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逆臣-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还信不过兄弟,我就给你明说吧,这奏折上写的事情都是皇上点头过的,所以就别怕了,出了事还不是有皇上给你担着,再说了你多次帮助皇上,皇上肯定早已经对你很欣赏了,如今再上这一道奏折,以后就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了。是不是?”楚雨诱惑着方孝孺。
“可是这也太、、、”方孝孺没有说完。楚雨就抢过去:“难道哥哥担心我害你?”
“哥哥跟我无冤无仇的,再说了当初也是我劝哥哥投诚燕王的,这个没错吧,现在燕王已经是大明的主了。你还担心我会害你吗?”楚雨继续劝道。
“为什么不找别人,非要找我?”方孝孺还是不放心。
“这事看似是掉脑袋的事情,实则是向皇上靠拢的捷径,兄弟我只是一介武夫,如果也是像大哥这样的大儒士早就去了,还轮得到哥哥。再说了你在朝中的影响力和你凌厉的言辞此事肯定十拿九稳。”楚雨继续忽悠着方孝孺。
虽然是忽悠着方孝孺,但是楚雨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当初确实楚雨劝自己投诚朱棣才能保住现在的地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楚雨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一点也不为过。
“你还是让哥哥再考虑下吧,毕竟这是件大事。”方孝孺不敢就这么轻易的就是答应了楚雨。
“好吧,我也能体谅你的想法,这样吧,我们两个人相互之间研讨一下皇上迁都的目的,看从这里面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同时让你也放心的递出奏折。”楚雨说道。
方孝孺点点头。
楚雨继续说道:“大的方面就不说了,北上守国门是给众大臣们听的,我就明着跟哥哥说吧,其实皇上自从入住京城后,一直心神不安,总感觉这个地方不属于自己,因为这里有朱允炆的旧臣,一旦他们怀念旧主,那可是一件极其要命的事情。所以皇上才想迁都北上,好歹北平是皇上的龙兴之地,以应天来牵制着整个江南的赋税,北平作为政治中心,拱卫国门才是大明江山的永固之法,希望哥哥好好考虑下。”
经过楚雨这么一说,方孝孺有点动心了,好像楚雨说的很有道理,方孝孺还是疑虑的问了问楚雨:“你确定此次没有闪失。”
“哥哥放心吧,我今天带着朱能的锦衣卫游历了很多个重臣,想必现在整个京城没有人不知道我的所为了,我想那些识时务者明天肯定会赞同的。”楚雨很有信心的说道。
“那好吧,哥哥就信你,希望皇上能对我多加信任。”方孝孺终于下了决定。
楚雨感觉自己都快说干了嘴巴了,好歹最后方孝孺还是答应了。
第二天刚一早朝,朱棣就拿着方孝孺递上来的奏折,说道:“众位爱卿,有人建议朕迁都北平,原因有三:第一,天子守国门,防止北方的蒙元残部的滋扰。第二,应天地处长江下游,在军事防御上处于不利的地理位置,一旦将来被攻击,势必会处于被动地位。第三,北方的军队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力,建议朕稳军心。众爱卿意下如何?”
此时朝下议论纷纷,并没有谁站出来说反对,大家都在观望着,朱棣也不能擅自说话,看了下面站着的大臣,点名楚雨道:“楚爱卿,说说你的看法。”
楚雨昨天和朱能率领着锦衣卫在京城走了一遍早就传遍了大臣之间,现在朱棣又让楚雨说话,这意思不是很明白嘛,谁还敢找事。
楚雨站出来后,说道:“卑职以为这个建议也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毕竟我大明江山幅员辽阔,北方的蒙元滋扰已经数次了,怎奈鞭长莫及,天子守国门有道理。稳固了军心同时也稳住了北方百姓的心。臣一介武夫,考虑的只是国家安危,还是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吧!”
