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第5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宗周的这番说话,极大的刺痛了崇祯。崇祯不觉得刘宗周是在训斥高起潜,而是在训斥自己。因为,辽东异动,他知道。蒙古人异动,他知道。鞑子可能发起入寇,他同样知道。要说儿戏,也有他自己的一份。他是皇帝,当然是不会承认错误的。逆鳞被刺到以后,他的惯常做法,就是狠狠的反击对方。结果,他就毫不客气的吼了刘宗周一嗓子。
杨一鹏和刘宗周关系交好,当然不愿意看到崇祯继续追究刘宗周的责任,有意无意的错开话题说道:“大错已经铸成,多说无益,各位臣工,还是想想如何尽快的挽救危局吧。以我之见,鞑子这次南下,没有三头五个月的时间,恐怕是不会退走的。只怕到时,整个北直隶都要被蹂躏成人间地狱,便是黄河到京城的运河,也要遭受破坏。届时,江南的钱粮无法供应京师,却又如何是好?”
果然,这个大问题抛出来,就算对刘宗周怨恨不已的高起潜,也不得不分心了。打仗,没有钱粮可不行。没有足够的钱粮,不要说没有士气,士兵甚至可能起来内讧。崇祯二年鞑子第一次入寇的教训,大家还历历在目。耿如杞和张鸿功的命运,谁也不想重蹈覆辙。不想重蹈覆辙的话,就要想办法保证足够的钱粮供应。
京师人口过百万,每天耗费的钱粮,就是天文数字。加上可能到来的勤王军队,人口的数量还要继续增加。现在京师每石粗粮的价格,都已经超过二两银子。若是价格继续飞涨,局势会更加的糟糕。一旦京师内部也产生动乱,甚至是内讧,那情势就危急了。
一直没有怎么吭声的工部尚书傅宗龙,慢慢的说道:“以臣之见,还是要借助张准的力量。即使不能抗击鞑子,请他派兵维系好运河的安全,也是非常必要的。”
刑部尚书乔允升点头说道:“臣也赞成要张逆出兵。问题是,只怕张逆不肯轻易答应,各位臣工还是要想想办法,将此贼动员起来。此贼既然可以在黄县消灭那么多的鞑子,想必在别的地方,也可以给鞑子制造麻烦。”
崇祯二年的时候,他就是刑部尚书,鞑子入寇的时候,因为处置失当,有几十个犯人趁机逃跑了。结果,崇祯一怒之下,将他下狱处理,害得他差点儿死在了监狱里面。其实,对于一个正二品的刑部尚书来说,几十个囚犯逃跑,真的是小事。就好像是今天的某个监狱逃跑了几十个囚犯,和司法部部长的确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当时正在火头上的崇祯,一股气发泄到他的身上,干脆将他给下狱了。
一直到不久前,乔允升才官复原职,重新担任刑部尚书。因此,从内心来讲,乔允升是不想重蹈覆辙的。另外,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乔允升和大理寺评事赵任有来往,而赵任和高弘图又有来往。自然而然的,他对张准的了解,也要比其他人多。因此,乔允升对张准的认识,是比较中立的。
和刘宗周不同,乔允升并不担心《均田令》的影响。因为,他的老家是在河南洛阳。洛阳是什么地方?是福王府的所在。由于得到父亲的极度宠爱,福王在洛阳,乃至是整个河南,都可谓是一手遮天。福王名下的田地,有三四千万亩,基本上是霸占了河南大部分的良田。其他人全部都要靠边站,哪怕你同样是当官的。
即使是正二品的刑部尚书,乔允升在那里,不过是置办了几百亩田而已。按照《均田令》的规定,只要田主将田地分开,每个人的名下,不超过五十亩即可。这样的规定,乔允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全部田地不要也可以。他的家族人口也不多,全部搬迁到莱州府境内,也不是什么难事。
认真说起来,河南洛阳这个地方,真的是太危险了,那里是四战之地,乱军、官军你来我往,你追我赶,翻过来,覆过去,好像梳子一样,将田地梳了一遍又一遍。一不小心,搞不好就要被乱军或溃兵灭族。年头的时候,陕西乱军三十六营在河南聚集,乔允升就提心吊胆的。
乔允升本人端方廉直,处事刚正不阿,他甚至想到莱州府担任一个小小的推官,也不愿意担心刑部尚书。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打造一片朗朗晴空,让所有的不法分子都得到惩处,让所有的黑暗,都全部暴露在阳光的下面。
