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205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205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命感。

要知道,二人算是外人入局加入的民团,能够走到今天,统领三师入藏,那是何等的光耀。

“有没有信心。”张蜀生淡淡笑道。

“报告主席,保证完成任务,如果失败,愿马革裹尸还。”

诸葛生与铁三乾同时立正,敬了一个最严肃的军礼。

“祝你们早日功成。我曾经告诉张自忠会在时机恰当的时候去新疆走走看看,等你们配合西藏省政府把西藏整出个名堂后,我会去看看。”张蜀生点点头,肯定地说道。

“是,主席。”两人齐声道。

一番忙碌,在建国后张蜀生算是将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两件事情定了下来。

下午,政务院的韦三才和商务部长刘登科、工业部部长刘奇就来到了办公室,要和张蜀生谈谈全面经济建设的事情。作为政务院副总理,韦三才已经在主持日常工作了,更是由于其在经济领域方面的卓越能力,全面负责经济建设方面的事情,这也是当前新中国最迫切的事。

“主席,目前我们的经济状况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整个西南,包括广东、香港、海南在内,都处于蓬勃发展中。但另外半个中国则是老破旧,问题很多。”韦三才作为政务院副总理,当然清楚现在这个烂摊子有多大,

“简单说,剩下的半个中国一穷二白,除了江浙和沿海一带有一定工业和商业基础外,其他地方,从农民到小手工业者,从作坊主到小工厂主,全部处于已经破产或者即将破产的边缘。

由于我们提前了几个月进行准备,新一批在西南种植的种子在这一季收获后,向全国推广。目前的种子储量,只够两道三个省份的份额。经过农业部的综合评定,这批种子将优先供应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地。农药和化肥的需求量目前来看不算巨大,农田与耕地的单位面积消耗很低,以西南的化工实力足以完成农资生产任务。”

全国解放后,新中国面临的不是什么外交压力,也不是什么外部军事压力,最大的压力就是吃饭的问题。

试想,半壁的中国能吃饱,半壁的中国却要挨饿,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服众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国人的普遍心理。所以在刚刚解放后,政府就从西南调集了大批粮食,进入各省救济特别困难的贫民。

当然,中央政府并没有采取最笨的办法将粮食直接发下去,而是采取了一种灵活的方式,以工换粮。五十五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人群(青少年的供应主要是参考新政府即将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为准。),可以得到定量粮,其他的人群则需要参与劳动来换取。

这种集体劳动是前所未有的,报酬很低,但依旧能得到一定的新政府发行的人民币作为工钱,最最重要的是能吃饱饭。

新政府并不缺粮,十几年的新种子播种下去,每一年的西南政府又通过肥料税、种子税等农业税(农民赊购,然后用交公粮的方式向政府赎卖粮食。)囤积了数量惊人的粮食。在去除每年工商业与军队用粮的消耗后,还有一个惊人的储备。数量庞大到足够保证新政府成立两三年内,能够很轻松地处理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任何饥荒。

新政府不可能全国发粮,但却能保证尽量不饿死人。要知道,这年头,就是老天爷多下几天雨,就可能多饿死几个人。

土地改革需要时间,分田到户后,再将种子下地,等到成熟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段中,如何保证农民能够得到粮食,不至于被饿死,或者穷死,就是新政府最头疼的事情。

至少在一年内,新政府面临的困难将如同大山一般高。

“由于我们之前储备了足够多的粮食,在除去救济特困的老弱病残外,其他的粮食主要用于‘以工换粮’计划。按照主席您的指示,这些农民大军将主要被用于修筑公路、电站、水坝、山塘、铁路筑基、大型与特大型厂矿工业建设等方面……”

听着韦三才的报告,张蜀生不禁点点头,计划在自己的提议上,进行了更好的完善,可行性与风险也小了很多。

建国后,面对一大堆烂摊子,张蜀生没有后世那种振臂一呼调动千万员出工出力的办法,只能通过这种爱国+信仰+粮食+微量工钱的多重刺激办法,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从后世的经验来看,人民的力量确实强大。在他的记忆中,自己老家曾经有一个非常大的水库,如果按照21世纪时的标准,将会耗费巨大的国家财力,再用两三年时间来修筑。

