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第7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自然也就最早把火药投入战场。火药武器的出现是在历史上的北宋时期,那种最古老的火药武器,简单来说就是炸弹,以及借助火药推力把箭发射出去的“火箭”。
其后,一直到13世纪末,在中国战场上占主流的火药武器都是炸弹。而作为后世枪炮鼻祖的火器出现在1132年,是以竹筒为管的粗陋的火炮。
一个世纪之后,当蒙古入侵、金朝濒临灭亡的年代,金人发明了“飞火枪”,这种武器紧接着由宋人改进,最著名者就是1259年的“突火枪”,这些最早的火器射程相当之近,只有区区几米,喷射的也只是火焰、铁砂之属,但无论如何,在原理上,这些简陋的武器确为日后数百年间无数火器的祖先。
不过,和一般人的看法相反,因为中国当时制造枪炮身管的材料强度不够,直接影响到火器的威力,因此,身管火器在当时的战场上用得并不多,金人和宋人所用以互相对抗、并抵抗蒙古人的,主要还是各种抛射的炸弹,而这些炸弹也很快被蒙古人学会并在实战中加以运用。
蒙古人的西征,把恐怖和残杀从东亚一直带到西亚,直至地中海岸;但征伐所带来的不仅是鲜血,与此同时,中国的先进技术也被带到了西方。
在欧洲人开始使用火器之前,阿拉伯人就发明了马达法。马达法这个词是阿拉伯语中对一种步兵使用的手炮的称谓。和骑兵用的手炮不同,马达法是为步兵设计的,所以炮身被固定在一根粗长的木棍上,使用的时候左手扶住炮身将木棍夹在腋下,然后用一块煤炭、一截火绳或者一条烧红的金属伸进火门。
阿拉伯人从蒙古人那里学到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及使用方法,很快,这些技术就通过十字军的“交流”、同时也通过北非的阿拉伯人带到了西班牙。当欧洲的基督徒通过这些“交流”也掌握了火器之后,欧洲战争的局面就开始缓慢、但确实地开始改观。
在欧洲使用火器的早期时代,这些简易火器还不能在战斗中独当一面。就是当明火枪出现之后,射程不足、以及装填的时间之长都使它在实战中无法和弓弩比肩。
明火枪的装填过程相当繁琐,首先量出一定量的火药放入枪管中,再放入铅弹,再塞一些碎布固定住子弹和火药,再把另一种精制的火药倒满引发的火药池,然后还要把火绳固定到扳机上,打开火药池,瞄准,开火。
在以上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事故都会使弹丸无法发射成功,假如成功发射的话,这枚重不足一盎司的弹丸就会以约800英尺/秒的初速飞出枪管,然后有一半的概率能打中100码开外挨在一起的士兵,而且一分钟能开一枪就很不错了。
明火枪的这些缺点,人们早就开始设法弥补了。除了发明火绳扳机之外,15世纪下半叶的西班牙人又对明火枪做了一系列的改造。除了将之单纯的大型化外,最主要的两点改进是:增加了照门,保证了瞄准的精度。以及采用V型弹簧和齿轮的组合代替了简单的杠杆,可以让火绳夹牢固地保持在待发状态,增加扳机力,降低了走火的危险。
16世纪初,随着钟表等机械工艺的发展,一些异想天开的发明家试图将这些机械也用在火器上,转轮发火手枪就此诞生了。
所谓的转轮发火手枪,就是将一般火绳手枪的火绳夹替换成一个蜗牛形发条和一个大型的金属转轮,用右手拇指扳动击锤,发条拧紧,扣动扳机时发条带动转轮高速旋转,摩擦火门上的弹簧片或其他金属片发出火花点火。这种机构复杂、昂贵、难以修理,但是华美且使用简便。虽然难以作为大量装备的武器,但是对于骑兵来说这种枪却让他们避免了高速骑马战斗中火绳突然熄火的麻烦。
转轮火枪自然也不是完美的,于是就有了后面燧发枪的诞生,燧发枪的广泛应用,大大加速了火器淘汰冷兵器的过程。
热兵器取代冷兵器,这是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杜睿现在所做的就是让这种趋势加快,甚至跳跃式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唐在战场上的绝对优势。
一旁的刘仁轨和王玄策见杜睿捧着根烧火棍,也不说话,就那么站着,刘仁轨最终忍不住问道:“国公!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神兵利器!?”