楚雨的话中暗含着的意思明白人都懂,下一个人肯定会是一个儒臣。
杨士奇倒是很自觉的站出来了,“陛下,微臣觉得楚将军的话很是在理,我大明缺乏英明的将帅之才,而陛下本就是一代帅才,北上率军抗敌肯定能振奋军心,同时让百姓们从心里知道陛下才是真正的关心民生的好皇帝。”
“是啊,是啊,杨大人说的一点没有错。”好几个大臣都跟着附和着。
虽然好多的大臣都是南方人士,去北方心中很不情愿,但是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是皇上的大臣了,当然了朱棣从北方带过来的人自然是很愿意的回到北方去,有人面目上都表露出了一丝惊喜的神情。
忽然一个侍卫报告道:“启奏陛下,道衍和尚回朝了,正在宫门外求见。”
“哦?快,快宣进来。”朱棣惊讶的说道。
朱棣一听是道衍和尚回来了,心中一阵惊喜,看来是带回来了好东西了,朱棣自从了进京后,道衍和尚就说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便请缨去五台山上为朱棣求取灵丹妙药,以此来换回朱棣的千古霸业,此去已经数日不见了,只是偶尔派人传一些秘方给朱棣,可能朱焉让楚雨吃的那个药丸就是按照道衍和尚的药方做成的。
朱棣本来还想着改天派人去瞧瞧到底是什么情况,毕竟朱棣以前都是听道衍和尚的好多建议,这和尚突然离去了,遇到事情了想向个人请教都难,现在一听道衍和尚归来,自然很是惊喜意外。
楚雨也没有想到道衍和尚这个时候会突然回来,如果他知道这老和尚出去就是为了给朱棣找灵丹的话不知道会不会联想起自己吃的那颗药丸。
第一百七十五章三杨
朱棣连忙走下龙椅,迎着远道而来的道衍和尚,道衍和尚走近了鞠躬道:“贫僧参见陛下,愿陛下千秋万代。”
“大师免礼了,快起来说话。”朱棣亲自扶着道衍和尚起来。
很多大臣都是听闻过朱棣身边有位得道高僧,但是都未曾见过,今日一见,看到朱棣这么看重这个和尚,都觉的这和尚肯定不简单。
“大师,此次出去辛苦了。”朱棣问道。
“为陛下求取灵丹妙药是贫僧的福气,何来的辛苦之说。”道衍和尚说道。
楚雨此时走上前给道衍和尚行礼道:“大师多日未归,陛下和众位大臣都很是挂念你啊!”
“哈哈,多日不见,楚将军说话已经很有机巧了,真是令贫僧刮目相看。”道衍和尚怎么没有想到经过了这么多事,楚雨已经由一个初生牛犊变成了一个说话面面俱到的沉稳将才了。
“大师过奖了,人自然是要成长的,经历的多了自然就懂得多了,是不是啊,大师?”楚雨问道。
“好,看来楚将军已经领悟到了很多,可喜可贺,同时陛下也多了一员虎将。”道衍和尚对着朱棣说道。
“大师,朕刚才和众大臣们正在商讨一件事,还请大师给参谋一下可否?”朱棣征求着道衍和尚的意见。
“陛下请说,贫僧静听。”道衍和尚恭敬的行礼道。
“有人上奏折建议朕迁都北平,大师以为如何?”朱棣很直接的说道。
道衍和尚听候首先是一怔,并没有马上回答朱棣,一会儿才慢慢的问道:“为什么要迁都北平呢?”
朱棣于是又一次阐述了迁都的三个好处,没有想到道衍和尚听候却是不语,朱棣好奇的问道:“大师不说话是何意思?”
楚雨也在一边盯着道衍和尚看着,一时间全部都惊讶着这老和尚的定力真好,在威严的金銮殿上,面对着皇上的提问竟然也可以不语。
“贫僧以为陛下迁都暂时不宜。”就这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不解,这和尚凭什么说迁都不宜,当然了,那些南方旧臣此时这把道衍和尚当做他们自己唯一的一颗救星。看朱棣重视道衍和尚的程度上,只要他不同意迁都的话,估计很可能就不会迁都了,私下都在为道衍和尚叫好。
“哦?大师为什么不建议迁都?”朱棣继续问道。
道衍和尚双手合实行礼道:“陛下,迁都是动国本的事情,第一要耗费千万财力,不可儿戏。第二,天子守国门这个方法不可行,天子是国家之精神支柱,怎么能轻易涉险,应该倾尽全国之力保全天子才是上策。”
朱棣听后不语了,道衍和尚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本来已经都策划好的事情顷刻间被道衍和尚给搅乱了,朱棣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楚雨看了一眼朱棣,并没有要站出来说话的意思。倒是这个时候,杨士奇、杨荣、杨薄站出来说话了,这是令楚雨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为什么他们三个突然间就要站出来说话呢?楚雨瞬间就糊涂了。
试问楚雨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那么大的魅力可以让三杨同时转变态度,这中间肯定有什么问题在里面,但是现在三杨可以站出来也正好可以让道衍和尚知道一下,至少还有人是赞成迁都的,现在自己只需要做壁上观就好了。
杨士奇、杨荣、杨溥同时给朱棣行礼后跟道衍和尚说道:“大师,有所不知,试问天下还有谁的武功帅才是陛下的对手,估计大师你也找不到几个人出来吧,所以天子守国门是一个很正确的政治战略方针,放在任何的朝代,又有哪一个皇帝敢把自己置身于国门之中,陛下带头做好榜样,我等将以陛下是瞻,不知道大师可否同意。”
朱棣点头同意了,道衍和尚依旧不肯礼让,继续说道:“如果护驾不力,造成了北宋时的靖康之耻,前车之鉴啊,还望深思。”此话一出顿时鸦雀无声了,可见杀伤力有多厉害。楚雨倒是在心中想到,靖康之耻首先要归咎于北宋的政府内部本身就没强有力的战斗力量,皇帝误用奸臣,听信谗言等等诸多问题,根本就不能和现在的朱棣王朝相比,朱棣本就是一文武帅才,定国安邦有着杰出的本事,所以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不知道这道衍和尚硬是要拉上着一段历史出来想做什么。为什么他就不愿意朱棣迁都北平?
