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1895淘金国度 >

第1191章

1895淘金国度-第1191章

小说: 1895淘金国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他在1919年还只是一名校官,六年前才成为上将,去年底才上位贝加尔军区司令,以这个资历来说,国防军当中确实有不少人比他的资历要高,但那些资历高的却没有他现在这样高的战功和职务。

习正保跟李明泽一样,看上去这一年鸿运当头,自大战开始不久,他就开始独立率军作战,先是带领装甲集群突袭卡拉干达,奠定了覆灭苏军东南方面军的基础,不久后接替蔡锷担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历经阿克莫拉大战,科克切塔夫大战,奔袭库斯塔奈,到连克车里雅宾斯克、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奥尔斯克、奥伦堡,最后叶卡捷琳堡大战,围歼西岸方面军,可以说这次对苏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几场战役,歼灭最多俘敌最多的几场战役,多是由第三方面军主导,最少也有他们参与。虽然其中少不了有其他将领的功劳,也有其他方面军部队的协同,但怎么说,这些辉煌的一次次胜利,与他这个方面军总指挥都大有关系,都足以证明他这个指挥官的能力。

若以这样的战功不能上位元帅,才真会让人不服气。

除了万众瞩目的十二元帅,这次新晋大将不像上一次只授予十人,比元帅还少。这次新晋大将达到了十五人,自然都是功勋卓著,声名显赫之辈。

这十五个大将分别祖文辉、布拉德·范迪、顾项鹏、刘敬文、赫马克、蒋清槐、司马文杰、韦哲元、谢苗诺夫、格拉德·利夫曼、德迈尔、巴斯图尔克、方恕忠、范·德维克、伍靖松。

列名首席的祖文辉跟李明泽一样,也曾是升迁较快的老资格上将,虽然在1919年时他只晋升中将,但1920年晋升为了上将,参加过攻占西伯利亚、远东的战役,也曾参加过第一次对苏战争,历任远东军区多个职务,直到参谋长和军区司令。这一次对苏战争,作为第二方面军中第一批渡河的部队,他这个方面军副总指挥带领第十四集团军参与过阿克莫拉、科克切塔夫等多个战役,从资历地位和功绩来看,成为大将当然没有问题,争议多是来自其排名。

排名第二的布拉德·范迪,这个曾在克卢恩演习时进入叶枫法眼的小营长,眨眼二三十年过去,已经从小小的尉官登上了大将的宝座,做为装甲部队司令,这次阿拉斯加重装部队在各个战场逞威,与他自然也大有关系,且他后来加入第三方面军担任参谋长兼副总指挥,攻克鲁德内、库斯塔纳、铁路出口等,都有很出色的战绩,最后的叶卡捷琳堡大战,围歼西岸方面军也都有出色表现,这次晋升倒也不枉当年叶枫的一番刻意栽培了。

排名第三的顾项鹏这次晋升并且高居第三位,不得不说与叶枫解释的新标准大有关系,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虽然顾项鹏本人指挥的大战非常少,但有一点贡献的确不可否认,做为阿拉斯加装甲部队第三任最高指挥官,他主持装甲部队(包括装甲师)的时间是最长的,长达十几年时间,可以说阿拉斯加装甲部队能有现在的辉煌,固然与托马森和范迪等人大有关系,但最关键的发展时期还在于顾项鹏任职的时候。

总体来说他与刘颂亭、冯可齐等人的情况极为相似。是老资格的大军区、联指级的指挥官(兵种司令等同大军区司令),这一点这次的十五个大将当中无人可比。所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光论资历,他也足以当得起大将军衔了。

排在顾项鹏之后的刘敬文是总参的第一副总参谋长、年初还兼任了国防部长,光以这个身份来看,就可以肯定这次对苏战争,从作战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肯定少不了他的功绩,战争进行的越顺利,计划完成的越快越好,他的功劳就越大。晋升大将自然不存在什么争议。

不过排在刘敬文之后的赫马克的争议就比较大了,甚至可以说是这次所有的十二元帅、十五大将当中争议最多最大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赫马克从军资历是高,但前半段是在加拿大自治领军队(加拿大降兵降将的服役期计算包括加拿大军队时期),加入阿拉斯加军队后更从没有担任过团以上部队的一线指挥官,而是一直担任参谋职务,甚至都不带长的,从团参谋到师参谋,直到师参谋时才当过参谋长,然后先后在第三集团军、河东、中南、贝加尔三大军区担任作战参谋,又直到贝加尔军区时才担任副参谋长,最后在去年成为军区参谋长,不久后又成为预备队司令部的参谋长,第四方面军组建,又成为方面军参谋长,光从他的履历来看,就像争议中形容最多的,一个从头到尾都一直是在纸上谈兵的将领。

