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抗日记-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莫仙林卖了有二万二千多元,财迷本来有点不舍得卖了,手里总要留点保自己命的,但经不住人求。
中成药方面,不光没亏本,每月还有几百元钱赚,真是出乎财迷的意料。
建筑材料还可以,陶瓷和木头,销路都大了一点,但赚得并不多。
染料厂是赚钱大头,赚了有五万来元,利润稳定。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以后,东北中苏的打仗已慢慢平熄,与国内的仗比,就不算什么了。广西军被中央军打败了,但西北军与中央军打得凶,粤军与中央军在打,唐生智也来要打倒蒋中才了!
又打大仗!蒋用了收买手段,让西北军、唐生智军的部分将领跟到他一边来了,又笼络了阎锡山、张学亮、刘镇华、陈调元等人,形势还算可以。
财迷想,有外敌入侵,大家就先别打了,共同对外吧?可军阀们没人关心中苏之战。
好在年底之前,中苏谈判有了结果,罗苏在得到他们要的条件后,同意停战、撒军,给新年带来一丝喜气。
第二部1930年 第二十三章 当了少校
一九三0年到了!财迷到这个时空半年多了!
这半年多中,财迷承包了化工厂,又开设了陶瓷厂、染料厂、中成药厂、机械厂和木材厂等,手下有一大堆人跟他吃饭。
但他的经济上还是不富裕。去年各厂的利润,加上“东海联盟”里得来的钱,不够他新产业的投资。财迷去上海中兴银行贷了款,这才有钱买地,还有橡胶厂、玻璃厂的设备。摊子大了,开销也大了,新的工厂都在建设、培训工人期,都只有支出,没有收入。
对科辉实业,好多银行还不肯贷款给他们。这上海中兴银行是宁波人开的,经理也是宁波人,叫宋文华,与美亚财团也有业务联系。老板看好财迷,才贷给他们的。
新厂房子已经盖好,设备到一批,装一批,本来财迷应该要留在工地的。但现在来求买抗菌素的人很多,不光是钱的事,财迷也不能见死不救啊。几粒药,可能就是一条人命!可财迷已经几乎卖光了手头的抗菌素。
自己的抗菌素生产,几个月下来了,有进展,从杂菌中分离出好多纯的菌株了,有真菌,也有细菌。但还没找到能产生抗菌效果次生物质的菌株。
在另一时空看别的YY小说,生产抗菌素与种地一样容易,一搞就出来,不费吹灰之力。可财迷来到了什么时空啊?真是命苦啊!是不是要到教堂去求一下上帝,或者去求求菩萨,转转运?
没办法,只好再去一下衢州了。财迷带上傅家兄弟,阿毛和三龙,就上了路。一路无话,到衢州就住在丝绸老板赵丰凡先生家。财迷给赵丰凡、茶叶店章老板和修过钟的黄地主,都带去了礼物。现在自己送个几十元的礼,还是小意思。给赵丰凡的更多,因为是他介绍自己进了美亚。
赵丰凡居然知道一些财迷在上海的事情,甚至听说了他收养孤儿的事,好人哪!(怎么好事也传千里?)
也知道财迷在上海发了财,大办工厂的事,提出要投资入点股份。投资不多,三万块,要求不高,股息比钱庄的高上几分就好。财迷算他是科辉实业的股东,签了协议。
黄地主在边上,说现在种地来钱不快,不如他们搞实业的快,对财迷发家这么快眼红得不得了。他也想要入股,可惜手头没资金。要是他的田地能买掉一点就好了!
财迷与他商量,以科辉公司四万元的股份,换他家一百几十亩的一块地。而且原来租种他地的农民还继续种,他以给工资的方式来雇他们干活。他提供种子,不管收成多少,工资一样给!但要按他说的方法种。
而黄地主,可以随时用这些股份换回这些地,不过要提前几个月通知,因为要等田里种的庄稼收下,才能还田。
有了后一条,黄地主马上签了协议。
过几年后,二个人都后悔莫及!当初怎么不多买点科辉股份!这分红,比以前收地租和钱庄利息,高多了!
