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0章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0章

小说: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前世,到商场买一个望远镜顶多是几十块人民币;可是在宋朝制造一个望远镜相当于几十万人民币。一般的人根本制造不起,也多亏他是大宋王爷,不差钱。

“总算是制造出了望远镜!若是将望远镜用在战争中,那金人就有的受了……”

这个时代可没有卫星定位,也没有雷达,更没有飞机侦查,可以说视察敌情全靠骑兵侦查。这样落后的侦查方式,情报探知手段极为落后,往往是敌人已经靠近了,才发觉敌人。

在宋军与金军的交战中,由于情报的落后,宋军往往是来不及反应,金军就出现在眼皮底下,根本来不及结下阵型,金军的铁骑就冲击而来,然后摧枯拉朽般横扫,宋军快速奔溃,然后放羊了,接着就是大规模的屠杀。

而有了千里眼,宋军至少有了准备的时间,可以减少一定的损失。

不过,赵朴不打算将千里眼,送给那个便宜大哥。没办法,宋钦宗太废物了,送给的下场,也只是资敌的料。要送也要送给岳飞那样的千古名将。

包好千里眼,赵朴正打算离去,忽然间听到外面乱糟糟一片,心中不由打了一个突突,金军不会进城人吧。可是立刻摇了摇头,他的历史知识很是贫乏,可也知道汴梁城打了两次才打下,太原失手之后,两路金军围攻,汴梁城才失守。

现在绝对不会失守!

压下心中的紧张,赵朴向外面看去,看到的不是穿着甲衣的金军,而是一群读书人,准确来说是太学生。

“这又是干什么?”赵朴嘀咕道:“前不久,太学生游行示威,除掉了蔡京童贯等人,现在又不会是要除掉四奸吧!”

“唉,朝廷出了奸臣,要议和。大学生不服,向官家情愿,愿誓死抗敌,共同抗击金贼!”那个制作千里眼的工匠愤然道,“西军快要赶到,可是官家为何要议和,定然是出了奸臣!”

果然读书人,最是热血。

只是可惜了,读书人向皇帝情愿,多数会被认为威逼的嫌疑,找到猜忌,或是镇压。

“可怜呀!”赵朴道。宋朝版的五四运动又要上演了,只可惜他注定无法觉醒国人的血性,绵羊还是绵羊,永远张不出犄角,绵羊变不成山羊。宋人的血性一直没有觉醒,直把杭州作汴州,直到最后崖山悲剧。

洗刷靖康之耻,成为南宋人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而这些参加情愿的太学生,结局也是悲剧的,因为没有一个帝王愿意被挟持,哪怕是有千万种理由。

……

“可惜,我是皇子,不是太学生。不然我也要参加宋朝版的五四运动!”赵朴心中遗憾道。

身为皇子,身为仪王殿下,他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逃税漏税,可以走私,可以欺男霸女,可以抢占民田,可以殴打官吏……总之他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谈论国事。

唯一破戒,也就是向便宜老爹宋徽宗,讲述六胜六败论。六败意指,不要高估宋军的实力,宋军很差,极端差;而六胜则是要说,宋军虽然很差,但是只要坚持抗战,坚持久战,只要不妥协,不投降,迟早会迎来胜利的,迟早会耗死金军的。

就像当年的抗日战争一般。抗日战争与其说中国人击败了侵华日军,不如说中国人耗死了日军。

在他看来,这与当年的抗日战争相似极了。

不同之处就是,宋朝有着世界第一的gDP,总量上完爆金国、西夏、辽国总和。而抗日战争时,中国只是落后至极的国家,各个方面都是完败于日本。

那次之所以向老爹进谏,为的就是想要坚定宋徽宗的抗金决心,不要被金军吓破了胆子,退位跑掉。然后让大哥当上皇帝,这样免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大换血,减少朝局动荡。毕竟,金军兵临城下,朝廷上下再也经受不住折腾。

不折腾,就是最好的抗金策略。

可惜了,宋徽宗还是退位了,最后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朝廷上下,都是忙于换血,忙于谋取利益最大化,那里顾忌上抗金。而抗金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利益最大化。

