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梢粤恕!�
“嗯。今年秋收之后还要督促他们修建加固堡寨……一个寨子里面少则500人,多则6、700人,不修得坚固些可不成。每个寨子还需有一个烽火台,随时可以报警。”
大明在东北的移民就是武装移民!而且不是以家庭为单位,是以一百户为一个半军事化的自治集体进行移民的。这样的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拥有较强的战斗力——在移民东北,特别是在向渤海国境内移民的过程中,同渤海国的旗民发生武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可不能指望人家老老实实离开祖宗之土,虽然奕欣不敢撕破脸大打,但是小规模的冲突却不时发生,越往北冲突的频率越高,在会宁城附近,移民们甚至还用俄罗斯武装团伙交过火。如果不是百户一庄,而是单个的移民,是根本不可能立足的。
另外,在建设城寨的时候,合百户之力的农庄模式也比单干高效,否则光是自然形成数百个居民点的时间,就得十好几年。而且那种没有任何防护的居民点根本没有防御能力,别说是奕欣的八旗兵,就是普通的盗匪都挡不住。
曾国藩吐了口气:“咱们在长春、吉林、松原、会宁四城还各驻扎有五千兵马,其中辽东镇屯军和朝廷正兵各半。总计有两万大军,算上集体农庄的民兵,就是不下十几万之众了!”
“若是给我全权,用不着辽东镇和辽东军团的援兵,我就能平了渤海国!”曾国荃信心满满。曾国藩却瞪了他一眼,斥道:“急什么!根基还没有扎牢就想立不世之功了?你忘了皇上派咱们到渤海国是做什么的?”
虽然移民的成绩很大,但是毕竟开始的时间太短,绝大部分的寨子只是草创,还谈不上坚固。而且洋枪虽然发下去了,可又有多少人会用又能用好呢?这都需要时间去改善。
另外,曾国藩还是希望奕欣等人能“迷途知返”,别和俄国人混在一起,最好能早日回归到大明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大家庭中来。
“我还是去一趟库伦,你和季洪、润芝四下巡视一番,督促一下各庄的备战。”曾国藩这样提议时,曾国荃表示反对:“大哥何必亲自去,只要派几个使者去就行了。要是有个什么万一,怎生是好?”
曾国藩摆摆手道:“会有什么万一?时候不到,奕欣是不敢撕破脸的,我再去游说一下,说不定就能把奕欣给说服了……即使他不肯入朝,也该遣质子入朝,再和俄罗斯绝交,这样朝廷应该会容他在库伦割据的。”
于是,曾国藩在安排了一番之后,就带着一队卫兵和朱皇帝的选妃的谕旨还有礼品,往蒙古草原而去了。这个时候,库伦方面却因为肃顺等人的被捕和西宁传来的消息,而陷入了极度焦虑不安当中了。
第610章 奕欣的惶恐
大明光复四年秋,太平天国恭顺王奕裕氖拐吆娃刃雷びμ斓淖芄苜寥剩磺耙缓罄吹搅丝饴壮堑牟澈9刃来Α^仍}的使者乃是领着太平天国恭顺殿尚书名义的瓜尔佳·长寿。虽然奕裕姑挥泄虺龇炊蕴教旃钠熘模枪隙选こな僖丫簧狭舜笄宄亩ゴ骰幔踩灰桓贝笄宄嫉哪Q鱿衷谵刃栏啊�
“六王爷,先帝的遗命就是希望您和四爷同心协力,恢复大清江山。现在四爷已经得到了柴达木蒙古的拥护,还遣僧帅督军进入拉萨,达赖、班禅两位佛爷已经站在四爷一边了。”
奕欣看着被初雪覆盖着的庭院,“四哥可知道俄罗斯舰队在日本吃了败仗的事情?”俄罗斯舰队兵败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库伦。这个消息让奕欣等渤海国高层极为恐惧,紧接着俄罗斯皇太子访问库伦的计划也被取消,亚历山大直接回彼得堡去了!看来是吃了败仗没有脸见人。不过穆拉维约夫在今年春天的时候到了库伦,提出了一个共同防御计划。还要求从渤海国的地盘上雇佣士兵用于东西伯利亚的防御。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俄罗斯海军舰队真的在远东遭遇了重创。
“六王爷,四爷的意思是先把咱大清的旗号立起来……”瓜尔佳·长寿道。“六王爷是做过皇帝,四爷说了,如果您愿意复位,他愿意奉您为主。”
奕欣哼了一声:“是他自己想过把皇帝瘾吧?他现在到底有多少地盘,多少军队?”
