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行 >

第158章

明末行-第158章

小说: 明末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爹爹,这路可真大啊,走在上面可舒坦了。”胡三牛的女儿大丫挣脱了她娘的手,在路面上连蹦带跳的跑了起来。

“大丫,赶紧回来,小心摔倒。”翠花看到后赶紧追了上去把女儿拉了回来。

正在这时,前边出现了一处哨卡,哨卡上还站着一排人,等到胡三牛夫妇过去后,才发现前面站着一排全身披甲的军士,铁制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把这些军士衬托得异常的威武肃穆。

胡三牛怯生生的凑到一名军士的面前正要说话,这名军士打量了胡三牛一眼用手指了指旁边说道:“若是来青州寻工作、入军籍的就到一旁登记。”

胡三牛一看,才发现在这排军士不远的旁边放了一张桌子,桌子后面坐着一名官吏模样的中年人,在他的前面还站着十多名看起来和胡三牛一家一样衣衫褴褛的人,男女老少都有。

胡三牛一家在后面排了好一会的队,当轮到他们时这名官吏模样的中年人打量了他们一家人几眼后才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一家几口?是要在青州打短工还是要入军籍?”

胡三牛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俺们是从开封府过来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想到青州找条活路,不知老爷说的打短工和入军籍有何区别?”

这名中年官吏耐心的说道:“打短工就是在青州几个卫所内打打短工,过上几个月就会回去,入军籍则是正式加入我青州各卫所的军籍,也就是当军户了。”

“军户?”一旁的翠花一听要入军籍吓得连连摆手插嘴道:“大人,俺们可不当军户,俺们过几个月还是要回家的。”

“是这样吗?”这名官吏又正式的问胡三牛。

“是的,老爷,俺们过几个月还是要回家的。”胡三牛和媳妇的想法很是一样,也是连连摆手。

“是吗?”这名官吏深深的看了他们夫妇一眼,眼里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才说道:“那好吧,你们拿上这块木牌到前面的一个招工地点去吧,听说那里还缺苦力,你就去那里报到吧。”

说完,这名官吏把一块木牌递给了胡三牛,胡三牛夫妇千恩万谢的领过了木牌向前去了,只是此时的胡三牛却想不到日后他会为今天的决定捶胸顿足

第二百五十五章 准备工作

安东卫位于青州的最西面,它的东面是灵山卫,北面是千牛卫,安东卫虽然也在屯田,但它现在的主业却是养殖业,这也是相应庞刚所提出的做事要专业的要求。庞刚始终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卫所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要求一个卫所把所有的东西都包圆了,这不合实际,大家根据自己的特色来发展,最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才能形成互补。

今天,庞刚带着手下众军官来到了安东卫,顺便检查一下安东卫的养殖情况,安东卫的千户刘长友殷勤的陪同在一旁。

对于如今的安东卫的发展刘长友是相当满意的,在庞刚的大力支持下,安东卫经过一年的时间,修缮了一个完善的水利枢纽。现在刘长友可以拍着胸脯说开荒开到哪里,他的水渠就跟到哪里。而且最令他自豪的是今年安东卫的养殖业出现了很大的发展,预计今年过年前,安东卫可以为整个青州提供三万头生猪、十多万只鸡鸭,完全可以保证整个青州百姓的肉食品供应。

庞刚走在一排排庞大的猪圈里,看着猪圈里一头头养得肥头大耳的肥猪和在猪圈内外不断忙碌的军户,心里很是满意,他笑着多刘长友到:“刘千户,你做得不错,看来本官今年要多分你一些分红了。”

此时的刘长友满面红光,拍着胸脯道:“大人放心,要说打仗卑职或许不行,但是说到养猪种地卑职决计不比旁人差到哪去!”

“哈哈哈…这个我绝对相信。”庞刚笑了起来,刘长友这句话倒是大实话,说起来他们这些世世代代屯田的老军户,抡起打仗可能没几个人精通,可要是让他们种地养猪,他们肯定全是行家。

庞刚和刘长友走了一段路后,想了想对刘长友说道:“刘千户,近些日子流民收拢得如何了?”

