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极品少帅 >

第377章

极品少帅-第377章

小说: 极品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江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绝非一条横贯东西的天堑那么简单,由于天然的阻隔导致了诸多割据政权都是划江而治,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南北对峙的分裂历史。而这种分裂局面的结果往往都以北方政权挥师南下、一统华夏而告终。于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政治中心与经济文化中心分离的格局,北方的强势政权在炫耀武力和王权的同时,南方的文明与富庶也在闪动着璀璨的光辉。

城市的气质与其历史息息相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京无疑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几乎所有的北方政权都以攻取南京作为南下的战略跳板,因而使得这座城市饱受战乱蹂躏。而南逃的士族后裔们却在这里挥霍着他们最后的奢靡时光,同时也将文士的风度推向了一种极致。此间诞生的多是旷世逸才,他们乐山水,善诗文,喜饮酒,好隐逸,就是无意于政治。这于国家当然无益,却成为后世文人们的无限向往,也为南京这座城市的性格注入了阴柔的特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在诗中所提“乌衣巷”,就在南京秦淮河畔。东晋时期,此地为达官显贵的聚居之地,而他们平时出入都是黑衣高履,因此得名。所谓“王谢”,实指王导和谢安两家,均系东晋名门。王导因辅佐司马睿称帝,被称为“仲父”,世袭公侯。其侄王羲之也长于乌衣巷,是为“书圣”。后赴任会稽,附近有兰亭,他率一干文士在此“曲水流觞”,众人沿河散坐,置杯酒于盘中,以水流之,每遇一人,此人则要饮酒做诗。事毕,众人汇诗成集,推选王羲之为之序,其借助酒兴,一气呵成,是为《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而谢家与王氏一族交厚,亦是名士辈出。淝水之战时,谢安有“静奕克敌”的风范,其侄谢玄为东晋名将。后人中谢灵运则长于山水诗,自成一派,而谢眺更是备受李白赞誉,所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但是南京,或者说金陵、江宁……是座哀都。

春秋末期,楚威王在现清凉山一带设金陵邑,这就是南京古称“金陵”的由来。同时,他还命人在城东北埋“紫金”以镇王气,古人称铜为金,所谓紫金即紫铜,亦即青铜,所埋之地则谓“紫金山”。后始皇东巡至此,见其有“都邑之气”,故命人凿沟壑引水入城,以泻金陵王气,并改“金陵”为“秣陵”,意即牧马之所,由王气集聚之地变为牧场,南京作为短命王都的历史即发端于此。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据城西清凉山的天然峭壁扩建为石头城,即现今鬼脸城。孙权以山为城,以河为池,控扼长江天险,以求北御曹魏。他还改“秣陵”为“建业”,大有建立帝王伟业之抱负,并邀诸葛亮登石头城鸟瞰,后者也不禁感怀“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现清凉山仍有武侯驻马坡为佐。可惜时不假年,孙权帝业未竟,即长眠于现东郊梅花山。后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南逃的北方士族汇于南京,决意在此建都,并改“建业”为“建康”。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皆在此建都,朝代更替之频繁令人目不暇接。再后,在云铮这个世界里面未曾出现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也曾在此短暂建都,但均未超过百年。

光阴荏苒,铅华洗尽。江宁这座名副其实的“哀都”,历经六朝,无数枭雄豪强逐鹿于城下,折戟沉沙,就如城砖上的斑驳印记,在岁月的洗刷之下,已然模糊,而文人*客的佳作遗篇也只能为这座城市平添几分阴郁。

阴郁,是的,无边的阴郁。整个江宁城已经陷入无边的阴郁之中。

兵部尚书曹睿曹大人、曹元帅此刻正面色阴郁地呆坐在江宁。浙匪日渐逼近,战局形势已经失控,曹睿的集中兵力一举击破贼军的计划其实一个月前就已经宣告失败,现在大魏虽然在江宁城中尚有大军十多万,可曹睿这个钦差大臣,讨贼大元帅却已经完全失去了取胜的信心。