想要做到这一点,在朝廷根本不可能的。唯一有希望的地方,还是张准控制的地盘。根据张慎言的说法,张准对于法治,还是很重视的,不允许有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要是他能到张准的控制区来,必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乔允升明着是在为朝廷分忧解难,其实暗中是帮助张准说话,希望张准得到更大的好处。
王坤和高起潜互相对望一眼,暂时放下两人的矛盾,异口同声的齐声说道:“皇上,奴婢认为,张逆可用。”
拉着张准来一起对付鞑子,自然是最好不过了。高起潜从吴三桂那里得来的消息,说是张准的部队,的确能打仗。吴三桂毫不掩饰的建议,一旦鞑子南叩,应该让张准去打头阵,这对于朝廷是很有好处的。
杨嗣昌说道:“臣附议。”
刘宗周也说道:“臣附议。”
户部尚书侯恂用梦游般的声音说道:“臣亦附议。”
梁廷栋和张凤翼互相对望一眼,先后说道:“臣等附议。”
能够借张准的手来消灭鞑子,又或者是借鞑子的手来消灭张准,对于朝廷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两者同归于尽,那就更好了。
杨一鹏有些担心的说道:“臣提请皇上三思张准主动提出和鞑子接战,其实是附带有条件的,就是想要兼管山东军务,如果这个条件没有达成,我想他是不会答应出战的。”
傅宗龙有些疑惑的说道:“兼管山东军务,有何不可?鞑子南下,显然是要直入山东的,以山东巡抚目前的兵力,只怕没有抵挡的力量吧?最后还不是得依靠张准?这里面有什么区别呢?”
杨一鹏晦涩的说道:“仲纶,你不知道,张准这个人,最喜欢就是扩张地盘。要是将山东的军务都送给他,以后朝廷就别指望在山东得到一分一毫的好处了。现在的莱州府和登州府,还有东江镇,完全就是独立王国,外人水泼不入的。”
温体仁不愠不火的说道:“既然如此,大友有什么好提议?”
杨一鹏字大友,号昆岑。平时一般人都称之为昆岑,只有温体仁一直叫他大友,颇有轻视他的意思。大友,大友,这样的字,的确不太雅观。杨一鹏委婉的说道:“不若给他一个虚衔算了。”
刘宗周摇头说道:“虚衔?那是肯定不行的此贼不吃这一套”
杨一鹏忧心忡忡的说道:“要是真的让他兼管山东的军务,那还得了?诸位臣工别忘记了,运河也是从山东经过的。鞑子卡断了运河,京师将陷入困顿。要是被张准卡断了运河,京师同样会陷入困顿。诸位臣工,以后总不想看张准的眼色行事吧。”
提到运河的事情,大家就没有了说话的兴趣。运河的运输太重要,朝廷绝对不能让其掌握在别人的手上。显然,张准是不可能兼管山东的军务的。偌大的山东,决不能白白的送给张准。落入他手上的地盘,那可是真正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但是,要是不给张准一点实质性的好处,相信张准是绝对不会给朝廷出力的。这家伙早就是反贼,早就表明自己和朝廷不是一条心的。只是现在朝廷和他,都在互相利用而已。到了他的份上,官位、虚衔、爵位什么的,都难以打动了。唯一可以打动他的,只有地盘。还得是不小的地盘。
曹化淳忽然说道:“皇上,奴婢听说青州府也已经有虎贲军进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是青州府真的已经有张逆的人驻扎,不如让他兼管青州府的军务。我们和他一人退一步,各有取舍,或许他能够接受。如果山东的地盘不够,还可以将整个辽东都划给他。”
刘宗周迟疑着说道:“只怕一府之地不够……”
傅宗龙委婉的说道:“万事好商量嘛没有商量过之前,谁知道张准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崇祯在这件事情上,倒是非常果断,简单明了的说道:“让史可法去和张逆谈判,看看情况再说。长卿,这件事你来抓。”
温体仁其实不太想插手张准的事务。他总感觉,张准这个人太危险。自己还是尽量的不要直接和他干上。做事不能太绝,否则就没有退路了。可是崇祯指定他负责,他也只好答应下来,然后回头去找史可法。
大事议定,众人就陆续散去。
众人散去以后,崇祯感觉自己还蛮有干劲的,于是拿过奏章,继续批示起来。烛光摇曳,映照着他孤苦的身影,就恍若眼下的大明局势……
第604章 粮食换战马,物尽其用
山东,青州府。
张准站在青州城的上面,举着千里镜仔细的观察西面的道路。
从西面的道路上,来了很多拖家带口的人群,他们都是得到某些“神仙”的指点,然后迁移到莱州府的。至于那些所谓的“神仙”到底是谁,自然是昔日闻香教的骨干了。
