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玩唐 >

第436章

玩唐-第436章

小说: 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没有亏待,岭南本身水果多,王画又在去年,不惜重金,运来许多冰块放在很深的地窖中储藏起来,前段时间还翻过岭北,运来杨梅放在冰窖里。虽然天气很热,不时地用将水果切成小丁儿,放入冰糖、蜂蜜,搅伴起来,给他们降温避署。在京城也能吃到,贵不贵都是次要的,主要没有这个新鲜的水果。

一口口吃下去,一个个大呼爽快。不但冰块给他们食用,晚上在他们房间里也放上几块冰块,降去房间温度。在房间周围还种了爬山虎、牵牛花与青藤,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多少起了隔助阳光的作用。

其实这些世子公主们过得并不辛苦。

只是为了他们这一行的舒服,王画要花上近一万贯钱。

但另一件事让王画十分气恼了,太监问得很委婉,因为有兵部与工部大臣进谏,王画那个炸药在军事与民用上有着很大的价值,能不能将配方交出来,给朝廷使用。

王画立即就拿出纸笔,当着这个太监的面给朝廷写回奏。

炸药在军事有没有作用,有,自己正在琢磨。但不会很大,也没有琢磨出来。自己立即送上几千斤到京城,让朝廷相关的大臣琢磨去。如果琢磨出来,自己立即将配方交出来。

至于在民用上的价值,有没有,有,看看划不划算。自己为了修路,前后一共用掉了炸药,就是自己制作的,原料加上工薪成本也达到了六十多万缗钱。这是为了节约时间,提高速度的。因为自己在钦州呆的时间不长,才会这样做的。换作了朝廷修路什么的,这样做舍不舍得?

在军事上有作用,但需要配合一些器械,但因为黑火药的威力,虽然在中国出现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替代冷兵器。就是到了明朝,有许多兵器上都使用了黑火药,仍然不是主流。

修路,正常情况,用黑火药更不划算,用得起嘛,几条不成文的道路,抛去民工不说,粮食不说,就是六十多万缗钱。整个唐朝一年贡税超过六十万缗钱的州府不会超过二十个,如果不是因为棉花都超不过十五个。王画在户部呆过,对这一点很清楚。所以听到钦州的税务,为什么户部那个侍郎特地在朝堂上为王画表功?

不但修路,就是开矿都得不偿失。在大洋洲除了关健的地方,难啃的地方,用黑火药外,基本上还是人工开采为主。除非是威力更大的黄火药,但那玩意儿性子不稳定,保不住就出大事。那么只有后来的TNT,那才是真正的民用火药。当然黑索金、塑胶炸药更好了。

其实黑火药最大的民用价值就是鞭炮烟花,没有办法,威力提不上来。比如炸个城墙的,能让你顺利带个几千斤炸药到城墙下面轰炸吗?象洛阳城墙,就是几千斤炸药放下去,还在放好位置,不然凭借黑火药的威力,都轰不倒。

就是朝廷制作了黑火药,最后算算,也不可能用在民用工程上面。

但王画没有停止,他继续写道,至于黑火药,除了救急,用在两路上,还有因为国家需在铜矿,运去了大批炸药,使铜矿石尽早开采出来。其实最大的作用,就是鞭炮烟花。

臣不知道这是谁出的主意,但既然想要,就得立即将一件事承担下来。粮食。

为什么臣将粮价定为每斗三十文,这是从外国调来粮价的成本,本来还略高一点,不过一点的差距臣还能倒贴得起。后来船大了,又是自己的船,减少了成本,也将近三十文钱,也就是每斗米臣在为国家补贴近十文钱。七千多万石粮食,将会补贴多少钱?

臣这种行为等于是在经商,不错,不好。但盐田按照制度交给了国家,市舶司的税务按照制度交给了国家。可钦州百姓安置要钱,连带着周边各州县也向臣要钱,道路需要钱。巨大的粮食需要钱来软贴。至于铜矿更不准私人经营。

难道臣真会变出钱来?

谁要炸药的配方可以,但粮食的事臣不管了,也没有钱来管。谁要谁去管去。

这还没完没了了。

第七十一章 捞月亮的蓝子

对王画说的玛雅国,有的人还是不相信,认为这是王画的借口,既然他能在夷洲凭空变出一个船坞,在钦州凭空变出一个十几万人的城市,难道就不能在某某地方变出一个冶铁作坊?

