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清朝当总统-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外表严肃、威严的海军元帅萨镇冰是当时共和海军部总长。他离开舱室,跟随在林云的身后,走到舰桥上的扩音器跟前。
“诸位!……”林云开始了讲演。年青的军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而且听入了迷。
“今天,你们成为了共和号上的一员,从此要肩负起维护共和海疆之责任!首先,我要向你们表示祝贺,因为从今天起,你们不但成为了光荣的海军,成为了这艘以共和国国名命名的战舰的成员,更是因为从今天起,你们将开创一个崭新的、伟大的时代!”
“我们知道,共和才刚刚建立,国家还处于贫困之中,民众的生活还很艰难,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海军,建立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因为一个没有制海权的国家,是一个瘸腿的国家!一个不能保护其领海的国家,是一个主权不完整的国家!”
“不要忘记历史!诸位,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我们在大海上,遭遇过失败,也是在大海上,蒙受过耻辱,这一切,难道我们还会允许它再次发生吗?难道我们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现在,在我们的周围,仍然有虎视耽耽地敌人。在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无时无刻不想猛扑过来将我们撕成碎片,难道我们还会坐以待毙,不给他们迎头痛击 吗?”
“共和的今天,海军的今天,就如同这灰暗的
| 。满敌意的氛围之中,然 服所有面临地困难,拿出革命的勇气和决心,用我们所有的力量、精神和意志,去与之搏斗,将我们的海军。驶向阳光灿烂的大海吧!水兵 们,军官们,你们的光辉的未来,就牢牢的紧握在你们自己地手中!”
年轻的军官们怀着激动、钦佩的心情注视着不断挥舞着手势的总 统,铅灰色的大海翻滚着怒涛,海风吹的他那身白色的云服下摆不停的飞舞。在他们的眼中,林云的手势是那么有力,仿佛他捏紧地拳头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这力量让他们心潮澎湃。眼中溢满了激动的泪水。
驶向阳光灿烂的大海,在他们的年轻的心中,激荡起冒险地天性和永不言败的豪情,海军,多么令人自豪的军种啊!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一批与他们同样年轻的人,此刻正怀着比他们更加自豪的心情走入了军营,那是林云亲自设立的——海军陆战队第一旅的军营,虽然就目前地规模来看,显得非常简陋,却处处显示着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
李二棍正是带着这样自豪的心情,走入了这座神秘的军营。他是个二十出头地年轻人,常年累月的海上生活塑造了他那结实匀称的体形和黝黑的外貌。对于能被挑选进入这支新成立的、独立于其他军种的海军陆战队,他颇为兴奋,因为他听说很多伙伴都被筛选掉了。“不要旱鸭子!”这是前来选拔队员的军官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很为自己不是“旱鸭子”而高兴。
“陆地猛虎,海中蛟龙!”那名军官这么形容即将成立的海军陆战队。这是林云所提出来的要求。也是未来的海军陆战队所要达到的目标。
不过他没有告诉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年轻人,他们将遇到怎样的考 验。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人一旦成为陆战队员,首先须过三个月的“魔鬼训练期”。
一把匕首,一盒洋火,一包盐,三两大米,这就是一个陆战队员在一个荒岛上一周的全部装备。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在荒岛上生存——不但要生存,还要保持战斗力!
