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1625 >

第133章

明末1625-第133章

小说: 明末162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操,我操,我操啊!郑晓路心中大痛,灭了浣花教这等大事哪里捂得住,郑老爷子终究是会知道的,自己急着剿灭八大水寨,也没回去安慰一下老爷子,明显是忽略了老人家对这种事的心理承受能力……

“妈的,都是我的错,我该跟着锦都镖局回成都的,剿个屁的八大水寨。快备马车,不……不要马车,要快马……老子要回成都……”郑晓路屁滚尿流地向外冲去,把郝孟旋、皂莺、李逸风都忘在了身后。

郑晓路刚刚跑出去,张逸尘的身影就闪进了房里,他对着目瞪口呆的郝孟旋等人道:“东家心乱了,现在不能理事,你们听我号令。郝先生,你去干好肥料票和信贷所的事,别的事不用管。皂莺,快去备马跟着东家回成都,一路保护好东家。李逸风,你先别跟去了,你小子武功实在有够差劲的,趁着这个时候,去练练铳法吧。”张逸尘扔出一把翼虎铳,道:“武功年龄大了不好练,但铳法却随时可以练成,去吧!对了,先把谭宏请来,还有藏在附近的闵家兄弟和彭巴冲,还有江百涛帮主,都请来,咱们商量一下怎么对付剩下的七大水寨……”

东家的心性还是不够坚定啊,若要争天下,需得六亲不认,喜怒不形于色才是,更不能因为心乱,就扔下一屁股的事情撒腿就跑。张逸尘心里暗暗地想道,不过,跟着这样的东家,比跟着那种六亲不认的东家要强得太多了。

张逸尘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上司,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他摇了摇头,透过窗户看出去,正好看到亲自送信来重庆的爱妻涂静安正站在院子里喘气儿。

“这样活着,有些人味儿!”张逸尘不禁又回想起了那一次抱着爱妻从百名锦衣卫密探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往事:“我要活得五彩缤纷才行,真不想再过那提心吊胆的日子……”

老爷子是真的不行了,郑晓路赶回成都时,老爷子已经是出气多,入气少,昏倒在床上。大妹郑佳忻坐在老爷子的床边,抓着他的一只手,满脸是泪。郑佳怡、郑佳盈、郑俊材、云姐儿……郑氏的直系亲人站了满满一层子。

郑晓路带着皂莺走进来,立即把这小屋挤得满满的。

屋里子多了两个人,老爷子似乎有所感应,幽幽地醒转了过来,他抬起失神的眼睛,满屋子扫了一遍,好不容易找到了郑晓路的脸,赶紧道:“小路……你回来啦……你过来!”

郑晓路赶紧凑过去,守在床头边上。

老爷子定了定神,缓了缓气,低声道:“我老了,糊涂了,这一次误信邪教……差一点就把整个郑家给害了……多亏你精明,找了镖局帮手,铲除了邪教,不然……不然我家的货车上都贴着邪教的纸花,哪里撇得清关系。若不是你机智,我郑家……我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他以为是镖局灭的浣花教,若知道是郑晓路一手导演的,那还不知道要吓成啥样子。

“……”一向嬉皮笑脸的郑晓路在这一刻异常的严肃,静静地不发一言,听着老爷子的话。

老爷子又道:“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早上半年就已经不行了,全靠邪教那贼人用药物给我吊命,也因此,我才那么信他……这也是命吧,既然他本心不正,我这半年的日子,也就算是偷来的,也是来路不正……阎王爷该来把我这偷来的邪命给收去了……”

郑晓路赶紧安慰道:“爹,别胡说,您命还长着呢,还要教诲孩儿五十年。”

“嘿……你会说话!”老爷子惨笑道:“你也会做事,比俊材能干十倍。我去之后,这个家在你的手里也不会没落了去,只会越来越好,我担心的,就只有两件事……”

郑晓路道:“别担心,别说两件,便是两千件,孩儿也能给你处理得妥妥当当的,您只管好好休息,将养身体。”

老爷子道:“我最担心的,就是俊材……然后,就是佳忻……”

老爷子生有三女一子,最疼爱的,当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郑俊材,接下来,便是最喜欢大女儿了,倒是二女儿佳怡和三女儿佳盈都不太受他待见。可惜儿子顽劣,读了许多年书,还是一事无成。大女儿原本乖巧懂事,知书达礼,是老爷子的骄傲,没想到……去了一圈陕西,带回来一纸休书,前不久,李大富还请自上门来谢了罪,说是他儿子李魁已经战死在陕西,为了郑佳忻好,写了一纸休书给郑佳忻,让她可以改嫁。

结果这么一来,这个最让他省心的大女儿,也变得不省心了,看着老大一个姑娘,天天呆在郑府里,咋看咋不像话。

郑晓路道:“爹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俊材和佳忻定然一生平安,谁敢欺负他们,我叫他吃不兜着走。”

老爷子双眼一翻,道:“我不是担心这个……我担心的是……我这一死,他们要守孝三年,三年啊……这一开了春,俊材就十七岁了,若是守孝三年,得二十岁才能娶妻。佳忻……佳忻已经是老姑娘了,不能再拖三年了!”