这是王画在捞好处,但知道王画粮食在补贴,也不会怪罪王画,不这样,到哪里弄钱来?只是唬弄朝廷不大好,可现在有几个大臣不在唬弄朝廷,连大宋同志都开始得过且过,况且他人?

没有办法,一没有人家聪明,二也没有人家大公无私,钱发大水淌来一样,然后发大水一样淌到老百姓手中。放在官府,反而没有王画操作更让老百姓得利。恐怕也没有这个本事操作盈利。

看透的没有进谏,或者没法进谏。

对于王画暴利的产业,也不是王画所想。韦氏也有顾虑,总的来说,王画只要国家好,百姓好,似乎对谁掌权不大过问,也没有对自己产生敌意。何去抢这份食?

但架不住娘家人在后面挑拨,成天到晚说王画在粮战与钱战中得了多少多少钱,一辈子也用不完吧。太原王家都得了那么多好处,可正妻还是“预订”了安乐公主,怎么也得分一点给韦家吧。

于是试探地要了船厂。王画一怒之下还真给了,可韦家不知道王画已经生气了。烟花也出来了,不用说这项利润肯定会超过鞭炮,而这一切正是那个炸药上配制的。于是要炸药,还动援了宗楚客做说客。

说到最后,连李显都动摇了,这次钦差过来,还是试探。

而且韦家内部意见也不同,有的贪,主要太原王家分得好处太大,自己也没有参与囤积粮食,为什么王画一点好处都没有分过来?有的头脑还清醒的,你们向王画要好处,王画欠我们韦家什么?就是一开始制作了那件漆雕,也只是将人家当作一个工薪昂贵的工匠使唤的。反过来为了报答这点可怜巴巴的好处,王画给了韦家多大的回报。人心要有知足之意。

但这一群人声音很小,主要是韦氏做了皇后,而且李显世事皆听韦氏的安排。韦家某些人得意忘形。再加上这一年多来,动辄以百万缗计算,那个世家不眼热?

而且船厂王画顺利答应下来,鼓励了他们的胆量。

但不知道已经触犯了王画的底线。

先是岛上,唐朝派了官员与官兵,还有一批工匠与作坊主,至于这些作坊是谁的,大家心知肚明。相反官员还刻意巴结他们。

王画还真没为难。留下半生不熟近千的奴隶,连李红都感到心痛。还有十几名工匠,也手把手教他们造船的技术。带着他们拜访了一些当地酋首,然后等到第一只艘下水,才离开琉球岛。

实际上王画除了奴隶外,还留下大量产业,包括一些造船工具,也不能一起带走,会让人怀疑他的诚意。还有大批开垦成熟的田地,以及当地留下良好的人缘关系。

但到了这批人后,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王画手下前来开发时,王画一再叮嘱,尊重当地民俗与百姓,那怕你看到他们一大家如史书上所说,在一起交合,也不准耻笑。本身多是贫困百姓出身,草根阶级,因此这个政策很好的执行。

可韦家那是什么家族,关中四望首望。

怎么可能与这些土著人平起平座。一开始没有发现,处长了,渐渐感到心里面不舒服了。而且因为王画的开发,附近的巨大木材前后被砍伐了,如果需要木材,也不难,顺着河流而上,也就是后来的淡水河,一直能延伸到中部山区。现在都是原始状态,能砍伐多少树木?将木头砍下来,顺着河流漂下来,就可以就地取材。

但这是寄托在与原住民关系良好的基础上。现在因为韦家的傲慢,身后还有强大的军队,没有将原住民放在眼里,甚至还主动抓捕原住民。正好中原的棉田缺少劳力。

结果开始发生冲突,冲突也在加剧。最后严重到骚忧到船坞都无法开工,随着连同那些倭国的奴隶都开始暴乱起来。

事情闹大了,问王画。王画毫无不客气地写信说,不是有人垂涎三尺吗?我现在无偿让出来,还保证他们养儿生孙?笑话了。

其实这时候李显也看出苗头,知道事情源本,这不是为了国家,还强求王画,难道为了韦家家族,也要强求王画?不从王画嘴里抢的食,王画也不会同意。直接说了,朕不管了。将大臣与军队调回来,连夷洲也不要了。此事不了了之。

