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推翻清朝当总统 >

第90章

推翻清朝当总统-第90章

小说: 推翻清朝当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如此,我虽不才,愿将此事进行到底。” 

“此事很好,本总统一向认为,共和之国体,必须有若干党派来轮流执政。使政府之肌体免受腐蚀,常新求存。在这件事情上,我支持你!”林云慨然允诺,脸上浮现出真诚的神色,倒让宋教仁颇受感动,如果他知道林云此时已经下定决心搞独裁的话,恐怕就不会说出感激地话来吧? 

“向外国银行的贷款,也是要的。”林云干脆抛出自己的底牌。“但是金额不会太大。我想,宋总长应该不会再有理由反对这两项法案了吧?” 

“请容我再考虑一下。”宋教仁起身告辞。 

公允的说,他是个天才的政党活动人物。但是他所提倡地内阁总理制,并不能完全受到同盟会内部同志的认可。对于林云。他亦有着怀疑的一面,但是经过刚才的一番谈论,他觉得此人在政治上胸襟开阔,并非人们所说之“独裁者”,而他所怀抱的理想,正是要抵制这样的独裁,实现真正的民主,虽然他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民主,自己尚有些疑 虑。

共和元年(公历1901年)十月六日          :  。  辩论之后,终于以两百二十票对一百八十六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国家经济建设实施法案》和《发行国债法案》。 

在通过这两项法案之后,林云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国民大会,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刺林案”。 

《共和先驱报》曾就此案做了长篇连续报道,不妨来看看当时这份销量最大的民办报纸是怎么描述当时地场景的。该文章的撰写人张光亭曾对人言:“此文章甫一问世,报纸销量便立刻激增,实为共和开元以来民众最为关心之事件。” 

在这篇名为《刺杀林大总统之阴谋案》的报道中,张光亭这样写 道:

“十月十日,乃是林大总统就《国家经济建设实施法案》及《发行国债法案》获得国会通过而召集国民大会演讲之日。当是时,万头攒 动,民情激昂,群众高呼‘共和万岁’‘林大总统万岁’凡不知几次,声浪震云,场面几近失控,实为后来总统遇刺埋下隐患。” 

“下午四时,林大总统身着白色云服(林夫人所设计之服装,由军装改变而成)准时现身于讲台之上,彼时,大总统容光焕发,精神熠 熠,就国会通过此两项法案之重大意义,发表演讲。会场之中,时已近万人。然总统演讲之时,鸦雀无声,惟有一西洋扩音器不时发出杂音,使身处场外边缘者颇为不能聆听总统演讲而深感遗憾。” 

“余由于工作之故,得以靠近讲台,仰望总统之雄姿。余之速记 者,乃刘雅馨女士。其记录概略如下:‘前几日,国会通过了两项法 案,法案地内容,详见诸报刊之中,我想诸位亦多有耳闻。这两项法 案,乃是共和建立之后。除开立宪宣言之外所取得的最大胜利!为什 

这么说呢?诸位都知道,我们中国,已经遭受了太多 到了太多的欺凌!所为者何?盖因我国势不强,内忧而致外患!那么有人也许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内忧、国贫民敝呢?我以为,当其首恶者,乃是政府!彼时政府之所为。对外者孱弱,对内者强横,全国民众犹如散沙,虽有力而不凝聚,虽有心而无处报国!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让外强者欺凌,让全国地民众都起来反抗呢?现在的共和政府,就是要将全国民众的力量团结起来,凝聚起来,通过这两项法律。来实现富国强兵之宏图,使我中华之全体民众,得享共和之果实!……’其内容大抵如是,若有遗漏处,可参考本报之时事专栏。” 

“林大总统演讲之时,每有停顿处。台下民众无不热烈鼓掌以示支持,一时间,掌声雷动,震耳欲聋,民众之热情,由此可见一斑。余亦颇受此气氛之感染,掴掌无数,几至双手红肿。林大总统面露微笑。伸展双臂做安静之手势,全场掌声、欢呼之声才会渐渐归于平静。” 

“演讲毕,林大总统由近卫护卫离场,行至讲台右侧第三个台阶 时。突生变故。一男子冲出人群,于怀中掏出一美制左轮手枪,在离总统十米处连发三枪,万幸近卫身手敏捷,将总统扑倒于身下,其中一人身中两枪,胸、腰各一处;另一近卫于肩膀处中一枪,其余近卫将那名男子捕获。” 

