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44,帝星升沉 >

第76章

1644,帝星升沉-第76章

小说: 1644,帝星升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也一样吗?就是一个小孩子,你将一个饼掰成两下,只给他一半,他也要哭鼻子呢?” 
  多尔衮说完,乃大谈下江南的宏图壮举,多铎不由热血偾张,于一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多尔衮说得兴起,乃笔走龙蛇,几下就在一张白纸上抄录下一首诗,让豫王看,并说: 
  “十五弟,那天和你们说起咱们的祖宗金海陵,说他读了‘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词后,跃然而兴南征之志,其实,这只是一家之言,据我看,海陵王算得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只要看看他写的这首诗,便知他兴兵下江南,决不是一时的冲动。” 
  多铎一边接诗,一边说:“是吗?” 
  多尔衮用指头戳着那张纸,说:“看,这就是海陵王题于自己所画的江南山水画上的诗。” 
  多铎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 
  万里车书盍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师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多铎一边念诗,一边点头,说:“好,好一个立马吴山第一峰,真是有志气,有胆量。十四哥,小弟我一定能做到这一步。” 
  多尔衮笑着点头道:“十五弟,我知道你的为人,也相信你能做到这一步,十二哥却远不能比。” 
  多铎也骄傲地笑了,说:“鼠目寸光的人,不配做努尔哈赤的传人。” 
  多尔衮连连点头,表示有同感。接着,又喃喃地念着这首诗,说:“万里车书盍混同,完颜亮这是说,他要追步秦始皇,做到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中国。这以前,他弑熙宗自立,又修复燕京和汴京,使大金国国力蒸蒸日上,要说气魄和胆识,这个海陵王也可与始皇帝比肩了,可惜的是他未能做到慎始慎终,酒色财气,不能免俗,所以,功亏一篑,最终被部将杀死。我们呢,下江南是肯定的,先不管它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你不要与江南士人去争这些,却要争统一。” 
  多铎说:“哥,你放心,我不会学金海陵的,你就把这重担让我挑好了。” 
  多尔衮说:“不急,吃饼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也要一步一步地来,等消灭了李自成再议南征,到时,这担子就交与你。” 
  5 国难莫作大臣 
  南明使团一行人终于进入北京城,住进了鸿胪寺,身为正使的侍郎左懋第不由稍稍松了一口气。 
  北京城的居民,不知是害怕,还是漠不关心,他们对使团的到来很是冷淡。就是鸿胪寺这班官员,大多为前朝留用人员,与使团中人,应是很熟悉的,可见了南来的使者,面上没有露出半点故国之思,冷冰冰的;如同接待外国使节。   
  十一 摄政王爷(14)   
  对于这点,左懋第尚能理解,心想,这是处在满人威逼恐吓之下的缘故。 
  此时天色已晚,使团大多数人腹中饥饿,副使陈弘范向鸿胪寺官员要吃的,却遭到了拒绝,说是用餐的时候已过,而陈弘范派手下一个护卫出外买时,又遭到了阻挠,守大门的清兵操一口满语,哇啦哇啦,对他们很凶,懂满语的副使马绍愉前去交涉,却被告知,天色已晚,不能随意出入,这是摄政王的谕旨。 
  这不是遭到软禁了吗?左懋第的心,一下跌到了冰窖里,看来,原来所最不愿看到的情况,终于发生了。 
  这些年,烟尘四起,烽燧频传,身在陪都为官的他,也不曾有一日安逸,但比较起北京来,南都相对要清闲些,可惜好运不长,当帝后殉国的消息传来时,南京各衙门的官员,除了那班毫无心肝者,一个个无不感到天崩地陷了,但左懋第身为人臣,伤心而不绝望,家贫莫当长子,国难莫作大臣,挽狂澜于既倒,救绝国于危亡,他无时不觉重担在肩。 
  可惜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他们不知个中究竟;北方兵连祸结,消息阻隔,他们对时事的判断,很不准确,到五月中旬,有官员从北京逃出,这才得到流寇已败往关中的确讯,但清兵却并未退往关外,神京仍沦入敌手,崇祯灵榇未安,凡此种种,皆臣子的责任,可要光复大明,谈何容易。 
  说起来,清兵是大明的宿敌,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替崇祯报仇,就是向宿敌借兵,也不能顾了。所以,南都诸臣,对吴三桂的行为是能理解的,怕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清兵翻脸不认人,赖在北京不走,则又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了。 
  眼下,左懋第奉旨为使了,这正是受命于危难之中。朝廷给他们的使命是联络清兵,共灭流寇,拉拢吴三桂,将清兵礼送出关,然后扩清寰宇,奉新皇上还都。凡此种种,皆建立在毫无把握的空想之中,能如愿吗,万一清兵不肯退,多尔衮有亡我之心,那他们这一去,不是羊入虎口吗? 