三杨此时也不敢说话了,毕竟现在的事情已经从迁都转移到了关乎到皇帝本人的安危上,万一话没有说对恐遭迫害,所以干脆缄口不言了。
朱棣根本就没有想到道衍和尚会排斥这个迁都计划,本来好好的一盘棋现在给他搅得是乱七八糟,于是乎大笑着说道:“难道大师就这么小看朕,以为只要朕立于国门之中就会重蹈靖康之劫?”
道衍和尚此时已然是决心已定,说道:“不是贫僧说陛下的能力不如前朝之人,只是防范于万一,常言道小心驶得万年船,陛下尊贵无与伦比,更应该加倍小心。”
“那不知道大笑知道不知道,北方边关已经在朕的命令下继续加固,并且马上就要派张玉将军前去驻守在此处,这样一来无论是谁都别妄想动我大明一草一木。”朱棣直接给道衍和尚个措手不及,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朱棣为了迁都已经做好了兵力上的布置,只等政治中心和物资北迁了。
楚雨听完后暗暗发笑,原来朱棣才是深藏不漏,打定主意的事早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看来北方以后就要再无战事了,北方的百姓们也不需要再受到蒙元残部的骚扰了,楚雨心中不禁对朱棣有一丝的钦佩,一个君王做事从来都不会随意起事,谋定而后动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道衍和尚听完后沉默了不说话了,“贫僧、、、”道衍和尚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此时倒是朱棣猖狂的大笑着:“算了,今天就想到此为止,有什么异议明天再议,朕好久没有见到大师了,想先和大师叙叙旧,退朝吧!”
贴身太监随即喊道:“退朝。”众大臣依次退了出去,朱棣也走了,留下道衍和尚一个让人还在那里站着,太监走下来后对他说道:“大师,陛下请你到内宫一叙。”
道衍和尚默默的跟着太监朝着内宫走去。
楚雨走在了最后,看到了眼里,并没有很意外,朱棣找道衍和尚无非就是想说明自己迁都的本意,或许会说服道衍和尚的,毕竟历史是朝着前面发展的,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只是不知道道衍和尚执意要反对是为何?还有就是为什么三杨怎么突然就转变了态度坚决支持朱棣迁都,虽然是自己当的说客,但是这转变也太让人意外了。
内宫中
朱棣看着跟着太监来的道衍和尚,起身相迎,道衍和尚作礼道:“陛下找贫僧来肯定是为了刚才迁都之事,如若陛下还想劝阻的话就请直说吧,贫僧听就是了。”
道衍和尚明知道朱棣已经下定了决心却依然是一副不肯同意的表情,让朱棣很是为难,其实迁都不迁都跟道衍和尚有什么关系,凭什么他一介和尚却要管自己的事情,之前的起兵是道衍和尚在一旁说教,现在已经事成了,难道还要受到他的说教,朱棣心中有点不痛快,“大师,朕就是一直想不通,你为什么要阻拦迁都北平?有什么意思在里面的话不妨直说吧!”朱棣不想跟道衍和尚说那么多不顶用的话了,还不如直接就问原因来的痛快。
道衍和尚默默的说了一句:“陛下真要听?”
第一百七十六章迁都之争
朱棣点点头,坐回了自己龙椅上认真的听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