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宋之安居乐业 >

第110章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110章

小说: 大宋之安居乐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瞻远瞩的却不是我,这不是我想到的。”林靖文听得哈哈大笑,虽然被人夸奖是件高兴地事,但他林大官人对古代战争可不精通,指挥海战或者登陆战他还可以胜任,但说到陆战,除了弓骑战术战法他还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这种战略层面的东西他还真想不出来。

不过,他想不出来可他有手下啊,一大堆的手下,手下人想得出来就行了,这次攻打鸭府正是手下提出来地。

“这是萧里得显将军提出来的,经参谋司分析,他提出的忧虑和构思十分正确,所以,我才不顾军力疲惫军械不足再起刀兵。时间不等人啊,辽国肯定不能容忍我汉人收复辽东,其大军指日便到,若我军与辽军征战地时候回跋人从背后出兵,我军的情况可就十分糟糕了。”

王散惊讶地不可思议地看着一旁的萧里得显,他根本就瞧不起那些投降过来的辽将,萧里得显也在他瞧不起之列,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他瞧不起的辽将想到了他没想到的问题。王散虽然不服气,但萧里得显毕竟为自家主公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为主公解决了一个大忧患,他却是对萧里得显深深一揖,道:“萧将军大才,王某不如也。”

萧里得显可不敢受他如此重礼,王散可是是汉臣,更是重臣,他一个刚刚投降过来的辽将可不敢在王散面前摆谱,连忙扶起王散,甚是惶恐地道:“王大人折煞末将了,末将也不过是偶有一得而已,比不得大人枢密军机之能,末将惶恐!”

“将军过谦了。”王散正待再说几句,却又有军士急驰而来,而且是从大军后面来的,王散心中一动,脸色却是一变,心中暗叫不好。应该是有大事发生了。

第五卷 三百年故唐旧地 第四章 永不加赋

兵们依然高声唱着《无衣》,林靖文在和王散他们商的事情,这时,一骑从大军后方急驰而来。

是三色旗传信兵。

所谓三色旗是枢密院特意规定的一种专门用来传令的信号旗。旗有三色,正面是红色,背面是兰色,而旗杆和套里部分是黄色,传信兵将三色旗插在背上,若是红色向左,则表示有紧急的军情或者灾情等,若是兰色朝左,则表示是一般的重大军令,比如征召丁壮入军、紧急调拨钱粮物资等等。枢密院特意知报律政院,阻拦三旗以上三色旗传信兵者,主公以下皆可就地处斩。

来的这名传信兵背上插了四旗。

辽东没有那么多的内河船只,因此河上船里的不过载的是粮草辎重和步人而已,林靖文和一干将领参谋却是在陆路上。

一路上士兵们不敢阻拦传信兵,让这个背插四旗的骑兵畅通无阻地直奔到林靖文面前。骑兵翻身下马,从怀里掏出一个火漆密封的竹筒呈了上来,“主公,枢密院紧急军情。”

王散接过火漆竹筒,仔细检查了一遍,见火漆完好,这才对传信骑兵道:“你且去吧。”

“喏!”传信兵上马扬尘而去。

林靖文接过竹筒,从里面拿出一卷纸张,一看之下却是眉头大皱,递回给王散,“你们也看看吧!”

王散看过一遍,脸色越来越凝重,随手将纸张递给萧里得显,却对林靖文道:“主公,此事颇为麻烦。却不曾想辽国内乱居然就这么平息了,我等实在是措手不及。”

原来却是细作司从辽国传回来的情报。细作司探子刚从辽中京和南京探得消息,辽燕王耶律淳的叛乱已经被耶律延禧平息下去。

说起来此事还算是耶律延禧狗屎运撞天。

耶律淳本来是没打算叛乱的,他是有反心,但现在可不是反的时候,他可没准备这么早就叛乱,不过,政和五年也就是辽国天庆五年被耶律章奴和高永昌这么一赶鸭子上架才不得已反了。

历史上耶律淳即使被赶鸭子上架也没真地顺势就反,反而是痛哭流涕向耶律延禧大表忠心并且大肆笼络后族萧奉先等宠臣,得以逃过了一劫。直到辽国灭亡前两年才被南京都统萧干和奚王回离保还有耶律大石等人拥立为帝。但是现在,哦,应该是四年前,这个耶律淳居然真的就反了,这里已经跟历史出现了偏差。至于原因,无非是契丹贵族间的争权夺利而已,耶律淳没有笼络到足够而且有分量的人来保他,却是不得不反。

