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大勇对往回走地封沙道:“我们去看看张记铁匠铺的情况。”
侯大勇进驻灵州城后,把同心城和灵州城进行了分工,灵州主要是商业聚集的地方,同心城主要手工业聚集。在同心城的北城区,集中了包括普通铁器铺、木匠铺、陶器铺、织染署、造纸坊、马车坊、制酒坊等产业,这些手工作坊主要是供日常生活所品,大多是凤州商家转移过来的产业,这些手工作坊有大有小,比如富家商铺经营的铁匠铺,专门打造农具、小铁器等生活用品,规模已经很大了,占据了同心城内很大的一块地盘,而蜀人开的木匠铺规模也不小,至于陶器铺、织染房是大梁商人新开办的,规模就小得多。
至于为黑雕军生产武器的窦田、郭宝玉和新近从固原挖过来地张记铁铺,这些铁匠铺是黑雕军武力超群的重要因素,是侯大勇的心肝宝贝,就全部集中在灵州城内。
窦田、郭宝玉、张青海和陈凌心各负责一个铁匠铺,窦田铁匠营主要负责打造侯家刀、陌刀和马枪,郭宝玉铁匠营主要负责打造弓、弩,张青海主要负责打造青党甲和盾牌,陈凌心是灵州颇为有名的工匠,长于打造马车及各种配件。
陈凌心所在铁匠铺严格来说并不是铁匠,而是一个生产马车的作坊,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在同心城外和房当度所率党项军激战的时候,虽然形势不利。但是永兴军把运送粮食的马车连结在一起,就构成了一道抵御骑兵冲击的良好防线,这给侯大勇很大的启发,黑雕军以前是一支纯骑兵的军队,这种军队优点很多,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攻坚能力和防御能力不足,若在步军中使用特制的马车。既能提高步军的机动能力,又能增强防护能力,将极大提高黑雕军的战斗力。
侯大勇来到窦田所在的铁匠铺,距离铺门还很远的地方,就听见了铁匠铺传来了“当、当”的敲打声、风箱的呼呼声以及工匠们的喊声、骂声。刚进营门,就看见了热火朝天地劳动场面,虽说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在熊熊炉火的映照下,肌肉发达的工匠们仍是赤脯上阵,汗水不断地从他们身上滴下来。
窦田汗流满面的来到侯大勇面前。呼出的热气在冷空气中结成一团一团的白雾。窦田拱手行礼道:“节度使来了,铁匠铺新造了几把侯家刀,正要送到府上来。”
侯大勇在广顺三年在沧州就认识了窦田。对窦田的表情极为熟悉,他笑道:“窦郎急匆匆想送刀到我这里来,莫非又有什么新技术?”窦田对着正举着大铁锤的一彪形大汉道:“王老五,把新打的侯家刀拿过来。”
彪形大汉王老五是个蜀人,蜀语和中原话用词基本一样,只是语调上稍有些变化,他嘴里大声应道:“要得,等到。”然后又重重地砸了一锤,才把铁锤放在了一边,然后兴冲冲捧着一把新打制好的腰刀过来。
战刀的样式仍是侯家刀的战刀。从黑色的刀鞘抽出战刀,刀刃有一些漂亮地云纹,稍稍转转角度,就能看到凛凛的寒光,侯大勇用手指轻试刀锋,刀锋在手指的擦试下似乎有了生命,就如一只闻到血腥味而不停跳动的野兽。侯大勇随手挥动了几下,王老五在刀锋的逼迫下,竟然连退了几步。远离了刀锋才稍觉心安。
侯大勇连道:“好刀,真是好刀。”窦田心中得意,嘴上却道:“这刀和节度使那一把短刀相比,仍是相差极远。”侯大勇又舞动了几式,问道:“这刀是用什么办法打造的。”
窦田眉毛向上扬了数下,终于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得意神情,道:“自从看到节度使的那把短刀以后,我和郭宝玉日思夜想铸剑之法,造了无数的刀剑,虽说也是锋利无比,但是始终远不如节度使的那一把短刀。”
侯大勇心道:“我这把短刀可是二十一世纪特别部队配置的杀人利器,是现代科技的结晶,凭着大周的科技,是永远达不到这种技术水平的。”
窦田沉浸在自己的冶炼世界中,根本没有注意到节度使的表情,接着道:“到了同心城之后,我们铁匠铺的各项技术在大周朝已是首屈一指,风箱和焦炭都能大大提高温度,有了最好的灌钢技术,这个云纹是采用吐蕃人冷锻之法留下的痕迹,还学会了回鹘人的淬火之法,四种技术结合起来后,我们已经打造了二十多把好刀了,这把刀是最好的一把刀,现在我们铁匠铺要把此刀献给节度使。”
侯大勇取过刀,仔细端祥了一会,道:“在黑雕军中我用过三把腰刀,第一把刀是契丹人送的长刀,第二把刀是破浪刀,这是第三把刀,此刀的锋刃处有若隐若现的云纹,就叫做飞龙刀吧。”侯大勇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道:“此刀能否大批量生产?每月可以打造多少吧,大批量生产的侯家刀,质量是否会下降?”