  左懋第以常理推测,后一种情况很有可能。临行时,已和妻子诀别,他明白,此行无异虎口探食,生还的希望极其渺茫。 
  他们一路北行,触目处,庐舍空虚,人民逃散,田园多半荒芜,甚至上百里不闻鸡鸣犬吠。使团一行,几百兵丁,押着十万白银、一千两金子及上万匹绢缎,穿梭于土匪、乱兵横行的途中,个人生命及公家财产皆悬于一线。 
  但左懋第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清廷的态度。他们一行才进入山东,遭遇清兵时,便受到了极不友好的对待,在济宁州,地方官不许使团进城,他们只好宿营野外,而城上的清兵还向他们住的地方打炮,摆出进攻的架势;至德州,清朝的山东巡抚方大猷告诉他们,说已奉摄政王谕旨,南明使者经过的地方,有司不必招待他们,并让他们自备盘费。 
  左懋第见此情形,明白这是在故意刁难,但他仍认为这是地方官不明事理,他寄希望于清廷,寄希望于吴三桂。不想到达天津后,清朝的总督骆养性又一次传达了摄政王的旨意,对使团的人数,进行限制,只许百人进京,其余皆留在天津。 
  骆养性原是明朝的锦衣卫指挥使,眼下降清了,就对故国的使者、昔日的同僚,摆出一副可憎的面孔。左懋第忍气吞声和他理论,但骆养性也不肯通融,万般无奈,左懋第只好将人员精简。就这样,他们终于到达北京城了,不料到京后,竟是这么个情况。 
  此时,马绍愉仍在和那个守大门的官员争论。左懋第知道这是无益之争,此人看来只是奉命行事,多言岂不是白费精神?于是他把两个副使召到自己住的房间,让一个心腹护卫守在门口,不许外人进来,然后和两个副使商议。 
  左懋第尚未开言,马绍愉先愤愤不平地说:“真是莫明其妙,我们是使者,又不是囚犯,怎么可不让我们出去呢?” 
  陈弘范却冷静得多,他摇了摇头说:“看情形,虏廷根本就没有诚意,这分明是要软禁我们。”   
  十一 摄政王爷(15)   
  左懋第点点头,面色十分严肃,说:“确实如此,如有半点诚意,也不会这样怠慢使者,看来,我们这趟差事很艰巨,很不好办,为了不辱使命,我们可要有心理准备。” 
  马绍愉不由连连点头,陈弘范却没有答言,左懋第留神他的脸色,见他一会儿青一会儿红的,不由唤着他的表字道: 
  “继之有何高见?” 
