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吕布是我 >

第35章

吕布是我-第35章

小说: 吕布是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华阴做出安排,由张辽率领飞骑大军,带着司马懿返回洛阳,驰援虎牢关。

由纪灵和他的将官接管温侯军,替换温侯军原有的一些将领。

让这些替换下来的将领进入被收编的段煨军队。

有了纪灵和他的将官加入,温侯军的忠诚问题基本解决。

我和纪灵率领整编后温侯军,直接开进长安地区其他势力占据之地。

到了我统一长安的时候了,要让长安成为我稳固发展的根据地,我必须彻底统治长安。

就在我刚开始实行计划的时候,一则消息让我停下了脚步。

李傕派人到长安城求援,塞外匈奴大军逼近安定。

这是我答应过李傕的,任何人想要进军安定,我都会派大军相助。

我心道,怪不得李傕没有来趟长安的浑水,原来他是自顾不暇。

没办法,温侯军返回长安城。

我和陈宫、纪灵商量,应该派出多少军队前往安定。

李傕是处在长安外围的隐患,可我不能坐看他被匈奴大军消灭。

失去了李傕在安定的牵制,不单匈奴大军可以长驱南下,进犯长安,而且西凉马腾随时都能带兵威胁长安。

我不单不能让李傕被消灭,还得想办法帮他战胜匈奴大军。

匈奴铁骑自古都是往来如风,锋锐无挡,无法正面对决的。

早在秦皇时期,就广筑长城,为的就是防止匈奴军的突袭。

若是飞骑大军在此,还有可能与其一决高下,一争胜负。

可现在,即使温侯军全军出动,也不能阻挡匈奴大军的前进。

那么唯有智取。

正文 第七十三章 战前准备

匈奴此次进犯,是因为时近冬季,准备抢一些粮食来过冬。

往年匈奴军得些好处,就会回头。

长安刚刚平定,我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军队援助李傕。

我们几番商量,决定抽调一万骑兵,由我亲自率领,去往安定。

长安由纪灵和陈宫坐镇守卫。

临近出发时分,我抽空去拜谢问道人。

能说动张鲁退兵是问道人给我出的主意,我应该谢谢他。

我还有私心,想他帮我看看援助安定的结果。

我发觉自己越来越迷信,从心底开始相信问道人,对他产生了依赖。

到了问道人的道场,我被请入后堂。

入目景象让我分外惊讶。

同样是上次我来的后堂,如今面目全非。

墙壁斑驳,门窗破裂,地面凹凸不平。

这里像是被风暴席卷过一样,惨不忍睹。

我纳闷的等着问道人,想问他这里发生了什么。

道人出现在我面前,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原先盘在头顶的发髻已经散开,半边头顶没有了头发。

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看行动,腿脚还有些跛。

我小心的问他,怎会如此?

道人气狠狠的看着我,说是我干的好事。

我一头雾水,不明所以,这段时间我忙着平定长安,再没来过道场,怎么会是我干的好事。

道人问我,是不是我让张鲁来的长安。

我点头,难道是张鲁?

道人说,张鲁和他分处两教,教义多有不同,张鲁对太平道在长安广为传播早有不满,这次到了城内就是和他来比拼教义。

两人话不投机,最后动起手来。

张鲁的实力绝对强,问道人吃了大亏。

幸好最后张鲁收手,没有彻底将他灭绝。

道人怪我让张鲁进入长安城,才发生如此之事。

这能怪到我吗?以张鲁的实力,去何处不是轻而易举?

道人摇头,称我有所不知,他们和张鲁之间有些限制,不能轻易打破,否则会引起整个世界的变动。

而我属于不受限制之列,我的行为可以左右他们的限制,我的一句话比整个世界的规则还要管用。

真的吗?我充满狐疑,我有如此大的能力?