在浙匪大兵压境的形势下,江宁大营内部矛盾重重,要求分兵进击的将来和要求大军云集的将领各占一半,争论不休。虽然钦差大臣曹睿屡次命令各地中央军入卫江宁,终因浙匪军全面进攻,江西东部、江苏南部和整个浙江战场的中央军自顾不暇,而两淮中央军则被北山的浙匪军阻隔无法渡江赴援,只有湖北一部、江西一部两支人数不多的援军和浙江、福建部分临时征招的军兵到达江宁守卫。但这些小规模增援根本无法扭转整个战争局面。因为浙匪的人数增长速度实在太过夸张。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浙匪的总兵力竟然已达到五十多万,接近六十万,对外更是号称大军百万!而反观中央军,却是越打越少,现在整个苏皖浙三省战场的中央军总兵力已经只剩二十万左右。然而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中央朝廷居然还在一整天一整天的争论究竟要不要将老军户重新征召入伍而南下平叛,好容易定下来征召了,又在花多少钱来征召上斗了个不亦乐乎,结果两个月过去,所谓的征召老兵南下还是句空话,一个人都没征召起来。

曹睿无法,只能命主张分兵进击的激进派张峻率军出击浙匪军外围防线,但没能打通。几天之后,又命淮北的江松等人率兵从扬州出兵打通援救江宁的通道,两军在扬子桥激战,大魏中央军死伤万余人,江松只带数骑逃回扬州。为确保江宁外围不失,曹睿组织焦山之战。张峻约江宁都指挥使张和率兵出镇江,以图控制长江南岸,扬州江松再次出兵瓜洲,从江北配合,自己率水师陈兵镇江以东的焦山江面,约定三路俱进,与浙匪军决战。

但扬州的中央军江松部没有按时赶到,镇江的张和干脆拒不发兵,使张峻孤军深入。浙匪军大将、原青龙教青龙**隐龙以及朱雀、玄武两**在内的三大**在石公山居高临下指挥战斗,命麾下勇将沿长江北岸绕至中央军军背后,又有两军从焦山左右两边进击,青龙教大令赵广直冲魏军中央军大阵。浙匪军乘风放火箭,魏军船只纷纷起火,阵势顿时大乱,此战魏师全军覆没,损失战舰700余艘。焦山之败,大魏江宁外围主力军队损失殆尽,江宁已然成为一座孤城,若无援军抵达,破城指日可待了。

又过半月,青龙教主欧阳睿见时机已到,最后下定攻破江宁之决心,命其子少教主欧阳错率领浙匪军主力直逼江宁。

欧阳错受命后,召集进攻将领部署方略,确定了分诸军为三道,会于江宁的作战部署。是月,欧阳错分兵三路会攻江宁,西路由左使领兵,率领一部分浙匪军主力出杭州,向溧阳、独松关进军;东路由青龙**隐龙率水师沿江入海,向海盐、澉浦进军;中路欧阳错自领诸军,率水陆两军出苏州,向常州、镇江进军。

西路军主帅一路西进,直趋溧阳,遭到大魏中央军守军的抵抗,结果大魏军损兵折将,残部西撤。浙匪军乘胜追击,在溧阳西南银林东坝再次打败大魏军。浙匪军在追击途中受到大魏湖北赶来的援军的阻击,双方展开激战,后来浙匪军派青龙教死士冲杀,大魏军抵挡不住,突围北逃。

溧阳之战,大魏军损失将校110余人,士卒近四万人,伤亡惨重。西路军于当月下旬逼进通往江宁的要隘独松关,大魏守将张敢率兵南下阻击浙匪军,与浙匪军骑兵交战。大魏军虽是精兵强将,但只有一个卫五千六百人,而且都是步兵,虽然奋勇冲杀,但却难以阻挡人数众多而且有着青龙教弟子组成精干力量的浙匪军主力,终于被击溃,主将张敢被杀,士兵死伤3000余人,其余溃散,浙匪控制了江宁的南大门。

中路军欧阳错率兵进攻常州,常州是拱卫江宁的前阵,是浙匪军整个攻取江宁计划的关键,欧阳错派兵击溃大魏增援部队后,亲自指挥攻城。浙匪军在城南筑高台,把土炮放在台上向城内猛轰,又用火箭射入城中,常州城内一片火海。欧阳错命浙匪军架云梯、绳桥攻城,浙匪军攻入城内。常州守将姚石率将士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没有外援而失败。姚石、王节等阵亡。

至此,曹睿率领的中央军讨贼残余主力坐困江宁。

天,似乎快要变了。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25章 东南大溃败(一)

“大帅,浙匪又发起一次攻击,弟兄们实在死伤惨重了,要是这援军再不来的话,只怕江宁虽坚,也挨不了几天了啊!”

