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太祖首先废除了掌管精锐部队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这一要害军职从此不再设置。961年春天,趁慕容延钊和韩令坤返京之机,赵匡胤罢免了他们的禁军职务,将他们改任为节度使,从而迈开了皇帝掌握禁军的第一步。第二步,解除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的兵权,这使他颇费心思。他们跟随赵匡胤出生入死,不仅战功累累,而且又都是赵匡胤的好友和结义兄弟,因此赵匡胤不想效法刘邦大杀功臣的方式,而是采取喝酒谈心的形式,以高官厚禄为条件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同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宋太祖设宴款待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禁军将帅。酒兴正浓时,赵匡胤屏退左右侍从,以秘密、亲切的语气对石守信等低声诉苦:我能当上天子,全靠你们出了大力,但做天子也太艰难了,我整天睡不着,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呢。石守信等人连忙问太祖还有什么难处。宋太祖说,你们难道不明白,谁不想做皇帝?我这皇位能坐稳吗?石守信等人听了,惊恐不安地向太祖发誓表忠心:陛下做皇帝是天命,谁还敢有异心呢?太祖接着说:你们忠心耿耿确实不会有异心,但是,谁能保证你们的部下,不会为了荣华富贵,将黄袍加在你身上,拥立你做皇帝?你即使不想做皇帝,到那时也身不由己了。石守信等人一听,知道太祖已在猜忌他们,十分害怕,哭着恳请太祖给他们指一条生路。宋太祖见将领们已被慑服,就缓缓地说出了早就想好的办法:人生在世无非是贪图荣华富贵,为子孙聚钱敛财,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到地方去买良田置美宅,留给子孙后代;并且多买歌儿舞女,天天饮酒作乐,享尽人间清福。太祖还表示,要与他们结为儿女亲家,君臣之间无所猜忌,上下相交。石守信等人知道自己再不能掌军权,只得俯首听命。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纷纷上书称病,要求解除军职,交出兵权。宋太祖立即批准他们的请求,罢免了他们的禁军职务,调任地方节度使,只留下侍卫都指挥使石守信,但他已经没有实权了。太祖又逐渐削弱节度使的权力,使它成了武官的荣誉虚衔,虽俸禄高于宰相,但没有什么实权。后来,太祖又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让弟弟赵光美娶了张令铎的女儿。太祖杯酒释兵权,军权归皇帝直接掌管,避免了强将的威胁和藩镇割据,保证了宋朝的安定,但是,这种中央大权独揽、重文轻武的国策,造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第四部分:玄奘西游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期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弊端日益显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财政入不敷出。面对如此积贫积弱的危难局面,有识之士的改革呼声日趋高涨。神宗即位后,力主革新图强,他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变法贯穿于熙宁、元丰十五年间,又被称为熙丰变法。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的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世宦之家,博学强记,能文善赋,早年就负有盛名,22岁中进士,出任地方官。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社会贫困在于土地兼并,发展生产是解决国家危机的根本之道。1058年,王安石应召赴京做官,他上了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主张变法。这封奏书受到官僚士大夫的称赞,但暮年的仁宗已无心变革现状了。英宗在位仅4年,变革更是力不从心。神宗做皇子时,对王安石就十分器重。他即位不久,王安石就被调为翰林学士,不到3年,便由参知政事进位为宰相。1069年,中央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创立新法的机构,并相继制定出一系列新法。变法开始了。
财政经济方面的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和重点。主要措施有:(一)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促进国家物资的合理使用和运转,限制商人操纵物价,减轻人民负担。(二)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借钱物给农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二分,以限制高利贷者,增加政府收入。(三)募役法。把原来按户等轮流当差服役,改由政府出钱募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由差役改为雇役,是我国役法史上划时代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四)市易法。在京师开封及各大城市设立“市易务”,控制市场,平抑物价,目的在于要国家垄断商业贸易,防止富商大贾操纵物价。(五)方田均税法。重新清丈土地,按等级核定税额,防止偷税漏税。
经济方面的改革是为富国,军事方面的改革是为了强兵。主要措施有:将兵法,置将练兵与统军,改变将不知兵的旧制;保甲法,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以民兵制代替募兵制,以减除冗兵,增强国防力量。此外还整编军队、改进武器装备等。另外,王安石还整顿学校教育和改革科举制度,并统一学校教材,设立“武学”、“律学”、“医学”,以培养专门人才等。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显著成效。政府的财政状况大有改善,北宋军事实力明显提高。在与西夏交战中,取得了熙河之役的胜利,收复故地二千里,这是北宋历史上十分少见的胜利。然而,由于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很大,遭到两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元老重臣如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等守旧派的激烈反对。神宗去世后,10岁的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用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史称“元佑更化”。哲宗亲政后,逐渐恢复新法,但由于新旧党争,新法已没有什么进展了,北宋王朝也逐渐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