走进陆战队营区,一座他们从未见过的训练场呈现在眼前,这就是陆战队的“魔鬼训练营”了。在四百米长的场地上,依次设置了两米的高墙,弓形的迂回通道,两米宽的堑壕,半米高、二十米长的铁丝网和高低台等数十个各种各样的障碍物。这些高难度的障碍是每一位想成为合格陆战队队员的必经之路。而这些是林云在百忙之中,亲自设计的,当然,这也经过了后期的改造——那是他在一次视察后发现的。
这些陆战队员们面临的第一关就是三个月的“魔鬼训练期”。先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当这三个月的训练结束后,体能测试合格,才有资格进入六个月的拳术、格斗和射击等技能训练。训练场上,推砖、冲 拳、踢沙袋,一组就是一百次,一天循环练习十组以上。拳头打肿了,上点药再打;沙袋踢破了,换一个再踢。射击训练时,在枪口吊砖头进行持枪训练。从一块砖到五块砖,从半小时不动到一小时稳定,胳膊肿得抬不起来。可以说,这样的训练课目无不是在向生命极限挑战,向生命禁区冲击。
与这样残酷的训练相比,他们的伙食却好的几乎让别的军队中的军官都要为之眼红。不过,他们的确配的上这样的待遇,因为能从这些残酷的 选中坚持到最后的人,无疑是整个海军和陆军中的精锐,是所有人都为之敬畏的——也许除了郭松龄的监察总队除外,他们是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
而在这些陆战队员们的臂章上,也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在一个成盾状的白色底图上,左边绣着象征陆军的带有刺刀的步枪,右边是象征海军的锚、链,两者的底部交叉在一起,看起来象是托起了中间的部分的那一朵猩红的云纹。
李二棍完全是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体魄才成为了这支军队中的一员,相比之下,当初挤满了人的营房中,到后来显得空荡荡 的。那些没能撑过各种测试、考核的人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营房,回到了原来的部队之中。他们没能为自己争取到那枚银色的小盾章——象征着荣誉和坚强的海军陆战队队徽。
当李二棍被宣布任命为少尉时,他没有意识到,从两千名受训者脱颖而出的他和他的战友们,将会在未来的战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没有想过,他们将会遭遇到怎样的挑战。当时他的心中,只有喜悦和激动——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共和国的军官,而且,是在海军陆战队中。
也就是在他成为军官的第二天,共和元年九月六日,中日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了。
第八章 百绪繁生
甲午年的中日朝鲜陆战为彼此划上了一个都不圆满的 那么自丰臣秀吉,那个矮挫而又相貌丑陋的野心家侵略朝鲜以来的第一次中日在朝鲜战场上的角逐,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回合。不过历史总是健忘的,人们还是习惯于将这次朝鲜战争,称为中日第二次朝鲜战争,以和甲午年的第一次朝鲜陆战相区别。
战争的起因并不重要,因为对这两个交战的国家来说,朝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都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地位。中国自不用说,日本亦是将其做为侵略中国的跳板,他们的目的一度达到了。然而自从在八国联军行动中遭遇到可耻的失败之后,他们又在山东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更在喜峰口成就了中央军陆军第二师“能攻善守”的美名。
不过为了满足某些爱追根问底的家伙们的好奇,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战争的起因,或许这样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战争总是在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时候突然爆发。至少,林云目前是不愿意看到的。他正致力于国家的内部建设,没有准备,也没有计划好这次战争,甚至在他的国防军司令部的总参谋部里,关于朝鲜战争的构想仅仅是一页纸的概述而已。
这当然不能做为整个战争的指导性文件。在林云看来,这甚至不是份合格的概述,没有目标,没有战略方向。没有战略重点,唯一地,不断提及的,是语气模糊的陈述——相比之下,林云宁可重新召集总司令部里的参谋们开一次军事会议。
还是回到战争的起因上来。