道人不再与我纠缠此事,他问我所为何来。

我发自肺腑,衷心的感谢问道人的帮助,然后婉转道出,匈奴大军进犯的消息。

道人纳闷,匈奴出兵干他何事,他一个教派负责人,与匈奴也没什么瓜葛。

我为之气结,问道人故意发泄不满之气,明着装糊涂。

为了不至于空手而回,我低声下气,请他给我出主意。

大丈夫能屈能伸,想要在三国有所作为,该低头时就低头。

道人看我还算有诚意,这才不再计较。

他给我出了个以退为进的计策。

他说,匈奴乃游牧民族,习惯四处迁徙,占不得城池,我们放一座空城给他们,用不了多久,他们自然就呆不下去了。

我心头豁然开朗,我怎么就没有想到。

我一心想着要如何与匈奴大军决战,就没有想到要避其锋芒。

有了问道人的指点,我信心满满,有我从现代电影中学习到的经验,对付匈奴蛮人轻松之极。

我们现代电影,《地道战》,《地雷战》,不就是避敌锋芒,削弱敌人,打击敌人的经典吗?

何况还有我们在抗战时期,曾施行过的坚壁清野的绝招,哪怕匈奴骑兵强大,只要饿他们几天,猛虎也得变病猫。

辞别了问道人,我率军出发了。

李傕在安定有总数四万的骑兵,加上我率领的一万骑兵,总计也有五万之数。

到达安定,李傕见我只带来了一万骑兵,非常不满。

他问我,是否有心借匈奴人的手,消灭他这个隐患。

我笑他短视,我是那种驱虎吞狼的无知之辈吗?

李傕气恼的说我就是。

我不理他,只问他是否想让匈奴大军无功而返。

李傕答,当然想。

我又问他,是否信得过我。

他说信不过,可是他没有办法,只能听听我有什么建议。

我说出了以退为进的建议。

李傕诧异,这种办法是边塞民众通常所用的方法,每当匈奴军队进犯的时候,普通民众就举家逃离,避往他处,等匈奴撤军,他们再回来。

可从来没有正规军,主动撤离过,没有哪支军队,一仗不打就放弃抵抗。

我问他,若是和匈奴大军对决,有几分胜算?

李傕回答,一分也无。

多年来,每当匈奴入侵,他们就依靠边塞城墙,进行抵御,一般十负一胜。

如今李傕军队不整,士气不振,当然是必输无疑。

我说,明知战必是输,何必要硬抗呢,还是听我的,准备撤离为上。反正匈奴大军要是长驱直入,最先遭殃的也是长安。

李傕看我说的在理,决定尝试一下,反正他是看不到取胜的希望,不如相信我一次,也许这正是对付匈奴大军的好方法。

安定小城,除去军队,百姓并没有多少。

李傕发起动员令,让各家各户收拾所有能带走的东西撤离,他们拿不了的东西,军队可以负责带走。

也怪李傕,平时搜刮百姓成了习惯,百姓一听要走,收拾所有值钱的东西随身携带,带不走的重型器物,不是破坏,就是埋藏地下,总之不能交给李傕军队。

城内百姓撤离,我们组织城外周边的百姓带走一切,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掉。

安定周围真正做到了一无所有。

我们组织百姓撤往长安,有不愿意去的,也可以躲在山林。

安定除了我们军队,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我让李傕安排军队在城边周围遍挖陷阱,毁坏道路,设置路障。

匈奴想轻松到来可没那么容易。

大军闲着也是闲着,趁匈奴军队到来以前,先挖好火坑,再等敌人来跳。

做好了前期准备,我们就要和匈奴大军打一场有史以来另类的战争,一场对后世影响甚远的战争。

正文 第七十四章 对战匈奴

等匈奴大军到来之时,可真就吃尽了苦头。

一开始匈奴军队不太在意,士兵不断有所伤亡。

这成了他们大军很大的一个负担。

匈奴军队医师寥寥无几,平常有人受伤,也是族中巫师施法,伤势好的奇慢。

如今一仗未打,就有数千士兵受伤,真是他们意想不到的。

到达安定城,他们本以为可以横扫一切,大肆掠夺一番。

可城门大开,城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静。

匈奴主将派人查看,得到回报,城中空无一人,且没有任何可用之物。

匈奴主将犯难了,这次他们前来,主要目的就是掠夺。

他们并没有做好大举入侵的准备,无论后勤,情报,计划都没有完善的准备。

他们该一直南下,入侵长安吗?

