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朝第一公子 >

第75章

明朝第一公子-第75章

小说: 明朝第一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让魏公公早已守在乾清宫正门处,忙不迭的挥手,身边的太监们,赶紧接过四执库宫人抬过来的衣箱,例行开箱检查后,又把衣箱抬进大殿中。

瞧见远处传膳太监李公公微笑着走近,魏让指着在云阶下排队静立的御膳房公公们,冷哼道:“这大冷的天,赶紧去验查膳食,先让小的们把食盒端进去。”

“唉,这就去。”看出魏公公今早语气不客气,那李公公赶紧应承,心中恍然,暗道今天得小心伺候陛下了,里面那位心情一准不好,可别不小心犯了过错,那就难逃一死了。

乾清宫侧殿内,并排被摆上三张楠木御用膳桌,鱼贯而入的太监们,把红色食盒中的饭肴,菜点,羹汤一一放置好,传膳太监李公公站在一边打眼一瞧,见到今早的膳食乃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各式羹汤四盆,此外还有两个火锅子,十几碟的精巧点心,还有一海碗的碴子面,因送来的及时,这些饭菜依然冒着热气。

另一侧,因今日没有早朝,皇帝朱棣没穿朝服,只是一身明黄金龙衮服,头戴衮服冠,外罩一件青色貂皮大氅,迈步走出宫门,沉着脸抬头看看今早的天色,朱棣站在汉白玉石台上,随意活动了下身体。

殿外仪仗司的大汉将军早已跪满一地,其他太监宫女同样跪地磕头,还没等朱棣开口,远处突然冲过来一个老太监,顿时左右就有几名禁卫扑了上去,按住来人。

面无表情的朱棣,目光冷冰的看了一眼远处在地上挣扎的太监,虽然奇怪怎么有人能擅闯进来,却没心情理会此等小事,只是冷冰冰的道:“把那个奴才杖毙了。”

说完再不看一眼,转身朝着侧殿而去,可没走几步,就听见身后的魏公公小声说道:“陛下,奴才眼尖,那公公似乎是李四喜,李公公。”

不知不觉停住脚步,朱棣皱眉问道:“小喜子?有些日子没见他了,如今他负责什么差事?”

魏公公苦笑,暗想您可真是贵人多忘事,那四喜公公可是伺候您多年的老人啊!还是您亲口把人家发配出去了,这会子又忘了这茬,真是不把下面奴才当人瞧。

心里诽腹,面上恭恭敬敬的回道:“陛下,如今李公公在御马监喂马呢,前几年因出外办砸了差事,这才。”

说道这,魏让也未继续说下去,他心里清楚,皇帝此时肯定已经想起了前因后果,稍微提醒一下就够了,假如想置人于死地的话,那就是另一番说辞了,只要把个因果详细说一遍,为了面子,皇帝定然会发作,可要是模凌两可的含糊半句,皇帝就会犹豫不决,毕竟,圣上还是较为念着旧情的主,多半会招人过来问询。

果然,朱棣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皱眉道:“喂马?谁这么大胆?朕只是因小喜子办事不力,这才罚他去御马监的,又没剥了他的品级,真是荒唐。”

魏让心里偷笑,不过也未出言替那李四喜说好话,好趁机打击其他有地位的管事公公,他心里记挂着二爷的嘱托,不想再横生枝节,遂漫不经心的笑道:“陛下,李公公最是老实的人,这几年在御马监喂马,虽然辛苦,但他老人家却甘之如饴,老是和小的们念叨,说有负皇上重托,成天的哭天抹泪呢。”

“这老东西,朕当日也只是一时生气,这才把他撵的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嘛,又没真的怪罪他,罢了,看样子,他是受不了心里煎熬,想着跑过来认错呢,你过去好生和他说说,就说朕早不怪罪,他年纪也不小了,平日就管着御马监,享享清福吧。”

朱棣心情不好,也不耐烦见人,当下挥挥手就准备离去,却听见魏让小声提醒道:“陛下,奴才觉得蹊跷啊!”

“说。”朱棣停住身子,头也不回的问道。

简短有力的一个字,就让魏让下意识的一哈腰,把个身体低的都快贴到地面了,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这么多年,李公公都未跑过来求情,今日这一大早的,奴才觉得事出有因啊!”

沉默了会儿,朱棣答非所问的开口:“外头都有几位大臣递牌子求见?”

“回陛下,杨荣大人,杨士奇大人,金纯大人,夏原吉大人,此外还有安东侯灏二爷等着觐见。”

朱棣一愣,一听见张灏这么一大早的等在外头,当即心情舒服些,笑眯眯的道:“这混小子竟然起了个大早,真是难得啊!小魏子,这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了?”

