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后周-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以为逃跑是如此轻易的事情?自从汉军占据西门之后,咱们的前门、后门早就被汉使派人盯上了,就像这次,如果不是你我夫妻两人单独来到这北门,孩子们还留在宅中,你以为会这么顺当吗?!”杜重威苦笑着说道:“幸好在辽国我还有一个儿子杜弘璲,不至于隔绝血脉,日后也有人供奉你我的牌位!”
石氏长叹一声,悔不该当初啊!早知道,自己对那小妾生的杜弘璲也该疼爱一点,日后还要靠他给烧纸钱呢。石氏疑惑地问道:“老爷,既然弘璲在辽国当人质,您为何还向那董遵诲通风报信呢?万一他斩杀了那耶律敌禄,您岂不是大大地得罪了大辽?!”
“你总是这般沉不住气,要我说,如果你在官场厮混,早就被人吃得剩不下半根骨头!”杜重威往石氏身前一凑,将她被风吹起的乱发梳好,低声说道:“我只是悄悄告诉董遵诲,并无外人在场。而且我说的是:‘辽军的武器被收缴,午后已经全部离城,按路程计算,今夜他们将在洺州宿营!’可是耶律敌禄和他的贴身亲兵乃是我第一批释放的俘虏,我可是特意送给他们马匹代步,应该早就远去了!董遵诲一伙就算一人三马,也绝对追不上他们!这样一来,也算与那耶律敌禄结个善缘,希望他日后得知洺州之事后,会帮助咱们照顾下弘璲吧……”
且不说石氏与杜重威相顾叹息,单说董遵诲他们快马加鞭,终于在天色将黑之时越过了辽军,提前到达洺州城外二十里的一处平原。此处地势平坦,适合骑兵突击,在出发之前,就被董遵诲选为了预定战场。
十个人翻身下马,连忙松开马肚,让战马好好歇息一番。顾不得自己吃饭,就取出麦饼,将其掰碎,捧在手里喂给战马。等到战马吃饱了,董遵诲他们这才凑在一起,拿着麦饼狼吞虎咽起来。吃饱之后,留下机灵的周云鹏放哨,大家枕着马鞍,很快入眠。
辽兵没有战马代步,等他们走到这平原的时候,已经接近半夜。士兵们又累又饿,力气消磨殆尽。而且随身又没有什么长兵器,沿途看到不少结寨自守的村落,辽兵们也不敢如往常一般烧杀抢掠,只能够咽着吐沫悄悄离开。
周云鹏听到动静,连忙将大家唤起。众人相互披甲,又将马鞍捆好,幸好马匹都上了嚼头,不会发成太大的动静。大家趴在草丛中,悄悄探看。
这时领军的耶律浑见士卒疲敝不堪,便大声动员道:“兔崽子们,如今咱们总算来到洺州城外,只要再行军二十里,就能达到洺州。到时拿出杜重威开具、刘某人批示的表单来,洺州守军就会供给粮食、被褥,咱们也能好好休息一番。听我命令,点起火把,加速前进!”
他大声用契丹语鼓动着,可是士兵们却无动于衷,大家拖着疲倦至极的身子,一步步地往前挪动。
耶律浑的一番话只起了一个效果,那就是让埋伏在一旁的董遵诲他们确定了打击目标。夜色朦胧也看不清,反正说话的应该就是辽军的最高指挥耶律敌禄才对!
董遵诲低声说道:“兄弟们,跟紧我!”说完他一提战马,往那耶律浑方向冲去。在董遵诲的左面是马德海,右面是刘庆义,三人各持刀枪,纵马飞奔!
等到耶律浑发现异常的时候,董遵诲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带着高速奔袭的风声,将他的人头一刀斩下!辽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董遵诲等人已经策马离开!
辽军失去了统帅立即大乱,顿时四散开来,各自逃命!只有百余名幸运的辽兵回到了辽国,其余人都饿死在回国的路上!
不久董遵诲他们便发现,所斩敌将并不是耶律敌禄,但他们也失去了突袭的机会,只能黯然回城。回城之后就被汉军细作发现异常,报于刘知远。董遵诲坦白从宽,刘知远虽然对他很是欣赏,但更担忧辽军可能的干涉,便撤销了之前的封赏命令,命他在高行周营中好好反省。不过,董遵诲这次终于能睡个懒觉喽……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25章西行平叛(1)
十月十二,杜重威大开四门,率领邺都文武官员一同出城,向刘知远投降。刘知远接受了杜重威递上的降表,按照事前的许诺,公开册封他为太傅兼中书令,并封其为楚国公!
