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加一把劲。让阎锡山早早尝到失败的滋味?”荆通问道。
“也好,让阎锡山看看并不是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取得效果的。”冯庸脸上出现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第五百零一章 晋商
晋商是明清五百年间活跃在山西境内的商人的统称。这些商人以诚信起家,主要经营盐业,票号等生意,其中票号更是晋商最有名的商业。晋商发展几百年,他们的票号业务遍布全国。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控制的满清政府就要从晋商哪里借钱赔款的。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当时晋商的实力。
进入民国后,晋商迅速的没落了。尤其是辛亥革命后,山西各系号均毫无准备,放出之款无法收回,而存款却纷纷来取。一时间晋商的势力大幅度缩水。这种变化让晋商意识到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改革。因此,山西晋商的大票号联合起来准备共同筹建银行。只是当时北洋时局不稳。政府频繁变更让整个晋商的多次努力都化为乌有。阎锡山主政山西之后,对于晋商多有依赖,只是阎锡山本身实力有限,难以阻止晋商没落。
而东北的政策就是要通过扶持晋商打压阎锡山,要让他知道,东北就算不出兵,也依然有钳制他的手段。
东北对于晋商的渗透是从茂森商会开始。毕竟茂森商会在拓跋慧姬掌权之后,在行政上已经和政府分开,代表的政治意义没有政府那么强。再加上茂森商会作为北京最有实力的企业,本身参与这种金融投资也很正常。
茂森商会的接触让晋商大为大为兴奋,毕竟这是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政府出面关心民间的投资。尤其是后来茂森商会辗转送来冯庸亲笔手书的“诚信为本”的匾额之后,晋商终于集体倒像北京。毕竟北京正统的地位已经确定,冯庸的态度代表整个北京政府对晋商态度。晋商自古就团结,否则也不会几百年源远流长,更是将晋商的生意做遍了五湖四海。
对于茂森商会和晋商的合作,阎锡山也得到了消息,只是他并没在意。一些没落了商人,除了有些钱财之外,有什么可以威胁他的。更何况他现在在山西已经站稳了脚,已经不是当初动荡不安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晋商和茂森商会的合作变的极为容易。很快,茂森商会的资金投入到山西,晋商的资源被利用起来,短短几天,三晋银行开业,并以更快的速度遍布全国。有着晋商几百年的诚信声誉和中央政府作为后盾,三晋银行立刻成为全国最热门的银行,短短几天时间就吸纳了庞大的民间资本。毕竟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实力强大又安定的银行对老百姓来说是多么重要。
然后在三晋银行募集到充足的资本之后,开始在北洋,西南,两广地区发布北京政府的货币。在这个时候,晋商几百年建立的声誉起到了巨大作用。一时间,东北印有冯少帅头像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开来。
自从东北银行总部迁到北京之后,就正式改称中国银行,并成为中华民国的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成立的第一步就是发行北京政府自己的货币。其中当然那是以纸币为主。毕竟这个时代,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使用的都是纸币,纸币使用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不可否认纸币轻便,大大的加强了整个货币的流动性,极大的促进了贸易。东北的纸币官方称谓为中元,但是因为上面有冯少帅的戎装照,在加上冯少帅在民间已经被神化,老百姓喜欢称其为冯元。
对于北京纸币的发行,各方势力都采取了禁止在自己领流通的命令,并制定了本地货币和中元的兑换比率。但是现在茂森商会凭借晋商票号的商业途径,一举将中元推广到全国。民间的接受让政府通禁止命令变的非常薄弱。
