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知县-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杨将军说的好!!”程羽拍了几下巴掌,“杨将军说到了这件事情的关键之处!——官家是深陷重围,没有办法执掌皇位,所以才下旨让三皇子赵元侃暂时摄政!——各位注意,官家的用词是暂时摄政,而不是传位给三皇子。也就是说,三皇子只是暂时代替官家行使皇权!”
说到这里,程羽一下子提高了音量:“官家还没有驾崩,甚至都没有被辽军俘虏,只是被辽军重重包围而已。你们却在这里商议要把官家的皇位按照什么金匮盟约传给后面的人,这把官家至于何地?说的严重一点,这跟谋反又有什么区别?赵大人,所以我说你现在搞不清楚这件事情的真正性质,那将来可是要犯大错的!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程羽的这番话,让李英欣喜若狂,咧着嘴哈哈大笑:“没错,没错!官家只是让我孙儿赵元侃暂时摄政,并没有传位,所以,你们的金匮盟约没有用,现在用不着!”
尹辉也笑嘻嘻道:“是啊,还是程鸿儒厉害,一眼就看出了这件事情的真意。要不是这样,我们反倒被那什么金匮盟约给唬住了,把整个事情给搞砸了呢!”
李继和微笑道:“没错,这本来就不是皇位的传承问题,而是官家指定人暂时行使皇位职权的问题。所以,只能按照官家的意图办。若是将来官家有一天归天了,我们再拿出金匮盟约来,按照上面的约定办理就是了。”
李英得意洋洋道:“对对,就怕那个时候,赵德昭一脉已经没有了子孙可以……”
他已经猜想到官家赵光义为了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一定会把先帝一脉的子孙都杀个干净。可是这是能做不能说的,他也是得意忘形了,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好在说了一半,就及时打住了。可是他的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在场的哪个不是老奸巨滑的官场老手,如何听不出来?一时间,不少人脸上变色。特别是先帝一脉的皇亲国戚,更是如此。
就见一个白发苍苍的官儿,走上来,劈头盖脸给了李英一记耳光。打得李英原地转了一个圈,扑的一下,吐出一口夹杂着牙齿和唾沫的鲜血。他惊怒交加,指着老者呵斥道:“你!你是谁?为什么要打我?”
那老者大刺刺背着手,淡淡地道:“匡胤媳妇,告诉这老东西我是谁?”
花蕊皇后忙欠身道:“李卿家,这位是翼王赵弘锈赵王爷,是宣祖武昭皇帝的亲弟弟。先帝和官家的亲皇叔。受皇子赵元佐委托,代行殿前侍卫司统兵官一职。”
李英大吃一惊,涨红着脸道:“你是赵弘锈?不对!赵弘锈早已经死了!”
花蕊温言道:“李卿家,翼王爷他老人家早年寻仙访道,不愿意过问俗事,所以才对外宣称已经离世。其实他老人家一直在闭关修道,因为这次事情重大,所以才请他老人家出来主持大局。”
大殿上群臣中有一些年老的大臣认得赵弘锈,听说是他,不仅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看着相貌依稀,倒是有些熟悉。不由都有些兴奋。
赵普和向供都是见过赵弘锈的,听说之后,赶紧过来,仔细打量,果然是赵弘锈,忙拱手道:“翼王爷,您老果然是修道成仙了吗?那么多年了,您老还是这么健壮!”
赵弘锈嘿嘿道:“你们也不错啊!”
程羽虽然年纪也很老了,但是却没有见过赵弘锈,迈步过来,拱手道:“王爷,敢问您老为何要当朝殴打大臣?便是皇亲国戚也没有这个特权吧?更何况,李大人也是皇亲国戚啊……”
他的话刚说到这里,啪的一声,脸上已经挨了一耳光。
程羽的这一巴掌,虽然赵弘锈手下留情,没有打掉他的牙齿,但是脸上五个通红的手掌印赫然在目。程羽捂着脸,指着赵弘锈道:“王爷,你,你怎么殴打老夫?你,你须得说出个道理来!不然……”
“不然怎样?”赵弘锈冷冷地举着手掌,“不然就再吃我一巴掌?”
程羽吓得倒退了两步,有一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众位大臣也被他说打就打的气势惊得脸上变色。
赵弘锈道:“老道在山野里呆惯了,野兽欺负我,我就杀他,强盗欺负我,我就杀他,就这个道理!别的道理老道也不会,也懒得去理会。你们还谁在胡说八道,老道就用巴掌招呼他!”
