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抗日记-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上的血腥味道,以及尸体烧焦的臭味。
这该死的东洋强盗!人们到底为什么要这样互相残杀?为了生活资源?如果大家把用于战争的资源省下来,合理安排、多搞生产和科研,得到的生活资源不是更多吗?更别说在战火中死亡的人和被毁坏的物资。如果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管理模式是对的,别人是错的?那只要表现你们的优点,并且无私帮助别人就行了,还有用战争来让人改变别人并不妨碍你们的事情?
说到底,还是在以前的历史中,一些国家用火药和刺刀从别的民族抢到的东西多,当强盗的收益大,才有这些战争。
至于说自己的民族比别人强,所以要用战争去解救别人的话,肯定是一些人为了发动战争而想出来的东西。你的民族优秀,做给人家看,还可以在经济帮助人家,就行了。用刺刀去“宣传”他们“优秀”的民族,只能证明他们是一个有问题的民族。
所以说,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除了少数是政客为了应付国内政局困境而发起的,绝大多数是为了扩大本国的权利和利益而发起的,不管他是用了什么好听的旗号!热爱生活的人们啊,你们要警惕!
第五卷 1933年 第一百六十一章 野田一型坦克
财迷觉得为了打下赤峰这样一个城市,消灭鬼子三千三百多人,自己有二千来人牺牲、数千人负伤这么大损失,是不合算的。不如让日军去守着,抗五军部队袭击他们的交通线,或者慢慢打他们,更好一点。但赤峰的再次光复,对民众的鼓舞挺大,大家都说还是抗五军利害,你们看,原来守长城的部队回到热河,就把多伦和赤峰拿回来了。所以,财迷也没批评陈明仁,还表彰了他们部队。只不过在高级将领的战斗总结上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从八月下旬以后的几个月,抗五军与日军在热河打起了游击战和对攻战。
日军似乎也学乖了,他们只是守住了与辽宁和黑龙江相近的几个城市,如承德、开鲁等,然后从这些据点突然出动一些部队,来“扫荡”一下赤峰等我军根据地。不过抗五军因为财迷的指导思想,并不重视守城市;但日军竟然也不重视攻占城市,而是想找我军的大部队来决战,想要消灭抗五军的主力。另外,他们也派了小部队,一般都是日军与汉奸的混编,化装成我游击队或者百姓的样子,深入到我根据地深处,去袭击从长城到赤峰一带的我军运输线。日军可真是够狡猾的。
这是因为田中曾男的一个建议,或者说,这是因为小野次郎留下的一篇对付游击战的文章。
在另一时空,小野他们除了正面战场的一些策略研究外,还研究了对付游击战的办法。他们讨论下来,觉得对游击战的办法确实不多。他们认为对游击战的最好办法就是步步为营、分割包围,让百姓都集中到他们控制的区域,以公路和据点来分割出区域;集中局部优势兵力,配合准确的情报,对有游击部队的区域进行包围、歼灭。所以,小野以前就这么写了个报告。
这个战术,在东三省的一些地方试了,比较有成效,虽然进度慢了点,但还是消灭或者击溃了好几支抗一军、抗二军的队伍。比被动挨打、真要去追击又打不到敌人的方法要好多了。所以,在东北三省,他们正在把铁路、公路两边一百米内的树林全部砍光(破坏我国的自然环境!),又加强公路的修建,强迫百姓并入他们集中营式的“大屯”。不过这些事情工程浩大,在抗日义勇军的袭击下,进展缓慢。
八月份后,这个战术在热河也试了一下,可以说结果相当失败。抗五军也袭击敌人的据点,日军大部队去追击他们就溜回山区、回到根据地,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是打游击战的。但是,抗五军通讯设备先进,特别是指挥统一,武器装备也不是另一时空小野他们研究时游击队的概念。
敌人为试验这个战术,以一个师团二万多人突然包围了朝阳北面大北山的五、六十平方公里的区域,想消灭里面一支三千来人的游击部队。可二万多人在三十多公里的“封锁线”上散开后,根本挡不住游击部队对其北面阵线一点的冲击,一下子就突围出去了。这样被突围,也是在日军原来预计中,于是就按计划追击。可是一追击,麻烦就来了:这支部队去那儿了都不知道,前面一会儿这里有敌军,那儿又有,结果日军分成几支去追。可是,其中一支有二千多人的追击部队中了埋伏,等别的部队停止追击,跑去增援,只救出一半人。人家参与伏击的部队是多少人,他们都不知道,似乎有六千多人,加上领着他们各个方向跑的,参战部队可能有一万人,可日军战斗前的情报说,整个朝阳地区当时一共不过有游击队五千人,难道在这两天时间中,附近地区的部队就赶过来了?
