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普通的西裤样式,完全是按照刘芾自己的裤子缩小而已;内衣就是平角裤;帽子是按照棒球帽样子来的;颜色和质地就是青色洋布,也就是黑布;至于鞋,现在还不能自产,只能买布鞋凑合了。夏装就3件,短袖白布上衣,黑布短裤和白布平角内裤。
除了衣服,被服厂还要做床单和被子,都供给学校使用,反正这些大字不识的学生家属们能搞明白缝纫机怎么用就很慢,这些学校订做的产品就当给他们练手了,刘芾并没指望这个厂能赚钱。
有了洋教师,刘芾也不那么孤单了,没事的时候可以到学校找他们踢会足球聊聊天,顺便了解下当下美国的大概情况。随着接触的深入,这三个美国青年觉得刘芾根本就不像是总督的公子,他就像个环球旅行家,而且受教育程度很高,很多东西都好像是见过,很多见解连他们上过大学的听了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这个总督公子没有清朝那些当官的架子,很随和很前卫,经常能拿出一些大家没见过的新鲜玩意。慢慢的,雇主和雇用的关系就向普通朋友发展了。当有一次刘芾无意中拿出几张比较保守的美人图片被3人看到后,普通朋友的关系又有向偶像发展的趋势。
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吃什么吃什么,闲了就去钓钓鱼、踢踢球,顺便检查下教学质量,关心下学生们的生活和洗脑进度,再有就是收银子、花银子、数银票、记记账、听听各种工作汇报,人五人六的指导下各项工作方向,这简直就是天上rén 奸啊。如果要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刘芾也不想再搞什么工业啊、军事啊,但是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哪年,刘芾心里却清楚,好日子没几年了,中日甲午战争离得不远了,清朝战败,紧接着就是台湾被日本占领了,到时候日本人肯定不会像自己便宜老爹一样对自己不管不顾,别说啥药片、煤矿和金矿,就是能不能开着自己的渔船逃跑都是一个问题。每当想起这些,都让身处世外桃源一般的刘芾噩梦连连,看来混吃等死也是一个很难很要求人品的技术活啊。
抱怨归抱怨,该做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刘芾没打算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的进程,至少现在改不了,能在历史的狂流之中保住自身利益就很不错了。不过要想保住自己的美好生活,就要有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靠人品是靠不住的,何况自己人品并不太高。
如何提高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很耗时间。假设大卫能在欧洲顺利实施计划,那么明年,刘芾所需的设备就会源源不断的运来台湾,这些设备都是刘芾计划开办的钢铁厂、炼油厂、机械厂、电厂、造船厂、化工厂的基础,没有这些东西,就造不出武器,就没法自保。
就在刘芾怡然自得间歇惶惶不可终日并发症愈演愈烈的当口,1886年9月,大卫。沃伯格先生终于从欧洲拍来了电报,电报是刘铭传转给刘芾的,上面只有一行英文字:完美的药,计划顺利进行,照顾好我儿子,大卫。
翻来覆去的看完电报,刘芾差点当着老爹骂出京骂来,您都完美的药了,肯定没少挣啊,就不能多说点详细情况,一共17个字,还有尼玛三分之一是说你儿子的,如果不是有计划顺利进行这条垫底,刘芾肯定会让刘福的儿媳妇给那个小大卫断粮,让Y的完美。
生气归生气,不过前景还是美好的,至少大卫还需要他的儿子,没卷着刘芾的药跑路,人要知足,这要是在当今社会,别说是一个屁大点的儿子了,就是上有80岁老母,下有刚出生的龙凤胎,估计也得有多一半人认钱不认人。
俗话说,双喜临门,这边大卫的电报刚报完欧洲的喜讯,这边就又有两件好事找上门来。首先是探金矿的手下回来的3队人,一队在金瓜石(当时还没这个名字,当时叫五号寮,因为那个村子只有5户窝棚)附近发现了一个金矿脉,矿脉很大,探矿的老乡也不知道具体储量。另一对人在距离金瓜石不远的九份地区也发现了一个金银混生矿脉,储量也不小,而且品味很高;第三队人没有找到大的金矿脉,而是在金瓜石金矿脉的旁边,发现了一个铜矿脉,伴生着少量的金银。