程羽气得胡须乱飞,捂着脸望着花蕊皇后道:“娘娘,你就任由他这样胡作非为?”
一个老者迈步出来,朗声道:“这李英要杀光我女婿一家老小,难道,还不能打他一个耳光?”
此人正是赵德昭的岳父,太子太傅王溥。
李英不停地吐着血水,支吾道:“我那是随口说错了,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
“就是因为你是随口说错了,所以翼王爷只给了你一记耳光而已,要是你真心有这种手足相残的想法,那就不是仅仅是一记耳光的问题了!”
李英自知理亏,不敢再接口。
程羽道:“那翼王爷又为何要殴打我?难道我也说错了不成?要是指出我的错处,我这一巴掌就认了,要是说不出来,我,我就到太庙先帝灵前一头撞死,也绝不受这当众羞辱之耻!”
说到激动处,程羽花白胡须乱抖,显得非常的激动。
赵弘锈冷声道:“打你还需要理由?老道想打谁就打谁,别说打一耳光,把老道我惹急了,拧下你的脑袋当泡踩也是有的!”
没等花蕊皇后说话,一个同样白发苍苍的老臣出列,朗声道:“程大人,你先前的说法看似有理,其实也是大大的谬误,若真心论起来,吃翼王爷一记耳光,一点不为过!”
程羽拿眼望去,见到同样也是翰林,名叫王著。这王著曾经是后周时期的臣子,跟先帝赵匡胤一起后周同殿为臣的。建立宋朝之后,有一次先帝赵匡胤宴请群臣,这王著喝醉了,想念后周皇帝,当众哭泣起来。有臣子向赵匡胤进谏说应该治罪,赵匡胤却说他只是怀念旧主,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放过了他。这王著知道后非常的感激。
第419章 另立新君
先帝驾崩,皇位被赵光义承继,而没有传给先帝的后代,这位对赵匡胤感激涕零的老臣一直愤愤不平,现在,金匮盟约再现,眼看着皇位有希望传承给先帝的子孙,程羽却摆出一堆道理来,加以阻拦,这王著非常的气愤。他也是足智多谋的老学究,要论嘴巴仗,他是不会害怕别人的。当下出列指责程羽。
程羽道:“好啊,王大人,你倒是说说,我哪里说错了!”
王著道:“我问你,杜太后跟先帝他们的盟约,是关于传位的,对吧?”
“没错!但是……”
“你先听我说,我再听你说!”
“好,你说。”
“我问你,这个传位盟约,上面是否写明了必须是驾崩之后才能传位?”
程羽心头一凛,有一种痛脚被别人抓住了感觉,支吾道:“虽然没有写明,但是本来就应该是驾崩之后才传位的嘛……”
“请问赵武灵王传位给赵惠文王,是他驾崩之后吗?唐高祖李渊传位给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他驾崩之后吗?”
程羽也是博学多才的鸿儒,他自己说出那话就知道站不住脚,脑袋里一个劲盘算如何化解这个漏洞。听到这里,忙道:“你说了这些都是个别,很多也是情非得已,比如李渊,那是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逼迫父亲让位的。跟咱们朝代的不一样!”
“不管是什么原因,皇帝在位,就把皇位传给其他人,这种事情历史上有,也不少见!所以,你不能说金匮盟约是必须皇帝驾崩了才能传位!”
“不是驾崩才传位,那你说什么时候传位?”
“应该传的时候就传!”王著朗声道:“诸位大人,我想请大家注意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同样非常的重要,重要到如果我们不重视它,就会象程大人一样犯下大错,甚至可以犯下滔天大罪!”
程羽苦笑,这王著套用了自己先前的一套说辞,活学活用,自己还没有办法反驳。
王著眼见所有人都竖着耳朵听他说话了,这才使劲吞了一下口水,道:“诸位,杜太后与先帝、官家他们约定传位的这个金匮盟约,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约定?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先帝的子孙而是传位两个弟弟然后再传回给先帝的子孙,这是有道理的,而这个大道理如果我们不去注意,甚至象某些人那样故意去忽视歪曲,那就违背了杜太后、先帝他们这个金匮盟约本身的期望!”
