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730章

大唐极品闲人-第730章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田赋是一种最主要的对农民的剥削压榨手段,而且是毫无限制的掠夺,在历史上,唐代宗大历元年,以国用急需为理由,没有等秋粮成熟,就向民间田亩征收附加税,按青苗地每亩税钱十五钱,又征地头钱每亩二十钱,通称青苗钱,这是田赋预征的开始,如此横征暴敛,使农民不堪重负,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而清朝在田赋正额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加征,主要是耗羡、平余和漕粮附加三项。耗羡,又叫火耗。清初,田赋多以银两缴纳,各州县收入田赋银后,要把所收纳的零碎银两,熔化成规定重量的银锭,才能人库。由于在熔铸时,重量有所亏耗,因此,各地征收准适当多征一些,以补亏耗之数。但地方官吏往往借此苛索,成为剥削人民财富的一种手段。

平余,雍正时,四川的不法官员在征收赋税时,暗将戥头加重,以增收银两。乾隆三年,为整饬暗中加重之弊,准四川在火耗之外,每百两提解六钱,称平余。以后各省仿行,成为田赋的加征。

漕粮,是指向京城运送漕粮的各种加征浮收。漕粮是清代田赋的一部分,以实物缴纳。清后期政府为支付不断增加的对外赔款,以“分赔”、“摊赔”。“代赔”等名目将沉重的赔款负担分散给地方。地方无款可筹,只好以附加税的形式。

此外封建王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也会时不时的降下隆恩,对赋役的减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灾免,一类为恩免。

灾免是指凡遇灾,地方官吏应立即逐级上报,赋役依灾情予以减免。恩免是指凡皇帝即位、太后或皇帝寿辰等重大庆典的情况下,赋役予以减免。

元代赋役减免,主要是免差税,分为恩免和灾免。“时因庆遇,或行幸所过,恒赐差税,如大兴、开平、兴和、畿内诸县,赋税屡免。”“或有灾荒,诏书迭下,除其赋税以优民力。”

明代,赋役减免分恩蠲、灾蠲二类。恩蠲多发生在皇帝即位、重大庆典的情况下。有关灾蠲、贩济,明太祖规定:凡四方水旱辄免税。丰年无灾害,亦优免地瘠民贫者。凡灾年,尽蠲二税,且贷以米,甚者赐米布若钞;又设预备仓,令老人运钞易米以储粟。有时还将粮食和国库银钱用以贩济灾民;对受灾地方并无仓储者,则从他县调米赈济。对因灾被迫卖子女者,官府予以收赎;命令富人蠲免佃户田租,大户贷给贫民粮食,免除杂役,到丰年偿还;皇庄、湖泊弛禁,允许民采取食物;饥民返还原籍,给予口粮;京、通仓米平价出卖;预支给官俸米粮以平价;建立官舍让流民居住,给粮米来收养弃婴儿;建立养济院来收养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老人。

清代,赋役减免,也分灾免、恩免二类。灾免凡遇灾,地方官吏应立即逐级上报。清朝规定受灾六分至十分为成灾,五分以下为不成灾。确认灾害的办法是先由灾户报简明呈单,列灾户姓名、所在村庄、受灾田亩数及具体位置、灾户大小口数,交地方政府与粮册查对,并将呈单作为勘灾底册,查灾人员拿着底册一亩一亩核实,划定受灾程度并将灾户划分为极贫、次贫等级。清朝规定饥民以16岁以上为大口,16岁以下为小口,年龄小不会走路的不准入册。等到全部勘查完毕,州县官核造总册,注明应否蠲缓上报。

恩免凡皇帝即位、太后或皇帝寿辰、沿例渴陵、巡狩等重大活动,不分无灾有灾,都按定制给予赋役宽免。

然而这种所谓的隆恩,却因为规定不明确,或者行使不利,非但不能起到减轻农民负担的作用,反而会予以加重,到头来画虎不成反类犬。

杜睿在贞观变法之时,也曾提出过改革税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当时施行的租庸调税法改革,结合唐代中期的两税法,以及明代的一条鞭法,形成了新的税制。

但是无论如何改革,依然改不了的是,征服始终都是寄生在天下百姓贫弱肌体上吸血鬼的现状。

以天下农民的力量供养一个庞大的国家,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合道理的,杜睿一直以来搭理发展国内的经济,为的就是能够有朝一日,将农民从被盘剥的社会地位之中,解救出来。

