶的表情,徐皓月接着说道:“我也知道你想向我献什么计策。”徐皓月走到一处街边,此处有块青石板,徐皓月坐下身,又招招手让张从颜也坐下,跟着徐皓月缓缓说道:“我说了你可能会失望,但我的确没有做皇帝的野心,做皇帝要舍弃的东西太多,要算计的东西太多,要操心的事就更多,我生性喜欢无拘无束,而且太重情义,可不是做皇帝的合适人选。”

张从颜听了默然无语,徐皓月又道:“你想到的计策一定是趁着周军水军威逼金陵之时,我们偷渡到江南,打出入京勤王的旗号,带兵入京,掌控朝局,培植自己的羽翼,除掉唐主诸子,自立为帝,然后向周国请表称臣,划江而治,徐图复进是么?”

张从颜面色微变,但还是缓缓的点点头,徐皓月笑了笑,抬头看着天空的明月说道:“那这样,这个乱世只会更乱,会有更多百姓受苦,会有更多人死去,原本都是同种同胞却自己杀来杀去,契丹、党项这些外族日复一日的强大起来,日后中原又拿什么来对抗北方的外族?我可不愿再一次看到五胡乱华的惨剧!”

跟着徐皓月站起身看着张从颜笑道:“我只愿以民为命,尽早结束乱世,并非是为了一己私欲,若从颜觉得我志向平庸,不堪辅佐,大可另择明主,我绝不怨恨,还会送上荐书和财帛以谢。”

说完徐皓月转身便要走,却听张从颜大声道:“王爷,从颜一身不投二主,王爷既然以民为命,从颜誓死追随!”

第一百六十五章 淮南汛水疾

到了七月初,徐皓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占城稻得到了大丰收,占城稻耐旱、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生长期短等优良的特性完全体现了出来,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每亩产粮三百八十多斤,共收得粮食三十多万斛。

看到戴司、荀盺和童铁头传来的书信,徐皓月欣喜不已,给刘逸轩和张从颜看了之后,便让张从颜提笔回信,让戴司和童铁头抢种第二季稻下去,希望能赶得上第二次的大收。

张从颜提笔之时却说道:“王爷,此刻粮食已多,再抢种,只怕谷贱伤农啊。”

徐皓月微微笑道:“不妨事,如今战乱各处都需要粮食,我们以平常价格收购农人的粮食,运到他处去卖便可,或以备不时之需,总之还要抢种下去,常言道天有不测之风云,谁知道后面会不会有什么灾祸发生,总之积谷防饥总没有错的。”

想不到随后真的被徐皓月这个乌鸦嘴给说中了,七月淮河流域普降大雨,看雨势便连一些淮上老人都说,从没见过如此大的雨势,想来是遇上百年难遇的大雨。结果淮河流域各大水系水位猛涨,江河湖沼皆发大洪水。在正阳城的白甲军因为湄水、淮水水位猛涨,不得不冒雨放弃正阳后撤到盛唐暂避。

到八月初,淮水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农田村舍被毁、百姓流离失所,不少地方都是一片泽国。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在这一刻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助。这场大灾来临,让本来就饱受战乱之苦的淮南百姓更加的困苦,寿州、濠州、泗州、滁州、庐州、扬州等地流民数十万计。

面对汹涌而来的十多万饥民百姓,寿州李重进、濠州张永德、泗州赵匡胤、滁州向训等周将纷纷上书周主柴荣请示如何处置这些百姓。柴荣的回复很简单,以粮济民,后续会有粮食补充过来。

周军诸将纷纷打开粮库接济灾民,下蔡囤积的粮食如流水般往南输送,寿州、濠州、泗州等沿淮州县由水军运粮,滁州稍远但也派出了粮队运粮过去接济。好在向训攻破滁州之时得了唐军的十万斛粮食,加上运来的粮食勉强够接济灾民和军队自用。

而唐军的做法则是完全相反,扬泰楚等州县根本无多余的粮食周济百姓饥民,唐军控制的州县纷纷开始驱赶百姓饥民。两年的战争让南唐积蓄的家底差不多都用尽了,如今还要应付淮南、吴越的战事,唐廷根本拿不出多余的粮食来喂饱灾民。于是乎,淮南大地上,灾民们哭声震天、扶老携幼纷纷往周军控制的州县逃难,他们听闻那边才有吃的。

