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穿越时空的蝴蝶 >

第733章

穿越时空的蝴蝶-第733章

小说: 穿越时空的蝴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缺乏植树的街巷之间,到处都是飞扬着呛人的尘土。无风的天空中,弥漫着各家各户的烧柴生灶的滚滚烟雾,以及路上那些骡马驴子的屎尿味、腥臊味,还有路边流民的汗酸味、腐臭味……各式各样的刺鼻气息混合在一起,实在是呛人无比。而每天早上都会从城里拖出来的上百具“路倒尸”,还有沿街挨家挨户砸门勒索,催要“平夷捐”的官府税吏,更是让这座末世都城,显得愈发萧瑟败落。

正当菲里·泰勒在上海紧锣密鼓地集结兵力,选拔精锐,搜罗补给,准备着他的军事冒险行动之际。这场战争的另一方主帅,大金王朝扶危定难的功臣元勋,江东征讨行营总帅,文华殿大学士费立国大人,同样也处在一片千头万绪的备战工作之中,并且不时被下边的诸多窝囊废们气得够呛,愁得直掉头发。

例如,在他刚刚领到了官符帅印,到兵部办理相关任职手续的时候,就被莫名其妙地拖延了很久。好不容易施加压力折腾出了些眉目之后,费立国大学士却又听到了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兵部大印居然都能丢了?还不知道是谁的责任?!!你们这帮饭桶难道都是吃屎长的吗?”

听到一位满嘴哈欠,浑身酒气的兵部官员,居然用这样荒谬的回答来搪塞自己,费立国大学士当时就是两眼一阵发黑,心口一阵剧痛,好险没突发心肌梗塞,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去了。

——没办法,这兵部可是全国武装力量的管理中心,又是天子脚下的重地,理应是管理最为森严和紧密的地方。可就在此等天下第一的军机重地,却疏忽到把兵部尚书大印搞丢的程度……真是岂有此理!

“……按照你们的说法,居然有盗贼摸进了兵部的签押房和小花厅,还偷走了尚书大印?可你们却连是什么时候失窃的都不晓得?嗯,这个问题真是太严重了,必须立即严查,还要从快从速!!!”

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之后,费立国大学士当即就怒气冲冲地如此咆哮道。

第五十六章“带汁大学士”

虽说一开始对兵部大印的无故丢失,费大学士曾经感到极为惊诧。然而,等到真正走进兵部衙门,看过里面的实际情形之后,费立国才明白朝廷兵部在这年头的日常管理,究竟是何等的混乱无序。

卖水果点心的小贩,扛轿子的苦力,招揽顾客的店小二甚至妓院龟公,卖艺的歌女乐师,一天到头人来人往,在兵部衙门穿堂而过。每天中午还有一堆来送外卖午餐的小厮,而兵部的各级官员竟然对此熟视无睹,早已习惯成自然,没有人觉得不妥,更没有谁想过要去禁止。

事实上,就连眼下这副模样,都已经是皇上屡次下诏整顿过后的结果,之前有不少京城里的著名酒肆妓院,索性都是直接在衙门里开分店的……

对于兵部大印失窃一案,康德皇帝得知此事,也是异常震怒,下令刑部缉拿盗贼,查了一个月,根本没有什么线索。结果只好由兵部官员分摊重铸大印的费用,宣布下不为例,就此不了了之。

至于费立国大学士的公文,由于赶时间耽搁不起,就只能临时刻了个萝卜章,蘸上朱砂印泥盖章了事。

既然就连位于皇帝眼皮底下的兵部衙门,都会发生如此搞笑的扑街事。至于京城外头那些官员是如何工作的,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所以,当费立国大学士拿着用萝卜章盖的公文,到禁军驻地和兵部武库转过一圈之后,回到府中便一直心神恍惚,摇摇晃晃地打起了摆子,嘴里更是不住地念叨:

“……怎么办?!怎么办?!我大金祸事将至矣!”

刚刚去城外禁军营地挑兵的时候,费立国大学士本来还想着发些赏赐,激励一下士气,然后再从容考核,裁汰老弱……但等到他真正看到了军营的模样之后,心中却是绝望得冰凉彻骨!

这哪里还叫军营?!根本就是废墟好不好!!!

营房早已闲置多时,连个看门的岗哨都没有,士兵只有到操演和发饷的时候,才会拖拖拉拉地来点上一回卯。而演兵场上的荒草,都已经长得足有半人高!边缘部分甚至被附近老百姓给开垦成了菜地!