不仅如此,日军的二万多人中有一部分是从北票抽出来的,这样北票的守军就少了。结果一支抗五军部队还袭击了北票,进入市区,占领了军火仓库、拿走了里面的东西,才撤走。虽然损失东西不多,可这影响挺大。
战术试验结果是:日军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人,而抗五军伤亡只有二百人左右。日军综合了在热河的各次战斗教训,发现只要是离开了据点,而且分成一个大队以下活动,就要吃亏。
不过小野次郎还写了一点别的对付游击战的战术,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针锋相对,以游击战对游击战,以对方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小野当时觉得这个报告写得还不完整,加上注意力主要是正面大规模进攻战,这个报告就没交上去。现在田中看到热河打得不顺手,就把这个报告加工了一下,托人交给了关东军。关东军正为日军在热河的损失大、收益小而犯愁,就决定按这个办法试一下。
九月中旬后,日军战术的突然变化,让抗五军一时不防。不过,日军的大部队一出动,他们都能接到情报,马上行动一下,日军就补空了。而日军小股化装的部队,开始得手了几次,后来各地民兵等加强了防范,给他们几次打击。而我军的游击战术,敌人也有些应对,例如预先就在据点外面几公里埋伏有军队,如果我游击队去袭击,他们就从后面包抄过来。不过我们毕竟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情报信息准,敌人的动向多半让我军知道,而我军的行动他们不知道,只要我军行动更加谨慎,在准备工作做得更细一点时才行动,就可以避免陷于敌人阴谋。不过这样以后,对敌人的袭击也少了一点。
一直到一九三四年,热河的抗日形势基本就这样,承德、凌源、朝阳和开鲁等城市在敌人手中,赤峰和林西等城市在抗五军的领地,广大的乡村都是抗五军的地盘,包括承德边上的一些农村也是抗五军的游击区。
敌人在扫荡时,对我根据地民众是很凶残的,不是杀害就是拉到辽宁他们的“大屯”去。而我军就通知大家从村庄中躲避出去,安排军队和民兵掩护。如果有敌人的特务发现某个村庄有过我军正规部队驻扎过,他们会对这个村子进行特别的报复。所以,我军除了赤峰等敌人已经知道的驻地,平时尽可能驻在山野等单独的营地。
新武器的发明对我军大有帮助,例如陶瓷地雷。抗五军游击时,晚上野营,都在边上放一些这种地雷。第二天,再去收起来,只要轻轻分开地雷,把玻璃管拨出就行了。而玻璃管用纸包了,放在铁盒、竹管里,一般不会碎,就是碎了,没引爆炸药,危害也不大。
更不用说知道敌人要来了,就在道路上、村庄里放上地雷。有了这种地雷,使敌人的偷袭困难了,我们的防守容易了。
财迷已经于九月份回到上海,知道敌人小股部队深入我根据地,就命令工厂生产了无线电测向仪。这种半导体侧向仪生产成本相当低,重量也轻,便于携带。在两个不同地方测一下方向,在地图上一标,就能知道敌人发报机的大概位置。敌人的小部队一旦方位被我军知道,就等着灭亡的下场好了。
而日军也知道了我军的无线对讲机比较普遍,就生产了收听器。不过对讲机的通讯距离近,才五公里左右,他们要到我军相近处才能听到。而我军报务员用的是南方人,讲当地方言,加上有些暗语,敌人所得信息有限。
…………………………
日军总结在三月份在热河攻击的成功,认为是因为攻击果断、行动迅速,而在长城的战斗遭遇失败,是因为他们的坦克在山海关下面受阻,并被华军的“反坦克枪”和手榴弹击毁了。这时候,他们又想起了小野次郎,小野就曾经大力宣传快速前进的“闪电战”,并强调了坦克的重要性。日军以后的敌手是罗苏,据小野的论述和后来日军情报的证实,日军现在的坦克根本不能与欧美国家的比!