在庐州的近十万灾民把龙彦尘吓了个半死,他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喂饱这些灾民,好在徐皓月来了书信,让灾民们迁往盛唐就粮,龙彦尘阿弥陀佛的念了多少遍,真把徐皓月看做了活菩萨,在庐州的百姓便走了百余里的路到盛唐就粮。

此刻英山的梯田显示出了它的好处,都是在高出,不怕洪水影响,大雨来临之时,梯道之间也做了泄水的沟渠,各梯田之间的多余的水都顺山势排到山下汇成水流,直接流入湄水去了。但英山、盛唐等地地势低洼、平地上的农田还是受了灾,也有数万的灾民。好在英山的存粮甚多,喂饱这十余万的灾民不在话下。

这倒让张从颜、刘逸轩等人大大的惊讶,都言徐皓月的远见卓识,若没有徐皓月开垦梯田、购进占城稻的积谷防饥之策,这次大灾只怕英山和盛唐也要断粮了。听了这些赞扬的话语,徐皓月倒是大大的汗颜了一番,还好没人说他是乌鸦嘴。

这场大灾祸好像就是为周军安排好的一般,周军不遗余力的周济百姓,正好将怀柔之策发挥到了极致,一时间淮南大地除了庐州、盛唐、英山、蕲州、舒州少数地方之外,其余各州县的百姓都受了周军的活命之恩,对周军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唐军的无情也让淮南百姓的心彻底凉透了。

大灾之后便是大疫,徐皓月也知道这个道理,早早的让孙庭运带人准备防范疫情爆发,给百姓传授防范疫情的一些知识,比如一定要将水烧开了再喝,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也好在盛唐在湄水上游,水源尚算洁净,而且孙庭运等人熬制的大锅预防疫病的汤药也起来作用,英山、盛唐没有爆发疫情。

但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各地相继爆发了疫情,周军、唐军也被波及,不少兵卒都病倒了。徐皓月让孙庭运带着人手分散到各州去赠医施药,倒是让这老道得了个神医的美名。孙庭运得了徐皓月的授意,没有周唐之分,只为救民,每到一地就看症试药,他的方子很是对症,又把预防的方子传授给当地的郎中。经过孙庭运和他弟子们的努力,淮南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但还是有十多万人丧命。在疫病面前,老天爷是公平的,周唐两军都有兵将病亡,各州县平民之中病亡的有百姓也有富豪贵胄,在死亡的权力上,人都是一样的,就像生下来的权力一样平等。

在大水退去之后,徐皓月广招流民百姓在英山、盛唐等地开垦种占城稻自救,又从百姓中招募了精壮参军,白甲军兵卒粮饷优厚,百姓人数有多,纷纷踊跃想加入白甲军。众营官纷纷动手挑人,将白甲军扩充到了五万余人。

由于军伍扩充,原来徐皓月偷懒照搬的营连排班的编制不够用,而且再和唐军交流的过程中,徐皓月发现这称呼上也格格不入,人家也不明白你一个连长管多少人,算个什么官,而且这次上奏唐廷报捷之后,唐廷给的官位都是当时的军职,在使用上多有不便。

于是徐皓月再召集诸将商议之后,下令将白甲军军制改变,营号不便,一营为军,设营都虞侯,每营下面是八个指挥,设正副指挥使,每个指挥五百人,指挥下面设五个都,每都一百人,设正副都头,对应的下面便是什长、伍长的设置。

新丁入伍,各营开始新兵训练,现在每营差不多有四千余人,各营自己分开训练,然后每隔几天合练。

由于新军加入,加大了英山甲胄、兵器生产的压力,徐皓月命人打开府库将上次挑选剩下的精良兵器、甲胄发予诸军,又在百姓中募集得匠人数千,将盛唐的铁匠房和造甲房扩大规模,日夜赶制军器。

英若兰将养了几个月后,伤势渐渐好了起来,已经能下床走动,还开始练剑慢慢恢复。徐皓月一有空就过来陪着她,让英若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这天李煜和周宪回了书信,信中言道两人已经搬到了钟隐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