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229章

血沃轩辕-第229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义军的及时赶到,让即将城破的阿瑜陀耶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随后,城内城外一起配合,向葡萄牙人发起了最凶猛的反击。早就精疲力竭的葡萄牙人,在这愤怒的火焰面前,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景平二年二月二十七日,葡萄牙将军马斯力阵亡,同日,罗克多接替指挥权,他派出快马,来到东胡白古,要求中国人出面调停,解决葡萄牙人的困境,让自己的士兵尽快从死亡的境界中得到脱身!

在葡萄牙人的强烈请求下,大明诚意伯、云贵总兵、南征军副帅李定国,带着两千精锐的士兵,进入暹罗境内。

暹罗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局面,完全都是靠着大明朝廷的支持,因此当明军将士一路走来,迎接他们的是鲜花,是暹罗人一阵阵狂热的欢呼,是最热情洋溢的拥抱……

残破的阿瑜陀耶城下,李定国见到了那个曾经傲慢无比的罗克多。代表着大明朝廷的李定国向他提出了几个要求:

佛郎机国的军队一个月内必须全部撤出暹罗;佛郎机国在暹罗的一切产业必须全部交给大明朝廷来处理,以补偿暹罗在侵略中所蒙受的损失;佛郎机国的传教士必须在两个月内离开,暹罗的一切教堂将全部拆毁,取而代之的将是传授孔孟之道的中国学堂……

至于大明军队因为调停所蒙受的损失,大明乃泱泱大国,自然不会与佛郎机这种蛮邦小国一般的计较。只有一点必须强调,从此后佛郎机在大明周边范围内,不再允许有任何势力和军队的存在……

面对这样的要求,罗克多只能发出了苦笑,现在保住性命才是第一位的。可是他的心里一直在想着一件事,回国后必须向国内汇报,一个强大的东方国家正在无时无刻威胁着葡萄牙本国的利益。

由于大明军队的出现,葡萄牙人得以顺利地退出了暹罗。而李定国随后命令对饱受战火蹂躏的阿瑜陀耶进行救护。

当暹罗王巴塞通王出现的时候,这位暹罗的国王泣不成声,带着他的臣民们在李定国的面前猛然跪了下来:

“暹罗小王得以活命,赶走红夷,全赖天朝大军。从此后,我暹罗终身侍奉大明,不敢背叛。若违此言,我暹罗上下就是猪狗不如之辈!”

“暹罗王请起吧。”李定国淡淡地说道:“你暹罗本来就是我大明的属国,我大明岂可见属国有难而不救的道理?从现在开始,凡我大明一切属国,除大明军队外,皆不许有外国军队之一兵一卒出现,否则,大明必起大军征讨之!”

“大明万岁!万岁!!万岁!!!”

伴随着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李定国让他们站了起来,和颜悦色地对巴塞通王说道:“国王,此番暹罗已定,你是不是可以进入大明朝见新君了啊?”

巴塞通王略怔了下,很快就明白了李定国话里的意思:

“不经将军提醒,险些误了大事。小王这就知附近各国国王,刻日赶赴大明京师,以谢大明不世之恩情。将军,请容我准备几日,以多备贡品献上!”

第333章 大明律

在东胡,在暹罗,郑天瑞、李定国的部队取得了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在边关,以黄飙为首的四大镇将,也以咄咄逼人的气势让满清如芒在背。而在北京,大明的政局也在忠勇武英王朱斌的安排下,正在发生着一场重大的改变!

10月中旬,一个新生的机构,大明皇家最高法院成立。做事从来就一丝不苟的张云乐出任了皇家法院的院长。而将在新年里颁布的新的《大明律》,将是皇家法院最有力的臂膀。

大明皇家最高法院,和即将问世的《新大明律》,标志着大明正在一步步从人治走想法治。以人治天下,君强则国强,君昏则国弱。出现明君,则天下天平,国力强盛;出现昏君,则民不聊生,外敌环绕。

以法治天下,则天下万事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凡触犯《新大明律》者,皆可问罪。

但朱斌提倡的法治,与韩非子所说的“法治”并不是一个概念。韩非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一切都是围绕着如何巩固君王的利益而进行。而朱斌所提出的法治,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叫做“法制”,以法为制度,以法为准则。