按理说杜重威受封公爵之后,应该有许多人前往庆祝才对,不过围城两月,邺都百姓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大家都对杜重威恨之入骨,不仅没有人前往祝贺,每次杜重威进出,百姓们都用碎石烂瓦向他投掷,并破口大骂。
看着眼前的局势,杜重威心中惶恐,于是不待刘知远开口,便“自愿”献出自己的家产,并奉上邺都府库的所有钥匙。
刘知远欣然接受,大肆赏赐、提拔立功将士,将士们欢声雷动。就连御营中的赵弘殷,也因为认真值守,被提升为护圣都指挥使;他的儿子赵匡胤仪表堂堂、人物出众,本是区区都头,虽然没有立下战功,但大家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也被任命为侍卫亲军步军中的营指挥使。
而功过相抵的董遵诲等人只是领到了赏银,却没有得到丝毫提升。不过他的事迹已经在军中传开,大家都知道:有个来自随州的家伙,不仅天生神力,而且治军有方,所部军队愣是抵挡住十倍辽军的冲锋;他还为了替阵亡部下报仇,愣是放弃了陛下对他的嘉奖与册封,长驱百里斩杀辽军将领!
人在做天在看,虽然董遵诲没有得到提升,但却依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时有人做东请他过帐一聚。在城下休整的这几日,董遵诲等人的酒量明显见长,尤其是负责迎来送往的张逸,酒量更是飙升!
刘知远一面在邺都整顿军马,努力消化杜重威的五万旧部;一面派出哨探极力打探周边军情。
十月十四日,刘知远得到消息,赵匡赞派遣使者前往后蜀投降,并请蜀国派兵从终南山方向接应。
十月十六日,后蜀国主孟昶派雄武军都押牙吴崇恽,带着枢密使王处回的亲笔信件,前往凤翔军游说侯益归附。侯益有所心动,这时吴崇恽又奉上大笔的金钱,侯益便许诺归降后蜀。
十月十七日,侯益令吴崇恽携带官兵名册、粮食等储藏账簿等信物,返回成都。而后,侯益联合赵匡赞一同上疏,请后蜀火速发兵接应。
十月二十日,后蜀国主孟昶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兼中书令张虔钊为北面行营招讨安抚使,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为其副手,又任命宣徽使韩保贞为都虞候、监军,集结北征军五万宣誓出击。
张虔钊自散关率部出击,何重建率部从陇州出击,夹击凤翔。奉鸾肃卫都虞候李延珪率军两万,从子午谷出击,遥遥呼应赵匡赞。其余各路人马自成都出发,旌旗连绵数十里,声势极为浩大!
眼见着局势越发恶化,刘知远乃命令大军南下返回开封,准备西进征讨。董遵诲等人虽然没有加入御营,但也随着高行周的归德军旧部南下,到达开封。
这时邺都大胜的消息已经传开,就连回鹘部落也得知了消息,派出使者庆贺。不料使者却被党项部落袭击,所携带的财物损失大半。回鹘使者派人向刘知远哭诉,祈求皇帝为他讨回公道。
刘知远欣然答应,命令左卫大将军王景崇、将军齐藏珍等人,率领两千禁军,惩戒党项部落,迎接回鹘使者。当然迎接回鹘使者只是一个附带的任务,刘知远密令他们顺势经营关西地区,迅速到达西部地区,免得侯益过分扩张势力。董遵诲等人由于在邺都时出现不服从军纪的现象,也被刘知远下令参加此次出击,以将功赎罪。
不过王景崇率部还没有出击,晋昌军节度判官李恕已经携带赵匡赞的请罪奏章,来到了开封。
原来李恕常年担任赵延寿的幕僚,后来受赵延寿委派,前往赵匡赞麾下辅佐处理军政大事。赵匡赞向后蜀刚刚派出使者,就听说了刘知远的汉朝攻克邺都的消息,很是震惊。这时李恕向赵匡赞进谏道:
“大人,燕王(赵延寿)北入蛮荒,岂是心甘情愿?不过是迫于辽军的军威而已!如今大汉政府刚刚建立,兵精粮足,正在全力招揽安抚各地势力。就连割据邺都的杜重威,现在也被奉为楚国公,太傅兼中书令!您只要向汉朝承认以往的错误,回归中央,肯定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后蜀偏居一隅,您投靠他们,实在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正所谓‘马蹄那样小的水坑,容不下一尺长的鲤鱼(蹄涔不容尺鲤)!’如果您还不改变主意,一定会后悔无穷!”
