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 >

第224章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224章

小说: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梦梅莫名其妙,怯怯地说道:“孩儿自幼跟着养父养母,如同亲生一般。父亲想问什么,女儿定知无不言。”左良玉听他养女说话很得体,也并不虚假,不觉点点头,说道:“目前李自成人马一路从承天向这里开来,一路准备从荆州向这里开来。他已经是败窜之寇。无处立足,难道他还敢来与我一战不成?你要说实话。”

左梦梅说道:“女儿从邓州前来的时候,李闯王一再对女儿说,他决不愿同大人作战,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只求大人同他联兵,共同对付辽东。至于说他的人马正在向武昌开来,孩儿丝毫不知。倘有此事。一定是有新的变故,是不是辽东追得很紧,他无处可去,向这里靠拢。希望得到大人一臂之助?”左良玉冷冷一笑道:“我怎么能同他联兵?他能得到我什么帮助?我是贵为侯爵的明朝大将,他是一个逼死帝后的流贼,我同他只可以兵戎相见,不可能握手言欢!”

左梦梅虽然不知李自成真正意图,可左良玉却也听出几分道理,看来李自成现在还不敢与自己正面交锋,眼下最要紧的事还是南京的废立大事。

八月初一清晨,正在沉睡地左良玉被儿子左梦庚叫醒,向他禀报道:“父亲,大事不好,李自成大军过江了!前锋已经到了嘉鱼。”左良玉吃了一惊,坐了起来,但表面上十分镇静,慢慢地问道:“李贼是从哪里渡江的?怎么会前锋已经到了嘉鱼?”

左梦庚回答道:“昨夜三更时候,得到紧急探报,不敢惊动父亲,现在才来禀明。该贼是从牌洲镇渡江地。我们守牌洲镇人马不多。冷不防流贼从那里渡过长江,占领了牌洲镇,一路向嘉鱼前去,一路向咸宁前去。如今咸宁和蒲坼告紧。”左良玉听后,不禁大骂道:“他妈的,扰乱了老子的大计!”

左良玉手下人马扬言有五十万,实际只有二十万,真正能够作战的将士不过十万,而且大多是近两年来新招降的乌合之众,战斗力很弱。近几天来,左良玉也得到消息,李自成被辽东军从商洛赶出来,率军南下湖广,可他只以为李自成的大顺军主力部队已经从汉水北岸向东进兵,将要进攻孝感,游骑指向黄冈,另一支从黄陂窥测汉阳。却没有料到由汉江北岸向东一天天逼近孝感和黄陈的大顺人马只是虚张声势,实际上刘堂亲自指挥一支人马,进到了潜江与河阳一带,秘密地进到沙湖,探明长江南岸左良玉的人马不多,防守松懈,遂率领少数步骑兵突然乘船渡过长江,占领瞄洲镇,又击溃了左良玉的部将马进忠和王允成二人分驻在金口附近地少数步兵。大顺军的人马并没有敢直接进攻武昌,而是分兵两路,一路占领嘉鱼,一路转向咸宁一带,好像要去占领岳阳。而一直紧随其后的辽东十万军却突然停下了脚步,大军停在了襄阳一带,对湖广虎视单单。

一时之间,局势突变,湖广已成了北明、南明、大顺三家交锋之地。左良玉今年已四十多岁,对于一个需要在马上杀敌的武将说,这样的年纪已经算老年了。他自己本来在一年前就感到体力日减,精神大不如前。只是为着维系军心,他没敢歇息,他心中明白,万一自己下去了,部将们立刻便会散了摊子,梦庚纵然手中掌握着一颗“平贼将军”印,由于资望不够,必定无力驾驭众将,众将迟早会各奔前程。至于黄渤,一旦失去他这棵大树,必将银铛人狱,死于马、阮之手。这些日子以来左良玉的部将们都已经准备好往南京去“清君侧”,不愿意留在武昌同李自成作战。黄澎更力劝左良玉前去南京,举行“废立”大事,然后号召天下,回师“剿灭流贼”,凭长江天险,抗拒清兵。左良玉虽然有了七八分决定,可是还不免有些忧虑,因为自古不论是“兵谏”或进行“废立”大事,倘若名不正,便成了千秋罪人,且有灭族之祸。不过随着李自成大顺贼的到来,左梦庚再次向左良玉禀报:“启禀大人,已经邀集诸营将领,对天盟誓,拥戴大人即日东下,去南京成就‘清君侧’的大事。”他偷眼看见父亲的神色很激动,又接着说:“太子如今已经被捕人狱,在狱中受到非刑拷打,死去活来。倘若去晚了几天,太子必死于狱中,大人将何以报大行皇帝天高地厚之恩?”听了这话,左良玉不觉悲痛,大哭起来,拍案说道:“好,要去,我就不顾一切,一定要办此大事,否则我就对不起先皇帝。不忠不义,死不瞑目!”