但耶律淳的运气似乎不怎么好,他本来在南京祈律府已经将局面控制得差不多了,也“广有钱粮。集兵三十万”,正野心勃勃想攻打中京杀掉耶律延禧好做皇帝。耶律淳为南院大王,手下有长期驻扎在祈律府用来防备宋朝的十五万大军,这些可都是精锐边军,不是中京那些装备虽好但已经腐朽堕落的禁军可比的,耶律淳攻下中京一事本来很有希望。

可是好死不死的,这家伙突然病重,还没怎么治就撒手去见佛祖(耶律淳是称帝之后不过几个月就病死的,历史上也是这样),他地老婆德妃称制,一时弹压不住耶律淳的手下。弄得原本的那十五万边军有一部分反了。

所以说耶律延禧狗屎运撞天,他趁着南京内乱尽起中京禁军南下,皇帝亲征啊,结果德妃很惨的说。探子传来的消息是德妃已经失去了长城一线,辽禁军离南京城不过是五十里。

林靖文等人脸色凝重异常,没想到辽国的内乱这么快就要平息了。失去了天险长城,加上内部还有反叛,德妃再有本事也是无力回天。

“我等却是要加快步伐了。”林靖文下令:“孙泽、赵栻、折可保,你们三人带宿卫军和五千步兵、五百武刚车先行,先取鸭府城。”

“喏!”三将领命而去。

林靖文又想了想,觉得应该在西线做点什么,吩咐那朵:“那朵,你和元戎二人回辽阳城。你做事仔细,而且战法可攻可守,元戎做事规矩,学的一身带兵作战的本领,你们配合我放心。你二人提兵五万去辽河河口的显州防守,那里扼辽东咽喉,无论辽国是从中京还是从南京出兵,显州都是必经之地。你二人仔细了,别失了显州重镇。”

“定不负主公所托!”

目送二将离去,王散担忧地道:“主公,我军原本不过四万余正规军,伐安东征三万人,伐辽东时投降过来五万兵马,此时我军不过总共十三万人而已,主公陷辽东安东之后又不曾征兵,区区十三万人马是不是少了点,要不要从辽东安东征兵?辽东、渤海、安东三府户口六十万民三百万,我们完全可以再征七万兵,民军二十比一的比例虽然高点,但也可以承受。”

“再征我们就没钱打仗了。”说起这个林靖文就苦笑连连,摇头道:“你也知道,府库所余银钱不过千万金币,勉强可供十万兵马和辽国打一仗,再征官府就该破产了。”

“不如临时加征赋税……”

王散地话还没说完,却见林靖文脸色一变,喝问:“《美岸律》行政法开篇第二条是什么?”

实际上话刚出口王散就后悔了。法大于天,这是林靖文自始至终的准则,平日自己第一个遵守,从不曾使用主公地特权触犯任何律法,他这么说话不是明显找抽吗?却是犯了林靖文的逆鳞了。当时王散那是冷汗滚滚而下,却也不退缩,答道:“《行政法》开篇第二条:永不加赋。”



。”

王散抬头挺胸,大声答道:“永不加赋。”

“永不加赋!你还知道永不加赋?”林靖文冷着脸死死地盯着王散,狠声道:“我林家遇过的困难不知繁几,政和六年林家逃到高山岛,那时候我们甚至穷得连一艘四千石沙船都造不起;政和七年。琉求四县大兴公共服务,官府穷到买不起钢以致军械生产完全停顿;去年民分六等,官府支付民众福利,总理院议事厅的桌子损坏都舍不得换掉——这些时候我下令加赋没有?”

“不曾。”王散现在都有点心惊胆颤了,他跟了林靖文四年,可从没见过林靖文发过这么大的火。

盯着王散看了一会儿,林靖文长舒了口气,大叹:“法大于天!律法既然规定永不加赋,若是我们一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加赋,首先想到地是违背律法。那还要律法何用?”



“还有,汉唐之祸不可不戒。汉末的混乱是怎么来的?与其说是诸侯割据,还不如说是朝廷一次又一次地加赋,以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唐是怎么亡的?说是节度使不服王化,还不如说是百姓忍受不了苛捐暴政不再支持朝廷;就象今日地宋朝,民乱四起呀,从太祖至今民乱从未停止过,难道说百姓们都吃饱了没事做整天想着造反?还不是被官府给逼的。”

“你问问这些士卒,你问问他们,”林靖文指着身边的士兵护卫。“他们原本都是宋、辽之民,为何今日却要尊我林家。我林靖文甚至还不是什么大官,更不是王侯,难道说我能给他们封王封贵?或者说是我将他们强掳来的?”

