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道行-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死一人,对方根本没将他们的性命放在心上,这等毫不计较后果的决断,让一些心存侥幸的家伙们彻底死心。
东方易的眼神从一开始就不曾改变过,在他眼中,这群修士生也好,死也罢,似乎对他而言都是一样。
他稍稍环视了一圈,然后道:“你们就是那所谓的千千万吗?”
杀机乍现
“不、不关我的事,我是被别人拉过来的”一名修士大叫一声,随即掉头就逃。
“也不关我的事我是过来看风景的”
“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是无辜的”
有人开了头,自然是跟随者众,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甚至为了安全,还一个个向着不同方向逃走,原本还是雄纠纠气昂昂的队伍,一下子就作鸟兽散。
这些修士早就被吓得失去了胆量,见东方易并不在乎那个逃走的人后,哪还敢继续待下去,斗志崩溃,逃的速度比来时快了十倍。
至于什么倒下去一个人,站起来千千万,该死哪去死哪去,这货真心该死无全尸,自己要死了不说,还非要拖别人一块下地狱,何等居心?
只有傻瓜才会去跟荡魔道君死磕,人家杀完这里的所有修士都不用喘口气,还保证杀人方式不带重样,这样的极道强者应该交给同等级的强者去应付,作为路人打打秋风就可以了。
这时,摔死在地上的两位修士的尸体内忽而蹿出两道光芒,混杂在人群中就想要一块逃走。
白庸知道那是对方的元神,想要趁机遁走,他蹙了蹙眉,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放下了手,这位终究是心软,觉得对方虽然做了恶事,可自己没有证据能证明一定就是这两位在捣鬼,何况对方肉身已失,一身修为付诸东流,哪怕转世投胎也要从头开始修炼。
只是他不忍动手,有人却忍得动手。
东方易手一招,两道剑气急冲而出,穿越在人群中,击伤不少修士后,最终击中这两个逃窜的元神,将其神形俱灭。
白庸愣了一下,叹了一口气,没说什么。这并不是因为对方是他的师傅才不敢说,而是对于那两位,他只是觉得不忍杀,而不是认为不该杀。他不杀,只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在可杀可不杀中偏向了不杀,但若被别人杀了,他也不会为其喊冤,顶多叹一句,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只是这一下,却令那位劝架老和尚看不过去了,一边摇头一边叹气道:“他已自尝恶果,何必再造杀孽。”
这位老和尚敢在众人受利益蛊惑的时候毅然站出来,站在对立面上,这份勇气值得嘉许。于是东方易没有无视这位和尚,认真回答道:“与奸佞小人有何话可说,这等狼心肺腑、毫无仁德之辈,比牲畜更无良知,比起无力的言语,三尺青锋更能教导给他们什么是做人的道理。如果造一份杀孽能够让这世上少一名恶人,造再多杀孽我也愿意承担。”
“修道之人理应心存善念,容他有再世为人的机会,放他一命,也算是一份善德。”
“心存善念,并不意味着就要同情心泛滥,大师所谓的善念,只是夫人之仁罢了。须知,杀一恶人,如行百善。”
老和尚悲悯道:“我们毁他肉身,已是报应,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除恶务尽大师能发誓保证他能改过自新吗?倘若他没有改过自新,而是继续为恶,甚至变本加厉的作恶,不知那些后来又无辜丧生在他们手中的亡魂,该算在谁的头上?是不是该由大师来承担呢?比如说一句怨话,如果当初不是大师你同情心泛滥,放了对方一马,那么就不会有后来遭到迫害的无辜者。”
“道君杀意太盛,须知得饶人处且饶人……”
东方易渐渐有些不耐烦:“哈,我学圣人言,只知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却不知这句‘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哪位圣人说的话?”
“这……”
“做坏事还有善报,这天下岂非人人都想做坏事?”
“劝人行善,是律己之道,而非纵人之道。”
“天下百姓能分得清律己之道和纵人之道的区别吗?他们只求一个善恶有报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举头三尺有神明而不是是非不分,曲直不分的一味纵容,那些丧生在恶人手中的亡魂,他们的冤屈该由谁伸张由大师的慈悲为怀来伸张吗?”
