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宋兵器谱 >

第166章

大宋兵器谱-第166章

小说: 大宋兵器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涿州城里最为困难的地方,莫过于对付军营的辽军了。

辽军虽然疏于防范,可是,毕竟人数不少,除了派归信军来困住辽军外,其他的军队难以完成这一重任。

要知道,归信军是吴骥的老家底,是吴骥一手训练出来的,得到吴骥的真传,是最为精锐的宋军。尽管如今宋军的战力已经很强了,雄州军、安肃军这些宋军仍然与归信军有着不小的差距。

把归信军派到这里,再好不过了。周威给李明初的命令是,要李明初围困辽军,不让辽军为祸。至于歼灭,等待援军到了再说。

困守军营的辽军有好几万,三千归信军要想歼灭辽军,那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以他们强悍的战力,要困守辽军不是问题。对此事,周威很是放心。

哪里想得到,归信军竟然把这里数万辽军差点给歼灭了,若不是林洪来得快,连汤都喝不上了。

区区三千归信军,竟然歼灭了数万辽军,这事说出去,还真不会有人相信,周威兀自惊疑不定:“真的是归信军干的?”

“周将军,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那能有假么?”林洪冲正在吃喝的归信军一指,道:“周将军,您瞧,他们个个疲累不堪,吃肉喝酒如此畅快,那是因为他们饿了。是他们杀辽狗,杀得饿了。”

打仗很累人,尽管进攻之前用过战饭,打了这么久,归信军饿了也很正常。归信军的表现,是战场上最为常见的举动,周威不得不信。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周威把情形一阵打量,也是想不明白:“把李明初叫来。我问个明白。”这事,要想弄明白,只有问李明初了。

不仅他奇怪,就是韩方、皇甫嵩他们也好奇,闻言来到周威身边,准备听李明初的汇报。

李明初一身的红色,脸上几条红红的手印,看上去象个人。人很疲惫,一边朝嘴里塞肉,一边冲了过来,向周威见礼道:“见过周将军。”

“李明初,你干的好事。”周威脸一沉,冷哼一声道:“我要你围困军营,不是要你歼灭辽狗,你这是违背军令。”

都明白他的意思,给归信军抢了功劳,他很不爽,打算抓李明初的小辫子了,韩方、林洪他们心领神会,准备瞧好戏。

皇甫嵩冲李明初一闪眼,意思是说,莫怕,有我在!皇甫嵩出身归信军,归信军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归信军打得越好,他越是欢喜。他打定主意,若是周威太过份,要为难李明初的话,他不惜与周威理论理论。

“周将军,您这是冤枉我们了,我们太冤了!”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李明初并没有辩解,只是叫屈,而且还是一副冤大仇深状。

“冤?”周威冷哼一声,沉声道:“你明明违抗了军令,歼灭了辽狗,还叫屈,你有完没完?”

“周将军,您请听我说,我们真的很冤。”李明初一脸的委屈样儿,叫苦不迭的道:“末将奉命率领弟兄们赶来,把军营一围,不容辽狗进出。可是,周将军,您想想,辽狗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么?他们叫着嚷着,要把我们杀光,一拨接一拨的冲出来,我们是不得不杀呀。”

辽军给围在军营中,瞧不起归信军,叫嚷着要把归信军杀光,这事应该是真的。即使辽军被围住了,还是辽军,瞧不起宋军,要杀光宋军,是必然的举动。

“这与眼前的事有何干系?”周威脸色依然很冷,沉声喝问。

“周将军,您想呀,辽狗要往外冲,末将能不杀么?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辽狗冲出去吧?”李明初双手一摊,一副无奈状,让谁见了都会相信他说的是真的。

“这个……”辽军会不断冲击归信军,这应该也不假。如此说来,归信军不得不杀,也在情理中,周威不由得无法问罪了。

就在这时,却见罗铭紧抿着嘴唇,偷偷直乐,暗中冲李明初竖了竖大拇指。他太不走运了,竟然给周威看见了。周威是个精明人,马上知道这里面有猫腻,李明初没有说实话,冷哼一声,宛如惊雷闪电:“李明初,你休得胡言!你还敢欺骗本将!”

