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杂的。
那些话语中反映出来的眼界、见识,是超出了连蔓儿的年龄的。
从第一眼,沈六就知道,连蔓儿是个不同寻常的女子。而后来的接触,都在不断地加深着他的这种认知。连蔓儿和他见过的各种阶层、各种性格的女子都不一样,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聪慧、坚定、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他所欣赏的那些美好品质,几乎都可以在连蔓儿身上看到。另外,这个小姑娘还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审时度势与……乐天知命。
就是有的时候,太过审时度势、乐天知命了。沈六想,比如连蔓儿对将来婚姻的看法。那个这几年到处走走看看,到时候凭借丰厚的嫁妆和得力的兄弟嫁入平常人家,安稳度日的想法,沈六很有些不喜。沈六觉得,在这方面,连蔓儿如果能有一点野心、一点出格的期许,那就好了。
想到这,沈六看向连蔓儿的目光,又有些幽深起来。
连蔓儿本以为沈六可以跟小七说了那句话,为的是挖苦她。挖苦完了,她不做反抗,沈六志得意满,也就该走了。但是出乎她的预料,沈六似乎并没有就此离开的打算,而是站在那,神情挑衅,而且还略带嘲讽!
没错,沈六挑眉、微笑,还有那复杂的目光,在连蔓儿的解读中,就都成了挑衅与嘲讽。
下限哪,节操哪!
“六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圣人之言,想必六爷也是知道的。”连蔓儿终于还是没忍住,开口道。
“当然。”沈六先是微微一愣,继而眼睛眯起,“……我非礼了什么吗?”
看沈六一派闲适,疏无半点心虚、歉疚的样子,连蔓儿只能气结。
“六爷,时辰不早了。”连蔓儿知道今天这闷亏吃定了,便立刻转了话题,提醒沈六道。沈六将沈谨和沈谦都早早地打发上了马车,似乎是时间很赶的样子,结果他自己却不着急。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嗯。”沈六看着连蔓儿,微微点了点头,心里却暗笑,还没见过送行的人催促客人快走的,连蔓儿这是恼羞成怒了?!
不过,时辰也确实不早了。
“好好护着你姐姐回去。”沈六嘱咐了小七一句,这才转身在众人簇拥下上了马。
看着车队渐渐走远了,连蔓儿偷偷地挥了挥拳头。
“姐,你怎么了?”小七扭过头来,正好瞥见连蔓儿还未来得及收起的拳头和略显狰狞的脸色。
连蔓儿立刻收了手,脸上也重新带了笑。令她气恼的人已经走远了,她才不会将坏情绪转嫁到自家人身上。
“没什么,咱们赶紧回去吧。”连蔓儿拉了小七,“算算日子,咱家的小合浦鸭也该出壳了。”
“是哎。”小七的眼睛就是一亮。即便他特别愿意听别人说他长大了之类的话,但是对于一些事情,他依旧有着专属于孩童的热情。
……
沈六、沈谦和沈谨兄妹离开后的第三天,五郎就和鲁先生从府城回来了。
五郎在书院的小考中得了优,就连鲁先生也说他的文章又进益了,一家人自然高兴非常。大家聊了半晌,鲁先生就先回房去休息,留下他们一家人说话。
张氏、连蔓儿和连枝儿收拾五郎带回来的东西,连守信和小七就在旁边,细问五郎在府城的情形。说了一会话,五郎就从怀中取了一张房契出来,递给连蔓儿。
“……在大松树胡同,离着书院不远,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五郎告诉连蔓儿道。
他们早就有在府城置产的打算,这次五郎去府城的时候,连蔓儿给他带足了银两,说好了,如果有合适的房产或者铺子什么的,就买下来。五郎就买下了大松树胡同这所三进的宅院。
“屋子有百来间,后面还带着个大园子,加上写文书换房契,林林总总,一共花了一千五百两。”五郎说着话,又拿出一张纸,展开来给连蔓儿看。
那是一副宅院的示意草图,大致绘出了整个宅院的布局,五郎又在纸上指指点点,告诉一家人这个宅院在府城的大致位置。
“哥,这个价钱买这样的房子,是不是挺便宜的?”连蔓儿听完了五郎的话,估计了一下整个宅子的面积,就问道。
“这个价格,是相当划算。”五郎点头道,“多亏了钟管事帮忙。说是早给咱们看下的,若是放在市面上买,起码得再添五百两银子,也未必就能买得到手里。”