窦田眉毛又向上扬了数下,道:“铁匠铺和铸剑师不同,铸剑师是十年磨一剑,我们铁匠铺是为军队配武器,必须要能够大量生产,按照节度使的要求,我们每一道工序,包括用多少料、用料的先后顺序等等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步都可以复制,二十几把刀的品质都相差不多,均好于原来的侯家刀,只是这把刀远较其他刀锋利。”说到的精彩,小羽只鼠地道:“所有程序都是一样,为何飞龙刀远远比其他刀锋利,我没有想清楚。”
侯大勇对于具体铸造工艺也不甚清楚,他只是记得冶炼的时候加入不同的元素会得到不同性质的特质,飞龙刀或许是凑巧加入了某种元素,因而变得特别锋利,只是这种元素以现有的条件无法检测出来,所以,飞龙刀难以复制,侯大勇想到这一层后,笑道:“既然不能复制,就算作神兵偶得吧。”
正在此时,一名亲卫带着数人走进了铁匠铺,当先的一人快步走到侯大勇面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道:“报告节度使,孟殊前来报到。”
第146章 争夺河套(十一)
在铁匠铺红红炉火的照映下,孟殊微黑的脸孔增添了些红润,紧闭的嘴角轻微向下,脸上线条显得层次分明,儒雅中带着些刚硬,更有着压抑不住的强大自信。
侯大勇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到孟殊了,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孟殊神情和相貌的突变,在德州小道初遇孟殊之时,孟殊还是一个弱不禁风的无助书生,经过了两年军旅生涯的锤炼,又有了执掌飞鹰堂和富家商铺的经历,军中职务也正常升至步军都指挥使,这些变化对于孟殊具有颠覆性,要不然,他或许还要为了一个秀才的名份而苦苦挣扎,所有的变化在孟殊相貌和气质上留下了深深印迹。
侯大勇、孟殊等一行人迅速回到了侯府,在侯府中院,放着一个罩着灰布套的笼子和一个罩着黑色布套的笼子,笼子里传来了鸽子的“咕、咕”叫声。
侯大勇和孟殊对视一眼,孟殊轻声说道:“成功了。”孟殊招了招手,跟在孟殊身后的一名飞鹰堂的弟子,迅速把灰布套揭开,两只竹笼子里各有三只淡灰色鸽子。侯大勇看到这六只鸽子眼前一亮,来在竹笼子旁边,仔细观察着这些或许能迅速改变黑雕军通信状况的信鸽。
侯大勇来到大周朝后,深受信息不便之苦,为改善通信状况,在飞鹰堂中实行了节节传递信息制度、传递信息的等级制度、密信制度等等,这些措施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安全性,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落后的通信状况,大梁朝堂上的变化,以及侯大勇给飞鹰堂的命令,都要经过黑雕军或飞鹰堂的信使拼命跑上半月到达对方的手上,而半个月时间,足以让新闻变成旧闻。
这些小小的鸽子。或许就是改变这一切地关键,因此,侯大勇就如看自己的情人一样,凝视着这些小精灵。封沙、罗青松等亲卫,显然不理解侯大勇地感受。他们看到节度使翻来覆去地看着这些鸽子,很有些不解,可是他们见到节度使郑重的模样,又不敢打岔,就静静的站在身后,不断地拿眼神询问孟殊,孟殊则含笑不答。
过了大约一柱香地时间,侯大勇才从鸽子身上抽回眼睛,问孟殊道:“试验过吗?”孟殊胸有成竹地道:“节度使交待了此事之后。我就派人四处寻找这种能回巢的飞奴,后来在海州找到这些最好的飞奴。”听到飞奴的称呼,侯大勇愣了愣可反应过来飞奴指的就是信鸽,打断孟殊道:“这些鸽子是黑雕军的一员,岂能叫做飞奴。就叫做信鸽。”
孟殊笑着解释道:“唐朝名相张九龄年轻的时候最喜欢鸽子,他把书信系在鸽子的腿上,专门用来传递消息,张相就称鸽子为飞奴,好,以后就称这些鸽子为信鸽。”又道:“海州有不少船家出海捕鱼,他们喜欢在船上养飞奴,不,是养信鸽。用信鸽来传递消息,最是快捷准确,这些鸽子是海州最好的信鸽,同时还买了九个专门训养鸽子地奴仆,这次我带了四名到灵州来。另外五名仍在大梁训养鸽子。”
“不错,孟郎想得周到。”
“信鸽买回来之后,就由这九人专门进行训养,我们试飞了很多次,从郑州到大梁,从海州到大梁,还从京兆府飞到过海州,成功率很高,这六只信鸽是成绩最好的。”
侯大勇在竹笼子边观察得极为仔细,他提问道:“我看这两支笼子里的信鸽不太一样,黑色布套的鸽子前半身长于后半身,站在笼子里抬头挺胸,眼睛也转得灵活,而灰色布套的鸽子前半身和后半身差不多长短,用半蹲姿势站立着,这两类鸽子有什么区别?”