从大明皇家最高法院开始,朱斌计划在一年内于全国各府、县皆建有法院。从此后,知府、知县只负责地方事物,而不再管理民间诉讼,刑事案件的判决,政法剥离,各有职司。

东、西厂、锦衣卫制度全部废除,以“大明皇家情报分析司”和“大明监察部”取而代之,分别由黄溪和骆养性充任二部首领。前者为大明最大的特务机关,分别负责国内和海外的情报。下设八部十一局,成员包括核心成员二十人,中层官员一千九百人,外围组织成员核定为十一万八千人,并且随时可以增加。但就是这十余万特务,在黄溪看来要同时负责国内和海外的情况力量还是显得薄弱,而朱斌对他的许诺是,每年可以向自己要求增加三次经费,人员随时可以扩充,只要把情报能及时地送到自己手里。

手拥十余万特务的黄溪,一跃成为了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但面对这一切,素来冷静的黄溪只在一次酒后对亲密好友说道:“巨大的权利好像把你推到了两座山之间的独木桥上,你只能战战兢兢地行走,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而大明监察部是一个制约情报分析司的机构,它拥有调查官员的权利。一应官员皆可查证。除了制约情报司外,其主要的职能为,打击大明屡禁不止的贪污腐败行为。这是大明的一个从开朝开始便存在的痼疾,朱元璋甚至用了杀人剥皮的酷刑也都无法杜绝。

而在大明景平朝,除了大幅度提高官员俸禄,高薪养廉之外,官员出现贪污腐败行为,一经查证,即有法院依据《新大明律》进行判决,而不仅仅是施以酷刑。

对内,则由景平帝亲自宣布,开始大幅度裁减太监和宫女的数量,大幅度削减皇室成员的规费,和用度,除确对朝廷立有大功外,不再对各王公大臣进行额外封赏。仅这几项,每年便可为朝廷省下近百万两银子。

而节省下的这笔银子,将全部'〃文〃'投入到'〃人〃'皇家科'〃书〃'学院以'〃屋〃'充研究经费……

对各封地的整肃也在同一时期展开。其一,在战乱时期被流寇侵扰的那些封地,不抵抗者立即收回其封地;抵抗但不力者有补偿的收回封地。封地之主战死,除非其长子才能继承,否则亦将封地收为国有。

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封地,亦将大幅度提高其税收,但其封地内对百姓的税收必须按照朝廷制定的标准收取,不得随意增加,一经发现任意增加者,封地立刻收回朝廷。

这一条明显触动了那些皇室亲王、权贵们的利益。本来以为大明恢复,自己又可以重新过上好日子的那些王爷们,一个都对朱斌痛恨得咬牙切齿。甚至有人公然指责朱斌违背祖宗之法,根本就不配姓朱。

而朱斌根本就不为所动,三次上书景平帝,请求朝廷收回自己和儿子的江南与山东两省封地,但三次都被景平帝驳回,并在朝会的时候,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动情地说道:

“大明若无武英王,亡之久矣;朕若无武英王,更不知流落何方。朕的江山即是武英王的江山,今叔父只得江南一省,朕若收回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辈!”

见皇上圣意坚决,朱斌只得暂时先把这件事情放到了一边。而随后,一场大规模的肃贪运动从京师率先开始了。事情的起因,便是从当初何墨进京提供的那份三十三人的名单开始。

接受何墨贿赂的三十三名官员早被罢官,但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朱斌下令将这三十三名官员重新逮捕下狱,由监察部统一审讯,而其后牵连出来的官员,达到了两百余人之多。

朱斌再次展现了他的雷霆手腕,凡牵连者、涉案者,不论官阶大小,不论身份尊贵,一律交由监察部审问,而后暂时羁押,待《新大明律》颁布后,按律问刑。

这些官员中不乏有人在朝廷里有强大靠山,而来头最大的,是宋王朱常隽的亲外甥。这位宋王朱常隽,论辈分是当今天子景平帝的叔叔,论功劳在当初景平帝登基之时也有拥戴之功。而朱常隽平生只得三女,这外甥便被他当成亲儿子一般看待。

事后查证,他的这位外甥总计接受各级官员贿赂,折合白银三十万两。从内部透露出来的消息,如果按照明年颁布的新的大明律法,已经必死无疑。

那朱常隽哪里甘心外甥就这么死去,当时就四下活动,但在此当口却是肃贪运动的风尖浪口,谁人敢在这个时候撞到枪口上,因此便对朱常隽的说情,一个个都避而不见……

实在没有办法的朱常隽,只得找到了当今的圣上。可面对长辈的哭诉,景平帝只叹了口气:“朝廷之强盛,在于君臣一心。若上贪而不追究,下面效仿的人就多了。如此一来,大明朝廷贪污成风,何时能够禁止?宋王亦是朝廷老臣,如何不知这个道理?”