而在听说有犒赏要发之后,各营主官仓促集结起来的兵马,更是让费立国大学士几乎气歪了鼻子。

各营普遍缺员三成到七成暂且不论,就是那些站到了校场上等待检阅的家伙,其身份也相当可疑——其年龄结构组成相当之全面,从十二岁到七十岁都应有尽有,站着的姿势也是东歪西倒,没有半点儿士兵的模样。光是扫视了一遍站在最前排的家伙,费立国大学士就有幸认出了过去经常光顾的一位剃头师傅,自家府邸门口卖混沌的老汉,以及著名妓院“红袖招”的某位伶俐龟公……

——很显然,这些家伙都是为了骗饷而临时拉来的“演员”,指望他们打仗,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呐。

至于真正登记在花名册上的士兵么,估计是种地的种地,做买卖的做买卖,当下人的当下人,混黑道的混黑道……甚至早已过世,却还在坟墓里领饷银……反正就是基本不存在于军营之中了。

还有一位皇族远亲出身,挂着侯爷爵位的旗人军官,居然孤零零一个人带着两个仆役前来点卯,然后直接从袖子里抽出一本花名册,大模大样地丢给费立国说道:“标下兵士千人,尽在此中!”

好么,这货真是胆大到了极点,吃空饷居然吃得连一个兵都没有了!

偏偏人家乃是旗人大爷,又是勋贵皇亲,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受无数特权,身份贵重无比,费立国大学士根本拿他没办法,也只得捏着鼻子就这么过去了。

经过一番盘点统计,费立国大学士总算是把京城两万多禁军的底给初步摸透了。

这两万多禁军按照新式军制,被编为两个镇,一个留守京城,一个驻防京城郊外,一镇长官称为统制,下辖两个协。理论上每个镇应当有兵员一万余人,但实际上能凑出三成就算不错了。至于马匹盔甲和火器弹药,更是早已被盗卖或私分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了一堆徒手步兵。

这两镇禁军之中,城内这个禁军第一镇的长官,是由满人皇亲“遥领”,实际并不上任。辖下兵士也尽是八旗大爷,平常甚少上任,基本上就把军营变成了福利机构。

而城外的禁军第二镇,倒是以汉人为主,但崩坏的情况却还要更加严重。其统制官乃是一个脑满肠肥,体重约摸两百三十斤的大胖子,因此出门从不骑马,非坐轿子不可,而且四个轿夫还绝对抬不动,得要八个壮汉伺候……很显然,以他这副体型,一旦骑到马上,直接就能把马给压死了。不骑马是有自知之明。

由于朝廷的军费拨发政策,一向是重满轻汉,有什么犒赏福利和出风头的好事情,也都只想着城里的禁军第一镇,把后娘养的第二镇几乎折腾成了乞丐。

所以,这位胖子长官为了保持自己养尊处优的生活水平,就不得不拼命变着花样吃空饷,把府上的管家、文书和家丁头领全都算成了军官,而仆役、马夫、厨师、佃农则统统成了禁军士兵。再考虑到大批士兵因为总是领不到军饷,都在外头搞第二职业谋生,所以真正有点战斗力,被用于充门面的常备士兵,大概总共也只有几百人而已。

也就是说,如果要禁军第二镇出征的话,开拔之前或许能凑足人头,但是等到真正开拔之后,临时雇佣的“演员”一旦逃散,立即就会从一万多缩水到几百……简直就是在变戏法玩缩骨功啊!

所以,费立国大学士捏着鼻子挑来挑去,哪怕一再降低标准,最后也只凑出五百号人可用。而且还有一部分人是徒手步兵,或者手持锈迹斑斑的长矛大刀,必须先给他们换装。

除了负责外围防务的禁军之外,在城里的步军统领衙门和皇宫大内,倒是还各有五千多真正存在的兵马。虽说实际战斗力未经检验,相当可疑,但至少看起来鲜衣怒马,甲明盔亮。可惜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需要时常弹压街市、维持治安,起着相当于警察的作用,一离开他们京城就有可能要乱套,实在是没办法拉出去打仗。而镇守着皇宫大内的侍卫亲军,更是皇帝陛下的禁脔,根本容不得大臣们染指半分。

这样一来,原本就对战事颇为悲观的费立国大学士,顿时便更加痛苦地发现,自己这个看似威风八面的江东征讨行营总帅,居然有沦为光杆司令的危险!

依着如今这般的悲催情形,接下来又该如何上阵讨敌?

