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

第9章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第9章

小说: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王既死,其年仅9 岁的儿子继承王位,是为亨利三世。这亨利,软弱无能一如其父,却远比其父品质为佳,既不阴险残暴,也不贪婪无耻,而是头脑简单,温顺随和,热爱艺术,因而得以在国王的宝座上安安稳稳端坐56 年。早年,他依靠几位富有经验的老臣管理国家,一再重申承认大宪章以安抚贵族。晚年,他干脆接受贵族代表西门·德·孟福尔代行其政。又容许建立国会,大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上院,小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下院。国家一应大事,举凡立法、征税等等,概由国会两院议决。抗敌卫国自有他勇敢的儿子爱德华代父出征。亨利自己,乐得悠闲,专事鉴赏和提倡哥特式建筑与绘画。这位国王在位虽久,却既未留芳,亦未遗臭,没给后人留下多少印象。
  1272 年亨利三世去世,以后其子,其孙、其曾孙相继在位,三人均名爱德华,分称一世、二世、三世。世人常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看过这三个爱德华,方知此言大谬不然。亨利三世身材五短,肥胖臃肿,怯懦温和,其子爱德华一世却高大强壮,孔武有力,骁勇善战。他先是参加第八次十字军东征驰骋海外4 年,赢得“天下第一矛”的英名。回国后又致力于拓土开疆,扩张英国版图,首先征服了威尔士。这威尔士,位在不列颠岛西部,境内多山,怪石嶙峋,民风慓悍。由于天高皇帝远,地形又易守难攻,当地封建主常常抗命犯上,桀傲不羁,威尔士俨然独立王国。亨利三世在世时,威尔士封建主领袖卢埃林竟逼迫国王承认他为“威尔士王”。爱德华一世继位。卢埃林又拒不宣誓效忠。爱德华一世性如烈火,焉能容忍这等狂妄之人?大怒之下,立即召集大军,挥师西征。威尔士人尽管慓悍善斗,毕竟乌合之众,大军一到,随即土崩瓦解。卢埃林亦非爱德华一世对手,1282年于伊尔文桥阵亡。为保得威尔士长治久安,爱德华一世又大兴土木,驱使民夫在当地险要之处修建多座城堡,派部下将领分兵镇守。其中建在卢埃林故乡的卡那封城堡,爱德华一世留作自己行宫。堡中建筑,处处暗藏机关,显示爱德华心机缜密。譬如城堡四角有高耸的“鹰塔”,专为哨兵瞭望之用,每座塔中置有活动石人数尊,哨兵若发现敌人来犯,扣动括机,石人自会游动于石塔之上,远远望去,宛如真人。如此一则可使来敌误认为堡中早有准备,不敢轻举妄动;二则可以假代真,使哨兵及时抽身,下塔报告敌情;三则如若敌人悍然攻城,这石人既可惑敌,浪费其箭枝;又可做擂石使用,使攻城者伤亡惨重。再如堡中国王专用之餐厅,其门极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若有人趁国王用餐之时偷袭行刺,此门可使其既不能一拥而入,必须一个个顺序慢慢入内,又不能携带长重武器。如此一来,即使没有卫兵在侧,爱德华国王也不致有危险。何况国王餐椅背后,便有一道秘密门户,直通紧急情况下专用的楼梯和暗道。若是刺客凶猛,国王斗他不过,还可一走了之。就在卡那封城堡中,举行了著名的爱德华国王与威尔士人会谈。当时威尔士人,虽然领袖已死,败局早定,却仍不甘心接受英王统治。他们在会谈中,刁难爱德华国王,提出他们能接受的统治者,须符合下述四个条件:“其一,生于威尔士;其二,帝王之后,金枝玉叶;其三,既不讲英语,也不讲法语(金雀花朝诸王因祖籍法国,均会讲法语);其四,道德上纯洁无暇,从未犯过错误或冤屈好人。”显而易见,当今英王与之不符,言外之意,不接受当今英王统治。然而爱德华并未动怒,他低头沉思一回,胸有成竹道:“好,一周之后,朕给汝等答复。”一周之后,威尔士人来到城堡前,他们料定爱德华想不出办法来使自己符合那些条件,然后就会垂头丧气宣布撤军。谁知当爱德华出现在城堡阳台上时,充满信心,容光焕发!他将一周前威尔士人提出的条件大声复述,之后发问:“符合上述4 项者,汝等便承认其为王,接受其统治,是也不是?”威尔士人道:“是这样。”