中元如此受老百姓欢迎除了它的轻便之外,还有它的保值性。中元价值直接和黄金挂钩,因此不像国内其他势力发行的货币那样容易贬值,而且东北大军打败日本,取得了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场辉煌胜利,这就让北京中央政府名头响遍全国。再加上对晋商票号的信任,让他们盲目相信中元。还有一点,现在三晋银行为老百姓从动乱的北洋,西南,逃往东北提供了一条途径。老百姓可以在当地的三晋银行抵押资产,然后到北京政府辖区之后到当地的三晋银行换取等值的中元。而且这种折价,三晋银行不会刻意打压资产的价值。
有着三晋银行的协助,从北洋,西南地区逃往东北的流民数量大增。
有了三晋银行打先锋,北京政府也丝毫不迟疑,李俊以中央政府政务院院长的身份,发布中元为中国唯一之货币,中元发行和改版权在中央银行,地方政府不得参与货币的发行和流通。
北京政府的这则命令一出,立刻传遍全国。各方势力面对强势的北京政府,不得不选择妥协,毕竟中元的流通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原本禁止中元流通的命令变为中元和地方政府发行的货币一块儿流通。毕竟北京政府命令是推行中元而不是控制其他势力。
山西,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民国成立之后,尤其是阎锡山主政山西之后,山西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些煤炭自然不会内用,而是行销全国。原本山西煤炭的交易是以真金白眼交易的。但是三晋银行成立之后,中元的稳定受到重视,商人们开始放弃使用笨重的真金白银交易,而是采用中元。在这种情况下,中元开始大幅度的流入山西境内。而真金白银则被三晋银行收拢落入晋商和茂森商会的手中。这其中,晋商当然拿小头,大头被茂森商会拿去。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中国经济突变,中元从北京统治地区行销全国。而且随着中元的稳定,商业贸易逐渐变的繁荣起来。商业繁荣意味着政府也征集更多赋税,可以买更多枪支弹药,养更多的军队。
但是阎锡山现在的脸色可不好看。原因是晋商竟然拒绝了和他的政府合作。三晋银行成立之后,茂森商会并没有单纯和几家合作而放弃其他晋商,而是兼容并蓄,晋商中的大户都被三晋银行网罗,搭上了中央政府这条线。三晋银行的迅猛发展,让原本窘迫的晋商再次变的财大势雄起来。在北京政府的运作下,在茂森商会授意下,晋商对于山西本土的交易急剧减少。反正现在三晋银行已经在全国站稳了脚,后面还有强势的北京政府支持,就算山西一省没有任何收益,也影响不了晋商太大的利益。
因此,在全国因为中元普及而商业变得繁华的时候,山西境内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萎缩。三晋银行资金只收不放,没有人贷款,就无法促进工商业繁荣。他阎锡山的腰包就鼓不起来。没有钱,他阎锡山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有大的发展。
要是阎锡山现在还不明白北京政府目的,那他就不可能在民国这个纷乱的环境中叱咤风云那么多年。阎锡山也也采取了一些手段,想要繁荣市场。可惜,效果都不打。直到这个时候,阎锡山才发现晋商在三晋之地控制这多么多的资源。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山西经济面临东北施压的时候,在河南战场上,吴佩孚终于逮到机会,绕过杨爱源的晋军,袭击了赵倜的豫军。杨爱源虽然竭力挽救,可惜豫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在杨爱源支援未到的时候,豫军出现大规模的崩溃。赵倜本人更是重伤逃出,这加剧了豫军的崩溃。
面对这种情况,杨爱源果断的放弃河南中部地区,回师豫北,准备重整旗鼓,再次和吴佩孚交战。
杨爱源想法虽好,奈何豫军太过不成器,在赵倜胜负重伤的时候,豫军竟然出现了自动崩溃,豫北两万豫军预备部队在杨爱源回师未到之时就溃散了大半。等到杨爱源在河南新乡整军的时候看,整个阎赵联军已经不到三万人。而且其中一万多人的豫军内部人心惶惶,毫无战斗力可言。反观吴佩孚,因为解决了赵倜,士气大胜,现在正扫荡整个豫中,不日就可挥师北上。
杨爱源坐不住了。他急电阎锡山,将河南战场上情报汇报。请求阎锡山派遣援军。
山西太原,阎锡山官邸。
阎锡山接到爱将杨爱源的电报,一张山西农民的脸纠结成了一片。他紧急召集心腹将领商讨。
