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秦末魏武帝 >

第87章

秦末魏武帝-第87章

小说: 秦末魏武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一切努力。时势如此,人不可逆天,我以无愧于心。”

“这半生,我张良都为我父亲的遗言而活,今日的张良却要为自己而活。武王英明,睿智,擅于用兵,长于治国。定可让百姓衣食无忧,远离战火,是为当世之圣主,张良愿意为武王效犬马之劳。”张良诚恳的说着,一揖到地。

其实张良心中的圣主还有一个,那便是刘邦。曹操、刘邦是两个极端。他们一个是明君,一个是仁君。

曹操不仁,也不屑去仁。所谓的“仁义”在他的眼中什么也不是,他讲究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可以杀尽天下反对他的人,甚至不会皱一皱眉头。为了达到目地,他可以光明正大的不择手段。

所以,这“仁君”跟曹操是挨不上边,但曹操却通晓治国之道。他知道如何治理百姓,知道如何让百姓顺从他,知道如何让百姓过的更好。知道如何让他的国家更加强大。因此,他是一个“明君”。

而刘邦不明。他至小便是一个混混、布衣、流氓。没有受到教育。读过地书也是寥寥可数。不同于曹操自幼便受到高等教育。因此才智有限。跟“明君”完全不搭噶。只是他生性豁达。仁而爱人。不管他出于什么目地。不论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但可以肯定一点。刘邦会顾虑属下地感受。他会顾虑百姓地感受。他可以不顾身份地关心属下。关心百姓。可以让部下、百姓都能够感受地道他刘邦对他们地关爱。从而对刘邦效以死力。所以。纵然刘邦无才。纵然刘邦无德。但他依然是一个圣主。一个仁君。

不管是“明君”还是“仁君”。他们都有资格一统天下。让天下恢复安定。让百姓过地更好。

本来这选择“明君”还是“仁君”。是一个让张良很苦恼地问题。但刘邦地举动俨然帮助张良做出了选择。

听得张良地效忠。曹操有些语无伦次了起来:“哈哈……孤王太高兴了……张司徒……啊。不……寡人现在封你为魏国下卿……官阶于陈平等同。”

断断续续地。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说地一切。

他实在是太高兴了。在初汉三杰中他最欣赏地人是陈平。而最佩服地人却是张良。至于韩信。曹操也欣赏他地才华。但对于他地结局。只觉得是“活该”。不怪刘邦。站在同样地角度上。曹操也会毫不犹豫地处死韩信。毕竟曹操也是一个上位者。作为一个上位者。不可能能够忍受部下地傲慢无礼。更何况韩信不仅仅只是无礼。在刘邦危在旦夕地时候。韩信不急于出兵救援。反而是向刘邦讨要王位。

如此,注定了他将来的下场。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也写明了刘邦的态度:“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只怕,这个时候刘邦已经对韩信动了杀心。

试想一下,你都快要死了,你地属下却在一旁不急着救你的命,而是跟你讨价还价,说:“我救你,你给我什么好处。”

这样,你还能容得下他?

曹操上前扶起了张良,直接拉着他参加了讨论。

曹操对张良推心置腹,将一切的布局计划通通告诉了他。

听得一切经过,张良意外的看了陈平两眼,似乎也在为他的能力而惊讶。因为他的存在,使得曹操对臧荼、李左车的举动了如指掌。

此后,张良便是一言不发,静静的听着他们的讨论。

曹操颇感意外,但也没有说话,以为张良一时还没有适应过来,无计可出。

又过了半个时辰,曹操宣布散会,并且让陈平、尉缭布置一三人前脚刚走不久,曹操便听张良求见。

他先是一愣,然后笑了起来,以知张良地用心。张良目光长远,且不贪名,不重利。也许他另有高明的想法,他只是一个新人,不愿与老臣造成摩擦,没有当面否定他们的计划。所以,他一言不发,独自暗中计算。

“快请他进来!”曹操命人请张良入内,见他到来,问道:“子房先生可是另有妙计?”