“爹!”郑晓路道:“你这是啥意思?”

老爷子道:“这意思还不明白么?若我撒手去了……你,你务必要在七七之期里,让他们成亲……成亲!俊材这孩子好办,直接让他和云姐儿成亲就行了。佳忻……你得给佳忻找个好人家啊……佳忻这孩子,和她娘最像……水一般的人儿,你可不能再让她受委屈了……”

“七七之期?啥东西?”郑晓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郑佳怡和他成亲已久,知道他有很多规矩不懂,赶紧低声在他耳边解释。

原来明朝时重孝道,若是父亲过世,儿女必须守孝三年,三年之内不能娶嫁,但有一种情况是可以例外的,那就是在父亲死去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成亲,这个叫“借孝婚娶”,可以娶嫁,过了七七之期再成亲,那就是大逆不道了。因此,俊材和佳忻如果不想等三年再成亲,必须在老爷子死后的四十九天之内成亲。

郑佳忻听了这句话,全身一震,她受李魁之伤甚深,已经没了再嫁之意,但她素来柔婉,绝不可能顶撞老爷子,听了老爷子的吩咐,她低下头去道:“爹放心,女儿听你的。”

她这一句话落进郑晓路耳朵里,却听出些别样味道,大妹这人,就是性子太柔顺了些,唉,任别人随意安排来去,没半句怨言,这怎能让人不担心?

“你听我的有什么用……你是个妇道人家,嫁娶怎能由得你听不听。”老爷子道:“只有你大哥点了头,我才能够放心。”

我晕,大妹的婚事要我来点头?你这不是逼我上梁山么?作为一个来自后世,深受“自由恋爱”,“女人是用来疼的”教育的好青年,我不帮着妇女解放权利,已经有点良心不安,你怎么能让我还帮着你们压迫妇女,搞包办婚姻,让一个身心皆伤,才从陕西回家来舔伤口的女人在四十九天之内再嫁出去,我怎么做得到?郑晓路心里好生难过。

他一抬头,看见老爷子满眼都是期许的看着他,郑佳忻却满眼都是求恳之色,那意思分明是:“你就答应了爹吧,让爹安心。”

老爷子说了半天话,精气神已经有点不支,他见郑晓路迟疑,大怒道:“这么些许小事,你也要犹豫?刚刚还说有两千件事也不在话下……咳咳……”他咳了两声,一口鲜血又喷了出来,弄得郑晓路胸前的衣襟一片血红。

妈的,要我杀人放火,攻城掠地,坑蒙拐骗,两千件,我都扛得下来,但要我逼着大妹嫁人,这怎么行?老爷子你虽然和我是一家人,我该听你的,但佳忻和我不也是一家人么?看着老爷子的一口鲜血,他心痛如刀割。

郑晓路还在犹豫,却见郑佳忻走到他面前,“扑”地跪在他面前,哭道:“大哥,我知道你迟迟不能决定,是为了我好,但是我没事的,你答应下来吧,妹子我立即嫁人,好让爹爹安心。”这满屋子人里,只有郑晓路和皂莺知道郑佳忻在陕西经历过什么,别的人哪能理解他们在话里交换的感情。

妈的,郑晓路的心窝有如被一只重拳击中,我原想将来有了权力,挽救身边的女人们于水火之中,怎奈……怎奈我落入这个时代的漩涡,大妹自己都想往火里跳,我不但无力回天,还要助纣为虐……

郑晓路长叹一声,对老爷子道:“爹,我听你的,七七之期内,大妹和小弟的婚事我一定会办好。”

“好……好……一定要办好!”郑老爷子大喜,他的脑袋靠在枕上,缓缓地合上了双眼……

郑府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在这个时代,一个大家族的老爷子去世,可真不是一件小事,全府上下尽皆缟素,家里的彩缎彩布,全部换成了黑色,就连郑府的蓝衫家丁们,也在郑佳怡的安排下,全部换成了黑衫……