老和尚被说得哑口无言,良久之后,又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不能说服道君,但善恶有报,过重的杀戮,只会让自己沾染上过多的因果,这对证道而言,也是大为不利。非是为了别人,就算是为了自己,道君何不放一放手中的屠刀,多留人一条活路,也是多给自己积一份功德。”
东方易觉得这位怎么就跟牛皮糖一样,甩都甩不掉,于是道:“大师做的好生意,懂得行事要源远流长,不能竭泽而渔。”
老和尚疑惑不解“何意?”
“你今日大发善心放了他一命,自然是积善德。而他逃得一命后再去害人,杀再多人也与大师无关,接着他再为恶,大师再抓住他,然后再大发慈悲放他一条生路,积一份善德,接着他再为恶,大师再抓住他……如此循环反复,善德功德无穷匮也。至于恶人所杀的无辜者,又与大师何干呢?倒不如说,他犯下的罪孽越重,大师的功德越大。以他人性命换取自身功德,这天下再精明的商人也不如大师精明,将他人性命当做本钱,可谓没本万利,这笔买卖当真功德无量。”
这话傻子也听出是讽刺了,老和尚气得满脸通红:“你……你……你居然该如此诽谤世人善举,再造杀孽,一意孤行,死后必入无间地狱,不得解脱。”
东方易剑眉一挑:“哦,道理说不过就开始扬言威胁了吗?我本以为大师跟那些世俗的势利和尚不一样,现在看来是我看走眼了。我的杀孽,就不劳大师费心了,若斩杀恶人也有罪,入无间地狱,我甘之如饴。”
老和尚还想再说,东方易一挥手,直接让其闭嘴:“山阳县遭受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不见大师去拯救他们;胡州抵御外敌,众将士受兵甲之苦,也不见大师去拯救他们;红世双巫降临神洲,掳掠百姓做万邪晶炉的燃料,生灵涂炭,还是不见大师去解决他们;这天下有无数苍生正经受磨难,大师仍不去帮助他们,却非要在这里,为了两名罪人跟我浪费口舌,这就是大师的慈悲吗?这样的慈悲,还是直接扫进茅厕里去吧”
不由分说,直接挥袖催劲,将人挥出十里之外,来了个眼不见为净。
接着东方易转向白庸,很难得的从他嘴里听到赞许:“你在夭州做得不错,不过现在可没有时间给你休息,关于元祖魔山以及天创王朝,赶紧准备好对策吧,接下来将是大场面。”
第八十二章元墟劫难
第八十二章元墟劫难
对自己的弟子,东方易没有客气,也没有自矜身份,开口就是寻求帮助,要白庸出谋划策。本书最新最快更新来自du58
东方易并不是没有智慧的人,在白庸没有出道之前,他也是一路奋战至今的,一人兼任战将和军师的位置,只是眼下的局面实在太过险峻,非是一人可以对抗,他纵然智勇双全,也不可能面面全到。
不在意虚名和面子,能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切为大局着想,这就是东方易能成为正道领袖的原因之一。
对此白庸当然欣然接受,毫无怨言,夭州的冲突已经全部结束,剩下的是重建秩序,这点并不需要他插手,妖祸颜就足以担任,而且他不插手比插手结果要更好,能将成就全部推给妖祸颜,堆积起来的名望更让她更加坐稳妖族领导者的位置。
不过就这么拍拍屁股,一走了之肯定是不妥的,白庸想了想,决定先将一些值得注意的告知对方,以免接下来会出现意外,为了避免忘记,他还特意将注意事项写在纸上。其中,还不乏一些能引申到养心修炼的功法口诀,大抵上就有很多是来自《万灵生死经》的内容。
身为上代妖王的女儿,妖祸颜自然是承接妖王位置的最佳候选人,原本的话除了她之外还有其他的王族子嗣,只是不知有意还是无意,那些排得上名号的王族成员都死在垩黝侯的叛乱当中,除了妖祸颜外再无适当的人选,这样一来倒是不需要担心会有来自内部的政治斗争。
妖祸颜也不是一般的女子,在面临这异常艰巨的重担时,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也没有权势欲望者的兴奋,她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在找回幸存的妖族长老后,宽恕掉那些倒戈向垩黝侯的妖臣,一边学习,一边开始处理事务。