匈奴蛮人天生野性,准备冒险继续前行。

可我和李傕率领军队出现在了匈奴大军的后方。

我们抓紧时间,继续挖坑,制造陷阱。

匈奴主将听闻我们断了他的退路,慌忙领军来与我们决战。

哪知一路坑坑洼洼,行军不畅。

他只能派军队,沿路填坑。

就这样,他们填坑,我们挖坑。

等他们离我们近了,我们就火速撤离,退入山林。

匈奴铁骑,走不得山路,徒唤奈何。

我们巴不得他们下马来战,要打山地战,他们可没有任何优势。

无论阵形的配合,计策的使用,武器的适合,他们都不是我们的对手。

匈奴大军习惯于闪电战,依靠铁骑强大的冲击力,摧毁挡道的一切军队。

早在战国时期,边塞的民众就吃尽了匈奴蛮人的苦头。

正是匈奴铁骑的强大,无可抵御,才让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下定决心,修建万里长城。

修建在山脉之间的长城,使防守边疆的士兵,避开了匈奴铁骑的冲击,逼这些马上强者,下马来打关口的攻坚战。

这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见证。

可是到了汉末,朝纲混乱,群雄并起,到处都是割据势力,长年混战不休。

用来防御边疆的长城,年久失修,形同废弃,再难起到阻挡外族的作用。

匈奴军队趁此机会,年年进犯边疆,毁坏百姓田地,掠夺百姓财产,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华之内,各方势力忙于混战,瓜分现有的利益,哪还有人能阻挡匈奴铁骑。

这次若不是我军将李傕逼得躲在安定,匈奴大军又会和往年一样,大肆掠夺一番,才能撤退。

总要有人打击一下匈奴的气焰,给匈奴一些教训,才能让他们以后不敢轻易进犯。

匈奴大军并不可怕,他们一样是由普通人组成。

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对马的熟悉了如指掌,所以匈奴的骑兵分外强大,就如钢铁一样坚硬,如利箭一样锐利。

可是他们一样具有缺点,生长在大草原的他们,性格豪爽,直来直往,不懂拐弯抹角,不会阴谋诡计,不善使用计策。

他们的目的通常比较简单,只要掠夺够冬季所需,就会退兵。

战争谋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我们就是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抓住匈奴的短处予以痛击。

匈奴主将见我们躲进了山林,派兵下马,进山来寻我们的军队。

山路崎岖狭窄,山石尖锐突兀,匈奴士兵身着铁甲,艰难的在山坡行进。

他们手中拿着马刀,劈砍着山道间横生的大树枝干,偶有陡峭之处,还得徒手攀爬。

强壮的身体并不一定适合任何环境,山区中需要的是轻巧敏捷的身手,匈奴士兵发达的肌肉并不能使他们顺利在山区行进。

他们脚底穿着的羊皮软靴,在山道上早已磨破,士兵过处,山石上留下鲜艳的血痕。

士兵们叫苦连天,匈奴主将一意孤行,仍然让他们继续前行。

危险弥漫在空气中,放眼望去,四周环境一般无二,山区中没有方向之感,匈奴大军分散在山林之间,不知到哪里来找寻我们的军队。

匈奴主将开始后悔,这是他们不熟悉的山区,这是他们无法发挥特长的山区。

他们数万大军在山林里就好像迷路的蚂蚁,再没有军队的威势。

正当他准备下令撤离,集合军队返回之时,山顶铺天盖地的巨石蜂拥而下。

跟随在巨石之后的是冒着浓烟的火箭。

混乱,难以形容的混乱,匈奴士兵想要反击,却找不到反击的对象。

从高空落下的是数不尽的巨石,火箭。

没有盾牌,他们只能躲在大树的背后,隐藏身形。

他们躲过了巨石的袭击,却躲不过浓烟的侵犯。

火箭射在树干之上,逐渐燃起熊熊烈焰,随后散发出呛鼻的浓烟。

匈奴士兵一个个被熏的双目通红,流泪不止,呼吸不畅,咳嗽连连。

匈奴主将慌忙捂鼻下令,全力灭火。

从树后现出身形的匈奴士兵成为山顶弓箭手最明确的靶子。

不断有匈奴士兵死在乱箭之下。

火势不降反升,匈奴主将组织士兵想要从来路逃出。

这才发现道路被巨石封挡。

最初投下巨石的目的并不是伤人,而是挡路。

后退无路,匈奴主将只能孤注一掷,命令士兵找一处火势较小的方向,全力冲出火场。

一场为求生而进行的惨烈之战,就此开始。

匈奴士兵用人墙将大部队护在中央,找准方向,冒死冲出。

山顶的利箭密如雨下,外围的匈奴士兵被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