“周将军,末将哪有那胆子。”李明初还不知道机关败露,仍是在叫屈。

“来啊!军法侍候!”周威大喝一声。

这有些过了,韩方和皇甫嵩就要来相劝,却见周威的眼睛冲他们有意无意一闪,嘴角朝罗铭一呶,二人望去,只见罗铭正在偷着乐。二人立时明白,这里面有猫腻,便不再说话。

林洪手一挥,一队雄州军兵士过来,把李明初围住。周威皮笑肉不笑道:“李明初,你这次打得不错,是立了大功。可是,你不遵号令,我发你去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做得到的。我想,吴都指挥也不会不准。接下来的大战,你就莫要参加了。”

归信军打得不错,可是,周威若是咬定李明初违反军令,罚他做些鸡毛蒜皮的事,还是做得到的。这点面子,吴骥还是会给的。

李明初脸上的无辜之色一下子不见了,一脸的苦瓜样儿,还要狡辩,只听周威接着道:“李明初,你没说实话。若你说实话,本将可以考虑不计较。若是不说的话,接下来的大战与你无关了。”

“李明初,说实话。”皇甫嵩也是好奇,李明初是如何做到以区区三千归信军把数万辽军差点给歼灭的。

有了皇甫嵩说话,李明初不再隐瞒,只得实话实说。

李明初刚刚说的话是半真半假,归信军围住辽军,辽军不住冲击归信军,这点不假。以归信军的战力,辽军轮番冲击,却是撼动不了分毫。若是仅仅守住的话,不会有任何问题。

可是,李明初不满足这点战果,他的胃口很大,要把这里的辽军全歼了。以区区三千归信军,全歼数万辽军,谈何容易,罗铭他们有些不相信。

李明初却是想到一个办法,他命令归信军守住其他几个出路,只留出一个出口。在这里,他集结了归信军的主力,把辽军放出来。有这出路,辽军为了活命,哪能不突围的?如此一来,正好落到他的算计中了。

就这般,辽军不顾死活的冲出来,全成了归信军的刀下鬼。直到杀了过半,辽军的冲击才减弱。

到了这时,归信军已经是胜券在握了,李明初指挥归信军冲进军营里横扫,所向披靡。眼看着辽军就要给全歼了,林洪终于赶到了,分了一杯汤喝。

“围三阙一!”

众将不由得赞叹不已。

围三阙一,是兵法中的妙招,李明初用的就是此计。

“不错!不错!”皇甫嵩拍着李明初的肩头,赞道:“你小子,越来越会打仗了!不愧是我们归信军!周将军,你还治他的罪么?”

“皇甫嵩,你少来!我要是治罪了,还不给你们笑话死!”周威哭笑不得,赞道:“不愧是吴兄弟带出来的人,如此会打仗!李明初,你立了大功!嗯,记功的事以后再说,先把吃喝拿出来,父老乡亲们还没等着过大年夜呢!”

第90章 新年新气象

汴京,皇宫中灯火辉煌,照耀如同白昼。宫女、太监、杂役奔走忙碌,因为,正旦大朝会即将开始了。

正旦大朝会,是新年的第一个朝会,虽然不议什么国事,不处理什么军政大事,却是充满着喜庆气氛,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朝会之一了。

因而,正旦大朝会务必要隆重,务必要喜庆。在宫女、太监、杂役的忙碌下,整个皇宫布置得喜气洋洋,置身其中,就仿佛处身在欢乐的海洋。

天交五鼓,皇宫外就聚集了不少大臣,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相互见了面,就要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道贺一番。

“呜呜!”冷如弯刀的寒风,让人心中生寒,却是挡不住群臣的欢乐气氛,他们聚集在皇宫前,这里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宫门打开,一队禁军顶风冒雪的出来,站立大宫门两厢。

大臣依照官位高低,鱼贯而入,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气。

群臣一进入皇宫,只觉欢乐之气扑面而来,喜上加喜,个个合不拢嘴了。在太监的引领下,群臣来到大庆殿,鱼贯而入。

大庆殿占地极广,可以容纳数千人,一般在举行大朝会的时候使用。北宋廷议的地方是延和殿,那里一般是平常时间举行廷议之所,虽是帝国的中枢,却是地方不大,容纳量有限。

象今天这般的大朝会,这么多的人,只能放在大庆殿举行。

大庆殿里摆满了桌椅,还放着糕点、果品,帖满了各种装饰之物,整个大庆殿就是一座欢乐的海洋,若是置身其间,必然是喜悦无限。

群臣按照官位高低,在太监的引领下,各自入座。今天是喜庆的时候,虽然仍是等级森严,却不如平时那般讲究,群臣坐下来,喝着茶水,吃着糕点,说着话,相互祝福。

“君实来了!”

