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玩唐 >

第51章

玩唐-第51章

小说: 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月色正白,夜风也正式开始清凉下来!

第二卷 花之绽苞

第一章 纱衣(上)

月亮又圆了,在天空象一个巨大的银盘。

眼看就要到中秋节了,但唐朝的中秋节,并不算一个重要的节日,甚至都不比上冬至清明、重九。

王画走出船艘,小红红正在船头,弹奏一曲《采苓》,王画是听出来了,她是借以表达自己听信了谣传,盲目地喜欢上了王画。现在后悔了。

此时明月正升到天空的当中,夜空里同样因为晴朗,万里无云。于是天地之间,只剩下一道银白色。

加上大河上波涛怒吼,一浪浪袭来,碎了一片银镜,堆起一片银镜。王画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色,也为之心里感到一震。

唯独不美的是小红红穿着一身纱衣,坐在船头,琴声弹得如凄如诉。

王画只好走过去询问她。如果她真要后悔,就让她去吧。

他们这行人,从白马寺盛会偷偷离开后,并没有立即返回巩县。王画带着他们走了许多地方,其实王画已经在为烧制瓷器做准备了。

瓷器,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工艺品,在英文中的CHINA,另一个意思就是瓷器。当然瓷器的另一个发源品陶器的历史更加悠久,甚至比中国的漆器年数远上数倍!但正式出现瓷器还是在汉朝,而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还要在唐朝。但这也是相对于以前的瓷器而言。实际上唐朝的烧瓷艺还是十分落后。

在后世的瓷器拍卖上,宋元明清的一些精致瓷器,动辄以百万甚至以亿人民币来计算,象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拍卖出近三亿人民币的天价。而这件瓷器的价格还在以日为单位时间上涨。就是这样,它的价格还是比不上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件元青花。只是后者被国家珍藏,出什么价格也买不到罢了。

但唐朝的瓷器价值一般只有几千几万人民币,超过百万的如同凤毛麟角一般。这就是因为它的工艺粗糙。特别是中唐以前,也就是现在,采取叠烧,用明火烤成,釉面不免有烟怠与砂粒产生。也就是瓷釉上那一个个小黑点,影响了它的观赏价值。

也不是没有好的,至少在矮子当中选将军吧。例如邢窑的白瓷,诗人曾夸它白如雪。但陆羽对它践贬,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后来出土了大量的邢瓷,只是证明它是一种粗白瓷。当然,与前人的瓷器相比,也算它白如雪吧。

还有另一种名瓷——越青,对于这种瓷器陆羽十分欣赏,在茶经里也多次提到,希望大家使用越青瓷饮茶。但实际上工艺还是有点落后。另外就是河南出产的少量花瓷,也就是从唐三彩技术上发展的釉下彩。不过估计将清明的粉彩瓷、珐琅瓷、斗彩瓷,王画随便带过去一件,会让所有烧制彩瓷的师傅们,羞愧得钻进地缝里。

当然,王画并没有对他们嘲笑。就象现在看大家使用竹筹计算数学,是多么可笑。可从无到有,这一步步走来,是需要多么大的智慧!没有了唐朝技术的沉淀,也就没有了五代瓷的发展,更没有了宋瓷的繁荣,就不要说元青花了,直到明清瓷的大成!

但改革烧瓷技术。可没有那么容易。首先是土质,最好的土质配方,使用高岭土加瓷石以及少量的温润土,这也是景德镇瓷器瓷胎的主要组成土质。不过王画并没有打算使用这种土质配方。他是准备从宋瓷烧起,一步步将烧瓷技术改良。还有一个基础,他前世兴起的古玩爱好,使得仿古工艺的兴起,对此他曾经钻研过很长时间,有一定的基础。现在有了这条件,他也想将中国历史上所有有名的瓷器全部烧出来!

