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奸臣 >

第132章

奸臣-第132章

小说: 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多方解说,想来不会单单让太子一遍一遍诵读。只他们的年纪和太子实在相差太大,哪怕同样的道理,认知亦是相差太大,毕竟,经验不同,理便不同。”

仓促之间徐勋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又周全了朱厚照的埋怨,又顾全了那些东宫讲官的面子,弘治皇帝虽还觉得不足,但也还称许,当即点点头道:“你倒是说到了几分重心。只是年少不免轻狂,按照你的意思,难道用那些新科进士来给太子讲学?况且就是他们,站在文华殿亦是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说得出什么新鲜东西!”

“皇上所言极是,但若是讲官不知道那是太子呢?”

语不惊人死不休,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徐勋立时发现,弘治皇帝的脸色变了一变,而朱厚照则是瞪大了眼睛。下一刻,弘治皇帝便冲着朱厚照道:“厚照,你先去外头等着,朕有话要问徐勋。”

眼见朱厚照满脸的不情愿,捱了好一会儿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这时候,徐勋才开口说道:“皇上,此番挑选的幼军,五百个人当中识字的只有寥寥十几个,所以臣打算教他们学习一些浅显的文字,以及最简单的队列。至于那些识字的,则是打算提拔为小旗总旗等等,教之以号令。当然,臣年少,于兵法只是粗浅有些认识,这些臣打算委给兵部武选司主事王守仁。他出身名门,文武兼通,兼且曾经游历天下,而且正当盛年。”

此时此刻,弘治皇帝终于是听明白了,要说惊诧自然是惊诧,可转念一想,朱厚照如今新鲜劲头足,每天都跑来看热闹是铁板钉钉的,如此一整个一整个下午的虚耗也可惜。而等到朱厚照那股最初的劲头一过,兴许就不会那么热衷了。而徐勋能够说出这一点,显然他先前那番赞誉不错,这少年郎决计不是朝臣所说挑唆太子的奸佞小人,反而忠心可嘉。

王守仁……记得萧敬提过,那是礼部右侍郎王华的儿子,弘治十二年的进士。确实和徐勋所言一般,出身名门,至于文武兼通……回头让东厂好好调查调查!

见弘治皇帝面露踌躇,却没有立刻开口训斥,徐勋知道这件事已经成三分了,当即为了避免画蛇添足,他就不再添油加醋,只垂着手恭恭敬敬地站在那儿,心底对自己的奇思妙想简直是非同一般的得意。

这才是人尽其用嘛!

“今日之说就先到此为止,没有朕的允许,你不得对任何人透露半个字,不论是太子,还有那个王守仁!”

“是,臣遵旨!不过,今日乃是操练首日,按照规矩,臣这三个月都当住在西苑,但王主政还是要每日回家的,臣请皇上让他留住为宜。”

“嗯……准了。”〖TXT小说下载:。。〗

听到弘治皇帝这想都不想的回答,徐勋简直想要大笑三声。这整整三个月,王守仁就等着被他压榨吧!

尽管朱厚照很想打听打听,徐勋之前的那番话弘治皇帝到底是准了还是没准,可被父皇硬扯着,他也不好探问,只得在临走之际给徐勋很是眨了几下眼睛,却压根没想到这样的使眼色完全落在弘治皇帝的眼里。而徐勋恭送了这大明朝的一号人物和二号人物,当即拔腿就去找王守仁,结果才到那棚子外就正好见着王守仁出来。

“徐指挥,你可真是会差遣人!”

王守仁怎么都没想到,徐勋竟是把自己这个明明该是来监督的兵部主事支使了去给这些幼军说忠君,他还偏生拒绝不得。毕竟,他自请到这里监督,不是为了真当这个监军,而是想真正验证一下胸中所学。

他当初在给已故威宁伯王越监造坟墓时,也曾经编练过那些民夫,可民夫是民夫,幼军是幼军,哪怕这些只不过十五六岁的半大少年,但如今却是正儿八经的操练军队。他刚刚一番宣讲之后就有意挑了几个人问家里情况,问志向何如,结果这些人的回答让他无奈得很。

总共问了十个人,志向是顿顿吃肉的有四个,志向是娶个漂亮妻子的有四个,剩下两个无不是茫然地答曰不知道。

“王主政是有大才的,这忠君爱国四个字听起来简单,但要解说透彻,那就只有委给王主政这样的饱学之士了。”徐勋丝毫不觉得这高帽子给得有些肉麻,又笑吟吟地说,“况且,你也看到东宫都来人打探了。这些将来都要扈从太子殿下,若不能让人人都真正把忠君二字刻在心里,这不是失了根本?”