刘芾乐的嘴都合不上了,立刻发奖金,每人200两,这边还没完事,从广州又发来电报,开采煤矿的人也找到了,是一家4口,祖辈都在河南经营煤矿,由于官府眼红,串通矿上的合伙人,安了一个罪名,就给整破产了,一家人在家乡混不下去了,赶紧收拾点细软跑路,半路上,老爹连气带吓带累,就得了病,花了不少钱,也没治好,眼看着病情越来越重。听人说广州有仙药,能救人一命,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就带着老爹杀过来了。可惜老天爷专饿瞎眼的鸟,到了广州刚住下就被偷了行李,买药的救命钱一下全没了,两个儿子没辙,背着老爹就跪在了大药房门口,打算求装柜的行行好,救他爹一命,结果还没等哭诉呢,二儿子眼神好,就看到药房门上贴的招聘启事了,定睛看完,蹭就窜起来了,也不哀求了,直接找到掌柜的,说明了情况,应聘这个差事了。不过有个条件,先给他爹吃药,病情好转,他们一家4口就立刻动身来台湾。
掌柜的不敢做主,赶紧发电报回来请示,刘芾一看,批了,回电广州药房:药吃多少有多少,人赶紧来台湾,这边煤矿等着他们开张呢。
第一卷 十年 第二十三章 和老爹摊牌
“爹,我弄了这些产业不光是为了挣钱,也为了咱家和国家的未来。”
刘芾给刘铭传擦了擦嘴角的口水,打发屋里的两个丫鬟出去,才坐回来继续说。
“我接触洋人比较多,最近听说日本国内有很多言论,是针对我们大清的,他们以我们为敌,暗中准备了很多年了,而咱们朝廷里还是各种内耗,如果一旦爆发战争,我怕咱们大清还是个败啊。”
“日本人?你听到了什么?”
刘铭传对刘芾的消息和对世界的了解还是比较信任的,往常遇到什么外交和商业上的问题,刘铭传都会找来刘芾询问。
“从英国人和美国人传来的消息看,日本人要忍不住了,据说他们的皇上都减少花销,号召全民捐款买舰船,如果不是为了打仗,用的着这么费劲吗?”
刘芾听说过天皇缩衣节食做表率为日本海军筹款的事情,不过不知道是哪年,这次先借用过来说服老爹,反正也没人去查证。
“唉……这些事情朝廷知道吗?”
刘铭传低声自语着。
“朝廷恐怕顾不过来台湾了,您拼死拼活,把法国人赶出台湾,难道愿意看着日本人再把它抢走?我弄这些工厂,就是打算帮助朝廷守住这个岛,关键的时候没准还能起点作用。如果给了别人,不出2年,就得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就算卖出无数银子,也没什么意义啊。”
“你打算去打仗?”
刘铭传很意外,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很怪异很聪明的儿子是这个打算。
“我打不了,但是我能训练打仗的人,我能用很厉害的武器装备打仗的人,我的工厂已经能生产比德国人的步枪还好的枪,我的船厂正在研究一种船,能对付任何军舰,再有2年,我就不怕任何国家来进攻了,我不想看到努力这么多年的成果都白费了。”
刘芾为了说服老爹,只能选择性的说一些实话。
“什么?你……咳……咳……咳……”
刘铭传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一般不说大话,只要他说的东西总是能实现,只是这番话有点太吓人了,整个大清朝都打不过英国人几条炮舰,前两年刚成立的北洋水师,耗费了朝廷全部的银两,也不敢说谁都不怕,只能是守个家门。喝了一口茶水,压下满心惊恐,刘铭传继续追问。
“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
“恩,最多2年,我就会有一支这种舰队,他们能在水下航行,用一种大炸弹远程攻击水面上的船,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在香港我都见过,那种大军舰也扛不住我的炸弹,一颗就残废,两颗就得沉底。”
刘芾继续爆料。
“哎……”
也许是太过匪夷所思,刘铭传没有说话,只是长叹了一声,默默沉思着。
“您先休息一会,晚上我再来,我先去给母亲请安。”
刘芾知道这个事情急不来,这些吃过洋人亏,从血海尸堆里走过来的老人,自己总有自己一套观点,需要慢慢的改变他们的看法。