他能晋升大将,所有人都知道主要是因为第四方面军在伊尔吉兹大战和横扫西哈萨克时的出色表现,但这个胜利大多数人认为主要是李明泽这个指挥官的功绩,即便这次大胜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堪称推动了整个对苏战争第一阶段的进程,赫马克籍此可以成为大将勉强说的过去,但他的排名却实在太高了一些。

不说其他人,就说排在他后面的蒋清槐,赫马克还在加拿大军队服役时,出身炮兵的蒋清槐已经高居阿拉斯加集团军级别的指挥官了,科雷马河战役时就是第六集团军副司令,论资历比赫马克还要高得多,1919年就晋升上将,只是后来运气不大好,攻占远东,击败日本后,他随第六集团军长镇日本、朝鲜和台湾等地,很少有发挥的机会了,后来更是调入炮兵部队筹办霍林斯克(位于湖南省)炮兵学院,担任霍林斯克炮兵学院院长近十年,最后调入国防大学担任副校长,直到三年前才升任炮兵部队司令。可以说不论蒋清槐在阿拉斯加炮兵的发展和炮兵素质的培养上所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光说资历职务、就算是顺位接替也足以当得起大将,且对比资历比他只是稍高一线的顾项鹏的排名,那蒋清槐不说超过顾项鹏和刘敬文,但排在赫马克前面似乎没有问题。

当然表面看上去超过赫克马的不在少数,不只是蒋清槐,排在赫马克后面的人似乎都不比赫马克的竞争力弱。

排蒋清槐之后,列七位的司马文杰,资历也是高得吓人,虽然其职务很长时间都不怎么显赫,但说起来他却是谢缵泰时代阿拉斯加空军的另一个技术研发上的主要主持者,长期担任空军后勤装备部长、军科院副院长、军科院空军分院院长,虽然因为技术军官的身份,加上起点太高(独立战争后已经是中将,1919年已经成为上将),鲜少升迁的时候,但光是阿拉斯加空军能称霸全球这一点,司马文杰这个谢缵泰之后空军技术的第一主持人就足以可说是功勋卓著。

1929年后调后勤装备部担任副部长,去年升任后勤装备部第一副部长,更兼任陈国清留下的军科院院长职务,后勤装备部的一系列成绩自然都有他一份。不管资历、贡献、职务地位,成为大将对司马文杰来说实在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非议没有,为他的排名叫屈的倒是不少。

排名第八的韦哲元资历相对较低,一战时,还只是一名团级校官,不过后期升迁很快,任职过的部队也很多,参加过攻占西伯利亚、远东、击败日本的战役,参加过第一次苏阿战争,还参加过非洲的那几场不大不小的战役,可以说一战后为数不多的或大或小的历次战役几乎韦哲元都有份参与,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幸运,所以他后期的升迁较快,立的功劳很多,1933年晋升上将,担任过第十二集团军司令,第十一集团军司令,第五重装集团军也是在他手上完成建设的,后来担任西伯利亚军区副司令、去年升任参谋长,这次对苏战争,他是第二方面军的参谋长,职务还在副总指挥祖文辉之前。光从这一点来看,韦哲元晋升大将也是无可争议的。

排名第九的谢苗诺夫就有些意思了,论资历,他的资历无疑是最浅的,因为他是降将(沙俄降将的服役期计算只有当年的西伯利亚方面军即高尔察克军队才能把沙俄时期的服役经历计算一起,其他的都是从投降并加入阿拉斯加军队时算起),而且是目前阿拉斯加为数不多的身居高位的沙俄降将。

谢苗诺夫1919年在刘敬文说服下,在伊尔库茨克率领哥萨克骑兵旅投降,并残酷镇压了当时伊尔库茨克的社工党和孟什维克党员,随后他的部队改建为阿拉斯加的骑兵师,参加过第一次对苏战争,现在阿拉斯加的几大骑兵师都是从这个骑兵师衍生出来的,所以要说地位,谢苗诺夫甚至可以说是阿拉斯加现代骑兵之父了。