然而这不算完,瓷器转到了新瓷器,宝林斋份额逐渐减少。

同时钦州新船厂开工。

王画回了信后,立即派人喊十八家过来议事,反正用了补偿出售粮食的借口,也不怕人说闲话。联手兴修船坞。主址在钦州,同样附近有许多木材可用,还有一些河流,能从上流将木材漂泊下来。甚至其他地方也可以从海面上将木头运过来。成本不算很高。

又在永州,办了一个河船的船坞,河船造好了,顺着湘江而下,直到长江,运往各地。海船更好办,现在钦州虽然不如广州一半的规模,但已经有不少外国商人前来。比起现在的双桅船,无论大食还是南海诸国船舶都十分落后。也早对这批船舶垂涎不己。不过那时候王画也缺船,只出售了淘汰下来的一批船只。都转交给了唐人。

这些商人有的行商多年,手中都有钱,还是用黄金下订单的。

王画一怒之下的举动,却为钦州带来生机。这个巨大的船厂,至少数月的订单要维持好几年制造。单工匠就召收了四五千人,更不用带来的相关产业。

结果让王画看到住房基本销售完了,提前将那几千亩田地拍卖,修建新房。这时候粮价平稳下来还有逃户,唐朝到底有多少逃户,没有人清楚,有的预测在五百万人,有的预测在一千万人。不过后面说法,不敢在朝堂上说出来。

王画担任过户部侍郎,也从乡下走出来的,逃户有多少,五百万肯定不止,象青山沟一半是逃户。当然不能按青山沟的比例计算。五百万不止,一千万人有可能不足。只是因为岭南遥远,自己吸纳的这批逃户并不多,如果放在洛阳与长安等地,等着受吧。有可能会涌来上百万的逃户。

因此还有逃户陆续而来,到底有多少,王画也不清楚了,大多数让其他缺人的各州县吸纳下去。钦州只安排了两万人,但也让钦州人口终于挤身于二十万行列。放在中原也是一个人口不少的上州。

所以最后朝廷也纳闷儿,如果王画在钦州呆上五年,会不会让钦州人口比洛阳还要多。

这都是不可能的,钦州受地皮所限,现在的人口基本饱和,王画甚至还派人监督,防止外来人口再次涌入。

王画不但放出了一部分造船的技术,与十八家分享,而且连朝廷开采铜矿的炸药都断掉了。现在矿洞打开,不需要炸药了,再需要我没有钱来补贴。也对,这是朝廷的事,怎么总是让一个臣子补贴?

对于王画开放造船技术,朝廷更是无奈,如果开放炸药技术,有可能会引起争议,至于铜矿与盐业,更只有朝廷才能经营权。但造船技术,朝廷干涉不了。

唯一就是针对王画公开经商,进行弹劾,甚至可以将王画所有官职剥夺下去。可那只是逾制,也不能没收财产。

但剥夺后的结果呢?

王画在洛阳呆在家里几个月,也没有看到他要官做。朝廷给他加官进爵,也是再三推辞。用这一点威吓不到王画。反过来朝廷会面对失去王画的后果。

一开始收复夷洲,还真有不少大臣产生兴趣,开疆辟土嘛。只有少数人想到中间的关节。更多的人随声附和,加上王画也没有辨解。

就是炸药,也有许多大臣不清楚它的威力,真以为象后来原子弹一样,往对方军队一丢,马上就解决战斗了。

直到王画回奏到了朝廷后,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中间另有蹊跷。

还有人想巴结,但敢作声么?到哪里弄这么多粮食,别看粮食价格下去了,一旦传出失去了王画后面一批批粮食的支持,就眼睁睁着看粮食再次涨价吧。

就是后面粮食丰收,二十文也不贵,放在粮仓里,可以调剂。而且经过这一次教训,大家也意识到后备粮食有点少。

这几千万石粮食一个子都不能少,得运回来。不然连李显都不放心。

安稳了,看王画的后手。

夷洲开始出事了,大家清楚,有可能是官员本身的问题,还有王画也没有真心协助朝廷。才这么快就失控的。但王画值得协助朝廷吗?不是协助朝廷,是协助韦家船厂发财。

如果王画真这么做,反过来让大家怀疑。他不是这个喜欢拍马屁的人,让韦家夺了财产,却犯贱协助韦家在夷洲上立足,可能吗?

而且王画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心胸略略有那么一点窄。对他好一尺,他会敬你一丈。对他交恶,管你是世家世子,一律报复。就象李隆基砸了他的店,王画没有吱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