但是,在后世的红色年代中,这个巨型水库却仅仅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修好了,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政府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农民扛着锄头和铁锹就开挖。

人多力量大,在全面采用工程机械前,在全国范围的大建设中将会发挥其他人难以想象的优势。

试想,当全国上千条公路同时开工,上千个小中型电站同时开建,上万座水库同时开挖,数十条铁路分段挖基,数十个机场、矿山、工厂同时开始先期工程……

这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张蜀生没有时间等待一个个工程队慢慢地去做这些事情,也没那么大的投入,一个个省市县地区搞建设,唯有把让人民明白,这些建设是造福地方,造福国家的行动,让全民行动起来,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奠定整个国家腾飞的基础。

当然,这期间实施起来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技术指导人员如何分配?相应物资如何调动?各省大建设任务如何排序?是先修路还是先挖水利?这些都是需要政务院联合多部门,结合全国各省的情况进行精心计划的。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开工同时开建所有工程,但整体来看,将会是一次特大型的全民建设行动。

“红色苏联能在冰原上建起共青城,中国人一定会用勤劳和朴素完成一系列奇迹。”

第196章 民族的力量(中)

七月的四川宜宾,刚刚经历过梅雨季节的洗礼,整个城市显得很干净,清爽的空气,受益于旁边奔腾而过的岷江,新兴的市区都沉浸在一股湿润中。

宜宾是在西南时期就开始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这个坐落在岷江与金沙江大怀抱中的城市,一是张蜀生前世的故乡,二是联通四川与云南的要道之一,由于这两个原因,它得到了相当优势的行政资源支持,注定将成为最先开发的万里长江第一城。

在西南时期,这座城市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除了新城区的现代化建设外,新兴低污染工业建设,科研中心设立,几所大学的兴建都是它腾飞的标志。

宜宾的建设将以水陆空交通与科技教育为基础。在建设初期,直线设计的成宜铁路慢慢延伸到了昆明,与后世的内昆铁路类似,但这里却成了一个更大的周转站。成宜之间的通行距离也更短,火车只需要六个小时左右就能驶完全程。

与成宜铁路相对应的是整个西南第二条高等级公路成宜公路。与云南的昆明至东川区的公路相同,这条成宜公路虽然还不是高速公路,但整体设计却尽量考虑了直线设计,全程柏油路,算是当时西南最好的两条公路之一了。

空运方面,在离主城区十分钟车程的地方宗场镇修有一个高水准的一级机场叙州机场,这个机场将在不久之后进一步扩建,在相当长时间内,将成为川西南、云南西北部的重要空中港。

作为一个古城,原本有人建议将宜宾的称呼改为戎州、或者叙州,但却遭到了张蜀生的明确批示,宜宾之称永不能改,但应该以其他方式加强起传统文化形象。于是,在几十年的长远规划中,叙州机场将被建设为叙州国际机场,与规划中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样,成为整个大西南的特大型机场。

水路方面则是疏浚航道,整理暗礁险滩,开办政府船业公司,并对渔民购置船只进行补贴,使之能够进行相当水平的水运。

有了较好的交通基础,进一步跟上的是教育。

军校方面,这里有中国陆军大学,陆军第一侦察兵学院,这两大军校的存在,将使得这里在以后为军队提供相当数量的合格军事学员。

普通高校方面,除了好几所中高等技术学校外,这里有原四川农业学院,四川理工学院,四川交通学院,四川电子科技学院,宜宾学院,而在建国后,学校改名的问题已经被提上了议程,并得到了教育部的优先批准。改建过后将成为西南农业大学,西南理工大学,西南交大,西南电子科技大学,叙州大学。另外,在教育部的特别指示下,建国后新建的一批高校中,这里还将组建几所大学,使之最终成为岷江高校区,与成渝高校圈组成整个中国最大的泛西南高校中心。