终于在八月初五,左良玉召集各营大将。齐集节堂。慷慨誓师,发布了讨伐马士英和阮大铖的檄文,下了全师东去南京的命令。

八月初六下午,左良玉的人马开始在武昌城中大肆抢劫,奸淫,抓人,杀人,掳掠妇女上船,兵马也一队一队地陆续上船。驻在汉阳、汉口、江北各地的人马也都上了船。所掠的大船小船。将近一万只,几十里的江面上。到处是船,一队一队,旗帜不同。左良玉和他的亲将、幕僚们单独有几十条船,而左良玉的船最大,上悬帅旗。湖广总督何腾蛟,听说左良玉决定率全师东下,也看见了左良玉讨马、阮的撒文,要以“清君侧”之名,占领南京。他对此事极为反对。可叹自己手中没兵,没有力量阻止。他正在总督府中与亲信幕僚们商议如何应付,忽然间左良玉派官员前来请他去商议大事。他本来想去见左良玉,力阻左军前往南京,可是他地左右幕僚苦苦相劝,说是总督大人此去,必受左良玉胁迫,以后千秋功罪都说不清了。这么一提醒,他想着确是不能去。要死就死在总督府中。于是他回绝了左良玉的约请。不过左良玉竟派人包围了总督府,将何腾蛟强架到了左良玉的帅船何腾蛟见了左良玉,慷慨劝说:“目前闯贼大军东来,已经过了长江,武昌、岳阳震动,此系燃眉之急。辽东军追在闯贼之后,不久也要来到武昌。如果侯爵率大军东下,武昌岂不白白地送给流贼?流贼目前已经是惊弓之鸟。惨败之余,决非辽东军的对手。辽东军来到以后,将流贼或赶走,或消灭。之后就会以武昌为立足之地,东下九江,南去长沙,并可与南方台湾岛上的辽东军南北夹击之下,国家最后一线生机也就完了。侯爷,你可曾深思熟虑?”左良玉却说:“目前救太子,清君侧要紧。只要太子不死,奸臣请除,南京朝纲有了转机,消灭流贼,抗拒辽东,都有办法。南京混乱,乌烟瘴气,不惟不能消灭流贼,也不能抗柜辽东。本爵去南京之事已经决定,今晚三更就要开船,请大人不必再回总督衙门,就留在船上,一同东去,共行救国大事,本爵也好一路上随时请教。”

何腾蛟就算百般不肯,却那里抗得过左良玉,左良玉命人将其带入船仓,严加看守。左良玉大军三吏出发,顺水路兵发九江。

很快退往鄂中的李自成也得到确实禀报:左良玉已全军离开武昌,连驻在汉阳附近州县的人马也都撤空了。李自成大喜,因为左良玉的全师东下,使李自成在近乎无望中产生了一丝希望——占领武昌,立定脚跟,以侯东山再起,当即决定,水陆大军即速向武昌、汉阳进发,昼夜兼程。同时又派出飞骑到荆门、荆州一带,命令所有军卒分水陆东下,会师武昌。很快,李自成原驻江汉平原的近十万人马陆续到了武昌,分散在各处地人马也分头向汉阳、咸宁一带集中。而驻在荆州、荆门一带的一支大军因为怕清军从潜江、酒阳一带截断长江,所以也日以继夜,水陆并进,向武昌撤退。此时他唯一放不下心地便是皇后高桂英和从延安府撒回来的小张侯,他急切地盼望着皇后的音信,盼望她在这个时候能够同小张侯率领二十万大军神兵天降,来到湖广,肋他一臂之力。驻扎在襄阳的吴三桂大军也已得到了左良玉挥军南京、李自成率军进驻武昌的消息,虽然大顺、南明未像自己料想的那般火拼,不过此时辽东军一路攻城拔寨,可谓牧获颇丰。从关外赶来的地方守军、各级官员也顺利进驻到各省、各县,积极组织当地百姓恢复生产生活,普通百姓本来还对辽东怀有抵触情绪,可待辽东派人运来大批粮草,赈济灾民后,这些淳朴的百姓便已将辽东军当成了救世神佛,各地很快便稳定下来。吴三桂也在襄阳召集随行的部将对眼前形势进行商讨,以争取在最短地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占领全国。