“余于事变之时,恰立于讲台最右侧,目睹刺客行刺之全部过程。枪响之时,众人皆惊,余亦如是,然职业之敏感,竟于当时战胜恐惧之心理,惊讶之情,瞬间转为对行刺者之痛恨,整个过程,尚不足一分钟之数,余出于职业习惯,掏出怀表记时,时针指为四时四十四分,实为共和开国以来最为险要之恶时。” 

“近卫将刺客捕获之前,彼见事不成,欲举枪自杀,被一人从身后箍住右臂,另有一人环抱其腰,使其不得脱身。余于事后采访二人,一为京内东直街布商顺富号掌柜,姓虞;另一位乃是原南方革命党志士,姓姜。二人皆表示,事发之前,那刺客从身后推搡而出,便有些警惕,值其掏枪发射时,更觉愤怒,乃用力挤开旁人,于其身后痛下重手。也由二人之力,使近卫得以迅速将刺客捕拿,不然恐会多伤人命,更怕此案成为无头公案,使幕后主使者逍遥法外。” 

“以上,为余在刺杀林大总统阴谋案现场所目睹之实情。呜呼!卑劣小人,欲以杀害林大总统来打击共和之新生,其心之险恶,殊难度 测,其行之肮脏,实为人者所难行!所幸者,林大总统在此事件中安然无恙,所不幸者,我国人何日能团结,共和前景之坎坷,教人思之黯 然。” 

张光亭没有先见之明,当然会“思之黯然。”不过随着他对“刺林案”的进一步报道,黯然的心情恐怕是没有了,别的心情,他没有在文中披露,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刺杀大总统的事件,到底有着怎样的真相,也许在他地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他在第二天的报道中,如此写道: 

“余昨日回到报馆,勉强按捺惊悸之情绪,通宵撰文,为读者奉上昨日之报道。今早连续造访数位现场证人及总监察官署,求见郭总监察官。得采访笔记若干,经整理之后,登载于此,作为连续报道之续章,以 读者。” 

“第一位接受采访者,乃是在医院中接受治疗之近卫,该近卫姓 田,肩膀中弹者,另一王姓近卫,已于昨日凌晨重伤不治,哀哉,国之勇士!田近卫伤势不重,尚能半卧于病床之上与人交谈。余凭借所示之记者证,得以采访。据该近卫所言,事发之时,周边嘈杂,人声鼎沸,鼓掌呼号声不绝于耳,况维持秩序之士兵,屡次被汹涌人潮冲散,这便是案发当时之混乱情况。他和王姓近卫,于总统左右相伴而行,其在总统左侧,既相对为内,而王姓近卫居右,枪响前,王近卫已发现情况有异,乃大喝一声,所言者无人知晓。随后便抱向总统。第一枪从其背后射入,斜上行至前胸,其猛然转身,侧对刺客方向,第二枪从腰下穿入腹腔,遂倒地,于楼梯上翻滚而下。而田姓近卫在第二声枪响前,已快步移向总统身前,第三枪遂击中其肩膀。” 

“余采访至此,心情难以平静,宵小之辈竟然丧心病狂,连发数枪欲置总统于死地,其心可诛,其行可恨至深矣!” 

“余接下来,又连续采访数位目睹现场之证人,所言大抵相同,亦可看出民众对于企图暗杀总统之罪犯深恶痛绝。” 

“至于郭总监察官所言,或可为我们解答此案件之真相,然余与其对话甚多,篇幅所限,拟在后续报道中为读者详细披露!敬请诸位读者关注。”

第四章 残酷还是温和?

在总统府里看到这份报纸的。对于这个连续的报道, 趣。下面,让我们随着他的目光,一起来看看张光亭先生是如何描写他对郭松龄的采访的。 

“十二日下午六时,郭总监察官于办公室内接受了本人之采访。时总监察部行政主任、副主任及特别调查署总长周、汪、韦等人亦在 场。” 

“郭总长对于此事件极为重视,对于刺客的身份,他表示暂时不便透露,然余暗自揣度,恐为极端满族子弟所为,此意见亦为多数人所赞同,然林大总统在其声明中所言希望一般之民众,放弃排满之仇视心 理,呼吁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由此可见总统之胸襟,实在非常人所能及。” 

“下面,乃是本人与郭总长之对话。由刘雅馨女士记录整理。”

“张:‘坊间盛传此案乃是满人所为,未知郭总长有何看法’?”

