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小快艇,大威力!
更重要的是,老王对快艇在雷达波下隐身的课题将研究七院一直以来秘密研究的一个小项目给拉动到了研究大轨道上,虽然在此次世界大战中,正儿八经的隐身舰、隐身飞机并没有出现,但是在四十年后,当中国的第一架隐身飞机在服役十年后以它那流畅直线的怪异造型出现在世人的眼前时,很少有人知道,一个和隐身飞机完全没有太多关联,研究快艇的王院士抱着这种隐形飞机的模型含笑而去……
第五百五十二章 民间持枪
哔哔的哨子音不时的在工地上传出,和哨音不同的是机械的轰鸣声却是一直不停入耳,一条初见规模的铁路和它身旁的公路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中。只是在整个工地上,出现了一些身穿常服,明显和工人着装、气质不同的人掺杂在整个工地上,这些人并不专注于手中的工作,而是警惕的观察着周围一切的人和事物。而在几个制高点上,则明显有人正端着狙击步枪在警惕的注视着一切。
“总指挥,你来东北不去避暑度假,你跑这工地上来听噪音吃尘土……”跟在段国学的身边,银续来明显对段国学走到半道上突然转方向的做法有些不满,这给临时警卫添加了不少的麻烦,万一要是在他的地头上让段国学出了点什么事,那他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没事,没事,就走过来看两眼,这北方新领土的消化、融合之事你们这边起步最早,很多人都盯着你们做试点,西边、还有南边可都等着你们的经验处理好移民的事情。来这我可不是完全为避暑的……”段国学一边接过身边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安全帽一边往工地的深处走。
视察的时间很短,只有半个多小时,但是对于银续来和一干包围人员来说,也是相当的紧张,因为一个工地上,可藏人的地方太多,同时更要命的是这片工地上还有一些苏联的战俘在里面,每个警卫人员都是如临大敌。
当段国学在检查完工程都能保证质量和进度完成时,段国学还专门去了工地工人住宿的地方去了一趟,和后世的民工棚一样,这里同样充斥着汗臭、鞋臭和各种气味。工地的负责人搓着还沾满油污和泥土的手,相当愧疚的站在一旁。没想到段国学并没有责怪,也没有嫌弃,而是径自的坐在了很久没洗的被褥上,招呼着大家一起坐下,让还在自责的负责人提出他们的实际困难。
看到传说中,中国最高领导人居然坐在自己那脆脏的被褥上,很多在休息的工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确认自己不是做梦时,他们纷纷向段国学讲述着各种事情,同时也如实的回答着段国学的各种问题。在众多一线工人的讲述中,一些问题和实际困难直接提到了段国学这里。
对于这些筑路工人来说,住这种工棚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难忍受的事情,每天干活回来就够累了,个人卫生这种问题便没有太多的重视。让他们最难以忍受的是北方蔬菜的匮乏,虽然在南方已经出现了塑料大棚种植技术并逐渐向北推广,但是物流业和基础道路的不完善也使得很多蔬菜无法能够及时的得到达送,为此工人们最头痛的事就是得不到足够的维生素补充,很多人患上口腔溃病等这些维生素不足的各种小毛病。
除了这些小问题,工人们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和想法,段国学对能解决和能回答的都一一予以了回答。
在谈话的最后,段国学突然问起问题:“你们愿意和家人迁徙到这里定居吗?”
听到段国学提出这个问题,工人们一下子便沉默了下来,在沉默一会之后,才有一名工人慢慢的述说了实情。
虽然国内对迁徙到这些新土地有很多的补贴还有各种各样的好政策,也有很多国内的农民迁徙到这里来,但是对于这些工人来说,他们并不太敢让自己的家人搬迁到这里。原因很简单,那些农民大多是冲着这里荒地多、资源比国内的黄土地要好,想法改善家人以及后代的生活条件才搬迁过来的。而且在先期的组织过程中,政府起了一定的带头作用,很多村子,特别是那些陕西、甘肃一带的村子,很多都是成村的搬迁过来。
这些人搬迁的早,选择的土地好,再加上人多,村里的人又齐心,那些剩余洋鬼子也不敢怎么欺负他们。但是这些工人大多数都需要长期在外地工作,老婆孩子都扔在家里,说句比较实在的话就是家里没男人,这孤儿寡母的,再加上这些地方有狼有虎还有熊瞎子,一些刚刚夺过来的土地上甚至还有苏联的游击队,虽说工程队里能帮衬着点,可总不能让这些汉子们成天惦记担心着啊!