朱常隽哪想到九岁的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愣在那里半晌才哭道:“老臣愿捐出全部身家,以为我那苦命的外甥活命之用。若再不行,老臣便请陛下发道圣旨,用老臣的一条命来抵充。陛下,老臣这辈子没求过人,可这次求您啦!”

“朕看过《新大明律》,这一条并不符合律法。”景平帝苦笑着说道:“功即是功,罪即是罪,功罪不能相抵。宋王,你虽不是朕的嫡亲叔叔,但朕其实心里亦把当武英王一般看待。只是这一次谁也帮不了你了,就当朕欠你的吧……”

景平帝给朱常隽的唯一恩典,是允许他到大牢里去看望自己的外甥,而当失魂落魄的朱常隽出现在大牢的时候,看到蓬头垢面,满脸充满了希望的外甥,他只流泪说道:

“你谁不好招惹,偏偏惹上了武英王这个杀星。休说你你舅舅,便是连当今皇帝也救不了你了。孩子,去吧,黄泉路上总有舅舅在陪着你……”

在从大牢里出来的当天晚上,宋王朱常隽便在家中服毒自尽,年仅五十五岁。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朱斌失神不语,只是在独自面对妻子陶慕晴的时候才叹息着说道:“我为了这个江山,差不多要把朱家人全部得罪光了,如果有一天我失势,一旦走了出去,只怕在黑夜里不知有多少冷箭在那等着我,朱家一脉在我手里也许会变得人丁单薄了……”

“那你呢,你不也是朱家的子嗣?”陶慕晴好奇的问道。

朱斌笑了一下,并没有回答。但他忽然想到了崇祯殉国的那天,微笑着对自己说道:“你根本就不是建文帝的后人,对吗?”

是啊,自己根本就不是朱家的人,自己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想过要为大明王朝尽什么忠;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甚至连自己都已经身体里天生就流着朱家的血脉,不,应该是流淌着大明、大汉江山的血脉……

……

肃贪运动牵连到的人中,宋王朱常隽虽然心里对朱斌痛恨到了极点,但终究他是朱家的人,心里还是一心念着大明朝廷,宁可用死来表明自己对朱斌的愤怒,也绝不会做出任何出轨举动,做任何损害大明的事情,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但有的人却未必和他一般想了。

礼部尚书张溥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门生弟子遍布天下的“大儒”,初到江南的时候,的确对朱斌充满了感激,甚至为了朱斌不惜得罪过朝廷。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当时的大明已经没有救了,而武英王的江南却正在蓬勃发展!

但随着江山初定,一切都在朝着正轨运行的时候,张溥却感到朝廷并不是在按照自己设想中的“正轨”在前进。

尤其是在废除原有的科举制度这一条上最是让他不满。本来在自己的设想中,自己教出来的弟子之中,熟读八股文的大有其人。一旦开考,起码能得中一批。等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安排这些弟子进入朝廷,慢慢壮大自己的势力。

但仅仅因为朱斌的一句话,这一切努力也就完全葬送了。

要考什么科学、天文、算术,这些东西对辅佐朝政有什么用处?这简直是在破坏祖宗之法。自己的那些得意门生,有谁学过这些?

科举制度的改革,让张溥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起初因为武英王的救命之恩而满存感激的张溥张先生,那点感激之情早就飞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怨恨。

肃贪运动之中,张溥有几个在朝廷里的故交好友也牵扯进去。张溥收下了那些人家里人送来的几副名画,找到了武英王朱斌,原本以为朱斌会卖自己几分面子。但万万没有让张溥想到的,反而是朱斌冷冷地对他说道:

“我听说你是因为收了人家的银子,这才为这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