王散目视众士卒,他本就是想讨个前程才跟地林靖文,只是见林靖文有可能成王称帝罢了,从龙之后也好谋个富贵荣华,在他原本的想象里,林家上下,包括这些士卒在内,跟他地想法应该差不多。现在却听自家主公这么说。难道不是?

“永不加赋,我们正是为地永不加赋。”《美岸律》规定不以言论杀人,所以林家上下即使遇到主公那也是有什么说什么,这些士卒自然畅所欲言。

一个士兵颇为感慨地道:“属下本是宋朝两浙一小民。天生天养,顺服王化照章纳税,从无懈怠。然。朝廷无道,官府无道,官吏无道,他们从不拿我们小民当回事,横征暴敛予取予求,赋税名目繁多沉重,先有制造局,后有花石纲,再有一干贪官恶吏从中盘剥,我等一年辛劳所获甚至都不够缴纳赋税,还有繁重的劳役,实在在无法存活。”

“但在主公治下就不一样了,赋税轻微,田赋不过是三十取一,丁赋一人不过象征性的一个铜币,税更是只有十税一,没有任何名目的杂税摊派,没有劳役,没有征调,律法公正,官吏贤良,还有主公所言之公共服务和民众福利——属下常听乡里的宿老说,如此贤政即使强汉盛唐亦不曾有,主公实视我等草民为子侄也,我等安能不恭顺侍奉主公?主公令我等习武我等便习武,主公想图大业我等自当追随。”

又一兵士道:“属下本为辽东汉人,主公兴师北伐复我汉家江山,我等汉民自然追随,这是属下以前的想法。不过这个想法从两个月以前起就改变了,正如刚才这位兄弟所言,主公待我等如子侄,属下现在却只想为主公效力,以报主公大恩于万一。”

王散感到难以置信,不禁问道:“难道你们就不曾想过升官发财?不曾想过封妻荫子?”

“想啊,谁说不想的。”却是又一士兵笑着答道:“是男儿都想升官发财封妻荫子,我等自不例外。但大人也知道,升官发财封妻荫子是一回事,但战争又是另一回事,战争是要死人的。大人也知道,宋朝民风懦弱,百姓多远武事而喜安逸,少有人喜于战争。我等本为宋民,在这样的风气下成长生活了二三十年,难道大人认为自我等归顺林家治下之后不过几年便能改变以前二三十年地习惯思想不成?”

这却是林靖文大力推广教育的功劳了,不然一个小民士兵哪能说出这样地话来,但现在嘛,民智不敢说已开,但百姓们的确比以前有思想得多,不复愚民之称。

“刚开始的时候,我等压制心中的恐惧和喜好争先习武参军的确是为报主公恩德,不过,这么多年的征战下来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很好啊,就象那句诗说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直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沙场本就是男儿该去的地方,何况主公恩德,我等即使不幸战死也会因战功而遗福于家人,我等大好男儿正是应该上报主公下泽家人。”

“正是。”一个大胡子士兵接过话来,道:“属下为契丹人,为主公效力征伐大辽本为背国忘族,然,大辽待我等契丹之民实不如主公万一,虽有坑夷令在,但主公却不曾滥杀无辜,杀的都是有罪之人,即使是我等契丹之民也是心服,据属下所知,自主公推行贤政之后,我等契丹之民皆服,一些原本策划谋逆之人也纷纷打消主意,正是为主公贤德所感。既得主公厚待,我等自然追随主公骧尾以效万一。”

契丹人都这样?王散顿时呆了,这跟他地思想也差得太远了,功利,儒人学的就是争功夺利的学问,自然无法理解这些平民百姓的想法,却不知,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这句话孔老二也是说过地。

第五卷 三百年故唐旧地 第五章 万骑奔袭(上)

散被林靖文免去大枢密官一职,发为副枢密,以示惩

大军加速前进,待到得鸭府城的时候,城墙之上已经飘扬着黑龙旗,鸭府总共不过两千,孙泽三将带着八千人加上床弩火炮,当真是一鼓而下。

鸭知府是个汉官,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