“这,四爷麾下的控弦之士不下二十万,领有甘肃的河西四镇、西藏地方,还有新疆……”
“新疆?浩罕汗国的阿利姆库里不是派遣和卓家族的迈买的明、布素鲁克带兵回新疆了吗?”
这个消息是俄罗斯帝国驻库伦领事扎伊采夫男爵告诉奕欣的,目的是给奕欣打打气。
“迈买的明和布素鲁克已经给四爷上表,愿意奉四爷为主,共讨太平天国。”
瓜尔佳·长寿笑道:“现在太平天国在关陇之地强制推行拜上帝之教,还平分土地,又征收重税,已经闹到天怒人怨了。而且洪秀全又荒淫无度,沉迷女色,朝政全委于冯云山、韦昌辉和洪仁热恕!�
奕欣苦笑着摇摇头:“那又如何?我大清最大的敌人是明朝,朱济世已经拥有汉地16省和满洲大部,兼领朝鲜国王,最近还收复了交州失地设立了一个交州省……已经不是我和四哥能够对付的。”
“四爷的意思,是在西北恢复大清。”瓜尔佳·长顺笑道。
奕欣不语。他早就猜到了奕裕囊馑迹皇且指创笄澹窍朐谖鞅备罹菀豢榈嘏坦实垴5怯值P奶教旃⒈址ィ跃拖肜黄鹣滤�
“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在蒙古的脚跟没有站稳,不敢做这个皇帝,你回去告诉四哥,他如果想当皇帝就当吧。”
这话算什么意思?奕欣到底是跟着一起干还是冷眼旁观?瓜尔佳·长顺又试探了一句。
“四爷想和六爷共治天下,如果六爷不想复位,四爷愿意尊六王爷为太上皇。”
“我的渤海公还得做下去的!”奕欣避开了长顺的视线。“大明在渤海国派了监国,还在北满设立了数百个军屯(指集体农庄),设了会宁、长春、吉林、松原四镇。更是在南满重建辽东军镇,部署了辽东军团,我若不做这个渤海公,数十万八旗子弟可就要尽遭屠戮了。”
……
瓜尔佳·长顺抵达库伦的第二日,应天城的渤海公府总管倭仁便从应天赶到了库伦。倭仁是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峰,道光九年进士。他是河南驻防八旗出身,生活习惯早就汉化了,而且还是这个时代著名的程朱理学大师,素有“孔孟程朱之真传”和“程朱之正脉”之称。他是光复四年春得到肃顺可能被捕的消息后逃出应天府的,沿途乔装改扮,还不敢走大路,绕了不少小道,走了几个月才到库伦。
“皇上,肃顺坏了事,不知道怎么跑去了成都,还和一票闹事的四川士子一块儿被抓了。”
不愧是理学大师,说这话的时候居然还气定神闲。
这消息让奕欣为之心惊,忙道:“什么?肃顺在成都被抓……谁让他去成都的?”
“没有谁,是他自己要去的,他听说四川士子罢考闹事,就想去看个究竟,没有想到竟然被抓了!”
“这个浑球!”奕欣跺跺脚,忽然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倭仁,“倭仁,你得到这个消息后就离开应天了?”
倭仁一愣,点了点头,心道:“不赶紧脚底抹油难道等人来捉拿?”
奕欣长叹一声:“你也是浑球!你怎么能跑回库伦呢?”
“皇上,奴才要留在应天府现在就……”
“你要留在应天府还能解释一下,你回了库伦不就是不打自招吗?”奕欣烦躁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皇上,奴才留下也没用,除非皇上入朝,否则朱逆早晚要对渤海下手的。”
奕欣紧握拳头,嘴唇哆嗦,不知道是急的还是气的。他很想如此说:“晚死总比早死好!”但于自己的身份却不适宜。若早晚是个死,那大家跟着他这个“皇上”还有什么奔头?还不如早些散伙各奔东西吧。
不过现在也不是举兵的时候,因为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信里面明确要求他忍耐!奕欣死一般地沉默,半晌,才长叹了一声道:“倭仁,你马上带厚礼去长春见曾国藩,向他解释原委。”
“皇上,曾少涤说话恐怕不管用,现在湘湖一党是以左宗棠、常大淳、罗泽南三人为首的……不如奴才往湖北一趟,请常南陔出面?”
