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文物贩子在唐朝 >

第34章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34章

小说: 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听陆清羽突发此言,一时惊讶,俱都回过头来看向他。陆清羽轻移数步,踱上前来,指着各色笔中一管长峰羊毫说到:“毛笔贵在腰力十足,劲挺有力。似这等长长的笔毫,如何写得出坚挺的笔划来?”又指着一管抓笔说道:“这一管更是可笑,居然连笔管都做成这等模样,莫不成是卢公子异想天开,要拿来刷漆的不成?”说完,双眼微睨,呵呵冷笑。

卢鸿轻轻摇了摇头说:“早闻陆公子家学渊源,学富五车,见识不凡……不想孤陋寡闻至此!唉,世间传言,每每夸大其词,可笑!可笑!”

陆清羽初听卢鸿之言,尚面露得意表情,满脸含笑。待听卢鸿说他孤陋寡闻,不由一下子气得满面通红,直冲着卢鸿说:“你你你……说什么?你怎么敢说我……孤陋寡闻?”

卢鸿不慌不忙地说:“好教陆公子得知,阁下认作这刷漆之物,名曰抓笔,乃是专写榜书大字所用。想公子也以读书人自居,连个笔怎么会认不得呢?岂不是贻笑大方。这要传将出去,还真是件笑话呢。”

陆清羽听了卢鸿这话,一时气得直抖,直指着卢鸿说:“你小小年纪,居然也装着教训起人来了!什么榜书抓笔,我写了十几年的字,怎么从没听过,从没见过?你也不用红嘴白牙地吹法螺,若真能时,便写来看看!”

身边众人见这陆清羽如此狂妄,不由便有些瞧得他轻了。卢鸿上次在玄坛讲经时,人物风度,均极得人心。各兼所书的讲经录,书法精绝,郑家人都是心知肚明。卢鸿向以擅制文房四宝闻名,于这毛笔的见识上,怕也没几个敢说就强得过他的。现在这陆清羽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只怕是要自取其辱。身边几个士子这般想着,不自觉地便离开陆清羽一段距离,竟是将他晾了出来。陆清羽一见,知道是众人不看好他,更是怒发如狂,一迭声地要卢鸿写来看。

卢鸿听了陆清羽的话,也不与他动怒,只淡淡地说:“要说今天,群贤毕至,也不是在下逞强的时候。只是看陆公子这意思,我要不写俩字儿,倒是没办法交待了。也只好勉强试试。只是我这字写得略大些,却还得烦陆公子你挪两步,腾个地方出来。”说罢,便招呼洗砚准备桌案。

洗砚连忙着人搬过一张大案子来,拿了一个七寸多的歙砚罗纹墨海,取了一锭四两大墨,磨将起来。

此时宴会已经到了尾声,众人均已围了过来。这抓笔如何写字,在场之人可是均未见过,一时议论纷纷。

此时卢鸿却是不急不忙,借着洗砚磨墨之时,尚在向郑思庄讲解手中各类笔的妙处。只见他拿出一只狼毫小笔向郑思庄说:“思清兄请看,这便是世人所说的狼毫笔。这狼毫笔与兔毫笔,其实颇为相似。只是因为用了新法制成,蓄墨更多,书写时便更为流畅。此外这狼毫较之紫毫,弹性略差,但笔致柔顺。更有一件好处,便是耐用。那紫毫刚而易折,一管笔用不了多久便秃了,不堪再用。故古人往往有积笔成冢之说,只怕家境略差的人家,都用不起它。这一支狼毫,使用的时间,要顶得数支紫毫,相对而言,却是价廉多了……”只听他滔滔不绝,讲得偏又细致入微,眼睛则是看也不看陆清羽一眼,只把陆清羽气得脸色如猪肝一般,只是不好当场发作。

第四卷 范阳经会

第十一章 对联终于面世了

这卢鸿讲完狼毫,又讲羊毫;讲完羊毫,又讲兼毫。将那短锋、长锋、斗笔等等从头讲了一遍,一支又一支。直到陆清羽气得不行,连连问卢鸿写还是不写时,这卢鸿才说:“那墨方磨就,还要发上片刻,才好书写。其实这等简单的道理,陆公子练过十几年的字,自然也是明白的了。”噎得陆清羽说不出话来。

再磨磳片刻,看那陆清羽的脸都快绿了,卢鸿才将手中笔放下,只取了那只抓笔在手,缓步走到大案前。此时洗砚已经铺好了一块毡子,正同几个下人一起,去准备大纸。

唐时书写,纸下并无衬垫毡子的。因为当时书写的大都是小字,况且纸经过处理,并不是很吸墨,毡子也无甚用处。但书写大字时,纸下则非用毡子不可,不然那纸一吸墨,便要与案子沾在一起,影响效果。