只见爱德华,转身从侍从手中接过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双手高举,朗声说道:“汝等看清,此乃潢之长子。3 天前出生在卡那封城堡中;天潢贵胄,玉叶金枝;一字不会讲,无论英语法语,更不曾犯过任何错误,绝对道德纯洁。现在,汝等满意了罢?”那些威尔士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无可奈何承认,此子确有统治他们的资格。于是爱德华封其子为“威尔士亲王”,从此将统治威尔士的权利,巧妙收归英国王室。由此形成惯例,以后英王长子必受封为“威尔士亲王”。
  威尔士既定,爱德华一世复北征苏格兰。不料“出师未捷身先死”。临终之时,嘱其子曰:“朕死不足悲!愿尔承朕遗志,继续北征。尔应携朕骨灰冲在最前列,让朕看到最后一个苏格兰人投降!”嘱罢,圆睁双目而逝。可叹爱德华一世!南征北战,一生神勇,无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然而临终最后一个心愿,却是断乎难以完成。皆因其子爱德华二世,远非乃父般英雄。这二世,若论外表一如其父,金发碧眼,俊美健壮。然而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性情懦弱,上马将不得兵;无才无能,下马理不得政。贵为一国之君,九五之尊,却偏爱挖沟掘洞、搭盖茅棚,弄舟游泳。每日里呼朋唤友,挥汗劳动,乐此不疲。从来不习兵演武,登殿议事,立法行政。自1307 年登基,一味推托延误,直至1314 年,才吃不住臣民指责,内心愧疚,决定重新北征。
  此时爱德华二世手下共有25000 余众,其中至少5000 人是所向无敌的重甲骑兵,又有5000 人,是配备强弓利箭的弓箭兵。对手苏格兰人,人马不足万数,武器只有长矛,若论实力,断难与英军抗衡。然而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主要靠的是,官兵之间,同心同德,统兵之将,大智大勇。苏格兰统帅布鲁斯,可谓智勇双全,英军统帅爱德华二世,却是半点不行。这一日,英军北行至班诺克本河畔,遥见对岸旌旗招展,苏格兰迎敌之师已在山坡上摆好阵式,以逸待劳。此时英军,本应隔河对峙,先安营扎帐,埋锅造饭,让兵士马匹休憩饱餐之后,再行打仗不迟。偏那爱德华二世,全不知用兵之道,仗着己方人多势众,当下便要英军渡河开战。渡得河来扎住阵脚,他却不身先士卒,躲在阵后,只派一名骁将德博亨出阵挑战。对方统帅布鲁斯,一马当先冲至阵中,手起斧落,结果了德博亨性命。英军阵中,见对方主将如此凶猛,人人失色,再没人敢出阵单打独斗。于是爱德华二世命令擂响战鼓,催促万余步兵一齐掩杀过去。可怜这些步兵,炎热天气长途行军,已是疲惫不堪,此时又是以下攻上,心怀畏惧,能有多少战斗力?只见冲在前排的纷纷被对方长矛刺中,后排的停步不前。爱德华二世见状,忙命骑兵冲上去助阵。却不料苏格兰统帅布鲁斯善用计谋,早在阵前山坡上挖出无数小坑,用树枝茅叶遮掩,专陷敌人骑兵。果不其然。英骑冲至此处,纷纷马失前蹄,将那些骑手甩在地上,重甲裹身,爬不起来,又把后继骑兵绊倒,一时人仰马翻。爱德华二世见势不妙,又令弓箭手放箭。然而两军混战一处,英军人数又多,快箭利矢尽落在自家兵士头上。爱德华二世黔驴计穷,急得跺脚。对方布鲁斯却又想出新招,他将军中不能上阵者,诸如医护、马夫、伙夫、鼓号手,集中一处,命他们登上山头,突然摇旗呐喊,擂鼓吹号,敲锅打盆,造成极大声势。英军混战当中不及细审,只当苏军后援赶到,吓得掉头便跑,溃不成军。苏军随后追杀,毫不留情,不待英军退至班诺本克河边,便将其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当初浩浩荡荡的2.5 万兵马,如今随爱德华二世逃出战场的只有一二百人。