“恩,去吧,刚才这些话不要让别人知道。”
刘铭传也需要好好平复下自己的心情,本来想好的一些想法,看来需要从新做些调整了。
当天晚饭后,在刘铭传的卧房里,刘家的父子两个又谈了几个小时,然后一连几天,刘家父子都在天天密议,有时候是半天,有时候是整天。不知是不是刺激太大了,刘铭传的病情有所好转,能扶着人下地慢慢走动走动了。
经过了好几天的商议,刘芾终于和刘铭传达成一致。对于病情,刘铭传密不发报,对外只称是风寒发烧,吃了“消炎片”已经痊愈,只是身体虚弱,需要静养。现在“消炎片”已经成为朝廷官员家中的必备之药,稍微有点身家的富户,也都会备上几片,以应不时之需。
过完1892年的春节,刘铭传任命刘芾为台湾海防督办,负责营造全台各处海防设施,并把驻守在淡水的淮军铭字营一部交给刘芾指挥。随后,刘铭传电报李鸿章、张之洞,把日本的近期动向向其通报,并建议朝廷关注。
按照刘芾的提议,刘铭传继续修建铁路两条,从基隆至花莲港为东线,从新竹到台南刺桐港为西线,总长400多公里,计划大量雇佣民壮,2年内建成。从现在开始,还要在全台湾建立3个军用港口,分别是香山港、刺桐港、花莲港。
刘铭传本来要在重要的港口都建立炮台,但是刘芾说服了老爹,那些炮台对于防守来说,有些作用,但是耗资巨大,而且需要人数众多,不合算。有那个钱,不如多造一些潜艇和快艇,不让对方的船大规模靠近港口,就是最好的防守。
对于台湾的淮军铭字营和当地守军,刘芾并不是太信任,但是又不好打老爹的脸,只能委婉的说裁撤掉一些战斗力不强的营头,省下名额和粮饷,多训练新军。新军是父子两个一致通过的决议,将以护厂队为基础,扩大规模,人数在3万人左右,成军后全面换装AK-01型半自动步枪,还有新近研制生产的“香瓜”手榴弹,装备由东风皮卡改装的装甲车和长江750摩托车。
就在父子两个忙着加强台湾防务的时候,研究所传来了消息,经过多次试验,鱼雷已经定型,这种鱼雷为热动力驱动,全长3500MM,口径450MM,航速35节可以行使2300米,航速25节可以行使4000米,总重400公斤,战斗部装药35公斤。
另外,造船厂也把第一艘完整的鱼雷快艇建造出来,经过几次试航,基本满足刘芾的要求。这款鱼雷快艇船体长19。7米,宽3。7米,单船体全浸水翼设计,装2台柴油发动机,1700马力,最高航速37节,乘员7人,续航能力300海里/13节,装备2具450MM鱼雷发射管,备弹2发。
刘芾听到消息,急忙从台北赶回基隆,亲自登上鱼雷快艇,做了一次打靶演习,结果面对距离1000米的慢速行驶靶船,鱼雷艇高速冲刺中2弹齐发,一次命中目标,高爆炸药把那条200吨的水泥靶船直接炸成了好几截。接着又演习了攻击高速行驶靶船和远距离发射,命中率有所下降,不过令人鼓舞的是只要打中目标,所有鱼雷都正常起爆,威力在刘芾看来,是很大滴。
刘芾为新型鱼雷命名为“Ⅰ型”鱼雷,鱼雷快艇定为“海燕级”并马上把这两种新装备投入生产。
有了自己的海上武装,刘芾立刻给水上巡查队增加了400名新水兵,一部分是从裁撤的营头里挑选的,另一部分是从工人中间招募的,毕竟工人们经过这几年的培训,大多有了些文化,对数学、机械都有更深的认识。
刘铭传继续在巡抚衙门里养病,刘芾则忙的脚不沾地,不光要关注修铁路、建港口、还要安排生产、检查新军和水上巡查队的训练效果,更要抽出时间去造船厂组织攻关潜艇的研制。
潜艇经过几次试制,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只是在双壳体上遇到了一些难题,当代的钢材硬度和韧性都有些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等炼钢厂的新特种钢制造出来。这个钢材刘芾是一窍不通,没辙,等吧。
由于这次刘铭传的病使刘芾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脆弱,加剧了本来就有的危机感,刘芾决定豁出去了,拿出手里最后一批“消炎片”运往美国,让大卫拿去换取各种台湾缺乏的物资,并对管理团队下令,整个基隆工业基地都进入战备状态,全力生产各种武器弹药,并在全台湾的3个军港附近建立仓库,把武器弹药分散到各处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