就在群臣相互道贺之际,只见司马光出现在殿门口。司马光隐居河南府著《资治通鉴》,不问朝政,这事天下皆知。可是,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会,他还是要来的。

一见司马光的面,那些反对派大臣好象见到救星似的,一窝蜂的涌将上去。司马光是反对派的首领,是反对派的旗帜,他的到来,引起轰动,那是必然之事。

可是,让这些反对派大臣想不到的是,司马光只是抱拳来了个团团揖:“司马光见过各位大人!司马光在这里祝各位大人新年心想事成!”

然后甩甩袖子,也不管一众反对派大臣的反应,自顾自的走了,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若是在往年,司马光到来,这些反对派大臣围上来,他一定会满面春风,与一众大臣说上半天,给他们暗示打气,要把反对新法的事情进行到底。象今天这般,一句这方面的话也没有,实在是太反常了,一众反对派大臣愣怔了半天,方才接受这是事实。

不过,他们并没有再围上去。他们了解司马光,他如此举动,必然是不得已,摇摇头,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司马光到来引起的轰动刚刚平静下来,又一个须发花白的大臣到来,此人身材高大,极是壮硕,虽然年纪不小了,却没有老态,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很有威势。

“是稚圭!是稚圭!”一众大臣很是惊讶,惊呼出声。

此人正是反对派的另一员干将,韩琦,字稚圭。韩琦是名将,德高望重,在大臣中很有威信,尽管他的好水川之败让西夏建国,他却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在朝中的影响很大。虽然久不在朝中谋事了,回到家乡隐居,可是,在朝中的影响力仍在。

他一出现,又引起一阵轰动,他的门生故吏涌将上来,围着他,向他道贺,不住见礼。

韩琦声若洪钟,与一众大臣周旋一通,这才大步而去,到来司马光桌前,正要说话,司马光冲他一闪眼,韩琦心领神会,只是礼节性的见礼,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不断有重量级大臣到来,每当有这样的大臣到来,都会引起轰动。

“是存中!”

“存中,你又有何新技艺?”

当一个中年大臣出现在大殿门口时,又引起一阵轰动,不少大臣围将上来,与之打招呼。

这个大臣在朝中的地位并不高,却是非常有名,因为他是大科学家沈括,字存中。他好奇技,心思灵巧,每每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发明创造,他的官位并不高,在百官中却是很有名望。他的到来,让大臣轰动,是在情理中。

沈括性格爽朗,与一众大臣说了一阵话,这才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坐了下来。

“是东坡!”

“苏氏三父子!”

“是苏大才子!”

突然之间,整个大庆殿嗡嗡作响,大臣们齐齐站起身来,望着殿门口,一脸的热切之情。就是司马光、韩琦这些重臣也站起身,望着殿门口。

“哈哈!”一个爽朗的笑声传来,一个中年人大步而来,人未到,一股儒雅之气先到,正是享誉千古的大才子苏轼,苏东坡。

苏东坡生性豪爽,这点,从他的诗词中就能品味出来,笑声特别爽朗。

“苏轼见过各位大人!”苏轼来个团团揖,眉梢儿一挑,道:“各位大人,你们赶得真够早的!这头筹给你们拔了哦!”

“呵呵!”这是调侃话,引来众臣一阵畅笑声。

紧跟着苏轼进来的两人正是苏洵、苏辙,加上苏东坡,就是名垂千古的“三苏”。这父子三人联袂而来,引起的轰动远远超过了司马光、韩琦他们。

这父子三人的官位并不是很高,权势不大,其名气却是朝中无人能及。三大才子齐聚,那种轰动效应可以想象。不容苏洵、苏辙说话,一众大臣就把父子三人给围住了,向三人讨要墨宝,讨要诗词。

父子三人的才名太响亮了,若是能讨到他们的诗词、墨宝,比万两黄金还要值钱,谁能不想呢?

如此一来,父子三人就陷入了困境,应付了这个,应付不了那个,忙得满头是汗,也是忙不过来。

“肃静!”就在父子三人叫苦不迭的时候,只听太监尖锐的叫声响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