后世的新中国实现了农业税免征,那是因为国家富强了,不再需要以农业税来供养国家,现在大唐也到了这个时候。

虽然说处在当下的大唐,在生产力,社会财富上还无法与后世相比,但是现在的大唐不可以称之为不富,庞大的商业贸易,海外贸易,让大唐的岁入每年递增,而且其中的组成部分,已经由田赋,变成了商业税。

将田赋从主导地位,变成了次要地位,而如今杜睿所提出来的征收奢侈品税的制度,毫无疑问,将再次提高国家的岁入,这样一来,田赋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历朝历代的士人都在高喊,国不与民争利,可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国家不要与士大夫争利,要与士大夫共天下,升斗小民的死活,何曾被他们看在眼里。

现在杜睿所提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国不与民争利,放弃农业税,无疑会惠及天下的农民,让他们能够完全的享有自己劳动所创造出来的财富。

高智周一直以来都是杜睿的忠实信徒,难怪他在看了杜睿给他的那份资料之后,会如此的兴奋,发出这样的感叹。

张言硕等人此时看杜睿的眼神都变得热切了起来,他们都是出身与小户之家,自然知道田赋对一个农户来说,是多么沉重的负担,辛苦一年,大半的产出都要用来缴纳赋税,剩下的也只能保证温饱而已,可是这已经省得上是盛世了。

如果当真能够取消田赋的话,那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杜睿指着高智周手中的那份资料,道:“你好好看看,研究一下,明日为师希望你能理出一个章程来,在内阁一通讨论!”

高智周闻言,难掩心中的激动,他知道杜睿是准备将这份惠及万民的大功劳交给他来完成,激动道:“恩师放心,弟子一定不负恩师重托!”

高智周说着,将那份杜睿写的资料举过头顶,虽然几张纸轻飘飘的,但是此刻在他手中却是重若千斤。

第五百八十九章 奢侈品消费税

朔望日,按照此前的规定,大朝只有每月的月初和月末才会举行,平日里的朝务都是在尚书台商议,形成决议之后,再行颁布天下。

此前通过的财政预算法案,也是内阁成立以来,向全天下颁布的第一项新法,这让一众阁员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

他们都是务实的人,最不好的就是空谈,入朝为官,也是一心想着要为天下人多办些好事,财政预算虽然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加繁琐,但是这些都是大唐时代精英的人物,只要稍一思索,就不难看出其中的好处。

杜睿到尚书台的时候,正巧碰上高智周,只见他一双眼睛里带着血丝,脸上满是倦色,可是分明带着喜色,显然是昨日拿着杜睿给他的那些资料,研究了一整夜的时间,如今已经有所得。

“弟子拜见恩师!”高智周见了杜睿,连忙躬身行大礼,可腰刚刚弯下去,身形就忍不住一阵摇晃,险些摔倒。

杜睿连忙伸手,将高智周扶助,笑道:“国事要紧,可身体却也不能疏忽了!”

高智周忙道:“弟子谢恩师挂怀,可恩师昨日这份章程,将弟子的心都给勾去了,如何还能睡得下!”

杜睿笑道:“那现在如何!?”

高智周喜道:“总算是不负恩师重托,弟子有所得,还请恩师指正!”

杜睿点点头,道:“且入内与众阁员一同商议!”

不多时,阁员便全到齐了,杜睿先道:“昨日个州送上来的奏折,各部官员可都看过了,晚些送到宫中,本官与圣上详议!”

众阁员应诺。

杜睿接着看向了高智周,道:“但有议案,可提出来一通商议!”

高智周闻言,知道该自己出场了,连忙起身,道:“恩师!弟子有议!”

杜睿点点头,道:“讲!”