“大帅,援军为什么还没有到啊!”

面对部下一阵高过一阵的声音,钦差大臣、兵部尚书、东南讨贼大元帅曹睿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是啊,援军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出现?

“大帅,大牛,大牛回来了!”

曹睿闻言大喜,一转头就看到大牛满身尘土,路都走不动了,被人搀扶到了面前,话还未说已经先哭了起来:“大帅,陆明,陆明那厮死也不肯发兵啊!”

“什么?”曹睿面色大变:“陆明不肯发兵?你见到陆明没有?”

“陆明奉旨去了洛阳还没有回来,可他的那些个的部下却寻找借口左右推托!”

大牛擦了把眼泪,脸上挂满愤怒:“我去陆明大营的时候,看到其部兵精良足,光是大型弩车就有几十门,小型弩车不下两百门,可不管我怎么哀求,那些人居然说什么要调丁林的部队来救咱们江宁!”陆明是庐州卫都指挥使,而丁林只是其麾下的一个卫指挥使,丁林虽然离江宁最近,却不过区区五千多人,这时江宁周围聚集的浙匪大军近三十万,区区五千多人,就算是燕云卫来了也讨不了好,更别说安徽的庐州卫。

“哦,我知道了。”曹睿出奇的并没有怎么愤怒,反而淡淡说道:“其实有没有援军,这江宁一样还是要守下去的,大家都别聚在这里了,各自去准备对付浙匪下一次攻击吧!我们尚有十万大军,固守江宁,并非没有胜算。”说着也不众人。自顾自背着双手走了开去。

其实曹睿这时候很有些后悔,他觉得自己实在有些错误断形势了,这才冒然来到了江宁。江宁是江南第一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现在江东江南几乎尽失,各路中央军一败再败,原先打算集中兵力一举击败敌军,哪知道兵力还没聚集起来,倒被人家各个击破了。中央军行军的速度之慢,让见识了鹰扬卫那千里神行一般行军速度之后的曹睿始料未及。这时他才知道,今年他所见识到的几支新军其实没有一个弱者,别看后面那几支新军跟鹰扬卫比起来差距不小,可若是跟他自己现在指挥的中央军来说,那真是强了不知道多少。至少那些新军只要接到命令,几乎都可以在数个时辰之内立即开拔,而这些中央军的大爷们,没个三五天时间,居然还“未曾整理完行囊”,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实曹睿虽然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本事不怎么样,但守城的能力还算不错。他按照兵书中的办法布置江宁城守。派亲信将官把守各城门,集文武于城上分段守御。自己则率亲兵驻扎东门。江宁城坚墙高,城内兵力、物资充足,他觉得就算以现在的情况,如果只是固守待援,也还是有一线希望的——唯一的麻烦只是到底会不会有援兵。

圣上倒是先后谕令河南、安徽等省兵勇赴援。又命湖北武昌卫都指挥使宋城将留守武昌的四个卫全数遣往江宁。但浙匪军兵临江宁城下后,立即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法,先败由安徽东来的援兵中央军两万余人。歼其大半后又击溃由江西来援地中央军一万多人。其他各路援军于是闻风丧胆,一个个裹足不前作壁上观。

曹睿历来主张集中兵力然后围歼浙匪军。现在却反被浙匪军包围,身陷孤城绝地。而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够依仗地就是安徽的庐州卫都指挥使陆明了。可是现在连陆明也不肯发兵,自己还能指望谁呢?

中央军战力低下,举止失当,而浙匪军反而表现甚好,虽然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良莠不齐,但其从用兵的角度来看,居然颇有条理。比如眼下对江宁的围城作战,欧阳错这个“前敌总指挥”就布置得挺有水平。

兵书认为,在围攻城邑作战中,即使有四面包围敌城的优势兵力,也要留有缺口,示敌 以逃生之路,以此动摇敌人固守坚城的决心,待其争路出逃之时而击之。这样,既可以不攻 而占敌人城邑,又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围师必阙”系孙子所论“用兵八则” 之一。阙,通“缺”,缺口也。意思是,包围敌人必须要留有缺口。此种主张,在此时攻城技术装备落后和攻坚作战难度大的条件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倘若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都一概主张包围敌人必须留有缺口,这既失之偏颇,太绝对化了,又与保存自己、消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