奕欣静静地闭上眼睛,依旧沉默着,倭仁的思路还停留在大清,捅了篓子就去通路子找关系,只要能找到路子,多花点银子总能把事情铲平的。可是现在的渤海国名为大明藩属,实际上却是剑拔弩张。曾国藩是渤海监国当然能说上话,就算说错了顶多是个失察。常大淳虽然是国戚兼重臣,但管的是湖北省,在当下这个时候怎么敢收受渤海国的礼物为渤海国开脱?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通报声:卓师傅求见。
来人是奕欣的老师卓秉恬,现在是渤海公府长吏,现在奕欣还被属下在私下场合称为皇上,但是公开的身份只是一个公,他的属官自然不能称大臣、大学士什么的,都是用置师、长吏、司马、郎中、主簿一类的官号。
“传卓师傅上来!”奕欣大声吩咐门外的侍卫道。
“主公。”卓秉恬进了门,一脸严肃地打千行礼,然后才禀报道:“宁古塔将军傅方遣人来报,说曾国藩已经离开长春往库伦来了。”
“什么,曾国藩来库伦了?带了多少兵马?”奕欣吸了口气,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卓秉恬在心里叹口气,面无表情地道:“曾国藩只带了卫队,人数不过500人。”
奕欣大松口气:“还好,只带了500人……知道曾国藩是来做什么的吗?”
卓秉恬道:“傅方报说曾国藩是带了大量财物和洋枪出发的。”
“带了财物和洋枪?”奕欣皱眉自语道,“这财物和洋枪肯定不是朱济世赏给我的,那就是给……喀尔喀四部汗王的!”他咬了咬牙,“朱济世要拉拢喀尔喀四部了,这是在掘我的根基啊!”
第611章 在库伦城
光复四年十一月,库伦城。
这座塞上名城,是连接中俄的通道。在康熙年间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之后,两国便在喀尔喀蒙古北部的买卖城展开互市,连带着也让库伦这座距买卖城不远的喀尔喀蒙古的统治中心城市变得繁荣起来了。从山西过来的商人们在库伦开设了不计其数的商号。蒙古的牲口,中原的茶砖、铁器、食盐,俄罗斯的皮毛、洋货,都在这里汇聚。
随着奕欣和部分八旗子民自满洲迁来,整个城市变得拥挤而喧嚣,各种民族的人交错往来。一队队的骆驼,一队队的车马不断的穿城而过。包着铁圈的木轮碾得街道石板上火星四溅。八旗子弟们早就丢掉了那份祖宗之民特有的优越感和悠闲生活,虽然还穿着破旧的长衫马褂,但已经干起了穿短衫的苦力们才做的工作。抬轿子、赶大车、扛大包、宰牛屠羊、盖房子,总之库伦城内最苦最累的活都被八旗子弟们包揽下来了,其中还有不少是黄带子、红带子呢!甚至还有些身体健壮的旗人女子在做这种力气活呢!
当然不是每一个八旗子弟都有一身力气可以卖的,于是这座城市现在又多了两大“特产”,一是乞丐,穿着最破烂的衣服,在街头巷尾穿来穿去,有些还缺胳膊少腿,有些则是上了年纪做不了力气活了;二是妓女,虽然大明的每一座城市里面都有这种靠出卖皮肉过活的女子,但是卖身的价钱最为低廉的大概只有库伦了——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库伦城内的男女比例失调,年轻女子多过男子几倍。而且除了往来的客商,谁的口袋里也没有闲钱可以拿来嫖的。所以这些曾经身娇肉贵的八旗贵女们,现在最想听的就是一口酸溜溜的山西话,因为只有这些往口外跑买卖的山西商人才会在她们身上花几个大铜元找个乐子。
除了苦力、乞丐、妓女之外,旗人在库伦的另外一大职业就是当兵了。渤海公奕欣几乎将所有的财力都用来维持军队了,穿着破烂号褂的八旗兵几乎充斥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背着没有子弹的洋枪,懒洋洋的在巡逻。
整个城市,同时充满了颓废和活力。
城东门口站着几个着红袍的官员,他们都是大明渤海监国府的人,渤海监国府在长春、宁古塔、库伦三地都设了衙门。在曾国藩离开长春之前,他就打发快马去给库伦衙门的官员报信。库伦衙门的官员算日子就知道曾大监国这几日就该到了,所以每天都派人在库伦东门恭候监国大驾。
几个官员,都袖着手探头探脑的朝外看,突然当中一个人大声吼了起来:“快看,是曾大人的车队到啦!”
一声喊招得周围的乞丐和八旗兵丁都围了过来,果然东门外一队车马蜿蜒而来。大明的日月同辉旗和一面曾字大旗同时打了出来。走在前面的是几个骑兵,不是那种穿着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