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1625 >

第30章

明末1625-第30章

小说: 明末162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溃骸澳阏饣迪肮叨鳎液煤玫母囊桓模 

“当然当然,一定会改!”郑晓路脑门冒汗,暗暗责备自已这前世带来的流氓习惯真是危险啊,惹到汉家娇小姐们还没啥,万一把这土家女老虎给惹毛了,拔出两根白杆枪来,那可不是玩的。

不过马祥云并不算太生气,土家族民风开放,拉拉小手什么的也不算太严重的问题,她只一小会儿就不恼了,又向郑晓路笑道:“郑先生,还记得一年前,我们在郑家村见面时的事情吗?”

郑晓路仔细想了想,是那次秦良玉率兵过郑家村买鱼,自己没上去参拜秦良玉,当时马祥云拿着白杆枪的枪杆来打自己的事。

马祥云笑道:“那时候看你,你就是一个乡下小民的样子,想不到现在成了分号遍四川的大东家呢。”

郑晓路哈哈一笑:“能干的人,在哪里都掩不住他的能力,自然是要出人头地的。”

“嗯,你说得对,你是能干的人。”马祥云点点头道:“去年从你那里学了养鱼法,今年我们石柱的鱼长得可好了,过几个月等鱼都网起来,石柱就要大丰收了呢。我们石柱很是贫穷,土家人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今年靠这些鱼,也许大家能过上些好日子。”

郑晓路想了想路上借宿的向家,点头道:“确实如此,这里交通不便,人民贫穷,我少不了得在这里多呆些日子,待得明年帮助你们搞好了春耕再走。”

“郑先生,我有些好奇。从这次去成都我就能感觉出来,你对我们石柱,一直都有点另眼相看。怎么说呢,就好像特意在照顾我们一样,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马祥云突地问道。

郑晓路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我总不能告诉你,过几年你妈会带白杆兵北上打建奴(满清),再过几年张献忠第一次入川是你妈带白杆兵打退的,再过几年张献忠第二入川又是你妈带着白杆兵拼死抵挡,但因为那时的四川巡抚邵捷春不用秦良玉的妙计,导致四川失陷。说起来四川一地,最可靠的就是白杆兵,我来这里帮白杆兵其实就是帮自己避祸呢。

这话不能说,那说啥话好?郑晓路苦苦考虑说辞。

马祥云却等不及了,嘿嘿冷笑道:“你跑来帮我们搞这么多事,难不成是有什么阴谋?”

啊?说我搞阴谋!嘿你个死小娘皮,把老子好心当驴肝了。郑晓路顿时气恼,一股痞气顿时冲脑而上,嘴巴一张,开始胡说八道:“嘿,我来帮你们石柱搞这些,其实全都是因为你啊。”

“因为我?”马祥云大奇。

“自从去年郑家村一见,我对姑娘惊若天人。”郑晓路昧着良心胡说道:“害得我茶不思,饭不想。好不容易见姑娘来了一次成都,怎料又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在下只好追到了石柱来,只盼能多看姑娘一眼,多和姑娘说几句话,聊慰相思之苦。”言毕,还摆出一个很诚恳的表情,死死地瞪着马祥云的脸。

“呸,胡说八道些什么东西!”马祥云将腰上的双枪刷地一下拔到手中,挽了两个枪花。却见郑晓路根本没看那枪,只是一双眼定定地瞪着自己的脸,眼睛珠子都没转动一下。那枪本就是拔出来吓人的,郑晓路不去看那枪,自然就吓不倒人,马祥云又只好把枪插回腰上,大怒道:“简直无耻,不理你了!”转身就走,一边走那脸一边就红了起来,刷刷地直红到耳朵跟上,幸亏转身走得快,没人看见,不然就当众出丑了。

郑晓路仰天打了个哈哈,只觉汗水流了一背,糊弄过去了,好险好险,我虽然没去看那枪,但是眼角一直瞄着呢,还真怕那枪给我捅了过来。郑晓路拍了拍手,对着田地里正在劳作的白杆兵们大声喊道:“集合啦,该上课了,今天我们的课程是,耕田的注意事项,以及埋底肥的方法!”

那些学员本来在田里给庄稼施氮肥,听他叫唤,便围了过来,有几个还奇道:“咦,马将军怎么不在了?”