李英捂着脸道:“行了,你罗罗嗦嗦的作什么,痛快一点,你说这么一大堆,究竟想说什么?”
王著没有理睬他,继续罗哩罗嗦道:“杜太后薨于建隆二年,也就是我大宋建国之后仅仅一年!那时候,先帝的长子赵德昭年仅十岁!而大宋需要征战的地方太多了,可谓强敌环伺。杜太后想到了我大宋取代的后周,当时后周的恭帝也年仅七岁,所谓‘主少国疑’,先帝就是利用了这个大好机会,陈桥兵变,取代后周而成立我大宋的。杜太后正是看到了这个危险,生怕重蹈覆辙,所以跟先帝、官家他们定下了这个盟约。”
李英又道:“这个用意不需要你说,我们大家都知道。”
“你知道?你知道就不会同意让你的孙子承继皇位!”
李英皱眉道:“这跟我孙子承继皇位又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王著道:“杜太后他们订立这个盟约,不是为了把皇位旁落,而是为了避免主少国疑,所以,这个皇位的传承跟一般的皇位继承肯定是不一样。否则,赵廷美只比赵德昭小四岁,若是等驾崩了才能传,那两人年岁差不多,还不一定谁比谁先驾崩呢!杜太后难道不知道这个浅显的道理吗?所以,她当初的约定,只是安排下这样一个顺序,目的就是为了让赵德昭长大。只要等他成年,能担当大事之后,就应该而且必须传承回去!而不是要等到前面的皇帝驾崩了才传承!因为,程大人所说的谬论,完全是混淆视听!曲解杜太后和先帝他们的最初愿望。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上,你玩弄这样的手段,翼王爷给你一巴掌,已经是非常的客气了。”
一听这话,赵弘锈非常的得意,仿佛自己早已经有了先见之明。这一巴掌出师有名了。斜眼望着程羽,那意思是,怎么样?不服再给你一巴掌。
程羽到底是当世鸿儒,位列翰林之首,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被王著给驳斥得哑口无言。当下一声冷笑,道:“说我混淆视听?我看你才是混淆视听。”
王著也冷笑:“请教!”
程羽道:“你说主少国疑,现在赵廷美、赵德昭都已经不在世,就算按照你的思路,皇位要传回给先帝一脉,可是先帝的长房长孙赵恒,也才五六岁,传给他,难道就不是主少国疑了吗?”
“嘿嘿,那赵元侃,又比赵恒大得了几岁?”
“都是幼主,为什么不听官家的圣旨?”
“名不正则言不顺!江山是先帝打下来的,理应由先帝的子孙传承!”
“可是现在不是传承皇位,而是带行皇位之权,现在官家还活得好好的,不存在皇位传承的问题!”
“皇位就是皇位,不存在代为行使的问题!官家已经深陷重围,跟被俘又有什么两样?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官家已经落入敌手,我们就必须确定新帝!这不是传承皇位又是什么?”
“可是……”
“行了!”花蕊皇后大声喝止了两人的争论,道:“争来争去,就是一个问题:到底是另立新君,还是找人代替官家行使皇权。你们两的意见已经说了很明白了,让其他人也说说。大家畅所欲言!”
李英、尹辉、李继和他们三个赶紧的道:“微臣认为这只是找人代为行使皇权而已,不存在皇位传承的问题。”
王溥、王著、赵普道:“当然是皇位传承!”
眼看六人又要争论起来,花蕊道:“行了,已经说过的就不要再说了,要不然,这么多人便是争论到明年,也未必有什么结果!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六人这才各自怒目而视不说话了。
杜太后的侄儿,右散骑常侍杜祝出列,拱手道:“微臣以为,先前向拱向大人说的非常的明白,官家已经被辽军俘虏,后来辽军不知道为了什么,又释放了官家和一千侍卫。以微臣所见,辽军这个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想挟持官家,号令我大宋!这一点,从官家关于割地赔款的密旨内容便已经非常的清楚,所以,以我所见,官家肯定已经被辽军挟持。当初三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辽军也想照猫画虎,来这样一手。官家已经不能自作主张,他的圣旨想必都是在辽军的威逼之下唯心写的!”
这一番话,引得殿中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杜祝接着道:“既然官家已经被辽军挟持,我们听从这种事情下的官家的所谓圣旨,那跟听从辽军的号令又什么区别?”
众位大臣又都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