“郭总长:‘除开满人之因素,此案亦有重大之政治背景,详情如何,尚在进一步审理之中。如果不能将此案件彻底查个清楚明白,郭某定会引咎辞职’”。 

“张:‘又传此事与新近成立之国民党有关,请问郭总长,是否属实?’” 

“郭总长:‘此系无中生有之谣传,亦是挑拨总统与国民党关系之恶毒计策,就目前审讯之结果来看,两者并无关联。’” 

“张:‘请问郭总长。刺客有无同伙漏网?’” 

“郭总长:‘同伙定然是有地,只是尚不能确认,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此事我已经请求总统授予特别调查权,无论涉及到谁,我都会彻查到底!对于这些妄图通过暗杀手段来扼杀共和新生之暴徒。我相信,任何有良知的国民都会群起而攻之!’” 

“张:‘请问特别调查署韦署长,对于此案何时可以告白天下有确定的日期否?’” 

“韦署长:‘我不敢随便断言日期,惟有尽全身心之力,将此案件尽快侦破,以告国人!’” 

“张:‘郭总长,听说所缴获之刺客行刺的凶器,乃是一把美制左轮手枪。那么请问,此案件是否与美国人有关呢?’” 

“郭总长:‘此证据不足以证明与洋人有关,但亦不能排除此种可能。’” 

“余对诸位总长、主任之采访,大抵情形便是如此。由此得出模糊印象,概因此案之审理,将会牵扯出一个惊天之大案。余怀此心情,忐忑执笔,以上。” 

不得不说,张光亭的职业性敏感,还是很灵敏地。他没有宣诸于报端的,是自己在采访时感受到的那种气氛。非常微妙,让人觉得近在眼前却又难以捉摸的气氛。 

很快,就有细心的读者从各种报道中发现,这个案件,越发的扑朔迷离起来。先是行刺的案犯在狱中自杀身亡。使得整个案情一下陷入了困境之中,接着特别调查署的特别行动组,开始小规模地抓捕“同 党”。而这些“同党”也开始慢慢的从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蔓延到身处共和政府高位的大人物身上来。 

第一个被逮捕的大人物,要数周大烈,时任共和中央政府农业副总长,国民共进会成员,原本是个人所共知的君主立宪分子。只因共和初立,他得以国进会会员的身份派任农业副总长,同时,在国进会内。他还担任着组织部部长之职务。他被逮捕以后,很快供认出蓝天蔚、刘成禺二人,前者时任参议院议员,后者为陆军参议部主任参议,在共进会中,亦属于核心人物。 

没等人们从接连而起的逮捕风潮中清醒过来,大规模的清洗开始 了。先是以章炳麟、张 为中心的统一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章逃亡日本后,张遂在南京被逮捕。接着,又有国民共进会主席孙武被逮捕,同时该会被取缔。随后,在参议院中占有多数席位地,以谷钟秀、张耀 曾、吴景 等为首的统一共和党亦被取缔,谷“畏罪自杀”,张、吴二人自首之后“取保侯审”,此风愈演愈烈,至十一月初,已经有半数国会议员被关押审讯,数个党派被取缔或宣布解散。到了十一月二十三 日,国民党中的数人亦遭逮捕。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时任国民党九理事之一的王宠惠,他同时是共和政府中的外交部副总长。王地被捕,遭到国民党的激烈反对。时在上海的孙中山发电文质问郭松龄及特别调查署韦宝斋云:“郭总监察长、韦署长台鉴:据北京总部(指国民党总部)来电云:‘连日来时局震荡,人心惶恐,时世日艰,特自谋刺总统案之后,各党派所受牵连日增,旬日内国会议员、共和之各机关首脑,屡遭逮捕关押,昨日又将我党理事、外交副总长王宠惠以谋刺总统同党之罪名逮捕入狱。’殊不知此风何以会牵连至广?王宠惠一向谨慎,断然不会与谋刺总统之乱党有任何牵连,此中必然受人诬陷,或望郭总监察长、韦署长详查明断,切不可受歹人蒙蔽而致无辜受难。孙文。” 

对于这份措辞激烈的电文,郭松龄阅后不置可否的冷笑数声,倒是韦署长小心说道:“是否将此电文呈送给总统?” 

“为什么?现在是什么时候?你我又是做什么的?难道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