这再一次说明,穿越者不是万能的,尽管他可以洞察到未来发生什么,可是他还是无力改变着一切。靖康之耻的悲剧,还是依照着固定的轨迹发展着……

……

穿越以来,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舒适生活。

这里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唱片,没有电脑,也没有汽车,没有一切现代化工具,一切很原始很落后。可是赵朴却喜欢上了这个社会,在这里他是王爷,人格得到尊敬,活得有尊严。

哪像在前世,有着诸多的现代化工具,可是睡得比狗迟,起得比驴早。可是最后,爹妈看不起,老师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老板看不起,客户看不起……最后过得特别没有尊严。

他可以忍受一切苦难,就是不能忍受没有尊严的日子。

在他的世界中,尊严最高,为了尊严他可以舍弃一切;同样谁若是夺去他的尊严,他就跟谁拼命。

为了尊严,他要避免靖康之耻发生。他可不想过被金军狗一样的牵着,又是打,又是骂,自己的女人还被圈圈叉叉无数次。那种没有尊严的生活,他宁愿死去。

看着太学生游行,前往皇宫面前请愿,赵朴的冷静的心再度火热了起来。

这群太学生可能有些冲动,可能有些无知,可能容易被蛊惑,可能容易被人利用,可能有太多的缺点。但是至少有一个热血之心,有着向往自由,不屈服于强权的意志。

让他们死在情愿愿中,无畏的牺牲,太可惜了。

想到这里,赵朴再也无法镇定下去。这群热血青年可以死,但是绝对不能死在无价值的请愿中。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够一个。在没有杀死两个金军前,这群热血青年,不能死。

迈步急速的走向楼,加入了太学生的队伍中。

“朝廷出了奸臣了,汴梁还有十万禁军,足以守住城垣。城内还有百万居民,可以随时组织起二十万青壮年,形成民军。远处的西军不久将要达到汴梁了,里应外合之下,金军必败,可是奸臣却是蛊惑管家,要割地称呼臣,献上城内上万妇女,论斤卖两,送给金人,卖祖求荣!”

“这不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可以赎钱买太平;可是这是汴梁城,我们已经退无可退,金钱无法买来太平,只能助长金军的嚣张气焰。金军灭了辽国,俘虏了辽国的天诈帝,现在,又要灭我宋国,俘虏官家。”

“晋朝有永嘉丧乱,我朝靖康之耻,不远了!”

“奸臣乱国,五胡乱华不远已!”

“不妥协,不退让,不签订城下之盟,泱泱华夏,岂能屈服于蛮夷!”

“宁可汴梁被屠城,不愿城下之盟!”

太学生喊着口号,声音惊动了整个汴梁城,一些市民,一些商人,一些军士,五花八门各色人群都纷纷加入。原本仅有千人的队伍越来越大,渐渐变为了上万人之多。而队伍还在不断的壮大。

听着这些口号,赵朴心脏也是砰砰乱跳,前世网络上总是说宋朝抗战意志薄弱,都是投降派,多是软骨头。现在才发觉,口号一个比一个激进,恍然间由衷回到二十一世纪愤青横行的岁月。

第14章太学生请愿

“那个喊着,宁可汴梁被屠城,不愿城下之盟,太学生是谁?”

“他是秦桧大人的二子,秦禧!”

“当今,满朝上下,都言议和,只有寥寥几人坚决抗战,其中就有秦桧大人!”

靠!麻痹的,太疯狂了!

一瞬间,赵朴的世界观凌乱了。竟然是秦桧的儿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诸多的奸臣,若是排上一个奸臣榜,秦桧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的第一。蔡京童贯之流,比其他来差了很多;王莽董卓之流,在他面前抬不起头,似乎只有后世的汪精卫可以媲美。

正如同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人一般,坏人往往是由好人变成的。

例如秦桧,在前期可以说是坚定的抗金分子。金兵进攻宋朝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这时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要的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诈,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让他们进朝门上殿堂.当时要弭兵就得割地。北宋派秦桧和程璃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进行谈判。秦桧在谈判中尚能坚持上述意见,于是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后来,金统治者“坚欲得地,不然,进兵取汴京”。朝中百官在讨论中,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认为不可。

可是到了后期,陷害岳飞,自以为杀了岳飞也没有什么,顶多是相当于杀死蔡京、童贯之流,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遗臭万年。排在奸臣榜第一,牢不可破,世人再也没法动摇,更是留下了“青山有幸埋忠臣,白铁无辜铸造佞臣”。就连是后代也是以他为耻辱!