刘长友道:“好叫大人得知,这些日子已经陆续来了三万多流民,卑职除了一部分把他们留在安东卫,其余的都分流到千牛卫和灵山卫去了。”

“嗯,你做得不错。”庞刚夸了他一句后又道:“你们安东卫缺人这我知道,但是灵山卫和千牛卫更是缺人,尤其是千牛卫,他们的荒地最多,需要的人手也多,绉千户已经跟我提了好几次了,说你总是把青壮流民留给自己的卫所,剩下的老弱妇孺才给他们送去,这样可要不得,须知他们的屯田才是根本,没有了千牛卫的屯田我们就像无根的浮萍,到时候我们吃什么,天天拿猪肉当饭吃吗?”

刘长友被庞刚训得半响说不出话来,过一会才诺诺道:“大人,卑职……卑职只不过是想多留一些人帮忙罢了。”

“你这个笨蛋。”庞刚恨铁不成钢骂道:“我看你的心眼比针尖也大不了多少,你害怕没有流民吗,这才几天啊,就有三万流民过来了,你们安东卫能收容个七八万恐怕就顶天了吧,你知道咱大明一年有多少流民吗?说出来能把你吓死,咱们大明一年的流民至少有五六百万,多的年景能有上千万,你一个小小的安东卫能收多少人呐?”

“我的乖乖,这么多!”刘长友听得眼睛有些发直,在安东卫窝了半辈子的他做梦也想不到大明竟会有如此多的流民。

“是的,流民,大量的流民!”庞刚心中一阵苦涩。了解历史的他很清楚,明朝与其说是被李自成给灭掉的不如说是被海量的流民潮给扑灭的。

数量达到上千万的流民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流动,所过之处如同蝗虫一般寸草不留,这才有了李自成那些流寇的栖息的土壤,否则以李自成这些人的本事别说灭了大明了,连自保都有问题。

“大人,那些流民不会动涌到咱们青州来吧。”被庞刚的话吓了一大跳的刘长友担心的问庞刚,被说上千万流民了,今年要是来上一百万流民就能把整个青州压死。

庞刚摇摇头:“今年还不会,不过明年就难说了。”

“所以今年咱们的任务就是拼命的屯田种粮食。”庞刚正色说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明年能够收容至少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流民。”

“一百五十万至两百万?”刘长友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开始困难起来,“这么多人每天光是吃掉的粮食那就是一座小山啊!咱们能有这么多粮食吗?”

“所以咱们才要拼命屯田种粮啊!”庞刚笑着拍了拍刘长友的肩膀,至于土地方面你不用发愁,青州的土地不够用咱们还可以把他们分到登州、莱州去,只要能安置好那些流民,咱们的人口是实力就会越来越大的。

来到这个时代后,庞刚从当初的朝不保夕到困惑、迷茫再到今天定下的目标,曾经庞刚也曾想过能不能试着帮助崇祯保住大明江山,最后功成名。但最后庞刚终于想清楚了,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都不是偶然的,它有着自己必然的因素在里面,自己若想凭借一己之力阻止这一切最后只能是落得个螳臂当车的下场,套句后世的俗话就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挡在它前面的东西都会被压得粉碎。

庞刚认为,明朝的灭亡有着它必然的因素,首先是他的税收危机及财政危机。

明朝征收的商业税收和其他国家相比,简直是离奇的低,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宋朝的商业税收还算是多的,可以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而到了明朝就干脆低到了等于没有商业税的地步。

而明朝的朝廷财政甚至连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开支都要捉襟见肘,竟然要依靠一个皇帝省吃减用,节省自己的个人生活消费来勉强支撑一个国家的开销,这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那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到了明朝后期,朝廷的财政已经脆弱到连稍微一次小规模的战争或者一次稍微严重的灾荒都会导致国家财政发生危机,陷入破产边缘弟地步。而那些远比明朝要穷的多的国家,虽然连年发动战争,经济上反倒是绰绰有余,这也算是一件咄咄怪事吧。

与此相反,以东林党为首的地主士绅阶层却是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被长时间列为禁书的《金瓶梅》里边就很好的解释了地主们是怎么样吸食国家的血肉的。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大官人不仅仅是明朝成化以来广泛流行的房中术和性享乐主义风潮下一位虚拟的集大成者,他的故事更是真实再现了晚明江南“市井贩鬻”、“逐末营利”的商业盛景。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其时其地,那些为富不仁者的真实面目。