“可太子居于深宫,所谓扈从不过是一个名义,难道还要带着这些人去打仗?”

王守仁这一句话问得极其犀利,目光亦是炯炯。此时此刻,徐勋就不好立刻回答了,想了想就招手示意王守仁随自己来,等到进了刚刚弘治皇帝和朱厚照呆过的那间小屋,他方才反问道:“敢问王主政,当年的宣庙可是明君?”

“自然是。”

“宣庙当年曾从太宗皇帝北征,甚至一度置身险地,若那时候府军前卫幼军已成,何至于如此?而宣庙登基之后,一曾亲自平汉庶人之乱,二曾亲自带兵北巡,一度击破来袭的兀良哈人,多有亲自用兵,却都是大胜。如今承平年间,这样区区五百带刀舍人养着看似无用,但若有万一,便是大用。要知道,这天下之事,原本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王守仁对于练兵西苑原本就是秉持着支持的态度,这一问不过试探。要知道,他身在兵部时间虽然不长,但也足以了解大明朝现在的兵备情况。说是朝廷清明,但他之前去山东主持乡试的时候就发现路有饿殍,而在江南更是时有盗匪横行,各地官府竟然不能制!那么多卫所那么多军户,竟然没几个真正能拉上战阵的,太子另练府军前卫又有什么值得质疑?

“好!”此时此刻,他赞赏地一笑,继而就眯起眼睛问道,“那我且问徐指挥,这一支兵马如果能练好,你打算怎么做?”

“请皇上旨意,在各省兵备之中挑选骁勇壮健之士另外训练,专委以捕盗和剿匪等事,用商税等等收益补足粮饷,其他则是用作寻常守备。兵贵精而不贵多,关键时刻,三五千精兵,远胜过几十万大军!”徐勋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一句,旋即就苦笑道,“不过还早呢。且把这三个月利用好了,才有资格说其他!”

“好,就冲着你这几句话,便是有见识的,远胜于那些年纪一大把却尸位素餐之辈!”王守仁霍然站起身来,随即正色说道,“只你这些幼军的底子太差,你准备怎么弥补?”

“这个嘛……当然就要着落在王主政身上了。”

徐勋心里知道,对于先前他的提议,弘治皇帝那边十有八九是能点头的,身边这尊大神他是留定了!于是,他当即微微笑道:“刚刚司礼监萧公公送来口信,说是这三个月时间紧,王主政也就不要回家了,所谓监督,本来就是不分昼夜的。”

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子愁名义,储君变世子(上)

哪怕是对于这些从小就打熬了不错筋骨的幼军来说,这一整天先是站队分百户分左右总旗,继而又是拔河连赛多场,中午只用了四个白面馒头,到了傍晚时分所有人几乎都是饥肠辘辘饿得能吃下一头牛。刚到饭点,一应人等就在四口大锅前头排起了长龙。眼看着那些个说是加菜的汉子在几个馒头之外,还另外拿着个装着一大块红烧五花肉的盆子,其他人顿时都馋得两眼放精光。尤其是那几个当排到队轮着自己的时候,入手的却只两个馒头,顿时就变成了有气无力的样子。

赢的加餐,输的饭菜减半,哪有这么倒霉的!

眼见几道不怀好意的目光往那些个幸运儿身上扫了过去,一旁冷眼旁观的徐勋突然开口喝道:“想吃好的,明天操练时就卖力气!要是发现有谁没出息去抢别人的,军棍二十立时逐出去!要想翻本就靠自己的本事,我这里不要歪门邪道!”

此话一出,几个平日里就滑胥的少年顿时怏怏收回了目光。这时候,五个早已事先去吃过饭的百户也都返了回来,一个个在徐勋身边站了,其中一个身材壮健形如黑塔的汉子就开口说道:“大人,如今都分了总旗,但总旗也好,下头的小旗也罢,人一个都没指定下来,明日操练的时候只怕要乱。要我说,当初把那二十几个没用的撵出去,不如就从外头调十几二十个有经验的总旗小旗来。”

“有你们这几个有经验的就够了。”徐勋见一众幼军装了饭就随便找了个地方蹲下来狼吞虎咽,当即就信口答了一句。回头一瞥,见五人全都高兴得很,他就冲着那黑塔大汉笑道,“马桥,今天得胜的是你下头的右狮,其中在最后压着绳子的那小胖墩不错,我打算提拔了他做总旗,另外,前面喊号子的那个麻脸小子,还有中间一个方脸老爱笑的,就是他们俩为小旗。做得好不好以后再说,现如今先让他们顶上去。”