当然这也是他一个梦想,想要实现是很艰难的。

然后还要改良打浆效率与速度。提高控制窑温,瓷坯装匣技术的改良,以及对窑炉的改造。说起来容易,可实际上每烧一种瓷器,都需要不同的工具、窑炉以及不同的方法。

可相比这些,后面的技术更难。首先就是土质,不同的土质将会烧出不同的瓷胎。如景德镇瓷器使用高岭土与瓷石,磁州窑使用的主要是白土、白碱、青土等。自然,这些泥土不一定只有这些地方才使,就象高岭土,全世界各地都有,只是土质的优良与否。

现在王画面对这个问题有点为难。首先巩县未必有他所需要的土质,就是有,自己还要辨认出来。现在没有科学仪器,即使有的土质从外观上十分相似,但未必就是他所需要的土质。外观相似,里面所含的化学成份却不一定会相似,那么烧制出来的瓷胎必然大不相同。

王画使用了一个土办法。我不在巩县找,而跑到那些窑址处找这些泥土,回来后试验。虽然增加了成本,可也增加了成功率。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成本增加,也有借口出售了个好价格。同时也因为他四处寻找泥土,配方不容易被人得到。

在这里,王画没有打算傻呼呼地将所有配方公布。特别是这两次洛阳之行,让他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单薄。虽然自己打算远离政治中心,可手中的钱多到一定地步,这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在。

只有手上掌握了更强大的力量,才能烧出更好的瓷器。这是相辅相承的。

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釉面彩料的配制。元青花只是因为稀少才变得珍贵。但论观赏价值,还是清明的那些彩瓷,那才是瓷器的最高境界。这也是王画的个人偏见,其实明清出产的一些单色瓷,同样也是佳品,只是王画本身善长绘画,也善于制作彩瓷,对彩瓷更加偏爱一点。

但这些配方,古人与王画一样,都采取了保密措施,有的配方流传下来,有的配方也就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有少数幸运的瓷器配方,被后人钻研,重新配发出来。

在这里又分成釉与彩两个部份。釉,指覆盖在瓷器上玻璃状物质。瓷彩是在瓷釉绘出各种图案的颜色调料。同样瓷彩要求也很严格,这不是绘画的那种调料,而是要经过烧制后,依然吸附在瓷器上,永不掉色的各种颜色配料。

总之,王画雄心勃勃,可他选择的也是一条漫长艰难的道路。

既然选择了首先烧制宋瓷,那么也要决定烧制的种类。宋瓷中五大名瓷,定、官、汝、哥、钧。定州遗址确定下来了,在河北曲阳,创立于后唐时期,在北宋中晚期飞速发展的。但官窑,因为黄河多次决口,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有人说是就是汝窑,只不过象现在的巩县窑一样,有私人的,也有官办的分别。还有人说在汴京,有人说在杭州。王画自动放弃,前世的科学家都没有办法解决,自己在唐朝想要猜出几百后宋朝官窑的确切地方?

汝窑,在河南临汝县,创立时间更晚,直到宋朝出现的。钧窑,遗址在河南禹县,是北方青瓷系统,创立于唐朝,但同样技术是在北宋进入飞跃发展时期。哥窑,时间最晚,南宋时浙江章氏兄弟二人烧出“铁骨”、“百圾碎”等绝世佳品,才名扬海外。不过因为太远,王画也自动放弃了。虽然哥窑瓷器那种鳝血冰裂纹,让他垂涎欲滴。

除了这五大名窑外,还有磁州窑、耀州窑、登封窑、价休窑,以及南方的龙泉窑、继续延续辉煌的越窑、建窑、吉州窑、泉州窑、潮州窑等等,在这里值得注意一下,景德镇的瓷窑终于在宋朝,开始以强劲的势头,问世了!

不过与哥窑的理由一样,南方的瓷窑以及耀州窑因为距离的问题,王画自动放弃了。最后王画还是将视线放在定、汝、钧、磁四大瓷窑上。但他必须首先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

王画最后反复考虑之下,还是选择了定窑。

这是有他的原因的。

第二章 纱衣(下)

禹县,也就是古阳翟县,原来划分为嵩州,但前几年再次改划,又成了洛阳管辖。另一个临汝县,也就是现在的汝州。离巩县都不远。可就是这个不远,才是坏事。一旦王画取得成功,必然会招人眼红。特别是巩县现在有许多家私窑,这些窑主的力量都不可以小视。那么只要将他的土源掐断,就等于切断了他的命脉。当然,一旦他开始成功,财力充分了,也就等于从某种意义上掌握了一种力量。

再返过头来烧制钧瓷以及汝瓷,问题也就不大了。还有一个原因,已经烧出定瓷,也让人看到你将我这两条土源掐断,影响也不大。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值得去做。这样,将麻烦有可能地减少。

还有一个原因。这两处地方离巩县近,离荥阳也近。虽然王画是喊出了安得折腰事权贵的豪情壮志,可对这七家十姓,他还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深深的畏惧。所以最后他通过王家小娘子的嘴,说了一句没有朋权没有敌人的话。希望就此大家一揭两过,毕竟你们是当世豪门世家,也要个脸面吧,和我这种小人物斗什么呢?