杜睿惊醒过来,一笑道:“刘大人!王大人!你们都不觉得这个东西看着不起眼,到了战场上的时候,他可是能杀人的!”
能杀人!?
刘仁轨琢磨了半天,也没想出这根烧火棍怎么杀人,难道用这玩意儿往脑袋上砸,把人给砸死不成。
不过好在刘仁轨知道杜睿脑中有千百万千奇百怪的想法,也不说话,等着杜睿解释。
杜睿自然知道刘仁轨在想些什么,拿着这支燧发枪递给了张言硕,道:“你来演示一番!”
张言硕还没等接住,燧发枪就被一旁的张波也抢了过去:“师公!还是徒孙来为您和两位大人演示好了!”
杜睿笑着点了点头,道:“好!注意小心!”
众人一起到了外面,早就有附近看守的兵丁立好了枪靶,军器司可是大唐的武器科研单位,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如今长安城内云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胡商,谁知道其中有没有敌国的探子,要是将大唐的军事秘密都给探听了去,那可了不得。
张波一边解说着发射步骤,一边操作着,看得出他的操作非常娴熟,想来之前的几次演练都是由他亲手完成的。
随着张波扣动扳机,顿时发出了金石雷鸣之声,刘仁轨和王玄策二人不曾有防备,被这巨大的响动惊得浑身一颤,他二人也都是战场上的厮杀汉,虽然这些年不曾经历战事,但是想当年,这二人可都是大唐一等一的战将。
刘仁轨曾跟随杜睿平定三韩,倭国,王玄策更是凭借着一支拼凑出来的队伍,愣是打败了天竺人的数十万大军。
如今居然被一支燧发枪给惊倒了,待二人反应过来的时候,除去满心的尴尬,就只剩震撼了,因为远处的那个标靶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被轰得粉碎。
刘仁轨见识过大炮的威力,虽然顽固的思想一直都觉得战场上还是那近身功夫更实在,心中对火器有些瞧不上,可是眼看着这火枪爆发出来的巨大威力,刘仁轨还是在脑海当中勾画出了一副图。
战场上,数万端着这神奇武器的唐军,面对数倍于己的对手,只听一阵阵的轰鸣声响起,对方顷刻间人仰马翻,齐刷刷的倒下一片,那该是何等的壮观。
杜睿看着燧发枪发射成功,心中也难免阵阵激动,这支燧发枪虽然和后世的各类枪族产品相比,不足道哉,但是历史是发展的,科技也是不断进步的。
杜睿相信,只要给大唐打好了基础,未来大唐的火器肯定会越来越先进,历史上欧洲人不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前进的吗。
既然历史上的欧洲人能自己摸索出来一条道路,如今大唐有了杜睿的指导,未来未必就不能创造出一条属于他们的道路,而且要比西方人更加快速。
热兵器时代,将取代冷兵器时代,这也是大势所趋。
热兵器时代下,装备先进火器的军队,在和冷兵器的文明进行作战时,基本占有战场的绝对优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向英法联军冲锋时,完全暴露在英法军队的炮火之军,那完全是一场血腥屠杀,蒙古骑兵骁勇善战,但已经无法和现代装备的敌人争锋了,最后几乎是全军覆没。按冷兵器作战的战术对付枪炮,僧亲王没有死真是造化,三万多骑兵,最后只剩下几个人。
在冷兵器时代,经济与技术的进步似乎与胜败没有直接关系。战争的结果与文明的先进似乎关系不大,相反,往往都是野蛮民族战胜先进民族。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文明史上的主轴上,基本上都是落后文明最终征服了先进文明。虽然先进文明在一段时期内,可能会支配周边的落后文明,如罗马帝国曾经将高卢人收为奴隶。但是,罗马帝国最终还是亡于日耳曼人之手。
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在古希腊文明辉煌的年代里,罗马人基本还处于蒙昧的状态。然而,正是罗马人,最终将古希腊各城邦国家一一攻破。当那个罗马士兵杀死阿基米德时,他可能还不知道,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古希腊最杰出的科学家。
波斯人征服埃及、罗马人征服古希腊、日耳曼人征服古罗马人、蒙古人征服中国人,为什么这些先进文明反而被比它们更落后的文明所征服?这些野蛮民族在征服先进文明的时候,自身文化仍然很落后,它们都是在征服先进文明之后,从被征服者那里学习更多的文明成果。
古罗马人认为自己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日耳曼人认为自己是古罗马文明的继承人。这在现代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国家如果在技术和经济上不比对手占有优势,想战胜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为人们基于现代战争游戏规则的认识,后世的很多国人,包括历史学家都对发生在宋元时期的历史十分不解,并且深感屈辱。