郑晓路本没打算惊动太多人,但山寨那边的王小满、大梁、一丈青……郑家有空闲的头领们纷纷乔装来了成都参加郑老爷子的丧礼。就连长滩湖郑家村的那些乡民们,也自费坐着牛车,从长滩湖大老远来郑府奔丧。

成都官场、商场皆大震,知府徐申懋亲自上门送上悼联,各级小官员看在知府的面子上,也纷纷上门表现,各个布庄、酒楼、粮行、牙行……都遣人前来吊信,郑府一时间连门槛都被踏破……

但在这种满天黑布飞舞的气氛里,郑府却在布置着一个红彤彤的喜堂,大红烛、大红袍、大红的帘子、大红的盖头……

郑晓路坐在一堆乱七八糟的花圈和礼盒后面,对着身后的郑佳忻轻轻叹道:“大妹,你真要嫁?如果你不想嫁,大哥拼着爹爹泉下责备,也不让你受这委屈。”

郑佳忻面沉如水,轻轻柔柔地道:“我嫁,不能让爹爹到了下面,还担心着我不能安息!”

“大妹,你是活人,爹爹已经死了,你明白吗?”郑晓路厉声道:“爹爹是我的亲人,但你也是我不可替代的亲人,我不想让活着的亲人为了死去的亲人浪费自己的幸福。”

郑晓路这两句说出口,旁边站的皂莺眼神一亮,赶紧帮腔道:“姐姐,他说得对。”

“子非鱼,安之鱼之乐?”郑佳忻的脸色古井无波,她柔柔地道:“我的幸福,就是爹爹能够在地下安心。”

郑晓路苦笑,他知道郑佳忻的性子非常诡异,平时她不与人争执,凡事退让,但一碰触到她的原则,她是死也不退的。他只好指着外面川流不息的宾客道:“你选,你随意选,看上哪个男人,我就把哪个男人给你找来成亲,如果他不愿意,我点起五千阎王军,抓也把他抓来!”

郑佳忻惨然一笑,苍白的脸颊上没有一丝血色。

编者按:七七之期一说,并不绝对,每个地方风俗不同,例如有些地方是百日之期,有的地方则是要父母还没死,病危时才能娶嫁,称之为“冲喜”。本书为求故事精彩,采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风俗,增加时间上的紧张感,请书友们匆深究。

另注,就算现代,仍然有父母死后多少日子内守孝不能结婚的风俗,各地不一。虽然城市人大多已经不讲究这个,但是仍有很多人遵守着父母死后三年内不娶嫁的习俗,一些小县城则是一年之内不娶嫁。

第43章 江东孙文宇

灰黑色的郑府大厅里,郑晓路高坐在首位,两边的椅子上坐着整整齐齐的两排媒婆,这里才用来做了郑老爷子的灵堂,那些白黑丧葬之物还没有撤去,郑晓路也穿着一身孝衣,这使得满屋子的媒婆都有点不自在。

但媒婆们也是人老成精,七七之期里的娶嫁也经历过不少,稍一适应,就觉得无妨了,赶紧七嘴八舌地介绍起自己找来的男人。

“郑老爷,您听听我找来这位,这位非常不错。”一个媒婆笑道:“成都北的卖油郎王七,这人本份,老实,三十六岁那年他死了老婆,就再也没娶过,一直单身带着个孩子卖油,现在才四十五岁,人长得也端正……”

她还要再说下去,郑晓路已经大怒,什么鸟人,四十五岁来想来娶我妹子,媒婆还敢说他这个人不错,他怒视了媒婆一眼,那媒婆是个人精,哪会看不出来郑晓路的表情,赶紧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另一个媒婆赶紧接口道:“郑老爷听听我这位,这位很合适。东边的布庄老板,这人有点家业,据说每天他的布庄都能收入二两银子呢,端的是好人家,他岁数也不大,才三十四岁,就是脑门有点秃,看上去稍稍老了点,实际上很年轻的。”

靠,秃头也来了……郑晓路双目一竖,那媒婆赶紧闭嘴。

“郑老爷,听听我这个……也是东头的……粮行老板,这人好啊,年方三十,风头正劲,人也端正,想讨您家大小姐做个妾……”

“放屁,我妹妹怎能与人做妾!”郑晓路终于大怒。

接下来媒婆们纷纷发言,但她们找来的都是些缺胳膊少腿、老而无用、歪瓜裂枣的角色……郑晓路气不打一处来,实在忍不住了,对着这些媒婆一阵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