而在后世,一些叫兽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为秦桧辩白,说这是曲线救国,是为了百姓安乐,但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投降的本质。

前后为何差距会这样大,赵朴觉得理由只有一条:初生的牛犊不怕虎,长了犄角反而怕了狼。

年纪轻时,缺乏成熟的政治手腕,思考的也比较少;可是年岁大了之后,思考的多了,也越发的保守了,甚至是有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蜕变为一个政客。

在赵朴精神恍然,跟随者队伍继续前进。

游行还在继续,口号也越发的响亮,最后成群结队的人群,聚集在了皇宫门前。一些代表请求面见管家,而一些宫中侍卫则是紧张的维持着秩序,生恐一个不慎惹恼了这群爷爷。

宋朝奉行的原则是,赵氏与士人共同治理天下。

这也使读书人的脾气被彻底的惯了出来。可以大声的议论,胡乱的说话,不管有道理,没有道理,就是无法堵住读书人的嘴。可以嘛王安石,骂司马光,骂蔡京,而不用担心诽谤国家领导人的罪名。

也不能武力镇压,不说朝中大臣一致反对,还怕青史上留下恶名。总之最后还得好言相劝,说服读书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言论自由。可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言论太过自由了,导致思想有些混乱,缺乏统一的思想。若是在太平时代,思想混乱,顶多是出一些乱子,可是在金军兵临城下,却是致命的。

……

“官家不好了,外面的太学生又闹了起来!”一个小太监慌乱的喊着。

“太学生又闹了起来,也不知是那一个混蛋泄露议和的消息,真是该死!”宋钦宗眼镜中闪现出厌恶。从他即位以来,读书人就没有安生过。老爹给他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内忧外患,而读书人的心思也是乱糟糟的。读书人四处集会,清谈不断,大骂蔡京,大骂童贯,还有大骂李纲,总之只要是权臣都骂。似乎不骂这些权臣,就显示不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而在前不久,更是在宫前集会,大骂蔡京误国,童贯乱军,一举打倒了六贼;而如今,议和的风声刚刚走漏,读书人又闹腾了起来。

宋钦宗早就麻木了,那年劝解只是下意识的问道:“该怎么吧!”

周围的一些近臣鸦雀无声,读书人是恐怖的,臭鸡蛋、烂白菜扔过来,密密绵绵,躲都躲不开。

“官家,读书人也是义愤填膺,时间久了,闹够人自然会退去!”一个近臣道。

“那就让他们继续闹吧!”

宋钦宗有气无力的道。这群读书人太懂事了,国家大事,又岂是他们可以议论的。他也不想议和,签订那样咳咳的和约,可是内无良将,外无强兵,国库空虚,可以说除了议和之外,再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时间在流逝,已经一个时辰了,可是宫门还是关闭,也没有官员出来劝说,也没有士兵驱赶,只是这样僵持着。开始时还兴致勃勃的喊着口号,可是渐渐的嗓子也发痒了,想喊也喊不出。只是静静的坐在宫门前,似乎想要等着官家出来,亲口许诺不签订城下之盟。可是官家沉默人,以冷漠的态度应对他们火热的激情。

一些人渐渐失去人兴致,黯然离开了队伍。可还是有些人坚定的跪在那里。

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的时间,赵朴也是随大流一般的跪着,膝盖都有些发麻了,可还是看不到宫门打开的迹象。

这时,天上传来一阵打雷声,天色渐渐发阴,不久之后稀稀拉拉的下着小雨,最后小雨变成了大雨。这时,旁边的跟班连忙将蓑衣递过来,披在了赵朴的身上。赵朴心中不觉暗自庆幸,当王爷就是舒服呀,吃饭有人送上口,起床有人穿衣,如今下雨了,依旧有人送上蓑衣,不用担心感冒了。

雨越下越大,一些读书人站起身来,再度离去。人群又少了三分之一。而赵朴也是站立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