“督军,我愿意领军南下,一定保住河南北部,绝对不让北洋的军队压倒我山西边境。”商震大声说道。
“哎!现在正是我三晋多事之秋,北京政府咄咄逼人,北洋政府也同样想要吞并我们。我们想要在两大势力夹缝中生存的愿望恐怕难以实现了。”阎锡山也很郁闷。本来他的山西处于两大势力的中间,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缓冲地带。奈何无论是北京还是北洋,都不是守成的势力,都想要消灭对方,独占全国。因此,他们两方之间早晚会有一战,根本就不需要缓冲势力。无论是东北的经济侵略,还是北洋的武力压迫其本质都是一样,都是让他阎老西低头。
第五百零二章 山西易帜
阎锡山的叹息看的众心腹将领心中难受,毕竟山西目前的成就是他们努力得来的。
“督军,我们还没有输,您千万不能失去斗志,整个三晋之地的未来都在你的身上。”商震大声的说道。
其他将领也大声劝解道,毕竟阎锡山是山西局势的领路人,如果他失去了斗志,那整个山西的未来也就一片黑暗了。
“商震,你带领第一师第一旅即刻启程南下,我们三晋之地的出路就在你们的身上了。”阎锡山沉吟了好久,最终下定了决心。他即不想山西被北洋武装夺取,又不想让北京政府兵不血刃的渗透控制。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打败北洋,最起码让其没实力兵临山西。
“是!”商震大为兴奋。作为阎锡山的嫡系心腹,说实话,商震也难得有上战场的机会。杨爱源在河南虽然败了,但他却也打出了晋军的威风。毕竟他的对手是北洋名将吴佩孚。现在他商震也终于有机会上战场和吴佩孚这样名将一较长短,当然让其大为兴奋。商震虽然也是军人出身,文武双全,但是他军事能力并不被人认可,因为他手中缺乏拿得出手的军功,因此,商震对于上战场极为的渴望。
阎锡山的举动自然瞒不过东北,冯庸对于阎锡山的不识抬举也很没办法。但是他也能够理解阎锡山这种不甘居人心的心态,毕竟他们已经是一方势力的首脑,治下有一省或者数省之力,只要得一名将,未必不能染指霸权,贯彻他们的革命理念。阎锡山不是蔡锷,蔡锷相比于一方政治领袖,更像是一名纯粹的军人,因此,他在考察东北的政治体制后,才会决定并入东北,加速中国的统一步伐,奈何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刺杀,改变了中国的格局。而阎锡山不同,他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又是从中国最动乱的年代走过来的。见过太多发展潜力大最终却一事无成的例子。因此,他们这样的人,对于政治和治国最相信的只有他们自己。
在阎锡山最终选择迎战北洋,在豫北和北洋展开激战的时候,两广局势发生了惊天逆转。窜入广东境内的李宗仁联合蒋介石的党军伏击了陆荣廷的部队,一张激战下来。陆荣廷损失惨重。不得不命令整个广东境内部队快速集结,准备扑灭李宗仁和蒋介石的部队。
面对这种情况,李宗仁兵行险招,长途奔袭,直扑广州城,一夜之间,广州城易主。广州三千守军全部被缴械,再加上李宗仁沿途俘虏的桂系降军,短时间内,李宗仁的部队膨胀到了一万两千人。李宗仁也正式打出了国防军独立旅的旗号。一时间广东境内人心浮动。
陆荣廷知道李宗仁拿下广州城之后,集结三万大军攻向广州城。被李宗仁步步诱敌,兵力分散,最终兵败广州城下。陆氏父子仓皇逃走,三万桂系大军损失过半。一时间,桂系实力大幅度缩水,彻底失去对广东的掌控权。狼狈的撤出了广州地区。
陆氏父子不甘心失败,经过积极收拢,最终三万溃兵得之不到一万,又从广西境内抽调五千精兵,勉强自保控制了广东省四分之一的土地。
李宗仁携带大胜之威,横扫广州周边地区,势力扩张最快,在极端的时间,广东已经有差不多一半的土地落在李宗仁的手中。
剩下的四分之一的地盘被蒋介石的党军所控制。这个时代,李宗仁崛起的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而蒋介石掌握军权也提前了。不同的是,现在蒋介石掌握的是党军,而不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国民党虽然完成了改组,但是内部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统治系统。也没有一块安定的发展根据地。这些都导致了党军的扩张速度没有李宗仁快。
两广突然逆转的局势吸引了各方势力的眼球,一省之内,三方势力并存,让周围的势力不免有些其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