财迷说了开春后派人去指导种田。
第二天,财迷就去上山了。过黄家村,沿野兔涧上,在快到陶瓷球的树林处,他自己也不太清楚这个穿越舱在哪儿。他叫傅家兄弟等人等一下他,自己一个人先进去找。财迷丛林战的训练还是有效的,没花多少时间,就找到了树林中的陶瓷球。打开舱盖,把里面枪械、药品、种子,都拿了出来。盖上盖子,又加了些土,才出去把傅家兄弟等叫了进来。
财迷对他们说,这是师兄高翔的墓,他有这些东西埋在这儿,现在挖出来了,要带回去。
墓没有墓碑,所以阿毛就留下,在山下找人做个高翔的墓碑。其它人带了东西回衢州。把几包稻种寄放在赵丰凡家,其它东西就带回到上海。阿毛比他们晚回来三天。
要过年了!
资金有点紧,但过年的钱还是有的。财迷家过了个肥年!大肥肉,随便吃!每人一套新衣服,十岁以下的小孩每人一元压岁钱,大孩子二元。
对厂里的工人,也都多发了奖金,美亚化工厂工人发的年终奖,比美亚财团下面的其它工厂的工人多了近一倍。
一九三0年一月二十九日,是旧历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时,孩子们给财迷拜年。大凤代表孩子们说,这是他们过得最好的一个年,吃得好,穿得暖,还住得好!这些都是“阿爸”给的。阿爸对孩子们比亲生的还好!
财迷说,他也感谢孩子们。因为他们让他有了家,而且孩子们也帮了他很多忙。孩子们都很乖,听话,学习好,一家人都很团结,互相帮助,这些精神,让他很感动。
财迷说感谢孩子们的话,并不是客气话。
是他们让他觉得回到这个年代还是有意义的,这些孩子们的表现,是他在另一时空的孩子身上相对比较少见的,善良、懂事、勤奋、好学,不自私,会为别人着想。这几个月下来,所有孩子都把他当爸看待。
孩子们其实也都在自食其力,连五凤、小凤都被用来养老鼠,虽然她们自己觉得是娱乐,但财迷心里有在用童工的感觉。
事实上确实是因为有了他们,财迷才融入了这个时空,习惯了这个时空。
所以在年夜饭时,财迷和孩子们都很动情,让傅家兄弟、任震宇和阿德等人也挺感动。以后大家都处得更好了。
以前财迷听说过“助人为快乐之本”的话,但现在才感受到。
有时候,钱多了并不一定快乐。有钱了后家里搞得矛盾重重的例子也时有发生。而自己身边的人们都和和美美,互相支持,反而过得幸福。所以要和谐社会嘛。
新年一月,唐生智就被打败了。但二月后,阎锡山又有反蒋的动向,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要大打了?
老百姓们的日子没法过了。上海的经济也不行,好多丝绸厂受西方市场萧条影响,相继关门。有名的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也亏损停业。上海工人失业严重。
财迷的科辉公司,也出现经济危机了,过年后工厂的流动资金不够了。谁叫他买中型橡胶厂和玻璃厂,还买机床呢!
财迷还想要开钟表厂,要搞半导体,搞有机化工厂……
陶瓷拉晶炉、陶瓷真空扩散炉等晶体管生产设备是自己生产的,但原料、人工,都要钱的,研究开发费就不提了。
要买原料,要付工资。
资金不够。化工厂的分红要等过了年(春节)才能拿到,虽然按协议可以拿五年。
这么多工人要养,怎么办?
二月三日下午,工厂还在放假,财迷在家。化工厂值班的管事孙庆发领了一个人来找财迷,他是东北军驻京(南京)办事处的副主任,姓卢。
卢主任代表少帅,以及东北军办事处处长杨毓峋,向财迷拜年,并带来少帅的一封信。信中对高、徐二位先生关心国是、关心东北表示感谢。并诚邀二位在方便的时候访问东北,以便当面受教。短期到东北或长期到东北谋职,无论欢迎。信不知道由谁执笔,少帅签了个章。
卢主任先去了美亚化工厂找高翔、徐辉,看门的说不知道这么二个人。
好在是孙管事值班,全厂怕只有他记得才弥先生叫徐辉。其他人多数只知道徐经理叫徐光之。
这高翔先生……,
是本人的师兄,非常有才华,跟师傅主要学军事,水平非常高。对,关心东北的局势,信是他临终前写的!对,不幸英年早逝!真是可惜!
既然才弥先生的先师军事方面这么利害,才弥先生也一定有很高的军事造诣!
不,不,不,本人主要学习工程技术,军事上只知点皮毛。
才弥先生客气了!以后还请多多关心俺们东北的事业!
一定,一定!