日军现在装备的是八九式“奇咯”中型坦克,是1927年开始设计,要求战斗全重10吨,最大速度25公里,发动机功率100马力,越壕宽2米,装37mm炮及机枪1挺以上,主要部位装甲可抵御600米内37mm炮弹的攻击。
设计这款坦克,也是日喷人喜欢“自力更生”的结果。一开始,政府有人认为日喷当时的技术和工业水平都不行,想要直接从欧美国家引进,让国内的工业技术人员知道了,就去闹,说怎么就不相信日喷自己人?结果就改为自己设计了。另一时空的中国人,也有一种自己的技术总是不如别人的想法,不让自己的技术人员试一下,自己的技术怎么能够上去?就算是要拨钱自己立项,这研究经费多半也落在会喊、会“跑经费”的“研究人员”手中,会搞技术的人,往往不善于搞这种名堂,就得不到经费和任务。这样,有些项目的结果不怎么样。但这不等于我国技术人员不行,而是没用好技术人员。中国人,也要多一点自信才好!
第五卷 1933年 第一百六十二章 银行新政策
日军的八九式坦克于一九二九年四月在大阪兵工厂完成,同年定型为89型中型坦克(也叫做为“八九式中战车”)。有甲乙两型,甲型装汽油发动机,乙型为柴油发动机。
八九式中型坦克净重12。1吨、战斗全重13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一门九0式57mm火炮,射程5600米,初速350米/秒,弹药基数100发。辅助武器为2挺6。5毫米九一式机枪,携弹量2745发,前机枪在车体左侧,下面是出入舱门;炮塔机枪与火炮轴线呈150度夹角(逆时针方向)。车长塔在炮塔右侧,有高射机枪座。
甲型动力装置为直列6缸水冷航空汽油机,118马力;乙型为日本设计的J3型直列6缸风冷4冲程柴油机,120马力,两个油箱,分别为100和70升。机械变速箱4进2倒,单行星转向机,两个规定转向半径。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且带齿。每侧9个小直径负重轮,4个托带轮。平衡悬挂,弹性元件是14…15片钢板弹簧,2…5和6…9负重轮一组,第一负重轮为水平螺旋弹簧悬挂。每侧履带81节。车体尾部可安装尾橇,可将越壕宽从2米提高到2。5米。铆接结构前装甲17毫米,侧装甲12…17毫米,顶装甲10毫米,材料为镍铬合金钢。车长5。75米、宽2。18米、高2。56米。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25公里,装满油箱后最大行程170公里。
这种坦克,在另一时空应该不属于“中型”坦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不过这个时空欧美的坦克相对也轻一点,这时算入中型坦克并无不妥。别说日喷人自己搞的就是不行,这款坦克的各项性能,在当时并不算特别差了。
与罗苏的T—26坦克这样这一时空最先进的坦克比,日军的坦克只是在火力和速度上稍微落后了一点。但日军的人认为如果他们有更先进水平的坦克,例如有田中曾男与小野次郎前些年提出的装甲达十公分以上的坦克,抗五军的反坦克枪就对付不了他们的坦克部队,说不定这次日军就可以一鼓足气攻进长城更多关隘,或者从已经占领的山海关快速突击,占领华北!
田中曾男的野田公司也正好在澳大利亚赚了点钱,愿意出一部分资助陆军,来生产先进的重型坦克。所以,这个型号的坦克被命名为“野田一型”。最后他们定下的坦克型方案,目标重量达到30吨。这么重的坦克,在另一时空只能算是中等重量坦克,不过在这个时空,特别是对日军来说,就算是非常重型的了。
田中还提出了要用越野汽车、装甲车等与坦克一起组成机械化快速部队的方案,也得到日军的采用。日喷的工业基础还是可以的,有了钱,这些装备的制造还是比较快的,才半年后,这支花巨资建立的机械化旅团就组建起来,投入了训练。开始训练时,坦克还少,士兵就轮流使用几辆坦克;等他们操练比较熟了,出厂的坦克也已经够了。
田中在一九三三年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