董淑嫣带着五百名的闻香教骨干,分布在北直隶南部的各个区域,有组织的传播谣言,果然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最终,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迁徙。
随着鞑子越过长城南下,各色各样的流言蜚语,效果更加的强烈。这几天,北直隶、山西、山东等地,都开始有大量的人口,向着莱州府和登州城迁徙。沿途的官府,正被鞑子南下的消息震惊得头皮发麻,自然没有心思来理睬这些难民。于是,迁徙中的难民,又不断的带动其他的难民迁徙,最终好像是滚雪球一样,源源不断的迁徙到莱州府等地。
看着大群大群到来的人潮,张准还是非常感慨的。这些人,都是底层最可怜的老百姓,每天都在承受着天灾人祸,以近乎小强的毅力在顽强的生存着。如果没有自己的到来,他们中的很多人,要么被鞑子屠戮,要么沦丧为鞑子的奴隶,最终走向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周一鸣站在张准的身边,低声的说道:“大人,在过去五天的时间里,我们总共接收到三万余口的难民。”
张准自信的说道:“应该会慢慢的增多的。”
周一鸣又说道:“这些最先到来的人,都被安顿在莱阳和栖霞等地。以后到来的人群,准备安顿到文登、荣成等地。那边的人口太少了,需要大量的补充。”
张准满意的说道:“很好,要做好全面的规划。别人既然来了,我们一定要安置好,要让他们尽快的干起活来。有人就有劳动力,有劳动力就有生产力,有生产力就有战斗力。”
周一鸣有点担心的说道:“大人,这些难民里面,会不会有鞑子的奸细?通报上说,怀柔的城门,好像也是被内奸打开的。内奸杀之不绝,如何是好?”
张准自信的说道:“有鞑子的奸细又如何?在山东的地面上,还怕他们翻天不成?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所有的难民,都不允许在青州府范围内逗留,必须全部迁徙到莱州府以东。要是有人不服从,可以采取部分强制手段。”
周一鸣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随后,他又抓紧时间,向张准报告青州府的有关人事安排。按照张准的估算,朝廷肯定是要自己出兵对抗鞑子的,整个山东可能没有那么轻易的落入自己的手中,但是,无论如何,青州府一定会被自己控制的。从现在开始,是时候经营青州府了。
青州府中部大部分都是山区,对于农业生产不利,对于发展工业却是相当的有利。铁矿石、硫磺、硝石等急需的矿产,都在这里可以找到。而青州府的北部和南部,则要继续加大开发的力度,开垦更多的荒地,争取生产更多的粮食。
鞑子这次南下以后,北直隶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会被破坏殆尽,想要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没有五年的时间是不行的。除非是虎贲军接管,推行《均田令》,极大的刺激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修水利设施。否则,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北直隶的农业生产,只会越来越糟糕。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虎贲军打败鞑子的第三次入寇以后,鞑子应该再也没有入寇的机会了。换言之,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在虎贲军的控制区域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发展生产,丰富物质供应。莱州府已经先行一步,登州府正在追赶,青州府也要努力的赶上。
说话间,陆伊典到来,向张准报告说道:“大人,山东巡抚朱大典求见。”
周一鸣于是就告辞离开。
张准自言自语的说道:“求见?他使用了这样的词语?”
陆伊典肯定的回答:“大人,对方的确是这么说的。”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次朱大典的姿态,放得非常的端正啊看来是真的有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