其中的一个工人说着说着就向段国学提出,能不能让移民们都配枪支,不说是自保家园,哪怕就是防野兽防身都好啊!!
结束这次临时而又突然的视察,段国学带着一身的泥和思考回到了自己的专车上,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段国学没有再开口说话,而是注视着车窗外的景色,看着山林,看着新兴的农舍,看着勃勃生机的农田,一边看着,也一边思考着。
段国学这样不语不言的状态一直维持到他来到自己的驻地后才恢复。在和接待人员完成简短的欢迎仪式后,段国学回到自己的房间中,只是这次他没有继续进入思考,而是提笔书写着什么。
两天后,这份一万多字的起草稿被送到了阳桂平和李德林等官员的手上——《关于民间持枪和禁枪的问题》。
“老李,你说总指挥突然冒一个这个事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啊?”阳桂平看着这份文件不是文件,批示不是批示,更像是一份讨论稿的东西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也不是很能明白总指挥的意图,你看这里面的内容,即不是指示性的文件,也不是一种硬性的批示,我看更象是符合《论证》刊物里面的讨论稿。要说他如果将这玩意直接发到《论证》的编辑部去,我看更合适。”李德林砸吧着嘴,有些不敢确定着说着。
“我看如果总指挥如果是想赚稿费,那么他可以直接寄过去。他给我们肯定是有他的用意的,我估计,这份东西不是给《论证》讨论的,而是给现在国内这些多党联合议会来讨论的。”阳桂平弹弹纸面上的字体,似乎寻找到了一些答案。
“哦?”
“以前在南京有个联合议会,后面日本人入侵之后,联合议会跟随到处跑,现在我们民业党上台之后,之前是强势的不理会这个,联合议会算是自行解散,但是前段时间总指挥不是给出了联合执政,共同监政的信号吗?我想这是总指挥开始给这些人找事做。”
“你这么一说是有点这个意思。”
“唉,国内的事情太多了,我这都忙不过来,现在又要摊上这么一事。德林,那些国大党社民党现在重新组建联合议会进行的怎么样了?”
“好,也不能说太好。总指挥的意思是多方监督,相互制约,以免某方权利没有了监督而导致权利腐败。这出点是对的,各方也都认同这样的行政、执政基础,不过没有这样的先例,在世界历史上也找不出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大家都是关在房间里吵。不得不说,国大党和社民党之前的恩怨实在是纠结的太深了!”李德林两手一摊,苦笑着说到。
“就是再怎么吵也要吵出来个答案!德林不是我催你,动作要快一点了,这班组建立不起来,后面很多事情可都定不下来啊!你看看;现在百色、平果一带已经逐渐不堪重负,人口承受能力逐渐饱和,不适合于我们在这里继续作为中国的行政中心,光是选定新都、新的联合会议总部都需要时间来完成,你这边头续都没有理顺出来,我们后面的工作可没办法展开……”
“这个我清楚,只是你还需要再给我点时间,毕竟这是一个国家今后发展的大事,一点程序、法律上的漏洞都不能有,现在一看到那些咬文嚼字定条例的事我就头大。”李德林摸摸自己的头,好像这段时再又掉了不少。
“那行,你那盯紧点定国策。我看总指挥是有些等不及了,大构架没出来前,先拿这件小事来探探水。我看把这个先公布出去,国大党和社民党不是在全国都有很多党员吗,用这件事来探探风声,看看这些人是怎么考虑的!”