“咱这得好好谢谢人家钟管事。”连守信就感叹道。
“这个自然。”五郎点头,“我已经送了一份厚礼过去了。”单凭钟管事,自然还没有这么大的本领和面子,这自然是沈家当权的主子发了话。这份人情欠在哪里,连蔓儿和五郎心里都清楚得很。
“我和鲁先生这些天在府城,已经住进去了。原本就有些粗笨的家具,我又添置了一些,咱们以后再去,直接就可以住。”五郎又道,“蔓儿,等你去了,看还有啥要添置的,咱们再添置。”
“姐,咱们啥时候去府城?”小七就问连蔓儿。
“不是说了,等收完秋吗。”连蔓儿笑道,“你好好读书,要是咱哥和鲁先生说你功课不过关,我才不带你去哪。”
“我肯定好好念书,楚先生都夸我了。”小七忙道。
“花剩下的银子,我没带回来,都存在大成银号里,换成了银票,以后去府城再有花用,大的店铺里,可以直接用银票,那些小些的店铺,直接从银号里取钱出来用就行。”五郎接着又道。
大成银号,是大明朝最大也是声誉最佳的银号,在各个府城都有分号,据说,这大成银号里还有皇室亲王的股份,也就是说它背后又皇家和官府的支持。
“银票!”连蔓儿星星眼了一下。
五郎就笑着又从怀里掏出了一沓银票出来,连蔓儿赶忙接过来仔细看。这银票是用楮纸印刷的,上面花纹繁复、黑红相间、除了写有大成银号某某分号之外,还有某字第多少多少号的序号,以及银钱数目,出具银票的日期等,另外还有明记和暗记,五郎都教连蔓儿认了。
银票,是商业流通发展、进步的表现。不过,因为大明朝的商业还没有完全的发展,银票的使用虽然提供了便利,但是限制还是很多的。
大成银号的银票,说到底并不能算作是纸币,更确切地说,它只是一个存款的证明。
第六百九十六章 田庄
也就是说,银票的票面是多少,在大成银号内,就有多少的存银。虽然比起商业社会的纸币,使用起来略嫌不便,但是却更让人放心,绝不存在票面贬值、通货膨胀的危险。
而且,所谓的在大的铺面里可以当作现银使用,也是有限制的。比如说,府城那些大型商铺就只认大成银号辽东府分号出具的银票,跨府支付这种事,是不能够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它还是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对于这个还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来说,既便利,又有保障。连蔓儿对此,也很满意。大成银号的银票,是全国通兑的,这对于她要开全国连锁烤鸭店的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了。
说过了五郎在府城的事,五郎就问起他离家这段日子,家里发生的事。
“咱爹在老宅发了次脾气……”连蔓儿就笑着告诉了五郎,然后压低了声音,“这些天,老宅那边,可老实了。”
“早应该这样。”五郎低声道。
“谁说不是哪。”连蔓儿点头。只是,连守信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要他完成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还需要几分机缘。如果不是如今家业大了,连守信出门多了,开阔了眼界,一辈子都完成不了转变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这些天,我们都故意冷着老宅那边。就怕她们看咱们待她们待得好了,又生出啥想头来。”连蔓儿告诉五郎,“哥,你这回来,也不用像过去似的,就去看他们。就按一般庄户人家的规矩来吧,省得又恭敬出病来。”
“也好。”五郎点头。
“这才叫有福不会享,非得折腾成这样才肯消停。”张氏听见他们兄妹俩的对话,感慨道,“我这人心软,有时候啊,看着他们也老了,那一大家子拖累的,吃也不得吃,喝也不得喝的。咱们也不差那些东西,就啥都想着给送过去一些。可这东西送过去了,那人又是另一样。鸡蛋里挑骨头还不说,她该又觉得能拿捏咱们了。……这才是不识可怜,让人没办法。”
“随她们去吧。”连蔓儿就道。
“外面有人说,说是他们对不起咱们,没那个命受咱的东西。她那闹腾,都是鬼催的。”张氏凑到连蔓儿和五郎身边,看了连守信一眼,见他和小七说话,没注意这边,这才低低的声音道。
