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61章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61章

小说: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失礼了,景纯莫要见笑。”目送妻女离去,赵宗实俊雅的脸庞露出和煦笑容。

经此一事,楚质觉得自己与赵宗实夫妇拉近了距离,心里乐不可支,哪里会有什么见笑心理。

“我天生休弱,经常有些头痛晕眩的小恙。”赵宗实自嘲道:“今日若非得景纯之助,恐怕又要卧榻休养几日。”

“姐夫放心,我看景纯的方法要比那些庸医开的药方强多了,以后只要经常捏拿一番,身子自然会痊愈的。”高士林乐观说道。

“才卿,这个方法只能治标,缓一时之痛。”楚质摇头说道:“虽不知王子所患何症,单是凭此方法,想必也是不能治本。”

“那景纯可有治本之法?”高士林急忙问道。

谁都希望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特别是患病的人,赵宗实也是如此,闻言笑容依然,显得有些淡然处之,其实心里暗暗留意楚质的回复。

“才卿,我虽知道一些医理,但毕竟不是大夫,况且连王子身患何症都不清楚,叫我如何知道治本之法。”楚质苦笑道,脑子飞快运转,经后人根据史料分析,宋英宗似乎患的是心脑血管之类的病症,这种病在现代也是个麻烦,更加不用说在医疗条件极度匮乏的宋代,就算知道如何治疗,也没有专门的药物工具为赵宗实诊治啊。

“楚公子,这是太医为夫君开的方子,请您过目。”话音刚落,高滔滔又走进屋内,纤手拿着厚厚的一叠药方。

接过药方,楚质真想昴天长叹,自己真的只知道应该怎么治疗感冒流鼻涕的小病,而且还是有成药的情况下,不过事已至此,再说这话恐怕也没人会相信,在几人的期待注视下,楚质仔细阅读手中的药方。

从笔迹来看,为赵宗实诊治的大夫不下十数位,所用的药材也是大同小异,不过赵宗实到底身患何病,楚质还真看不出来,药方上描述病症的尽是些阴阳虚脉之类的词语,从来没有学过中医,楚质当然不清楚这表示什么意思。

“景纯,可想出治本之方了?”过了一会,高士林期待问道。

“想到一法,却不知是否有效。”楚质语气十分的不确定。

“是何方法。”相对而言,其他几人比楚质更加有信心。

“听闻银杏之叶,煮之服其汁,可清目醒脑,也不知是否能消除王子之症。”楚质若有所思说道,以前喝过的银茶包装上确实是这样写的,银杏茶叶能够延长细胞寿命,延缓心、脑血管老化,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以及保健抗衰老等。

“银杏可以入药,我也有耳闻,可是从未听说过银杏之叶能治病的。”高士林脸上有几分困惑之色,显然对楚质的话没有尽信。

“当然,新鲜的银杏叶子自然是不能入药,还须经过处理,不然饮之无益。”楚质微笑说道,银杏叶其实含有毒素的,不经过处理直接煮水食用,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出血、过敏状况。

“宫里有进贡的银杏,却不知道是否有叶。”高滔滔轻声说道,显然已经决定选择相信楚质,当然,在给赵宗实服用之前肯定会让人尝试一下的。

“最好是摘取新鲜叶子,然后经过蒸煮,再翻炒……”茶叶的制作工艺虽没有亲眼见过,楚质却有所了解,运用在银杏叶上应该没有用,仔细说明几个针对银杏叶的脱毒、杀青程序,楚质提醒道:“用沸水冲泡食之,一日三次,不可多服。”

“景纯真是名副其实的杏林高手也。”尽管心中半信半疑,不过高士林还是真心希望楚质的方法行之有效,哪怕不能治愈赵宗实的病,能减轻其痛苦也好。

“我可不敢当此美誉。”楚质笑道,寒喧了几句,也识趣的扯着楚珏告辞而去,而高士林自然依礼送行两人出门。

“夫君,我立即进宫请皇后赐些银杏叶来。”目送楚质、楚珏离去后,高滔滔再也按捺不住,急切地想验证楚质的方法是否有效果。

“不必麻烦皇后了,让人到汴梁城中的坊市打听即可。”赵宗实微笑说道。

“夫君说的是。”高滔滔轻柔点头,挥手让婢女按令行事。

“真是看不出来,这个楚景纯不仅文采飞扬,居然对医术有所涉猎。”赵宗实轻笑说道:“滔滔,这会你应该放心了吧,人家可是个温良君子,才卿能与之为友,怕也是才卿之福。”