卢先生带了二张委任状,任命高翔、徐辉二位为东北军少校高参。印刷的委任状,只是名字是毛笔填上去的。随时欢迎上岗!
最实惠的是二百元钱,每人一百?如果真是按人头给钱的话,财迷应该署上十来个名去!
财迷自己都差不多忘记了那封信的事了,拿了二百元算是意外收获。但对资金紧张问题没什么作用。财迷也不知道张学亮是最近才看到这信,还是像他这类人和事,都是在年底一并处理一下的。
二月五日,美亚财团召开高层年会,请财迷参加。
杨副董事长在会前单独亲切会见财迷,除了表扬财迷对化工厂改造中的贡献,还打听财迷与张少帅有什么关系?
没什么,只是为了一个姓高的师兄,与张学亮联系了一下。
不想说就算了。没什么关系就会委任为少校?听说还派了二个东北大汉当财迷的保镖司机!
第二部1930年 第二十四章 再打东洋强盗
为解决现在资金紧张的问题,财迷向杨副董事长提出一个建议:能不能把财迷在化工厂的分红提前给他,他想辞去化工厂经理,专门管理自己的工厂?
经一番商议,财团同意先给财迷三万五,明年再给五万五,算是财迷五年的分红。并请财迷任财团高级技术顾问,不用每天上班,每月二百元工资。这也是觉得只给九万分红,少了一点,另外补一点的意思。
所以,美亚财团年会正式开始时,财迷已经成了财团的高级技术顾问。
美亚财团这一年中,不景气的是纺织厂,但亏损最大的是热水瓶厂。特别是四季度以来,日喷的热水瓶以一元钱的低价倾销,把美亚热水瓶给打倒了。
当时的热水瓶壳子是搪瓷(也叫做珐琅)的,或者是铝的(叫做钢精),铝的还更贵一点。亚美的热水瓶壳就是搪瓷的,是属于本财团的搪瓷厂生产的。一个壳就要五角,搪瓷厂说已经是成本价了,如果生产脸盆、茶杯,利润可以高得多。而玻璃胆成本也要四角多,原因是成品率低,只有百分之三十;另外设备折旧费用大,进口设备,贵。
要与东洋货竞争,就要卖得更便宜。如何降低成本?搪瓷厂和热水瓶厂的头头们争了起来。
财迷本不想管财团的事了,但听到是给日喷货给挤的,而且奇怪为什么不用竹壳热水瓶以降低成本?所以站出来说,他来了解一下情况,看能不能解决。
没有用竹壳,是因为从欧洲发明杜瓦瓶(热水瓶胆)、形成产品,就是用搪瓷壳的。可能欧洲人没用竹器的习惯?或者当时的市场定位就是在高收入的阶层,没想到过用竹子做壳?结果亚洲也就这样照传了下来。
这些人,不会用价值工程分析一下:这热水瓶的使用价值主要是瓶胆,壳应该比瓶胆更便宜才对。
做竹壳不难,财迷回来后,拿了个热水瓶壳给他手下的竹匠看了,说了大概要做怎样的东西,财迷小时候是见过竹壳热水瓶的。竹匠就削了竹篾,编了起来。第二天,就编了十来个样品,财迷选了一种,对底部的固定作了改进要求,产品就定型了。
瓶胆成品率的提高工作,就麻烦了一点。财迷去了热水瓶厂,视察了二天。设备是当时最先进的,自动生产线。发现主要问题在于生产线上玻璃加工温度的控制上。生产用的热源是煤气火焰,但火焰大小是靠工人的经验来调节。火太大、太小,生产出的都是废品。
供应煤气的是上海自来火厂。
财迷知道上海人把火柴叫自来火的。但这个时空的管道煤气厂可能跟了自来水厂的名,起名字叫做自来火厂。
这管道煤气的压力老有波动,所以生产线上的火焰也不稳定。
财迷在各架机器的煤气管道上加装了气体流量计,让工人看着流量计调节火焰,质量就稳定下来了。瓶胆成品率提高到百分之八、九十了。
油漆后的竹壳定价为一角五,还有足够的利润率。美亚的热水瓶降价到六角五,销量大增。
为此,财迷除了办了个竹器车间外,后来还把热水瓶中橡胶垫圈拿到他自己的橡胶厂生产,算是“以权谋私”了一把。
而美亚财团更是看重才弥先生了,这样就救活了一个厂,这二百元一月,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