连蔓儿有些囧。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对于一些常理无法解释的东西,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推给鬼神之力。
“要不然,好好的享福她不干,她闹腾啥哪。就像那个老武家,但凡家里多收点粮食,多赚那么点钱,不是老武老太太就是那个媳妇,非得闹一场病不可,等把那点钱花光了,病也就好了。人不就都说,那就是两个大小耗托生的。”张氏又低声,神神秘秘地道。
连蔓儿和五郎只能忍笑。
“你俩小孩子家家的,笑啥?”张氏严肃地道,“跟你们说,你们还别不信。……所以啊,这个人还是得心善、心正,多行好,对下代也好,对自己也好。”
“娘,你说的都对。”连蔓儿就道。
连蔓儿也立志要做个好人,不过她要做个尽可能聪明些的好人。
暑热渐退,小合浦鸭陆续破壳而出,一只只披着嫩黄色的短绒毛,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大贵和大贵媳妇并没有吹牛,这夫妻俩果然是这方面的好手,小鸭子的孵化率竟然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当小鸭子全部都孵出来之后,连蔓儿立刻赏了这夫妻俩一个尺头并两串钱,并告诉他们,如果这鸭子养得好,年底除了应该给的工钱,另外还有更厚的赏赐。
大贵和大贵媳妇虽有这个手艺,但却从来没有因此赚过钱,能得到如此厚赏,而且以后还会更多,这夫妻两个也是喜出望外,一迭声地给连蔓儿道谢,并拍胸脯保证,一定会将小鸭子养好。
连蔓儿专门挑了块空地建起了鸭舍,另外又分派了两个人给大贵和大贵媳妇做帮手。这些合浦鸭,可是金贵的鸭子,第一个,鸭舍要保持清洁,每天几次定时的清扫,就是比起人住的屋子来都不差。连蔓儿还去找王幼恒要了个草药的方子,可以粗略地起到消毒的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小鸭子能更健康的成长,同时预防瘟疫和疾病。
另外,小鸭子的吃食也和普通鸭子的饲养不同。
连蔓儿想培育填鸭,但是小鸭子孵出来以后,前四十五天,还是要比照普通鸭子,用更好的料、更精细的喂养。而过了这四十五天之后,才能够开始填喂。这是连蔓儿记忆中的数据,她又征询了张氏,还有大贵夫妻两个的意见。
张氏还有大贵夫妻也都确认,小鸭子孵出来之后,有那么一个半月是长得最快的时候,之后,小鸭子就会变得没那么爱吃食,长得也慢了。这正好与连蔓儿的数据相符,让连蔓儿更加的放下心来。
夏末秋初,秋收之前,庄户人家有一段短暂的闲时。这个时候,庄稼已经接近成熟,遍地是即将丰收的美丽景象。一次吃过了饭,大家坐着闲聊的时候,张氏就说起,罗家村的庄子买了快一年,也要到丰收的时候了,可她还一次都没有去看过。
“那咱明天就去看看呗。”说话的时候,一家人正坐在院子里乘凉,连蔓儿抬头看了看天边的晚霞,就笑着说道。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看那满天的采霞,就能判断出明天将会是个大晴天。
“那就去看看。”连守信也笑道。
第二天,一家人吃过了早饭,外面就将车辆都准备停当了。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坐一辆马车,小喜、小庆等几个丫头、媳妇坐另外一辆,连守信、五郎、鲁先生和小七则各自骑了一匹大青骡子,前前后后地带着几个家丁就往罗家村来。
罗家村离着三十里营子不过十几里地的路程,马车走得不快,一路上看着沿途的风景,很快就到了罗家村。五郎带着人在前头,先领着众人看了他们家的庄田。几百亩地,那是几乎望不到边际的丰收景象,张氏欢喜的几乎落下泪来。
张氏是一个女人,所以对于漂亮的衣裳和首饰有着天生的喜爱。但是,她的骨子里,更是一个庄稼人。祖辈们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对土地的热爱,更深植在她的骨血里。所以,比起衣裳首饰,这些田产,这些茁壮成长的庄稼,更能触动她的心。
因为这些东西,象征着富足的生活和子孙的繁衍。
连蔓儿坐在张氏身边,她感觉到了张氏的激动,同时也意识到,她自己对于土地的感情。她也爱这些东西,甚至超过珠宝华裳。在这里,她感觉宁静、感觉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