“嘿嘿,别管马将军了,她又不需要学这些,好了,都跟我来吧,先来看看我的耕田机。”郑晓路叫赵霖拿过来一个耕田机,示范用这东西耕田,学员们见他轻轻松松地一推,就翻好了一丈远,三尺宽的土地,顿时大呼神奇。有两个学员差点就把“妖术”两个字吼了出来,后来感觉不妥,赶紧吞回了肚子里。

然后郑晓路就开始讲解各种不同的庄稼需要翻多深的土,怎么翻才能让庄稼成长得最好……

马祥云面红耳赤地逃跑了一段,心情渐渐平复,土家族恋爱观比较开放,年轻男女用山歌告白的事情非常常见,因此她倒不像汉族少女那么扭捏,但当面被告白,就算后世的怀春少女也是抵挡不住,更别说马祥云了。

她原本从来没想过郑晓路的事情,此时却禁不住开始考虑起来,这郑晓路的相貌嘛,还成,也不算难看。学识嘛,似乎是有点真本事的。哎呀,他成过亲了,家里有个妻子呢……不过汉族人可以三妻四妾,所以他还要娶亲也不是不行。武艺,呃,这家伙武艺不成呢,我一脚就能踢飞他。

想到这里,马祥云禁不住失笑,明年赶节的大摆手,母亲大人说要为我摆个比武招亲的擂台,到那时候土家族的年轻阿哥们数都数不清,武艺高强的青年才俊不知道会有多少,我却在这里思来想去做什么,别去理他!

与此同时,在长江下游,一艘巨大的货船正着海口航去,杨帆立在船头,任风吹着他凌乱的头发。一名家丁在他身后叫道:“杨哥儿,你腿上不方便,回船舱里坐着吧,立在这里做啥。”

杨帆笑道:“我们都是一群川中土耗子,碰上少爷这样的明主,才有机会出来见见世面,我蹲在船舱里还见什么世面?你去转一圈,把船舱里的家丁护院兄弟们都叫上船头来,少爷说过,我们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都把胸挺直了,来吹吹风吧!”

“杨哥儿,船舱里没人,他们都趴在船舷边吐着呢,晕船……”

编者按:根据野史记载,秦良玉年轻时搞过比武招亲。忠州纨绔子弟曹皋看上了秦良玉,也来应征打擂台,不是秦良玉的对手。在这次招亲中,秦良玉相中了石柱土司马千乘。后来嫁与马千乘为妻,马千乘死后继承了石柱土司的位置。所以各位看官,千万不要认为只有武侠小说里才有比武招亲这东西,本文里写马祥云比武招亲,乃是她家门传统,是合情合理的。

第10章 阿妹的心思

尖顶山!

向兰索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裙子,手里提着一个竹篮,刚刚从山上采了野菜回来。这尖顶山整个儿是一块大石头,泥土层非常薄,因此连山上的野菜,都长得稀稀拉拉,营养不良。向兰索花了许多时间,才采了一小篮子的野菜。

每年夏秋交季的这几个月,便是向家最困难的日子,也就是俗称的青黄不接之时,山上的野菜都会被附近的居民们荼毒一番,好在野菜这东西虽然不好吃,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贫苦百姓对野菜采取了残忍的烧杀抢掠政策,但它从来没有认输过,每一年都照样长满山头,等待着接济吃不起饭的穷人们。

向兰索刚刚从山上下来,就看到向大壮乐呵呵地站在玉米地旁边,一张老实的脸上犹如开了花般的灿烂。

“爹,怎么了?看你乐成什么样子了,有啥事好乐的?”向兰索远远地招呼道。

“呵,丫头,你记得上个月郑公子经过咱们家时,对这玉米地做了啥不?”向大壮乐呵呵地道。

“记得啊,他拿了一袋白粉儿出来,化在水里,然后拿了个喷壶,把这田里浇了个遍,还说什么来着,哦,我想起来了,他说他施了个法术,可以让今年的玉米多收入两成。净是瞎说,哪有浇浇水就能多收两成玉米的道理。”向兰索嘟了嘟嘴道:“爷爷说得对,城里来的公子就喜欢瞎说。”

“笨丫头,你看不出这玉米地有些变化么?”向大壮气道:“还敢说人家公子胡说。”

向兰索凑过来仔细看,她虽然是个女孩,但农家的女孩都懂些农活,看庄稼的眼光也是有的,不仔细看还不知道,仔细一看,向兰索忍不住啊了一声道:“不对啊,今年这玉米怎么了?一颗颗长得壮壮实实的,而且叶片儿也不发黄了,杆子也硬了。”

向大壮摸了摸最近的一根玉米杆儿,道:“爹爹我种了几十年的地,在尖顶山这块儿薄田上,还是第一次看到长得这么好的玉米啊。郑公子说,这块儿地今年的收成能增加两成,真不是胡说的,我看肯定能成。”

向兰索咋了咋舌头道:“莫非真的使了什么法术?”