赶紧笑了几声,魏让凑趣的笑道:“刚才还见到侯爷了,好似一宿未睡,两眼血丝的在外面打着哈欠,好似早膳都没吃,饿的浑身发冷。”

朱棣眉头一皱,冷哼道:“胡闹,这么小年纪就不知道爱惜身体,嗯,肯定是昨晚忙着办朕交代的差事呢,倒也难为他了,你马上过去,先让小喜子候着,朕得先公后私,有了空闲在见他,把几位大人也一并唤来,陪着朕一起用膳吧,人多热闹,胃口也好些。”

吩咐完,朱棣当下迈步走进侧殿,而魏让则一溜小跑的下了云阶,不大会功夫,四位大臣当先走进来,最后面则跟着睡眼朦胧的安东侯张灏了,身边还被魏让搀扶着。

快速小声的和魏让说了几句,两人跟在大臣后面,上来几十道石阶,张灏这才笑道:“有劳公公了,确实是累的身乏体酸的,呵呵。”

“侯爷还和奴才客气啥,这都是小的该做的,几位大人,里面请,陛下正等着诸位大人一起用膳呢。”魏让笑容满面的疾走几步,伸手朝里面相让。

那杨荣贵为首辅,杨士奇同样乃是堂堂阁臣,就是夏原吉也是多年掌管户部之臣,陪同皇帝吃饭都是常事,此时也不客气的笑了笑,当即迈步跨过门槛。

唯有金纯金大人可是头一槽遇到此等荣耀待遇,他虽然一直高居显要官职,可是不管是任工部侍郎,还是刑部侍郎的这十几年,基本都是在外地奔波,不是筹办运送北京城的石料等事宜,就是陪着皇帝北伐,要不就是治理两河,这次面圣还是刚刚从南方巡查不法官吏,代天巡狩而归,顿时激动的脸色通红,犹犹豫豫的不敢进去。

身后的张灏神色恭敬的走上前,轻轻搀扶着对方,他对于这位忠厚勤勉的长者可是极为钦佩,这金纯可是永乐朝的一位名臣,清正廉洁,忠于国事自不必说,难得的就是办事踏实,勤政爱民,在治理河段任上,真可谓是多年风餐露宿,和百姓同甘苦,操劳之极了,而自身更是才华出众,举凡工部,刑部,户部,兵部这些繁琐国事,就没有他干不了的,绝对是位难得的能吏,用政绩卓著来形容他,绝对是半点都不为过了。

最难得的,就是金大人居功不自傲,皇帝多次想封赠他子孙官爵,可这金纯却对于圣上的萌恩之意,一直坚持不受,史书上记载,后来朱瞻基做了皇帝后,面对朝政腐败,金纯忧愤成疾,多次上书朝廷却不被皇帝采纳,一次和老臣们喝酒时,不免讽刺朝政,以酒浇愁,结果被言官参了一本,皇帝误信谗言,下旨把金纯关进大牢,不过朱瞻基到底算是个仁义帝王,没多久就把人给放了出来。

只是心灰意冷的金纯,过了几个月后,就辞官告老还乡,因他为官任上两袖清风,在家乡只能靠变卖田产过活,最终病死后,家中几十亩田地全部卖光,后代子孙连祭祀他的供资都拿不出来,真是令人可敬可叹。

如此一位为官清正,文武全才,名传后世的长辈,张灏又何敢不恭恭敬敬?和人家相比,张灏这些年可没少为自家谋私利,虽说勉强也算是为国为民,这脸却烧得厉害,心虚的扶着金纯,两人一起走进乾清宫中。

其实此时的金纯,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因多年饱受风霜,面容比之实际年龄要苍老的多,看上去好似五十多岁,比之前面的两位杨姓大人的潇洒气度,整个人好似个乡下老者一般,只是面容威严刚毅,官威极盛。

金纯朝张灏含笑点头示意,也未推辞他的好意,对于这位京城有名的二世祖,金纯和其他大臣一样,还是非常欣赏对方的,毕竟张灏名声极佳,从未听说过他或是国公府下人,有什么仗势欺人的劣迹。

可金纯万万没想到,这张家少爷那只是因年纪太小,这才没有在京城胡作非为,这后来,可是闹得四九城鸡飞狗跳,欺男霸女之事也不知做了多少件,到让他日后深深的为之哭笑不得了。

众人直接进的侧殿,顿觉一股暖风拂面,马上有几个太监上前,伺候着各位大人脱下棉袍,嗅着食物的香气,杨荣大人当先走过一间殿门,其他人紧跟其后。

“不用见礼了,都坐都坐,陪着朕随意吃点东西再议事。”