早在共和成立之前,郭松龄和蒋百里还在东北与沙俄军队交战的时候。数支小部队就通过不同地方式渗透到朝鲜境内——名义上独立的朝鲜正在日本人的铁蹄下心惊胆战的过着被奴役的悲惨生活,所以当这些小部队四处寻找起义者的时候,那些正因为没有武器和没有军事经验而苦恼的反抗者们很快的被他们聚集起来。一支名为“朝鲜复国军”地部队就这么成立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起初,日军并没有注意到这支部队,并理所当然的将它等同于一般的反抗武装,然而经过训练并有效组织起来的这支部队,很快就让日军吃到了苦头,同时。也让他们察觉出这支部队和中国军队之间那种千丝万偻的关系。对这一点,中方毫不掩饰,甚至不断加大了对这支军队的援助,不管是军事物资还是人员训练,乃至提供位于中国境内的后方训练、补给营地。这让日本人咬牙切齿,却又非常无奈——出于对林云的恐惧,他们一度克制了自己打过鸭绿江的野心。然而随着这支军队的不断壮大,日军开始小心翼翼地做出种种试探。当外蒙独立事件爆发的时候,他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大胆的向位于中国境内的一些朝鲜复国军营地发动攻击。
林云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被日军重兵围剿的“朝鲜复国军”总司令朴正烈曾托信使给林云发过这样一封信笺:“就当前地严峻形势而言,我必须恳求您能帮助我们度过这一难关。”
也许是林云的沉默和忍让助长了日军的狂妄,也许是日军驻朝鲜总司令官上村雄国忘记了日军在中国所遭遇的惨痛失败,他下令“全力出击,务必歼灭朝鲜复国军。哪怕他们逃到天涯海角。”
朴正烈和他的残余部队没有逃到天涯海角,而是被允许进入了中国境内,在靠近长白山一侧的一个较大的训练营中驻扎了下来。
于是战争不可避免的燃烧到中国地境内,这一次,林云没有选择退让——外蒙古的独立事件已告解决,他必须打这场战争,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
现在,整个国家的军队都被置于林云地国防军总司令部之下。无论是陆军、海军还是新成立的海军陆战队,这架战争机器,还远没有达到林云所设想的要求,整个陆军现役为三十万人。而海军更加可怜,仅仅编成了两个舰队,隶属于北方舰队司令部的第一舰队和南方舰队司令部的第二舰队,各有战列舰两艘,装甲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及近海护卫舰十余艘。实力方面,以新编入战斗序列的“共和号”为主力的第一舰队略强一些。至于海军陆战队,目前还没有达到一个旅的编制,这让林云一度有些遗憾,也许不该执行那么严格的筛选标准。
不过战争已经开始,林云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这场战争的战略目 标——是借此将日本的势力从朝鲜半岛上驱逐出去,还是打一场以歼灭现有日军主力为目的,迫使其谈判的局部战争?参谋部的大多数军官们赞成后者,因为目前海军的实力还远不
本海军相抗衡,不论从吨位上,训练水平上,还是从 火炮优势上,都远远处于下风。这不是一两艘战列舰所能改变的力量格局。
这一现状,可以从第一舰队的战舰编制上体现出来,虽说到了八月份,就会再有四艘装甲巡洋舰加入到北方舰队司令部的编制名单中来,可是要想形成战斗力,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和长时间的配合协同,这一 点,任何通晓海军规则的人都能对你滔滔不绝的讲上一大堆。
林云并没有反驳他们的意见——关于海军部分,他表示理解并支持参谋们的想法,但是他提出的战略方案,同样让参谋部的军官们大吃一惊。
在这份名为《朝鲜陆战总纲》中,林云开篇即提出,目前的阶段,是共和国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全国的主要资源,包括人力及物力都要投入到发展建设中来。但是,发展和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打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
在这份纲要中,林云提出,拟由中央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师及两个原由南方革命军重组后的师组成第一批赴朝作战的主力。
“这怕是校长又要拿朝鲜战场做训练场了。”这是蒋百里看到这份纲要的时候,头一个反应。而郭松龄却有他自己的看法,“你注意到没有,大帅这是要把中央军往几个要害城市里派了。”
“你是说调派中央军加强沿海各省防务的事?”被他这么一说,蒋百里也顿时明白了。
—
“那是明面儿上的。”郭松龄仿佛正在和自己生气似的扭了扭脖 子,“据我所知,还有很多家伙蠢蠢欲动,可是大帅倒好。一句话,全放了!”
蒋百里对这些政治斗争,并不感兴趣,甚至还有几分厌恶,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转移了话题:“日军在朝鲜,驻扎有六个师团,又有朝鲜傀儡政府组织的军队,总数有十几万人,而我们先期入朝才四个师……校长这是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