张良淡淡的点了点头,“对弈如对战,往往站在一旁的人看的最是清楚。”

曹操认同的点了点头,他们四人都深入局内,难免会有一些不应该忽视的细节出现,这是很正常的。

但细节决定成败。

纵使曹操、陈平、尉缭已经反复研究,但谁也不敢保证有没有他们三人还没有注意地细节存在。

张良低声说道:“其实武王和两位先生都将事情复杂化了,你们一心想破陈余和臧荼,因而走进了一个误区。其实,没有必要完全击破陈余和臧荼,武王还可以用更简单地方法击破陈余,然后收服臧荼大军。”

张良轻轻的,慢慢地向曹操说出了他的意见。

曹操霍得一下站了起来,不是因为张良得方法有误,而是张良的方法实在太妙了。

他来回独步,独自沉吟片刻,最终做出了决定,放弃一切原定计划,改用张良之谋。

见曹操如此决定,张良道:“属下还有一事相求。”

“当说无妨,曹某无不答应。”曹操得妙计,神色愉悦,登时把话说满了。

“此计乃大王独自想出,张良并无任何功劳。”张良淡淡的说着,他的脸庞始终挂着轻柔的微笑。

“为何?”曹操皱眉道:“你是担心引来不满?”

张良并不反对,只是道:“有些事情能避则避,一切当以武王大业为重。武王如此重视一新人,从长远来看,对于良并非是好事。”

曹操露出了严肃的神色,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自己如此尚待一个新人,萧何、张、陈平、尉缭,他们不会说些什么,因为他们都得到了自己的信赖,器重。但是其他的臣子呢,他们的才干,也许不如张良。可他们全心全意的为自己效命,竭尽所能的展现他们的才能,以求得到自己的重视。

如果一个毫无功绩的新人,瞬间便踩在他们的头上,他们会有什么想法?真的会无动于衷,显然不太可能。

重用了张良,而伤了一干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部下,这值得吗?

答案是否定的。

曹操对张良深深一拜,沉声道:“曹某受教了。”心中恍然,难怪刘邦对张良念念不忘,难怪刘邦对张良一直以师待之。

这便是张良,他目光长远,他一心为自己效忠的对象考虑,而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主上有错,他不当面拂主上之意,而是顾全主上的颜面,从旁提醒,让其主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从而改之。

张良摇手道:“武王不必如此,张良不过是多想了一些而已。”

“这样吧,寡人此刻便改封你为大夫,你看如何。”曹操犹豫片刻最终说道。

“谢武王!”张良很自然地接任了下来。

“只是如此有些委屈子房先生了。”曹操尴尬的说着,这大夫官阶很低,至少在他麾下现在拥有大夫头衔的不下六七十人,让张良这种惊世奇才跟那六七十才能一般的官员合流,心底实在过意不去。

张良无所谓的笑道:“武王应该相信张良……张良此刻是大夫,并不等于永远是大夫。张良自信以己之能,在天下一统时,功绩不说第一也是位列前茅,何惧官阶低下?”

“这话说的也是。”曹操点了点头,以张良之能,不出五年必能登上高位,位列于文臣三甲之内。

随后,两人商讨了计划的细节内容,曹操随即命人终止了陈平、尉缭的举动,重新颁布了计划。

第一百五十八章 请君入瓮

尽管离凌晨还有数个时辰,臧荼依旧难掩激动地神色,他来回的在军帐中走着,时而舞动拳头,时而昂首长笑,那神情激动几近疯狂。

恍惚之间,他看到了自己成为北方最强诸侯的景象,曹操、代王歇、陈余一个个的跪在脚边对自己俯首帖耳,敬若神明。

快了,如此日子就要到来了。

他的心不由自主地怦怦跳动,大口的喘着气,摸着心脏,发现它跳的好快……好快……

时机就在眼前,而且就是今夜。

今夜一战,若李左车计成,曹操的五万大军必将全军覆灭,他自己在乱军之中,也怕是难逃一死。

这曹操一死,北地大乱,正是自己成就一番大业的最好时机。

魏国辉煌不在,不必顾虑。代王歇无能之辈,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唯一可虑者乃是他麾下的谋士李左车。此人却有通天之能,智谋、计略无不是上上之选。如果他识趣,肯为自己所用,那么自己还可以饶他一命。但若他执意要与自己为敌的话,那也只能将他杀了,永绝后患。

至于陈余,他算是个人物,只是可惜遇上了自己,也注定了他的下场。

臧荼面带冷笑,他以决定不依照李左车的计划行事,他要先让陈余和曹操拼了两败俱伤,他在由后方袭击曹操。破曹以后,兵锋直指陈余,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如此,曹操一灭、陈余也亡,在北地还有谁会是自己的敌手?