大臣们急忙弯腰施礼,倒也没有跪地磕头,纷纷笑着入座,早有太监宫女在一边伺候,朱棣一眼瞧见张灏鬼头鬼脑的缩在最后,就想着唤他到自己身边陪着,不过一想还是打消念头,毕竟这里都是些大臣。

食不语,在座的可都是报读诗书之人,自然默不作声的用膳,不过气氛却非常写意,人人笑容满面,一炷香的时间,各人随意填饱肚子,自有人收拾残局,宫女随即把香茗摆上。

此时皇帝和诸位大臣面色正经,唯有张灏笑嘻嘻的喝着茶,也不说话,神色好奇的看着其他人,此种新鲜体验,他倒是和金纯大人一样,乃是头一遭了。

第093章 连坏之计

坐在一边听着几位大臣和皇帝讨论国事,张灏即使心中有不同意见,此时也闭口不言,一副虚心受教的老实模样。

杨荣身为内阁首辅,大多数时间,都是由他进言,其人机敏通达,老持成重,善于察言观色,谋而能断,对于武略尤为擅长。而明朝对于北方各族一向视为心腹大患,大多数时间,说的都是北方各城市的兵役整备和将领升迁调动一类的兵事。

杨士奇坐在杨荣身边,则不时的出言补充,相比杨荣侃侃而谈的显贵做派,风度翩翩,他多少略显得有些拘谨,说话时也大多简短不着边际,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将领的时候,话中意思更是云里雾绕,跟没说一样。

张灏心中有数,这杨士奇,人称西杨的杨大人,明初有名的三杨阁臣之一,去年才刚刚从锦衣卫的大牢中死里逃生,这会子还心有余悸呢,自然多少有些放不开。

无趣的听着,就瞧见坐在两位杨大人对面的夏原吉,神色不悦的忍不住开口,原来,这夏大人身为户部尚书,所奏之事大多跟税赋有关,他对于首辅杨荣的各项整军条陈最为不满,此刻更是和杨荣争吵起来,张灏心中偷笑,这户部自然永远和兵部不对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张口就是讨要上百万两的银子,夏大人能高兴才怪呢。

每当他俩吵得不可开交之时,皇帝朱棣总是笑眯眯的打圆场,不露痕迹的两边敲敲打打,就这样,这四位君臣议政议了将近两个时辰,才算是完事,可苦了等着有事启奏的金纯金大人,他这是回京述职的,当然不敢在几位大人商议军国大事时擅自出言。

而张灏早就趴在桌子上睡起了大觉,身上还披着一件魏让取过来的锦被,羡慕的金大人直搓着干巴巴的眼眶,他这些日子是真的身心疲惫。

“嗯,今日就到这吧,回头你们把各自的条陈建议写出来,朕在详加考虑下,来,先喝杯茶。”

朱棣伸手端起刚换上的热茶,稍微吹了下,轻轻抿了一口,好笑的看了呼呼大睡的张灏一眼,慈祥的摇了摇头,声音略低的朝着正经危坐的金纯说道:“这次又辛苦爱卿了,呵呵。”

其他人同时朝着大睡中的张灏身上看去,再一听皇帝竟然放低了声音,人人暗自吃惊,暗道难怪都说这孩子和陛下感情与众不同,今日一见,确实是名不虚传。

金纯急忙站起,恭敬的回道:“启奏陛下,臣不觉辛苦,今次差事办的还算顺利,只是有一件案子却让臣寝食难安,还请陛下允许臣启奏。”

“直说无妨,朕听着的。”朱棣神色也看不成异样,只是笑了下,不用问都清楚,肯定是惯会断案的金纯,这次又是来找麻烦的,想必是哪件积年老案要被他翻案,少不得又得丢一次脸面,不过这里不是早朝时,面对的都是文武百官,此时身边的都是些近臣,丢点脸倒也无妨。

“是,陛下。”

金纯略微整理下思路,不经意的看了一眼对面目无表情的杨士奇,神色郑重的说道:“臣这次巡察南方,在浙江一带路遇有人喊冤,臣不敢怠慢,当即会同本地各衙门官员一起问案,后又经过详加拷问,又翻阅官衙当年相关的大批卷宗,结果,发现当年浙江按察使周新大人之案疑点甚多,通过多方取证,这十年来,浙江,杭州,扬州各地,类似的冤假错案比比皆是,这些案子实在令人触目惊心,臣祈请陛下重视此案,切不可掉以轻心,臣要参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参他私下残害忠良,侵吞百姓财物,在朝中排除异己,祸国殃民,实乃十恶不赦之逆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