  陈弘范吞吞吐吐地说:“依我看,这,这事明天就可见分晓。” 
  明天是何情形,左懋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礼节,明日去虏廷,面见他们的大汗,到时跪不跪拜?他将这个问题提出来,陈弘范立刻说: 
  “依我看,这自然是要跪的,且不说眼下清国是我们的盟邦,帮我们打败了流寇,就是为了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也应该让人家高兴,不然,只怕不但不能完成使命,且有性命之虞。” 
  马绍愉一听,不由瞪着眼睛大声道:“这可要思前想后,考虑周全。” 
  说着,他唤着左懋第的表字说:“萝石,你是老前辈,这跪与不跪,可关乎个人名节。” 
  马绍愉这以前曾任兵部郎官,当年崇祯帝欲秘密与清兵议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奉旨派他出任议和使,后来事机不秘,引起言官弹劾,陈新甲因此被杀,而马绍愉也被贬官。当时弹劾马绍愉最力的便是他左懋第,此番左懋第奉使,他本不想让马绍愉同来的,无奈缺一个既懂满语,又悉夷情的人,他才勉强同意,眼下,马绍愉是在下逼脚棋,想让他出面担责任。 
  左懋第叹了一口气说:“处此形势之下,我们何能矜于个人名节?只要有利国家,有利我们完成使命,礼节上不妨稍从委曲。” 
  陈弘范听他这么一说,连连点头,可马绍愉却冷笑着说:“既然正使这么主张,本人我从命就是,不过,话要说在前头,将来万一言官提起弹劾,本人可不愿代人受过。” 
  还才到北京,尚未见到清廷一个正式官员,使节三人,便如此颉颃不下,左懋第的心,不由更加沉重起来,虽耐心和两位副使把可能出现的事,细细地摆谈了一遍,也商议了应对的方案,但在他们离开后,他却一直睡不安宁。 
  得知南朝使者到达后,多尔衮不由得意地笑了。 
  眼下,在他的御案上,放着一张奏疏,这是山东巡抚方大猷奏报上来的。这个方大猷是个鬼灵精,他已把正副使者的资历、北行的目的,及国书内容打探得清清楚楚,眼下细细奏报上来,多尔衮拿着奏报,看着看着就想笑。 
  小小的南明,乌烟瘴气,竟还做着与大清分庭抗礼的美梦,他们使者赍来的国书上,竟称我大清皇帝为可汗;议及割让土地,竟只限于山海关外的瓯脱之地;议及岁贡,要等三年之后,大清没有匹马犯边才酌量增加三成。 
  多尔衮想,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大清没有匹马犯边”,眼下我就要大举“犯边”呢。 
  就在这时,豫王多铎前来辞行了。 
  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八旗健儿一个个精神抖擞,都想南征一显身手。为此,多尔衮派英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军征讨李自成,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各以所部随从,由山西攻陕西;又派豫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随同,率大军渡黄河南下,准备收拾弘光小朝廷。阿济格已于三天前出发了,多铎今天来请训,明天正式出发。 
  多尔衮正想与人说笑话,于是先不谈南征的事,却把南明使者到京,及其目的说与多铎听。多铎也觉有趣:这不是一个垂死的人,还在想洞房花烛,还在想抖阔显摆吗,真是自不量力。于是,他将方大猷的奏疏一丢,说: 
  “十四哥,不要为这事花费精力了,他送来了金子银子,我们照单全收,人呢,肯降便罢,不肯降砍他的狗头。” 
  多尔衮摇了摇头说:“不行不行,当官不打送礼的,人家送金子银子来了,我们怎么还要杀他呢,再说,你这么做,有些人口虽不说,心里会以为我们理亏,怕说不过他们。”   
  十一 摄政王爷(16)   
  多铎明白,十四哥口中这“有些人”是指洪承畴等汉官。我朝虽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南明小朝廷,看不起他们派来的什么使者,但十四哥是个事事不愿示弱的人,口舌之争,也不能拜下风,得折服他们。多铎于是说: 
  “那,你打算接见他们?” 
  多尔衮嘴巴一瘪,露出一丝冷笑,说:“接见?不,我若接见,必接受他们的所谓国书,接受他们使者的朝拜,那么,不等于承认了这个小朝廷吗,承认了人家,怎么好出兵去打人家呢?” 
  多铎不解地说:“那,那又如何处分他们?” 
  多尔衮果然胸有成竹地说:“十五弟,据我所知,这班汉人自恃口才,特注重舌辩,所谓回翔坛坫,樽俎折冲,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此番我想去领教领教他们的口才,看他们能不能说过我。” 
  多铎一听,不由兴趣盎然,说:“十四哥,你想去和他们辨论吗?” 
  多尔衮笑着点头说:“对的,我想不在正式场合接见他们,却想化妆成一般官员去看他们,和他们舌战一番,看到底谁能说过谁,你愿陪我去吗?” 
  多铎当然愿意去。 
  6 凌逼南明使者 
  左懋第他们用完早餐,立即准备正事,可鸿胪寺的官员却说不急,说已代他们奏明摄政王,但还没接到何时接见他们的旨意,只能耐烦等着。 
  等着就等着,总不会不见,就不相信夷人连银子也不要。可一连等了两天,仍然没有动静,左懋第不耐烦了,心想,就这么晾着,不干不湿,不是成心作弄人吗?转念一想,摄政王见不着,我就去见吴三桂吧,我们的使命中,不是还有一项是策封吴三桂为大明的蓟国公吗? 
  陈弘范和马绍愉也同意他这一方案,认为吴三桂不能躲着不见。 
  可等他把这个意思告诉鸿胪寺的官员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