陆清羽见了,自然又免不了嘲讽几句,说道:“难不成卢公子是要效那右军东床之行,坦腹毡上,高卧而眠,然后才有精神书写不成?”此话他觉得甚是巧妙,却是无人喝彩。众人早就看他有些过份,不再出言附和。

这时洗砚同家人,一起将纸取来。众人一看却是一惊,原来卢鸿要洗砚拿的,乃是自家抄制的丈二匹,宽有二尺余,长有丈二,雪白如练,平平展展铺在案上,两头还分别要两个家人扯住。此时世上,还未见过这等大纸,众人尽皆称奇,对卢鸿接下来的表现更是期待。

陆清羽见了这等阵式,才有些心怯。原想那抓笔,笔杆只是个粗圆木柄,如此大笔,笔尖如何能够使转书写得来。这时见了卢鸿要人铺上这等大纸,显是有备而来,只怕自己却是孟浪了。只得一会从书法上挑他些缺点,免得惹人说自己见识不够。

卢鸿此时站在案前,却是满脸平静。右手执定抓笔,于龙尾罗纹墨海中饱蘸了浓墨,荡得几荡,左手在纸上轻抚,深深吸了一口气,微微凝神,右手笔却倏地提起,也不管它墨汁淋漓,将笔头于纸上杀锋直入,以腕运笔,或正或逆,或顿或挫,笔势如龙蛇飞动,写下斗大的一个“自”字来。

扯纸的几个家人齐齐动手,将纸移动停当。卢鸿手下不停,笔走墨飞,如兔起鹞落,几个大字片刻即告完成。

卢鸿略看了看,要洗砚将这一条取过,悬挂在那厅内门右侧的大柱上去。只是这字写得实在是太大了,便有家人将过年时挂灯笼的梯子搬将来,方才挂好。

这边才挂好,另一条又写好了。众家人又搬过梯子,将这一条挂在左侧柱上。众人适才只是惊叹卢鸿大字写得笔法势如奔雷走电,但文字过大,反倒难以看出妙处来。此时两条书条高高悬起,众人远远看了,却是写的一幅对子:

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

唐时虽然诗文中也讲求对仗,但将其以对联的形式悬挂张贴的,却是绝无。初时众人还以为卢鸿上那大纸,是欲要写一件大幅横轴出来。谁知写来却是一句对子,分为两纸竖幅,一左一右悬挂起来,单说这形式新颖,真是闻所未闻。

古人说有笔如椽,自然是夸张。但卢鸿这两联大字,笔划足有手腕粗细,字大如斗。两联自屋顶直垂而下,便如银河直落,远远看来,更觉气势开张。大字为真书,浑厚苍劲,但行笔间每有映带,虽然少有牵丝,却更增笔断意连之趣。众人见惯了小字精书,均是手掌中把玩展阅之物。乍然见了这等鸿篇巨制,更兼词意豪健,气魄不凡,一时神为之夺,竟是全场默默,说不出话来。就是刚才打定了主意要挑出点毛病来的陆清羽,此时也只是呆呆地看着这两联大字,浑然忘了自己刚才的想法。

正当场内众人集体失声之时,却闻一个低沉的声音说:“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好句子,好书法!”

众人回头,却是一个儒袍老者,面貌清癯,三缕长髯直飘至胸前,正由卢祖安等人陪着,步入厅来。只见他两只眼睛光芒闪动,看向厅中两条长联,正自点头。

众人看这老者气度不凡,却是尽皆不识,一时都未敢接言。卢祖安言道:“祭酒大人夸奖了。却是小儿卢鸿凭借雕虫小技,便作卖弄,难当识家法眼。”说罢对卢鸿说:“鸿儿,还不快来见过孔大人。”

卢鸿见此情景,哪还不晓得面前的便是名闻遐迩的孔颖达到了。连忙上前几步,施礼道:“学生卢鸿,见过祭酒大人。薄行无状,忘乞赎罪。”

孔颖达微笑不语,声音甚是柔和地说:“早知卢家千里驹之名,玄坛讲经,首倡气学;更闻四宝皆精,书翰独步。以往老夫还想或有溢美之词,今日一见,方知更在传言之上。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卢祖安自然是替卢鸿逊谢不已,孔颖达只是微笑不答,看向卢鸿的目光颇为欣赏,又勉励了他几句,才在卢祖安的陪同下去了。