  遭此惨败之后,爱德华二世再不做继承父志、建功立业之想。自己只在深宫后院,庸庸碌碌,搞些无聊勾当。又豢养男宠,信用奸妄,任其主持朝政,操弄权柄,胡作非为,祸国殃民。直搞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王后伊莎贝拉,趁机兴风作浪。此女本是法国公主,面貌美若仙女,心肠却毒如蛇蝎,是有名的“法国母狼”。她自己蓄面首,养情夫,淫乱通奸,无所不为,却恨丈夫宠幸相公,冷落自己。别家女人吃醋,放刁撒泼也便罢了,这女人恨丈夫,却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她工于心计,借时因势,官报私仇。先是借口协调英王与法王关系,去国返法,住在其兄法王查理四世宫中,在那里与情夫莫尔蒂默密谋策划,召募军队,又用计将其长子、英国王储爱德华骗至法国。万事俱备之后,他们便公开打出反叛大旗,渡海入侵英国。爱德华二世无德无能,不得人心,手下军队纷纷倒戈,各地贵族亦先后归附叛军。伊莎贝拉等人很快胜利进入伦敦,夺取政权,又操纵议会,宣布废除爱德华二世,由王储继位,称爱德华三世。伊莎贝拉与莫尔蒂默又买通狱卒,令其将被废黜后关在牢中的爱德华二世秘密处死,而且务要使其死得“极其痛苦又不留痕迹”。那狱卒亦是如狼似虎之人,对其命令心领神会,当天夜里便用绳索将爱德华二世捆在两条长凳之上成个“大”字,然后将烧红的铁条从其下体直插入腹腔!肝肠俱焦,痛彻心肺,惨呼之声传达数里之外,久久不绝。
  这第三个爱德华堪称英国古代最为贤能英武的君主之一。在位50 年,其文治武功,口碑在道,史册彪炳。无能的爱德华二世与狠毒的伊莎贝拉何以生养出如此伟大英明的儿子,这难解之谜使学者造出了“隔代遗传”一词。实际爱德华三世比起乃祖亦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灵根早慧,天纵英姿,1327 年登基之时不过14 岁,却已是饱读诗书,娴熟刀马,文武双全。更难得的是,这位爱德华仰观于天,俯察于地,顺势应人,卓识远见,外加深谙法度,明辨事理,志在开济,勤于政务,确是百年不一遇的经纬之才。他知道母后淫虐,父王昏庸,故而被裹胁参与政变时不动声色,先借母亲之力废黜父王,又回手一枪,夜间命侍卫队突闯母后卧室,从中搜出莫尔蒂默,以“秽乱宫闱”之罪当即问斩,又将母后幽禁在外省偏远行宫之中,不许过问政治。从此自己大权独揽,一展宏图。
  此时英国,由于先王疏懒又所用非人,已是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贵族集团受先王影响,精神颓废,趣味庸俗,与王室离心离德。爱德华三世励精图治。他宵衣旰食,兴衰除乱,奖励生产,修明政治,整顿武备。三五年功夫,便扭转局面,国泰民安,兵强马壮。为振奋民族精神,引导贵族矢忠报国,他又采取两项办法:一为加强议会作用,令贵族参政议政,以国事为己任;二为提倡练兵习武,经常举行比武大赛和集体狩猎,使亚瑟王和狮心王的骑士精神重新发扬光大。但是爱德华三世深知,责任心和荣誉感必得与获取功名、土地和财富相结合方能维持,眼下贵族对自己的好感与忠诚也须回报以实际利益方能长久,然而狭窄的英格兰无力提供贵族们热衷的这一切。“必须转而向外,让战争来解决国内一切问题!”爱德华三世下定了决心。第一仗,小试牛刀,北取苏格兰。目的有二:一来实现先祖爱德华一世临终遗愿;二来,近年爱德华对英军实行重大改组,人员构成、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均焕然一新,此番欲检验一下,新式军队究竟战斗力如何?1333年,爱德华率军北上,用“围点打援”之计,先行包围苏格兰边境重镇贝里克。苏格兰人火速驰援,正中英军埋伏。哈利敦山麓的激烈鏖战,完全是班诺克本河畔之役的再演,只是得胜者换做了英格兰。苏格兰战败求和,俯首称臣,割让东南大片领土,从此再不敢南下扰犯。
  宿仇得报,后顾无忧,爱德华开始策划下一仗,也是他真正的野心和目标所在——法兰西。
  用兵打仗,最忌师出无名,无名则不义,多行不义必自毙。是故爱德华欲征法兰西,还须为自己寻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天遂人愿,1337 年,这借口竟然自己寻上门来了!
  说来话长。早在1328 年,法王查理四世归西。继位原则本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可这查理四世却是子嗣阙如,兄弟俱无。如此法人无奈,只得向旁系亲属寻找,这便引出二虎相争。查理四世虽无兄弟,却有胞妹一名,便是英国王太后、爱德华之母伊莎贝拉。这英王爱德华与查理四世本为甥舅,若论血缘关系,乃是最亲近的一支,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