那黑塔大汉马桥祖辈就在定国公门下,因父亲殷勤走动得勤,于是此次徐勋练兵,定长孙徐光祚第一个就想到了他举荐了来。他是个胸无城府的,只是鼓足了劲想好好干,因而徐勋这一吩咐,他愣了愣神就立时满口答应了下来,浑然没注意到其他四个人正在那面面相觑。

没想到这一下午的拔河不是单单为了什么磨合,也不是纯粹为了用赏罚竞争激励人心,而是还有挑拣人才的意思!

徐勋对马桥说了那三个人,随即就转头对另外四人又挑选出了八个人来,或是分派总旗或是分派小旗,但这次却还都留了一个空额让他们自己去填补。见四人又是惊讶又是欢喜,他便收回了目光扫了一眼大棚里埋头苦吃的这些幼军,又开口说道:“总而言之,吃完饭之后,就把这些要做总旗小旗的都召集起来,我有话对他们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几个百户哪有不知道的,当即肃然答应。眼看他们各自散开去找人了,徐勋也就径直转身往去寻王守仁。一进屋子,他见这位向来不慌不忙的正在那心不在焉地拨拉着碗里的饭粒,人显然走神了,他就咳嗽了一声。

“嗯?”王守仁一回头见是徐勋,这才发现饭菜都已经凉了,当即就撂下碗苦笑了一声,“要不是你今天着实是大出我的意料,我简直要觉得你是甩手掌柜。给一些兴许连字都不认识的幼军讲什么行军布阵,而且就三个月,我又不是那些谁都能教化的圣人!”

“圣人也是人。”徐勋差点想说,你这阳明子后世也几乎被人奉做了圣人。此时话锋一转,他就诚恳地说,“圣人况且有教无类,这些幼军底子差,但却人人都憋着一股劲想上进。而且,又不要王主政你给他们讲圣贤之道,只是在忠君之外多讲讲进退章法等等。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精兵简将,这些最底层的小军官是最要紧的。”

“好吧,那我就试一试!”

三十出头的王守仁尽管在朝堂还不得志,但主持过一任乡试的他实则是已经可以被不少人称一声座师,更不用说他在京城也曾经开课讲过学,并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他也不是嫌弃那些幼军都是身份底下的军余,而是不免想到这么做传扬出去的影响。然而,徐勋的精兵简将四个字着实说到了他的心里,因此他思量再三,终于答应了下来。

这一晚上,王守仁给那十五个刚刚升任小旗总旗,正掩不住欢喜的年少小军官讲军阵,而徐勋则是紧跟着对他们说了队列和号令。至于剩下的那些才刚入西苑一天的幼军们,大多数则是或打着饱嗝心满意足或饥肠辘辘心怀翻本地酣然入梦。而这一座临时辟为军营之地的四周,也不知道有多少大珰们派来的眼线在悄悄窥伺,其中尤以司礼监和御马监为最。

而带着朱厚照在坤宁宫吃了晚饭,又是训诫又是安抚了儿子好一阵子,如今回到乾清宫的弘治皇帝在得到下头答应禀报,得知徐勋和王守仁竟在夜里还不放松,一人给那些个刚刚提拔了军官的少年们讲了一堂课,立时饶有兴致地追问了一番,最后方才挥挥手让人退下,自己却坐在圈椅上沉思了起来。

朱厚照的性子从来就是坐不住的,所以他顶多拘着人去文华殿上半天课,这相比从前就是很大的进步了,要想让小家伙和他当年为太子时一样整日坐在那里,那是痴心妄想。既如此,就让西苑那边试一试也好,横竖王守仁也不认识太子,头疼的却是名义啊名义……总不能直接把个太子送过去,到那时候也不知道会吓坏多少人。

次日一大早早朝之后,弘治皇帝便亲自御文华殿,旁听诸位讲官给太子朱厚照讲课。皇帝难能亲临,从首辅刘健往下的所有讲官自然是激动不已,刘健恨不得把那论语讲出最精辟的治国大道来,而其他讲官亦是天花乱坠妙语连珠。然而,身为学生的朱厚照虽然很给面子地没有扭来扭去,人也坐得端端正正,但弘治皇帝身为父亲,哪里看不出来儿子的意兴阑珊?

于是,在上午讲学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