他有些得意忘形地大笑了起来。眼中充满了对美好未来地向往。

“燕王!曹操地使者陈平来了!”便在此时。臧荼听道了帐外护卫地报告。

臧荼笑声戛然而止。沉吟了片刻道:“将他带来大帐。便说孤王入厕去了。待会便来。”他大步走出了营帐。找到了孔杰和高仲。

破曹一事。至关重要。臧荼素来谨慎。因此只将消息告诉给了孔杰和高仲这两个心腹。其他人概不透露。

臧荼低声道:“这陈平乃是曹操心腹。不知此来有何用意。我怕对我军今夜地计划不利。”

高仲以得到了陈平地提示。摇头道:“属下认为大王过滤了。如果曹操真地察觉出了什么。他还会老老实实地呆在青龙坡吗。还有这陈平是曹操最重要地心腹之一。倘若曹操真地知道了些什么。应该不会派他前来送死吧!”

臧荼听得有理,点了点头。

孔杰也道:“与其瞎猜,不如去探个究竟,看看他们有什么用意。然后在相机行事。据说这陈平贪财,经常收受贿赂,准备些钱物。好探探他的口风。”

臧荼点了点头,道:“也好。”

三人一起前往大帐。

陈平见三人一起到来,心中暗笑,面露友善的迎上前去。

双方客套一番。

臧荼试言问道:“敢问先生,来此有何用意?”

陈平从容道:“武王命属下来请燕王去青龙坡一叙。”

臧荼面色微变,“可知武王召见臧某有何要事?”

“这是武王是意思,陈某哪里知道?”陈平双眼朝天,一副贪财的模样,只差没有亲口说出讨钱的话来。

臧荼识趣地塞给了陈平两锭黄金。

陈平熟练的抖了抖。似乎在确认黄金的重量,然后才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武王对燕王近日的表现异常满意,因而决定设宴犒赏燕王。”

臧荼的脸色登时变了,心中大骂了起来:“这该死的曹操,怎在这个时候设宴?”他的目光看向了孔杰、高仲。

两人均点了点头,表示让臧荼应承下来。

臧荼无无可奈何的说道:“陈先生请回告武王,孤王一定准时赴宴。”

陈平淡笑离去。临行前目光在高仲地身上一瞟而过。

“碰!”这陈平一走,臧荼的怒火便燃烧了起来,一脚将案几踢飞出了一丈外,他一直期待着这一日,难道就这样被一次可有可无的宴会给破坏了。

不甘心,他不甘心哪?

“你们何故要让孤王答应,一口回绝不是更好?”臧荼不满地说着,眼看到手的契机即将失去,他的心情很是烦躁。看谁都不顺眼。

他这两个心腹首当其冲遭了罪。

孔杰已经习惯了臧荼的性格。不以为意,只是低声劝道:“大王。曹操为人喜怒无常,不可不去啊。”

高仲也道:“大王,你曾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贪垢,甘当吴王的马前卒,整整二十年,这才洗雪了会稽之耻。你此刻便好比那勾践,想要报前日之耻,必须忍住口怨气。大王多方示弱,曹操以人为大王是惧怕于他,不敢与之为敌。所以,这才对大王放下警惕之心。然,大王此番拒而不往,难免会让曹操心生疑虑,对大事不利啊。”

高仲分析的头头是道,无一不有理有据。

臧荼、孔杰均意外的看着高仲,不约而同的点着头。他们哪里知道,这些道路都是陈平教他说的。

“如此孤王应当如何去做?”臧荼沉声问道。

“先赴宴,然后在宴会中大势喝酒,待一到时日,便假装醉酒回营。如此即可避开武王疑心,又可不妨碍大事。”高仲如此提议说道。

臧荼、孔杰眼中均是一亮,点头高赞。

“只是有一点比较麻烦,大王不可回来地太早,太早恐曹操生疑。但如果回来的太晚,恐怕会耽误调兵遣将的时间。此事关系我军胜败,万不可马虎。”高仲心中焦虑,面上一副无计可施的神态。

“这倒是无妨!”臧荼低声笑了起来:“孤王不在,还有高将军吗!一会儿孤王跟孔先生前去赴宴,而高将军便在营内提寡人调兵遣将,做战前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