高智周先不说话,而是学着杜睿那一日的样子,将一大沓资料分发给在坐的三省执宰和各部尚书。

这也是杜睿一直以来要求的,但凡有事,一切以事实说话,这样才最有说服力,避免扯皮,浪费大家的时间,高智周身为杜睿的弟子,自然也习惯了他这种务实作风,余下的阁员也不以为意,接过资料就仔细看起来。

杜睿详细看了一番,也是阵阵欣慰,他知道高智周昨夜是下了功夫的,资料上的各种数据,罗列的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杜睿一向最为反对的就是说起话来,满嘴都是“或许”、“大概”、“估计”、“差不多”这类的话,一点儿说服力都没有。

高智周等众人看完,才侃侃而谈道:“各位大人想必也看到了,诸位手上的这些资料,是本官从各部得来的数据,本官粗略统计了一下,去年一年流入大唐的商品总价值超过三亿三千万贯,这其中还不能包括朝廷的采购行为,其中这些货物的来源,除了一部分七千五百万贯的商品是来自欧罗巴、大食的商人之外,余下的都是大唐商人从海外、北疆、天竺、安南贩卖而来,然其中只有九千八百万贯的货物是马、牛、羊、驼、镔铁、药材、皮货等等我大唐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余下的价值最好的珍珠宝石,其次是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玳瑁等物品,这些东西实用价值不大,只能作为观赏,可是这些东西的总价值却达到了一亿三千两百万贯,而这些东西流入市场,其利润是要翻倍的,也就是说,单单去年一年的时间,我大唐百姓花费在奢侈品上的金钱,达到了将近两亿五千万贯,大唐的金银等硬通货大量外流,换来的却大都是这些奢侈品,对此各位大人不知有何感想?”

高智周以确凿的数据说话,让在坐的众多阁员无话可说,杜睿听着也是连连点头,不得不感叹高智周心细,居然能将这些数据都统计出来。

这些钱不是一下子花出去的,要是单以一个人的购买力,谁也不会在意,但是现在高智周将这个数据一统计出来,得出的结果却让人心惊不已。

去年大唐的岁入才七亿三千万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要来源于对海外的金银掠夺,农税只占到百分之二十,而商贾光在奢侈品上赚走的钱就超过两亿贯。这还是高智周粗略统计的数据,而且谁都知道,即便大唐在贞观年间就设置了市舶司和边境商埠,可是利益的诱惑是巨大的,每年还是有大量的商品是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大唐,那么若是将这些走私的商品也计算进出来,这个数据会增加多少,让在座的阁员不禁暗暗心惊。

大唐在贞观年间,随着杜睿出海远行,带动了海外贸易,太宗皇帝便在泉州,广州,登州,莱州设立了四哥市舶司,用以管理海外贸易,也就是后世海关的雏形。

可是单单四个市舶司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杜睿在永徽年间奏请高宗李承乾,有另开了十几个港口,进行海外贸易,可是还是有人会铤而走险。

李璟恒闻言,沉声问道:“按高大人的意思,可是要边境商埠和市舶司限制这些商品流入大唐?”

高智周摇摇头答道:“李大人误会了,市场有所须,强行限制作用不大。就像大唐立国之初,高祖,太宗皇帝限制盐铁交易一样,当真限制住了吗?当年还不是一样有不少的盐铁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突厥境内,限制根本限制不了,只会给少部分人更大的谋利机会,实际效果不会很大。”

杜睿也不想让众人多废思量,开口就道:“你有什么想法,便只管说出来吧!”

高智周道:“弟子遵命!诸位大人,其实这个想法是下官恩师想出来的,下官不过是做个马前卒,代恩师说出来罢了!”

杜睿笑道:“哪来这许多话,让你说就说!”

高智周忙道:“恩师吩咐,弟子遵从就是!”

两人的对答引来大家一片轻笑,内阁之中的气氛倒是轻松了不少。

高智周接着说道:“各位大人,本官提及这些,并不是要朝廷限制这些商品流入,各位也不必过于紧张,流入的商品赚走了大唐几亿贯,但咱们大唐输出的商品赚回来的更多,总体上咱们大唐对外的贸易处于顺差状态,并不需要作太大的调控,只要继续鼓励工商即可,今天本官拿来这些数据,主要是想说明大唐的富有阶层生活是何等的奢侈,奢侈品之所以叫奢侈品,是因为它并非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能购买这些奢侈品的,也只有部分富贵之家,包括在坐的各位大人在内,当然了,也包括本官,本官虽然不是巨富,但是却也小有家资,内人喜好珊瑚,本官也是要时常满足她一下的。”

高智周这话又引来大家一阵轻笑,杜睿也是忍俊不禁,高智周惧内,他可是知道的,谁让高智周娶得是杜睿的族中侄女,有杜睿撑腰,高智周就算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