原来这孔颖达也是才到范阳,卢祖安等人将其迎入,才过厅门,便见了众人在厅内聚观卢鸿书法。众人虽然都是海内名宿,见多识广,但这等对联这等书法,也是未曾得见。观赏再三,孔颖达便忍不住出言赞叹,更要见识一下写字的书家。待知写字的便是玄坛讲经的卢鸿,更是青眼有加。

古人言“书为心画”,认为书法一道,最是体现文人的修养与气质。卢鸿素有书名,但见者不多。更有人觉得以他十几岁少年的功力,能写出什么样的字来,也不过是临得几本字帖,于前人得个形似罢了。今日这大字一出,可谓“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竟觉得以前见的那些精致书迹,虽然柔媚生动,但要论到气象格局,在这两联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孔颖达等既然都已经如此推崇,那陆清羽就算是有心要找些毛病,也是不敢出口了。自己叔父虽然也有些声望,但比之孔颖达国子祭酒这样的名望地位,却又远远不及,何况自己这样的子侄之辈?心灰意冷之下,也只好随着众人,敷衍夸奖了几句,再不提那抓笔等事,趁人不注意,便寻机离去了。

等晚间到陆蒙房中请安时,陆蒙也向陆清羽称赞卢鸿书法,又说孔颖达对卢鸿赞许有加,要他借机与卢鸿多多交往,以为日后助力时。陆清羽心下更是郁闷,唯唯应是之余,不怪自己目中无人,出言挑畔,却怪卢鸿扫了自己的面子,暗生恨意。

第四卷 范阳经会

第十二章 经会成了经辩

次日一早,别院中热闹非凡,范阳经会终于正式开始了。

在开幕式上,现任国子祭酒孔颖达先生做了致词。孔颖达先生首先感谢了范阳卢氏经会组委会和成千上万志愿者不辞辛劳的劳动。孔颖达表示,范阳经会的举行,是大唐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推动经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的进一步发扬,以及培养后来人才、发现新生力量发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范阳经会作为一种象征、一份理念,必然长久传承下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颖达先生最后说,我们处在同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一个梦想,希望本届经会带给大家欢乐、希望和自豪。

最后,现任卢氏族长、第一届范阳经会组委会主席卢祖安先生宣布:第一届范阳经会正式开幕!

从形式来看,范阳经会与玄坛讲经不同。玄坛讲经受了玄坛胜迹的庄严气氛地影响,比较传统而严肃。讲经形式以主讲人解经为主,虽然也有不同观点的辩论,但也多双方各自讲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范阳经会则不然,形式灵活生动得多。每日一位论经者上坛,先讲解经义后,却允许其他诸人上坛提问甚至对辩,经论事实上变成了经辩。这一改动方式,自是使场内诸人兴趣大增。

这一创新自然是卢鸿提出来的。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若作为习经者,只是被动追随前辈足迹,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怕终生也难有成就;而经学如果不许人怀疑挑战,长此以往,也终会变成一潭死水,再无发展进步可言。再则出于经论现场效果及知名度的考虑,这样的方式自然会更吸引人,引起天下读书人的兴趣与推崇,提高范阳经论的声望和地位。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阴险的原因,就是卢鸿也实在是想看看崔三醉和陆蒙对掐的场景。当然这个目的,卢鸿是肯定不会在提建议时和卢祖安说明的。

经辩的效果相当不错。前两日,分别由辽西段荣暄和青州黄升讲解《孝经》与《论语》。那段荣暄似有些胡人血统,高大白晰,仪表堂堂。讲起孝经来,则是妙语连珠,表情生动。众人听着,不时点头。待其讲解已毕,便有一名郑家的青年学子,首先发难,上坛攻讦。这段荣暄言语平和,风度出众,却将对辩之人的言论,一一驳却。对辩之中,更掺杂有几段诮语,引得场中笑声一片。

黄升与段荣暄恰恰相反,其貌不扬,声音也沙哑低沉。其讲解的《论语》,观点虽然无甚新意,但功底极其扎实。这黄升在青州,弟子众多,其中不乏贤良,是故极得人尊重。黄升讲完,一时竟无人登场相辩。最后还是卢氏一位中年士子上坛,与黄升相对谈论,语气平和,探讨多过辩论。还好胜在二人均是饱学之人,虽然不似前一日生动活泼,但片言只语,也多有来历出处,更每每引起坛下人支持之声,觉得收获良多。

到了第三天,陆蒙终于出场了。

若说卖相,这陆蒙确实出众,只见他白衣胜雪,望去如神仙中人。开口讲经,声音清朗,出场便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