如今跟在吴三桂身边的众将虽然年纪最小的不过二十几岁,可也至少跟随吴三桂征战五六年之久,早已不复当年那个只知奋勇杀敌,不知计谋的少年,听到吴三桂问计于自己,大家先是沉默不语,暗自计较当前形势。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西立国

如今诺大个中国早已是四分五裂,其中北明占据着关外及京城、山东、山西、陕西、台湾全境及河南、湖广一部,全国有野战军三十余万人,其中步、骑、海军各一师,另有各省驻军五十万人,民兵二百余万,实力最强;南明占据着南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全境,及江西、湖广、贵州一部,有带甲军卒过百万,不过这些军卒都是久不经战,战力有限,对付那些反军还可以,若是与辽东开战,定是胜少败多;李自成的大顺军已是穷图末路,从陕西逃出后,占据了湖广、江西几省部分城市,有军队二十万左右,另有高贵英和小张侯率领着几万兵马绕路四川,正赶往湖广;西藏、青海、甘肃、新疆等地虽名义上归大明所有,可实际上早已不听任何人的命令,不过他们实力有限,最多的也不过拥兵十几万,只能安守本境,不敢向任何势力宣战,以免惹火烧身。而张献忠此时也已占据了四川及贵州一部,下辖军卒几十万,不过局面却十分混乱。二月,当李自成意气风发挥师北上的时候,张献忠则率领数十万人马,兵不血刃,进人夔门,占领奉节。随即放弃奉节,到了万县。不久又放弃万县,继续水陆西上,于三月攻破重庆。张献忠素有杀人魔王之名,即占了重庆,当然不会轻饶本地大明官员,将抓到的四川巡抚、重庆知府、巴县知县等等押到广场,或斩首,或干刀万剐。城中男女老少和投降兵卒,除杀死的以外,大约还有两三万人被砍断了右手。刑场中的断手堆积如山,血流成河。

血洗重庆之后,张献忠听说李自成已经占据整个陕西、河南、山西和半个湖广,把西安作了京城。又听说他在三月间已经攻破了北京,在北京称帝了。张献忠不甘示弱,决定立刻全师分路北上,去夺取成都,要在成都建国。张献忠手下众将无人敢反驳其意,张献忠便于四月里率全军离开重庆,分三路北进,于五月上旬攻破成都,五月十五日在成都称帝,建国大西。他的乡土观念比李自成还要严重。总不忘他是陕西人,总忘不下一个“西”宇。刚起义不久。他就将自己的部队称为“西营”,自称为“西营八大王”。后来兵力大了,就将他的老营称为西府,后来又自称西王,都是表示不忘陕西的意思。如今在成都正式建国,他就将国号定为大西了。国号有了,年号呢?文臣们见张献忠尚未作出定夺,便纷纷挖空心思寻词觅字。结果起的名字一大堆,却都是将两个吉利的字合在一起。或预示国家强盛,或歌颂文治武功。由于中国久远,朝代太多,除正统朝代之外,还有偏统,如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等,年号太多,很难记清。群臣们想出地年号,难免不与前代年号犯了重复。张献忠将一只眼睛睁大。一只眼睛微微闭起,含着嘲讽的神气望着他的群臣。群臣一见他这副神情,个个低下头去,敛气屏息。左丞相王兆龄赶紧跪下奏道:“圣上天纵英明,群臣何能及得万一。想圣上必然早已成竹在胸,何不晦白说出,一锤定音,免得大家云里雾里瞎说。”

张献忠望着文臣们道:“你们这班喝惯了墨汁的人。眼前有现成的年号不留心,偏偏要在书本儿上抠字眼!”大家一惊,摸不着头脑。十几个胆子较大的文臣赶快叩头,齐声说:“臣等愚昧。请圣上明谕!”

张献忠笑道:“我的饱学的秀才先儿们,用‘大顺’作年号岂不很好?何用你们再挖空心思?”大家一时莫名其妙,膛目结舌,互相观望,又都向丞相望去。王兆龄不觉拍手,对张献忠说道:“妙哉!妙哉!皇上确实是天资超群,妙不可言!”他随即转向大家,宣布:“我朝顺天承运,开国四川,定鼎成都,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万世一统!”

可是群臣仍觉莫名其妙。右苯相严锡命小声向王兆龄问道:“李自成不是已经建国号大顺了么?”王兆龄最能揣透张献忠的心思,他对大家解释说:“别看李自成占了西安,破了北京,可吴三桂所率池辽东军在关外可以说是百战百胜,他李自成又岂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