“笨丫头!什么法术不法术的,人家那是肥料。”向大壮毕竟有些岁数,人虽然老实但脑袋并不笨:“郑公子是帮我们的玉米地追了肥,但是那肥料太厉害了,爹爹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肥,哎呀,只怕这十里八乡,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么好的肥啊。”

向兰索又道:“郑公子不是还帮我们翻了一片田,种了叫什么红薯的东西在里面吗?我看他神神秘秘的,结果那东西就长了几片叶子出来,也不见拔高,也没见结果,冬天一到,不就全死了么?”

“傻丫头,你就只知道胡说,那东西埋在地底下呢,地面上的叶子是不能吃的。也不知道红薯在地底下长成啥样了,郑公子说不到时候不能挖出来,也不能乱浇水肥,就让它自个儿长。”向大壮苦着脸说道:“我原本不信,但是看了这片玉米田之后,我就觉得那红薯一定成。”

“得,成就成吧,也得到了十一二月才有结果呢。神神秘秘的,什么怪庄稼,哪有不照顾,不施肥就能自己长好的庄稼。”向兰索笑了笑,提着竹篮进屋去了。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田里的玉米越长越好。向大壮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这段时间里,向大壮看到不少的农户经过尖顶山,去万寿寨。向大壮忍不住拦下一个同乡,打听了几句。那同乡笑着告诉他,万寿寨里来了位神通广大的先生,是马祥云将军亲自去成都府里请来的,正在开农学院教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种田呢。

“啥?农学院?我只听说过书院,哪有听过农学院的。这不是骗人吧?”向大壮忍不住道。

那同乡笑了笑,扛起包裹就走了,走之前还扔下一句:“向大壮,你也赶紧去学着点吧。”

“我学?我怎么去学啊?我家里就我一个男丁,我要去学了,谁来照顾家里这地啊。得得,你自个儿学去。”向大壮满不在乎。

路过尖顶山的人每日里都在增多,有些住得近的,早上去万寿寨,白天学了东西,晚上又路过尖顶山回家休息。结果把这平时里没什么人影的小村子弄得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这一年秋收的时候,向家的玉米地金黄金黄的,就像是在田地里撒了一片碎金子。最后收割下来的玉米,真的比往年多了两成,交了秋赋之后,向家在吊脚楼的屋檐下挂了许许多的玉米棒子,它们被扎成一扎,倒吊在檐下,让秋日的阳光将它们晒干,这样才能存贮得久一些,保证来年向家人有东西可吃。

向兰索很开心,她不喜欢吃野菜,她喜欢吃甜美可口的包谷饭(四川话,就是玉米饭的意思),而今年多的两成玉米,可以让她们一家人少吃许多天的野菜。因此在这个秋收的季节,每当看到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她的心里就会想起那个拿着喷壶,从玉米地里走过的汉家公子。

她现在知道了,那个公子并不是在胡说,因此她开始仔细地回想,回想那个汉家公子说过的每一句话,这成为了一种习惯,早上起床时,会看到屋檐下挂着的玉米棒子印着阳光发出金灿灿的光,于是她就想起了那位公子。晚上回家时,落日的斜光将玉米棒子的影子投射在吊脚楼上,光光影影,全是思念……

这天早上,向兰索在自家的楼前吹着舒爽的秋风,阳光破开云层照下来,整个人暖洋洋的,山道上有一个年轻人快步经过。

“彭巴冲阿哥,你这是要去干嘛啊?”向兰索对着路过的年轻人大声笑道。

彭巴冲是一个健壮的土家阿哥,二十来岁,皮肤黝黑,身材高大,长得有如铁塔一般。他看到向兰索,便笑道:“是向家的阿妹啊,阿哥这是去万寿寨呢。”

“你也要去学种田么?我记得前些天你父亲已经去学过了啊。”向兰索笑道。

彭巴冲甩了甩手,笑着说:“阿哥不是去学种田的,家里秋收完了,现在是农闲时节啦。听说成都来的那位先生开了个作坊,正在请零工,管吃管住,还有工钱,阿哥力气大,去作坊里赚几个工钱,补贴一下家用。”

向兰索笑道:“阿哥,你可是名字里有冲字的人哦,这身本事用来打零工,会不会太浪费啦。”土家族语里,冲字又有好汉的意思,这个年轻人以前叫彭巴,后来因为力气大,胆子大,人又仗义,七里八乡的人就给他的名字后面添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