赵匡赞耳根子很软,一下子就被李恕说服,连忙派他前往开封,请求皇帝批准自己前往开封朝见。于是王景崇暂缓出发,李恕也来到了开封皇宫,求见皇帝刘知远。
刘知远立即下令召见,一见面就毫不客气地向他责问道:“赵匡赞为何投靠蜀国?!”
李恕连忙解释道:“陛下,赵匡赞大人过去接受过辽国首领的任命,他的父亲有曾在辽国任职,有人说陛下将要追究曾任辽国伪职的官吏,所以一听说杜重威起兵作乱,我家大人也心里没底,害怕朝廷追究他,这才归附后蜀。他并没有任何异心,只不过想要保留性命而已。但最近我们听说杜重威被陛下赦免,知道陛下心胸开阔,有海纳百川的肚量,认为朝廷一定会考虑赵匡赞大人的实际情况,对他进行保全安抚。赵大人连忙派我前来觐见,希望能得到陛下的赦免。”
刘知远轻轻颔首,恳切地说道:“赵匡赞父子,过去在晋朝的时候和我都是同僚,本来就是自己人,只不过身陷辽国蛮奴巢穴,身不由己而已。如今,赵延寿老大人身陷囹圄,被辽人迫害,我又怎么忍心加害他呢?!既然赵匡赞请你来哀求,我就赦免他的罪过,批准他来东京觐见!”
李恕大喜,连忙命人传回消息。赵匡赞此时为表诚意,没等李恕回来报告,就离开长安向东行进。
而侯益得知赵匡赞降汉的消息后,势单力薄的他也改变了口吻,很快上书朝廷,请求批准自己于二月四日圣诞日(皇帝刘知远的生日)返回开封祝贺!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26章西行平叛(2)
董遵诲回到开封以后,立即联系王政忠,托他将阵亡士兵的骨灰转送回随州。
王政忠看到居然有这么多份骨灰要送回随州,顿时吓了一大跳,这得多么惨烈的战斗啊!他连忙向董遵诲询问邺都发生的战事,当得知小楼一战只有董遵诲与刘庆义两人幸免时,王政忠连呼侥幸,抓住董遵诲的手说道:“大哥,你也忒要强!那辽军展开搜捕,你们干嘛要和他们硬拼啊,赶紧逃呗,干嘛要为了那陈观冒这么大的风险?!现在可好,人家升官发财,你却要去西北作战,值得吗?!”
董遵诲只是挠挠后脑勺,嘿嘿笑着不说话。
王政忠劝了几句,从身边的包袱中取出一副软甲来,塞到董遵诲的怀里:“上个月军械司有人在我的赌坊里赌钱,连输了三天,最后实在是没钱,就将祖传的金丝软甲拿来还债。我见他一脸菜色,还以为拿出什么破烂货色来糊弄我,没想到让懂行的一鉴定,这软甲倒是十分坚固,虽然挡不了刀劈枪刺,但是用来防箭却是十分妥当。这次你又要出征,做兄弟的没什么可以送的,就送你这副甲吧!这次你可一定要稳当了,老夫人前几日还让人送信来问你呢!”
都是自家兄弟,也不必见外,董遵诲解开外衣,将软甲穿在里面。取过母亲的信来,连忙拆开观看。就见母亲在信里大致写道:现在随州日益繁荣,来往的旅客不断增多,你父亲越来越忙,还将城池都整修了一遍。三弟杨光义天天练兵,有时率兵在外围猎,总是将猎得的新奇猎物派人送往府中。现在天色转冷,你一个人在外,一定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要受凉。军阵之上刀枪无眼,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太逞强。桂英前几日托人送来不少新缝制的衣服,她女红的水平倒是有所见长,来日必定是贤妻良母的好料子……
董遵诲心里一暖,自己来到邺都之后,先是忙着出使城中,接着又身负数创,但还是强忍伤痛追杀辽兵,一路上就没给家里写过信,没想到母亲一直挂念着自己,还特意让人往开封府里送信。他顿时觉得有些歉疚,连忙拿来笔墨纸砚,一边写一边说道:“二弟,你一会找人把信寄回去,再帮我买些礼品顺便捎回去。至于我受伤的事情,一定要保密,就说我在姥爷高行周的营中,一切安好就是……”
他和王政忠聊了几句,又从随州来开封镖局中轮训的新兵里抽调了十名士兵,便悄悄离开。反正这开封府里往来行人不断,他董遵诲虽然小有名气却远未到有人派人跟踪的地步,董遵诲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行踪暴露。
等他回到营中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懒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