但人家会领他这个情么?

因此,他将视线注意到了磁窑与定窑上。

这两处地方离巩县稍远,还有一条运河直达天津(黄河中下游有两条运河,后来到了宋朝时直接变成黄河的两条主河流),漕运发达。运输成本能让人接受。

但磁窑也许从距离上更近一点,可王画细想了一下,还是也做了放弃。其实磁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并不低,可没有名列宋朝五大名窑,也是因为它的胎釉较粗,也因为这个原因,不被上层的士大夫所喜欢。王画也不敢冒这个风险。如果副带着烧一下,烧出来把玩还是可以的。特别是后来出土的磁州窑三凤罐,通体开光,笔意古雅,沽价四十万到四十五万,竟然因为磁窑没有名列五大名窑行列,没有成交。

王画选择定窑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突厥的强大,河北北方许多地方遭受到骚扰。因此百姓居住得并不密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得到泥土,难度也会降低。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距离稍微有一点远,等到他烧出瓷器后,人们得知土源时,时间上更迟了一步。在那时候,他应当走向更大的成功,想要阻止,或者使坏,都来不及了。

况且定窑也是北宋五大名窑之首。从造型上或者从外观上,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但王画并没有直接前往定州。他离开白马寺后,一路南下,来到了阳翟与汝州,辨认了一下泥土,顺便带了一些土样离开。这是要做试验的。还有沿路参观了一些瓷窑,吸引一下经验。他前世许多烧瓷步骤都是使用机械的。而现在只好任用人的手工,或者粗笨的原始机械。参考一下,心中也有一个底。怎样将现在工艺变成原始工艺,这个活同样不好弄啊。

除了这个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燃料的问题。现在的瓷窑使用的燃料,还是以木柴或者用木柴烘烤成的木碳为主。可最好的燃料,当然还是煤,并且是煤末为最佳。

中国使用煤历史很早了,可到了大规模正式使用还要再过几百年,到北宋的时候。

现在因为环境并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满山遍野都是木柴。不要说想不起来用煤,就是想起来了,也未必会用煤,毕竟还要有一个开采与运输的成本。

但烧好瓷,使用煤,增加了无限的可能。

这个要往后安排了。首先现在王家一个瓷窑还没有呢。

对于王画的古怪行动,陆二狗他们感到很不解。王画不但一路察看,收集了许多泥巴,还收集了许多奇怪的石头,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王画是用它们做什么?

不过没有一个人敢质疑。

相处得越久,他们越发觉王画的年龄很小,可智商绝对在他们之上。

王画收集这些东西,不但是为了试验瓷胎,还要调制瓷釉与瓷彩。后面这两项工程成功率更低。

就这样一路向北,本来东西都不多的,可到了定州后,已经变成了三个大马车了。

但在去定州之前,王画还顺便去看了一下邢窑。然后在定州,王画仔细地辨认了一些地形,这可又是一个复杂的活。都过去了一千多年,地形相差有多大,比如说现在的关中,是天下人口密度最大,也是最富裕的地方。可后来成了苦寒的黄土高原。不过好在王画现在也不需要写论文,他只是前来寻找适合的土质。

然后王画才带着几个人打道回府。这一晃就是一个多月时间了。回来的时候,陆二狗四个大男人终于少了煎熬。王画改成了走水路,不但改走了水路,还花了三十万钱,买了一艘载重量大约在四十几吨的木船。现在这种木船在唐朝内河来说,已经算不小了。虽然这样多花费了一些钱,可以后要经常利用船只,从定州将泥土运回来。自己有一艘船只反而更上算一点。

然后王画又聘请了几个船夫,才正式上船返回巩县。

王画走到李红的背后,问道:“怎么啦?”

没有直接说。

小丫头停下了弹奏,转过头来,幽幽地说:“奴婢想绿珠了。”

绿珠就是那一天跟随她前来农庄的贴身小丫头。武则天将李红赐予了王画,可没有将绿珠赐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