人们在屈辱之余,便不假思索地将失国的历史责任统统推给当时的统治者或统治集团。推给当时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加上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让野蛮民族整体性占领并实施残暴统治的朝代,宋以后的人们便不假思索地让宋朝完全背负中华文明衰落的全部责任。
即使明朝最后为女真人所替代,现在的许多历史学家仍然将责任部分推给宋朝。这实际是一种偏见,亦或是对历史的无知。只要稍为冷静一点,仔细地去考察一下二十四史,或许就会对宋代宽容一些。
纵观中国历史,由北方的势力战胜南方势力最终获取政权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它基本是中国政治演变的主轴。当商部落成为中原的主宰者时,当时的周部落正位于现在的陕西偏远的一块地方,和夷狄等蛮族为邻,然而,正是这个部落最终取代商部落成为中国的主宰。
当中原的齐、鲁、晋、郑等国在忙于相互争夺之时,就在当年周部落兴盛的附近出现了秦部落,它也处于中国西北的边远地区,与夷狄相邻,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似乎和中原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而,历史却选择秦国统一华夏。
以后的许多历史似乎反复证明,一旦北方与南方对峙之时,最终获得胜利的都是北方,楚汉相争,最后是北方的汉战胜南方的楚;三国时代,北方的晋,最终消灭了南方的吴与蜀;南北朝之所以结束,是因为北方的隋最终消灭了南方的陈而统一;五代末,北方的宋消灭了南唐、吴越、巴蜀而统一;北宋末期,北方的金消灭了南方的宋;南宋末期,北方的元消灭了南方的宋;唯一的例外是明朝,南方的明打败了北方的元而定都南京,但好景不长,到了第二代,又是北方的成祖打败了南方的建文帝;最后,北方的清国消灭了南方的诸明小王朝;洪秀全跑到南京定都,最终又为北方战胜南方增加了一个例子。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需要通过士兵肉搏来决定战役的胜负,士兵的战斗意志、体能、兵器、战术、战略在战斗中是胜负的关键。
春秋时代,诸侯国的实力往往以战车的数量来表示,所谓万剩之国就是大国,千剩之国是中等国家,再次就是小国。这种以兵车为基本战斗元素的军队在战斗中显得不够机动,面对胡人骑兵的冲击往往只有挨打的份。因此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使骑兵成为中国的基本战斗组织,从而基本扭转了传统兵车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赵军的战斗力,也使赵国成为一时的强国。从此,骑兵在中国军事上一直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南方的汉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蒙古的铁骑和满清的铁骑更让他们惊心的了。
中国最良种的马是蒙古马,最好的养马区域是河套地区及河西走廊,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宜农宜牧,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因此,河套地区不仅是养马之地,更是最重要的战略走廊和屯兵之所。据有此地,不仅可以解决宋国的战马问题,而且进可以控制大漠,退可以屯田自守。然而,自唐末以后,党项人控制该地,逐渐经营,实力不断壮大,进而和宋分庭抗礼。到了李昊时期,已经成为宋的主要外患。宋军几次用兵,即使是能臣范仲淹亲自经营,也没有取得多少成绩,只得以和谈而告终。失去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实际上等于失去了冷兵器时代的战略优势。
在冷兵器时代,战役基本由冷兵器完成。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往往战役的结果也不会出人意料,要想制造战争奇迹,必须寻找冷兵器以外的其它战争手段。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盘蛇谷之战皆以奇制胜。四战皆用火攻,虽然不是热兵器时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