※※※

在得知了雇主东家所面对的尴尬处境之后,费立国大学士府邸上的几个幕僚,也都跟着长吁短叹起来。

“……说起来,咱们京城里头,其实也不是没有精兵。那些皇亲国戚、官宦大族,大多各自养着彪悍的护卫,都是日日打熬、用银子田土喂饱了的,刀剑衣甲也是精益求精,比皇上的侍卫亲军还要精良。寻常与禁军士卒斗殴,以一敌三绝对不成问题……只是没人肯派出来效忠朝廷罢了!”

一个幕僚如此叹息道,而费立国大学士则是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你这话岂不是等于白说?!豪门豢养私兵,虽然已是常事,却大犯朝廷忌讳,只能私底下做,而不能拿出来跟别人说的!就算是皇上问起,群臣百官也只会矢口否认。本官就算资历再高,面子再大,又哪里能拉得动?即使拉出去之后,又如何能养得起?”

“……大人!既然禁军败坏不可用,勋贵私兵又无法征发,那么就改为用朝廷拨给的二十万两饷银募兵,临时招募城中精壮百姓,发给甲胄军械,开拔之后边走边操练,总归比那些兵油子要强!”

另一位幕僚书生也提出了建议。他方才随着费立国大学士去军营走了一遭,对那些兵痞也是不敢再报任何信心,现在想来,还是找些老实听话的平头百姓来,或许还能更加好一些。就算同样不能打,但至少尚未染上那些军中恶习,“……我就不信了!偌大一个南京城,泱泱百万之众,就只有这么几百个兵可用?”

对此,费立国大学士也是报之以一声苦笑。

“……二十万两饷银?嘿嘿,本官手上哪有这么许多银子?!皇上是发了二十万两内帑银不错,但是从几位公公手上送出宫里的时候,就要被扣掉两成的常例——这已经是相当清廉的标准了,当年雅易安公公执掌内务府的时候,先帝每次拨发的内帑银都要被他扣掉六成……然后再到户部、兵部那帮子贪官污吏的手上走一圈,一层层地克扣下来,本官最后才只领到了六万两白银而已!

按照当前京城里雇佣苦力的市价,再刨掉置办军服、旗帜、车马的费用,只怕是招兵一千都有些勉强。更别提今天从禁军当中挑出来的那五百人,也都是欠饷十几个月的苦主。若是不把薪水预先补齐,再发足了开拔费,你以为光凭一张圣旨,就能让他们跟着本官上战场去卖命不成?更何况……”

说到此处,他终于忍不住又长叹了一口气,“……兵部的朝廷武库,也早已完了啊!除了废铜烂铁就都还是废铜烂铁,即使本官征发百姓入伍,也配不齐兵器,如何上得了阵?”

※※※

这朝廷武库,素来是京中兵部里最有油水的头等肥差,掌管天下兵械武器的制造、存储、发放等等若干要事,每年在账面上都有少说几百万两白银的进出!

武库的差事,肥就肥在这里,但猫腻也就出在这里——几百年的“经验积累”下来,军械在制造环节的偷工减料、存储环节的监守自盗、报废环节的销账倒卖,都成了武库一干大小官吏们的生财之道。

一般朝廷在订做兵器的时候,先让户部按照市价给兵部拨款,再从兵部发到武库方面,此期间经过各层官吏七拦八扣,本来就已经只剩下了五六成。武库再把款子吞掉大半,然后拨给民间铁厂一点儿零头。这点钱若是按照兵部既定的数量、质量生产兵器,铁厂方面非亏死不可。不过,既然是官场一起分钱的潜规则,自然也不能把铁厂往死里逼,大多只要他们随便交一些破铜烂铁上来凑数即可。

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的财路通畅,武库官员素来都把自家账本看得极为严实,一切军械装备的监制、采购以及库存情况,都不许外人察知,搞得比特务机关还要戒备森严。

这一回,费立国大学士拿着圣旨和公文上门催逼了许久,武库官员实在是推无可推,这才硬着头皮将库门打开。费立国还没进去,在门口就先让一股霉味给呛得差点摔倒,然后又被弥漫的灰尘熏得涕泪齐下,勉强捏着鼻子进去一瞧,除了该回炉的锈铁片,还是该回炉的锈铁片,也不知堆了多久,连木柄都烂了,当即就给气炸了肺,扯着喉咙又闹又骂,一直把官司打到了军机处。

康德皇帝和庆王听说此事,也都是惊诧莫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