“行!那你就劳烦处理好这件事。不过桂平,这件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表面上看,是否支持民间持枪和民间禁枪都是很玄乎的事情。仗打了这么多年,很多人家里都有枪,虽说这两年国家对涉枪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很大,涉枪案件逐渐减少,但是真要想放开了民间持枪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社民党和国大党中的一些贼心不死的家伙,开放民间持枪也就意味着他们能从正常的渠道弄到武器。而如果禁止民间持枪,那么你也要考虑到,对于那些新并入的土地上,有很多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洋鬼子在那里生活,虽然官方没有报道和予以承认,但是事实上那里我们的移民中,不仅有民兵的持枪人员,家家户户里基本上也有枪支进行防备的。不仅是东北,还有今后要并入我们领土的澳岛,上面同样有白鬼子在上面生活,这是一个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考虑;最后一个,你也知道很多少数民族祖祖辈辈就是持枪打猎为生的,离这不远河池南丹的白裤瑶中,男子成年礼上就是用发放砍刀、猎枪作为男子成年的代表和象征。你要多考虑,多讨论!特殊的国情有特殊的政策,特殊的环境有特殊的需求!!”李德林表情严肃的告诫着阳桂平。
“嗯,我明白!”
几天之后,在全国第一新闻报纸和《论证》以及一些社民党、国大党控制的报纸上,纷纷刊登了段国学的这篇讨论文章 ,这是国内报纸除了战斗时评和一些大事上,第一次这样齐心的对某一党派的提议做统一宣传。在此之前,即便是民业党控制的中国军队在苏联打了大胜仗,三方的报纸中,总有一方会遗忘性的忽视这些新闻消息,或者是在一片叫好声中出现一些不合适的声音。政治斗争中同样有这么一个习惯,也许我斗不过你,但是我照样能想办法不让你过的这么舒坦,就是让你恶心恶心。
三方控制的新闻媒体这样齐心的对民间持枪和禁枪进行宣传讨论,自然有三方在小黑屋里吵架中的妥协成分在里面,毕竟已经在共同执政、共同监政、共同建设富强国家的这个大方向上有了原则上的大统一思想,这民间持枪的问题可就是不管任何党派执政都会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民业党执政也好,社民党执政也好,国大党执政也好,这样的问题都会让任何一方头痛不已,因此这种不管谁执政都要面对解决的大问题大家还是需要统一步调来进行处理解决,而不是继续刁难和阻挠。同时国大党和社民党的人也明白,这是段国学抛出来的又一个试探和实验的信号,刚刚明白已经在民业党面前没有能力再用武装力量建立政权的两党人员自然也要表示点什么出来。
果然,三方同步调弄出来的议题让三个党派的基层人员以及广大平民都提起了兴趣,民间持枪这种东西在古代的时候就一直是历朝政府所不容忍之事,现在没说禁止也没说允许,可是总指挥的文章 里面就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特殊的国情有特殊的政策,特殊的环境有特殊的需求。
反对民间持枪的先就是各地的警察机构,经常和犯人打交道的他们绝对不希望自己在执行抓捕任务时看见对方人手一条枪的和自己火拼。他们列举了很多持枪犯罪的案例,同时也举证了很多民间持枪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危害事例。不得不说的是,警察机构中,有一些警察是民业党的退伍军人和新招募人员,也有一些是国大党执政时期留下来的老警察,他们不约而同的站在了同一个坚定立场上,哪怕是平日里对民业党、社民党有意见和不满的国大党党员,这次是义无反顾的和不同政党的同行们死死的抱成一团,坚决反对!
同时反对民间持枪的还有国家银行机构,各私人店铺老板,谁都不想自己做生意开业的时候走进来几个蒙面持枪歹徒,用枪顶着自己的头抢走自己的劳动果实。虽然赞成民间持枪的人用老板也可以持枪抵御强盗的话来反驳,但是这些商业代我们立即嘲笑着说这些人如果开店做生意就会亏死!你见过哪个老板拎着一把枪欢迎客人进店购物的?试想除了枪店,没有任何一名客人会喜欢被老板当贼一样用枪晃悠着购物,就是卖肉的老板都知道砍肉刀不要对着前来买肉的客人。
而支持民间持枪的声音也很多,正和段国学的文章 里所提及的那样,边区,特别是局势还不稳定的一些地方,不管是防野兽也好,防人也好,枪支就是他们生活下去的最低保障。
这些人居住的地方较为偏远,虽然能十来户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