西门庆除了正常的经营方式外,还涉嫌偷税漏税。按照明朝税制,三十税一。《第八十一回 韩道国拐财远遁汤来保欺主背恩》中,韩道国一万两银子的绸缎货物,应当纳税三百多两银子。但经过税卡时,西门庆启动关系网,用五十两银子行贿,得了钱老爷一封人情书信,过税卡时,货物“两箱并一箱,三停只报了两停”,最后货也不验,只交了三十五两五钱银子,就蒙混过关。当然,事后西门庆还要送一份厚礼给钞关。大概连交税带送礼,只花了一百两银子。来保的货船从南京来,西门庆又用一百两银子行贿,备了酒席礼物送给税官谢主事,至少漏税五六百两银子。——在这里,朝廷吃了大亏,税官得了小利,获利最大的是西门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明朝末年的地主阶层在逃税漏税上已经到了何等疯狂的地步。

还有人说,明朝的灭亡就灭亡在宦官阶层上,庞刚对这种说法向来是嗤之以鼻的。

明朝的宦官问题一直被某些人夸大其辞,甚至被夸大到无边无际的地步,而庞刚却认为,明代的宦官问题实质上是文官内部矛盾以及文官与皇帝之间矛盾的结果。

明朝的宦官不能和汉朝比,更不能和唐朝比。它不是任何以前朝代宦官问题的重复,恰恰相反是新的政治关系的结果。宋朝的时候,文官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但是皇帝至少还能和文官集团达成一定的默契,彼此合作,至少还能利用文官集团中的一部分来为自己效劳服务。但到了明朝,皇帝是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完全是一个人和文官集团在抗衡,这时候他不得不利用宦官来缓解自己的压力。相反,当皇帝能够获得一部分文官集团的支持的时候,宦官就在政治上根本没有任何插足的余地,最典型的比如明世宗时期,常见的说法是说明世宗驭太监严,其实这不过是皮相之谈,关键的问题是这时候,嘉靖拉拢到了一部分文官的支持,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地位,这时候当然就不需要宦官。

而到了崇祯年间呢,崇祯皇帝的身边几乎已经没有文官愿意支持皇帝了,此时的文官集团心里想着的装着的全部都是他们那个小团体的利益,因此崇祯不得不大幅提高宦官的地位来抗衡文官集团。比如四处派太监作为监军安插在军队里,并派太监替他收税等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崇祯的内心是何等的凄凉。

而太监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也导致了他们在金钱上的强烈追求,这也是导致了他们骂名的由来。原本是帮老板办事的,后来却拖了老板的后退,最后连皇帝带他们都被一群泥腿子给一锅端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想要把摇摇欲坠的大明重新扶起来就必须要把大明的地主阶层和士绅阶层重新梳洗一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流的血将是难以计数的。也就是说要把江南的士绅地主阶层重新洗牌,但是这样的事情对于任何一个大明皇帝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唯一的办法只有另起炉灶,把腐朽的东西全部推翻重新来过,这就是庞刚的打算和决心。

庞刚视察了安东卫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望海堡。

望海堡的海边上,又建起了五个大型码头,在码头附近还有十多个造船厂,在这些造船厂里正有上千名工匠在不停忙碌着,这里就是庞刚新建造的造船厂和水师基地。

这些造船厂就是庞刚用来制造和培训华夏的造船工匠用的,庞刚不求他们能在短期内设计制造出什么惊人的杰作出来,只求他们能慢慢恢复以往的造船水平就足够了。

从杭州回来以后,庞刚就对水师的作用有了更进以步的了解,庞刚只用了十艘战船就能封锁杭州码头七八天,若不是怕太过出动浙江士绅的利益太过,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不利,再封锁他十天半月,捞上几百万两银子还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水师的作用如此之大,庞刚也完全没有理由放弃,因此他从杭州回来之后,虽然忙着收容救济流民之事,但对于水师的建设也从来没有停顿。

靠着那本变异的《近代武器百科》,庞刚现在已经拥有了十艘载重八百吨的大福船、和三十艘巡防舰,这种巡防舰只有两百多吨,具备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