其中最有特色的新建学校应该属于从昆明的西南大学里剥离出来的中国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的设立是因为在西南时期,西昌就建立了一个SS级科研基地。宜宾的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将成为该基地就近布置的院校之一。)整个岷江高校区,布局合理,倚靠岷江,风景极其秀美,气候也适宜,校园建设温馨而不失大气。

教育需要与产业、科研结合,这是西南时期就得到良好执行的政策,

科研方面,这里有继昆明—东川,成都—重庆之后的最大科研中心。尤其是在新政府搬往汉京后,东川工业区的许多科研单位将逐步移往这里,最先落户的将是拥有中国唯二超级计算机之一的西南超级计算中心。最终将与成都、重庆组成一个高科技三角,共同承担起日后整个西南乃至西北再次腾飞的基础奠基的重任。

产业方面,相对于占据了偌大地方的岷江高校区,岷江边坐落的岷江高科技园区,若说最著名的产业,应该是在前几年获得世博会金奖的五粮液,占地面积虽然没有后世那么恐怖,但依然凸显了民族白酒王者的大气风范,与同期开发的贵州茅台酒业相比,五粮液的产业更尖端更合理,产品链也更丰富。一种改良的五粮液,甚至卖到了西方。

除此之外,这里还包括一个高精端产业区,从高精度零配件,从电子管到汽车发动机厂,从钟表到高精度机床厂,从飞机用刹车片到飞机发动机都有。军事方面也不少,主要生产一些高精度的零配件,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生产单兵火箭弹的厂子。

除了高精度产业区外,这里还有一个许多低污染的项目,在五年规划中,宜宾将建成初步的高科技城。

总的来讲,政府规划中,宜宾与成渝的重要性是同等位置的,不考虑张蜀生的个人因素,这里也将得到极大的建设,三地组成一个高科技+高等教育中心,为最终的西部地区腾飞奠定基础。毕竟新政府是在西南起家,不可能再让后世那种东西部大得吓人的经济与教育差距再次上演。为长远计,东西部平衡才有利于民族发展。

宜宾,岷江高校区的四川交通学院。

清晨的校园,处处都是悉索的鸟语声,唐潜起了一个大早,穿着整齐就出了宿舍,望着远处学院的滨江公园里那些晨读的学弟学妹们,他不禁有些感慨这过去的四年。

他是交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刚刚通过了毕业答辩,毕业论文是《关于中小型水电站混凝土快速施工方案及工艺研究》。论文写得非常有水准,其中更是在对金沙江水电站进行长达两个月的实地考察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进行答辩时,得到了评审委员会的一致认可,以S的评分通过。一名从美国麻神理工大学回来的老教授甚至断言,唐潜将在今后的水利工程领域取得不俗成就。

“唐潜……”

听到有女人的声音喊自己,唐潜下意识地回头,却看到一名穿着学士礼服的女学生站在身后不远处,有些腼腆地望着自己。

“文芳?”

两人是同届的,准确的说,一个是水利工程专业,一个是机械专业。很难想象,文质彬彬,带副眼镜的唐潜是个将会在野外和山山水水打交道一辈子的水利工程学生,更难让人想象的是长的漂亮可人,还有些害羞的文芳,居然会是机械专业的学生。

“你们是早上照毕业照吧,小心别耽误了时间了。”唐潜抬腕看看手表,发现时间才7点50,还早。

“不会耽误的。”文芳笑笑,伸手捋了捋额前的秀发,手中捏着学士服的帽子,微微有些紧张,“唐潜,听说你要去报名,是么。”

“是的。我准备报名参加水利工程下乡。新中国成立了,全国除了西南都是百废待兴,水利建设方面需要大批的技术人员。学校相应教育部号召,准备组织一些学生下乡,配合水利工作组,配合各地开展水利建设。”

“你想去哪里呢?会去多久呢?”文芳心中微微有些失落,自己已经准备继续攻读机械学的硕士,而唐潜却要下乡了。

“去哪里都行,报名后就等学校分配地方。具体去多久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