/“夫君,我何时说他不是君子了。”高滔滔柔媚嗔道。

“姐姐说谁不是君子。”返回的高士林隐约听见,不由迷惑说道。

“当然是楚景纯,刚才盛衰之言,有些夸夸其谈,颇少君子之风。”美眸轻盼,高滔滔抿嘴笑道。

“姐姐,话可不能这般说,景纯之言虽有不足之处,但细细想来也有几分道理的。”高士林立即反驳说道。

“不仅是只有几分道理,而是警示之言。”赵宗实轻叹说道:“没有想到他年纪虽轻,但见识却如此之深。”

“夫君何出此言。”高滔滔惊讶道:“唐之衰源于玄宗,确实如此,但汉之败无论如何也不能怪罪武帝吧。”

“如何不能,你没听景纯之言吗。”赵宗实轻声说道:“汉武旁为振国威,举全国之力征战四方,导致国库空虚,遗祸子孙,如何不是过。”

“如果继任之帝英明神武,岂会在乎国库是否空虚,只要努力励精图治,国库自然充实。”高士林理所当然的认为道。

“才卿,不得胡言。”高滔滔突然轻声斥喝起来,清丽的眼眸掠过一丝了然。

“说易行难,如果事情真如才卿说的那么简单,官家也不会为此苦恼了。”赵宗实轻轻摇头叹气道。

“这与官家有什么……”高士林顿时明白过来,声音变得细微起来。

说起宋朝的仁宗皇帝,无论是现在或者后世,给予的评价都非常高,称他为最会作皇帝的人,毕竟死后谥号为仁的皇帝,从古至令也没几个,不过别以为仁宗皇帝出身高贵,就一定非常幸福。

其实仁宗皇帝的童年非常之不幸,他的父亲真宗皇帝,因为与辽国签了历史上有名的条约澶渊之盟后,精神开始恍惚起来,一手掀起所谓的天降神书等吉祥预兆,把太祖太宗南征北战,好不容易搜刮得来的钱财挥霍大半。

信奉道教,也就罢了,似乎患上了迫想症,总认为自己的儿子会伤害自己,总是想把幼年的仁宗皇帝杀掉,若不是朝中大臣极力劝阻,指出如果仁宗死了,恐怕再也没有继承者,真宗这才作罢,直到真宗驾崩,按理说仁宗皇帝也应该算是解脱了,可惜又有一个垂帘听政的强势太后刘蛾管着。

刘蛾可不是简单的主,虽是歌女出身,却能让真宗不顾朝臣反对,死心塌地立她为后,手段可见一斑,垂帘听政之后,隐隐约约有当武则天的意思,幸好多亏朝臣的巧妙反对,才打消主意。

所以说在没有亲政之前,仁宗可谓生活在阴影之中,令后人啧啧称奇的是,有这样悲惨童年的仁宗,性格居然没有朝着阴暗面发展,虽然耳根子有些软,而且有几分好色,不过依然成为一个在朝中、民间,及至外国都交口称赞的好皇帝,死后连辽国的皇帝都为其掉泪立冢,可见仁宗这当皇帝有多么的深入人心。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闺之日

这样的一个皇帝,能力自然不会太差,可是亲政二十载,任用一大批名臣能吏,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范仲淹、文彦博、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硬是没有使国库充裕起来,日子也过得蛮紧巴的,连夜里想吃块肉都要踌躇半天,最终还是宁愿忍着饥饿放弃了。

“才卿,治国安邦不是件容易之事,景纯刚才之言,也有警示之意。”赵宗实幽幽说道:“想我大宋之弊端,朝中诸公谁人不知,可惜了范相……”

“夫君,莫要再想这些烦心事了。”高滔滔柔声劝慰,美目流盼,看向高士林,露出一缕笑容:“恰好才卿在这,我们商量下什么时候为他筹办婚事。”

“姐姐……”深思之色掠过,高士林俊面泛起红晕。

“滔滔所言极是,待选定一个良辰吉日,我亲自上曹府为才卿提亲。”赵宗实大笑说道。

“那你们慢慢商量,我去坊市打听下哪里有银杏叶。”不好意思继续待在房中,高士林打了个借口跑了出去。

二月二十日,阳光明媚,暖风融融,皇城外御道旁边的贡院附近,挤满了前来参加贡试的文人士子,其中自然也包括楚质。

与周围尽是神色紧张的应试之人相比,楚质到坦然自若许多,毕竟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大,自然是抱着见识的念头而来的,心态摆正,心情当然舒畅。