她的情绪,平常得好像今天又是普通的一天,与以前没有任何不同。这种处事不惊的态度,也令很多妖族长老赞赏,任谁见了,都会认为她识大体,已经完全从悲伤中出来。
能看出她内心思绪的,在这世上也只有一个人和一个妖了。
大乱之后必是大治,白庸选择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却是将所有功劳都推给了妖祸颜,尤其是重建瑶池天都的功劳,必定会带来很大的民心。
对方曾建议为他们树立一个雕像或石碑,记录所做的事迹,但都被拒绝了。因为这样做了,会分担掉妖祸颜的功劳,削弱笼罩在她头上的光环,不利于将来的统治。哪怕是记载在史册上的内容,也只是用一笔“妖祸颜与她的同伴”匆匆带过。
至于名声,那不在白庸的考校之中,被人记住也好,被人遗忘也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的目的而服务,如果拥有名声能有力他实现理想,那自然要获取名声,可如果没有名声比有名声更好,那就弃之如履。
在妖都休息了一日,重整好状态,白庸与师傅还有同伴们坐上了奇迹方舟,准备离开夭州,没有任何欢送仪式,甚至连妖祸颜也没有到场,就匆匆驱动方舟离开了。
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宫殿中,妖祸颜正埋首在批改重建各地秩序的公文,霓灵站在一旁,怯声地问:“小姐,既然你都……为什么不让他多留几天喵?”
妖祸颜头也不抬:“因为这么做会让他为难……如果他会留下来,那就不再是我心中的他了。现在的我已经站在他的视界中了,只要我能继续统领夭州,他就会分出一分心思来关注我,这样,就足够了。”
房间中,似有一声轻轻的叹息,只是不知道究竟出自妖祸颜,还是霓灵。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
方舟上,可能是为了打发时间,也可能是为了检验这段时间来弟子的长进,东方易将白庸留给妖祸颜的一些警言拿出来,反过来考校他。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这句倒是有点意思,人民之所以饿肚子,饥寒交迫,是因为官府的苛捐杂税太多,才使百姓穷困潦倒,民不聊生。何以解释?”
白庸端坐姿势,就好像在玄宗修行时,上交功课一样:“上古圣君治天下,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强国富民为心,处处为百姓着想,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造屋而居,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悠然自在。圣君明王治天下,国昌民富,人民道德高尚,生活幸福。百姓纳粮供养于上,在上官宦食税于民,各安其常,上无匮乏,下有余粮,国泰民安。后世为君者,渐渐远离道德,恣耳目之欲,贪荣华之享,奢侈不节。只求君王享受,宫廷豪华,挥霍无度,横征暴敛,搜刮民脂。只知挥霍之用,不耻食税之多,不恤人民困苦。故民之饥寒,皆是在为君者之过也。”
东方易接着问:“当今之世,俭德已失,以奢侈豪华为荣,人们的物欲极度膨胀,于是便滋生贪污**,以权谋私,搜刮民财,金钱至上等等不良之风,丧失了本性中固有的美德。为除这种种弊端,何以为?”
白庸掷地有声:“廉”
这种自信满满的语气,即便没有解释,也往往令考校者觉得对方已经胸有成局,所以要用这种充满冲击力的回答,但东方易可不吃这套,他反而进一步询问。??⑤????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廉字有二义,物价便宜曰‘廉价’;心不贪求,非义不取曰‘廉洁’。廉为崇俭之本,俭可以养德。不廉则奢,有奢则贪,而俭德自贪而失。廉为立节之本,不廉思贪,而节操之德自此而丧。廉乃正心之由,不廉心即乱,心德自此坏。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