不过跟大多数降将一样(这一点加拿大降将要远好于沙俄降将),谢苗诺夫后来也少有担任一线指挥官了,第一次对苏战争结束后不久,谢苗诺夫被塞进国防大学再教育,足足学了三年毕业,但没有再回骑兵师担任指挥官,而是进入总参,随后筹办骑兵学校,当过校长,此后担任过装甲部师副师长,加拿大军区副参谋长,贝加尔军区副参谋长,装甲部队副司令,五年前回到总参任副总参谋长。

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主持扩建骑兵师,并参与装甲部队的相关作战计划制定,可以说这次他能晋升大将,除了副总参谋长这个职务外,扩建骑兵且骑兵在这次战争中表现不错是主要原因。当然,自高尔察克和帕达诺夫退役后,人口位居全国各民族第二位的俄罗斯族(含原属沙俄统治的各少数民族)需要一个新的在军事上的有分量代表也大有关系。谢苗诺夫是其中最符合晋升条件又不会引来太多争议的人选,所以他的晋升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后的幸运奖。

排名第十位的格拉德·利夫曼,又是一个资历高得吓人的大将,曾与蒋清槐同在第六集团军担任高级指挥官,当时蒋清槐是副司令,而利夫曼则是政治部主任,与路远成一样,他也是声名卓著的政治部门的高级将领,而且同样的,他们作为资历高,从军时间长的政治军官,在早期,他们也曾担任过师长、参谋长等指挥参谋类职务的,相比现在大部分政治军官,他们虽非专业出身,但综合能力更为出色。

同样做为1919年的上将,利夫曼名气也不比路远成小,而且利夫曼担任过很多个集团军和军区的政治部主任,在非洲打通东非通道和建立环非岛链时,他担任东非联指政治部主任,后来还担任非洲最高司的政治部主任,功绩是有不少的。

而支持他这次晋升大将的除了他的资历与在非洲的贡献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亚战区成立后,他是中亚战区五个最高级指挥官中除严石外的唯一一个阿拉斯加将官,担任战区政治部主任,中亚战区的一系列战功,他这个政治部主任自然也有份。而且中亚战区涉及的军队成份最为复杂,政治工作极多,他这个政治部主任显然比其他战区的政治主官更有用武之地,功绩也更为明显。所以他成为大将毫无争议,甚至是十五个大将当中最缺少争议的一个。不少人倒是认为他的排名还是太低了一些。

排在利夫曼之后列第十一位的是援芬志愿军司令德迈尔(正式职务是东太平洋联指司令),应该说德迈尔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去年才晋升上将并担任大军区、联指司令职务的,但他被选为担任援芬志愿军司令让他有了在这次大战中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芬兰战场,虽然战事远未结束,光芒也远不如乌拉尔和中亚吸此眼球,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战场,敌多双方的战局僵持,并没有多少重大胜利,但毕竟这里的苏军几乎全是主力,更先后有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梅列茨科夫、科涅夫、崔可夫等几个经验较丰富的苏联将领指挥,且背靠苏联最发达地区,装备补给都很方便,而志愿军缺乏重装备,补给方面也远离本土,多有不便。所以综观这个战场双方的实力对比,德迈尔能够确立这种僵持,把八十余万苏军拖住就是重大胜利。

以这个功绩,他时隔几个月之后再次晋升,成为大将倒也不缺乏说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德迈尔晋升大将,使得他成为了这次晋升的全部二十七名元帅、大将中最年轻的一个,比仅次于他的方恕忠还要年轻四岁,今年的德迈尔才不过四十三岁,即便是现在全国所有的上将当中比他更年轻的也非常少。光是这点,德迈尔也值得骄傲了。

排名第十二位的巴斯图尔克也是一个幸运者,跟德迈尔一样,巴斯图尔克也是在去年才晋升上将并正位河东军区司令的,时隔不到一年又晋为大将,他靠的就是在第一方面军的战功,做为第一方面军的副司令和参谋长(参谋长职务后为冯可齐取代),其实他多半都在率军独立作战,其功绩自然也就相当明显,在汉特、谢罗夫、伊希姆等各大战场都少不了他和他的第三集团军。做为在最艰苦环境下作战的领军大将之一,所获得战功的含金量也会稍微加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