望着人声鼎沸的场景,极目远眺,测算半天楚质也算不出参加贡试的到底有多少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可以容纳万人的贡院,今日一定会座无虚席。

开科取士,或许对许多目不识丁人来说十分的不公平,可是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公平的表现,起码给出身贫寒的文人士子一个步入仕途、出人头地的机会,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毕竟以前在朝庭为官的都是名门望族出身,根本没有贫寒百姓插足的余地,可谓是处于绝对的垄断。

而现在的世家大族在百年前或许就是普通的百姓,只不过是机缘巧合,恰逢其时,才会成为钟鸣鼎食之家,而朝庭中有名望的大臣官员,除去少部分人,大部分的人并非世家出身,都是靠自己的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如同鲤鱼跃龙门,从此平步青云,这才是天下读书人仰慕效仿的对象。

为了巩固统治,皇帝对此状况自然是显而乐见的,真宗皇帝更是亲近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激励文人士子拼搏奋斗的名言,可惜要成为跃入龙门的鲤鱼之一,没有点真才实学,机缘运气,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成功。

毕竟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什么都缺乏,就是不缺少才华横溢的文人学子,文风之盛,几千年来,怕是只要唐代能与之相提并论,没有什么出身限制,只要有机会、条件,哪怕你是低贱的仆役,也可以成为名家大儒,功成名就之后,世人只会赞扬你出身微寒却努力进取,绝对不会以此嘲弄攻讦,宽松的治学环境,言者无罪的律令,绝对是后世文人梦寐以求、为之向往的朝代。

似乎有许多人都想回到宋朝当一个文人吧,楚质暗笑忖思,那自己岂不是成为许多人羡慕嫉妒的对象了。

“兄台,别发愣了,准备入内考试。”一个好心的学子推了下楚质的肩膀提醒说道。

“多谢兄台提点。”楚质微笑拱手道:“兄台文运昌盛。”

“承你吉言,大家彼此。”好心学子回礼道,也没有心思再与楚质扯下去,急促叫唤楚质与自己一同向贡院大门挤去。

“兄台先请,我还要等位朋友。”楚质含笑婉拒,反正人没有进去完之前,贡院大门肯定不会关闭的,用不着和人挤得一身汗,这样反而影响考试的发挥,好心学子随意答应一声,再也没有理会楚质,鼓起全身的力气,挤身于滚滚人潮浪海之中。

参加贡试的文人士子果然够多,贡院大门敞开了大概半个时辰,还有几百人还没有进入,不过要比刚才人满为患的情况好上许多,而楚质这时也稍微活动身体,提起盛装笔墨纸砚的竹篮,步履轻松的向贡院大门行去,也没有争抢挤先,而是落到最后一位。

“兄台,为何神色慌张的,莫非是身体不适?”发现身边有位相貌儒雅、俊逸清秀的青年士子面呈灰色,手中轻抖,楚质不由好奇询问起来。

“我的笔墨纸砚不见了。”清秀士子哭丧着脸,提起手中只剩下一小叠白纸,显得空荡荡的竹篮,眼里透出焦虑绝望之意。

古代的科举考试可没有现代那么好的待遇,缺少什么考试用具都可以向监考员要,一切都是自备的,如果没有带,或者掉了,那只能自认倒霉,而且进入考场也有时间限制,过时不候,紧锁大门,在规定时间内,只许出不许进。

为了给参加贡试的考生营造一个清雅的环境,加之这里离皇城御道较近,自然没有什么商店小贩存在,想重新购买也是不可能的了,眼看考生全部进入考场,守卫衙役随时关闭贡院大门,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恐怕又要等候几年才能参加贡试,清秀士子心中悲苦万分,眼眶含泪欲滴。

肯定是刚才挤压时掉了,望着附近凌乱的场面,还隐约看见几只布鞋,和一些踩踏得不成样子的笔砚,楚质立刻推测出答案。

附近的学子也隐约听见清秀青年的哭诉,纷纷检查自己竹篮,或脸色大变,或露出庆幸之色。

犹豫了片刻,楚质从自己竹篮中取出两支毛笔,一块手抄砚,还有两块墨条,轻放到清秀青年的竹篮内,也没有说话,转身朝贡院大门走去。

“这位兄台请留步。”清秀士子微愣了下,心中顿生无限感激,连忙场声叫喊,准备由衷表示感谢。

楚质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