孟殊露出了佩服地神情,由衷地赞道:“节度使观察得真是仔细,若不是行家,很少有人能看出其中的差别,这两种鸽子的特点不一样,前长后短型是典型的短距快速鸽,这类体型的信鸽由于身体前沉,为平衡的需要,站立时常常得抬头挺胸。飞行时,由于前后平衡感不一样,不用力拍翅膀就有下坠的可能,故而其双翅拍动的频率比其它体型的信鸽略高,因拍翅速度快,飞速就会加快,往往能率先归巢,不过,万事有一利就有一弊,这种信鸽地缺点是消耗体力太大,飞行时间一长就飞不动了。”
孟殊看侯大勇听得极为认真,稍稍停顿之后,又道:“身体前后等长型的信鸽肌肉发达程度与双翼、尾羽长度的比例适当,有利于轻松地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度的飞行,只是这种鸽子看上去没有前一种鸽子气派,经过试验,这种鸽子记忆力特别强,找巢能力是数种鸽子中最强的。”
侯大勇随着孟殊地讲解一边观察着鸽子一边频频点头,道:“孟郎真是成熟了,能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短距离信鸽速度快而飞行距离始很适合灵州城到同心城这种距离或者是各个军营之间的联系,我就给这种鸽子取名为闪电侠,几只鸽子分别叫闪电侠一号、闪电侠二号等等,另一种鸽子线条流畅,适应远距离飞行,就取名为郑和,鸽子分别叫做郑和一号,郑和二号。”
这两种鸽子其实都有自己的名字,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侯大勇发了话,闪电侠和郑和就正式成为这两种信鸽的官方正式名字,闪电侠的名字,孟殊还能够理解,可是这个“郑和”的含义就让孟殊很是纳闷,郑和——……——即不响亮,又不幽雅,更不形象,倒象一个郁闷男人的名字,孟殊看到侯大勇取过名字后略略有些陶醉的表情,也就把疑问放进了肚子里。
侯大勇离开大梁之后,有半年没有见到符英,符英曾在显德三年秋天让人带过来一封信件,由于是普通的家信,就没有开通飞鹰堂加急送信通道,就让军士按正常路线带过来,结果,侯大勇在显德四年春天才收到这一封迟来的问候。
侯大勇看到这些信鸽。就道:“准备文房四宝,纸条小一些。要能够绑在鸽子上,我要试试信鸽的飞行能力,看大梁侯府能否收到这封信件。”
罗青松马上到书房里为侯大勇准备纸墨。准备妥当后,侯大勇走进了书房,提出笔却颇为踌躇:写在西北的胜仗,这些内容适合写在奏章里,似乎不太适合夫妻间悄悄话;写同心城的婚配故事,一两句话又说不清楚;写自己收了一个胡女在身边,生活有人照顾,请夫人勿念,这似乎是智商五十以下的男人才干得出来的;泛泛写几句关心地话语则太过平凡。有此辜负这“郑和一号”近两千里的辛苦奔波。
侯大勇此时对符英地感情颇有些复杂,一方面,侯大勇收了师高月明在身边,心中对符英很有些负罪感,一时之间。拿不准该在这小纸条上写什么。
另一方面是对妻子和儿子的思念,这种思念是极为正常的,也是没有掺假地,男人和女人在感情方面是不同的,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更有显著的差别,男人可以在同一段时间内,爱上不同的女人,通俗的说,也就是男人能够做到脚踩两只船而心理不会分裂。女人对男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