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九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相映成趣。游人漂流而下,击涛搏浪,体验大自然的惊、奇、险、趣,堪称“华东第一漂”。
下梅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下梅民俗旅游村在武夷山景区以东,从武夷山度假区乘车6公里,从市区乘车10公里便可到达。下梅有30余幢清代民居建筑遗存、长千余米的人工小运河当溪、清代军机大臣王杰送给下梅邹氏大夫第的“施政堂”匾。徜徉“达理巷”,你会引起有关安徽六尺巷故事的联想,尝一口“天一井”的水,你便知道清代武夷山茶市下梅“文才昌,则商才盛”的历史故事。还有隐士居、小樊川、西水别业、参军第、儒学正堂、闺秀楼都是值得一看的清代古建筑景观。
龙川大峡谷
这是一封三千年的请柬!
当古越人的火把第一次照亮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时,造物主鬼斧神工的向世界献上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龙川大峡谷座落在武夷山双世遗区内,这里峰峦叠翠,繁花掩映,珍禽异兽,叠泉流瀑。诸多景致为一体,耳闻鸟鸣泉吟,目染峻山清涧。从跨入景区起,就进入了盆景和瀑布的世界。古木参天,藤萝盘绕,集千年的灵气而形神兼俱,美伦美奂的瀑布顺着怪石嶙峋的山体银链垂空,飞花溅玉,在阳光的照射下衬着丹霞的山体折射出迷人的七彩光晕,美不胜收,宛如仙境。
武夷山如林的自然景观中,她独树一帜,桀骜不训!在青翠的群山中潇潇洒洒的流淌着武夷山的诗情画意。
沐浴着这迷人的山水,我们享受着无际的绿,在最原始浪漫的情趣中,我们溶入了大自然,与山水同醉……
武夷山大峡谷景区位于九曲溪上游中山山脉东南侧,总面积46。5平方公里。有综合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区两个功能区,其中又分八个景区。这里山峰耸峙,海拔多在500…10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为97。3%。该景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浓郁的宗教文化。瀑布是这里的一绝,红河则是这里最独特的景观,景区内的最高峰白塔山,海拔1553米,山林莽密,云蒸霞蔚,山顶有飞来石、仙人床、棋盘石、瀑布、摩崖石刻等胜景。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部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的主体区域,有“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的美称。1987年9月,总面积85万亩的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网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境内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大陆的最高山峰,号称“华东屋脊”。
城村古汉城景区城村古汉城遗址,坐落在武夷山风景区南二十公里处,是武夷山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1958年,这个古城遗迹正式被发现,并进行了试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似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宽约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在已发掘的高湖坪,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完整,底下敷设流畅的排水系统。在城内外还发现了多处居住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器、陶器、建筑材料和铜器,其中的陶器“无论形制和纹制,皆与中原内地的‘汉式’陶器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下梅民俗村下梅民俗旅游村在武夷山景区以东,从武夷山度假区乘车6公里,从市区乘车10公里便可到达。下梅有30余幢清代民居建筑遗存、长千余米的人工小运河——当溪、清代军机大臣王杰送给下梅邹氏大夫第的“施政堂”匾。徜徉“达理巷”,你会引起有关安徽六尺巷故事的联想,尝一口“天一井”的水,你便知道清代武夷山茶市下梅“文才昌,则商才盛”的历史故事。还有隐士居、小樊川、西水别业、参军第、儒学正堂、闺秀楼都是值得一看的清代古建筑景观。
五夫朱子文化古迹武夷山南麓的五夫里素有“莲花之乡”的雅称。五夫里出现过许多理学先贤。朱熹在此生活长达四十年之久。这里留下了许多与朱熹有关的文化古迹,如朱熹故居紫阳楼遗址、屏山书院、朱子社仓、兴贤书院、朱子巷、兴贤古街等。是朱子文化旅游的重镇。
紫阳楼遗址: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是朱熹的义父刘子羽为朱熹母子建造的,现已按原貌修复。
朱子社仓:原名“五夫社仓”,初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为朱熹首创并命名的一个民办社仓,邑人为了纪念先贤朱熹这个惠民善教,遂该称为“朱子社仓”。
兴贤书院:可推断为纪念先贤胡宪(号籍溪先生)而构筑。朱熹当年曾在该书院讲学授徒。所谓“兴贤”,即寓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
朱子巷:朱子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巷,民间俗称朱始巷。朱熹经常携徒访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时都要经过这条小巷,竟达数万次之多。后人为怀念这位理学集大成的大儒,遂将这条小巷称为朱子巷。
九曲溪景区武夷山之魂在于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清澈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风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而得名。
九曲溪全长为9。5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由于九曲溪弯弯曲曲,深切武夷群峰,形成九曲清绕青峰之势。游人乘坐竹筏安稳舒适,视野开阔,可观山景,能赏水色,漂流而下,急徐相间,轻松惬意,溪流惊而不险,水绕山转,石木相间,各具风姿。1962年郭沫若曾作《游武夷山泛九曲》诗曰:
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
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
乘坐竹筏飘流九曲,可观赏:大王峰、玉女峰、水光石、铁板嶂、小藏峰、会仙岩、升日峰、虹桥板、船棺、大藏峰、金鸡洞、仙钓台、题诗岩、试剑石、御茶园故址、小九曲、平林渡口、隐屏峰、接笋峰、武夷精舍、天游峰、晒布岩、响声岩、三仰峰、天壶峰、城高岩、双乳峰、上下水龟、象鼻岩、骆驼峰、人面石、彭楼岩、齐云峰、双狮戏球石、开屏石、白云庵等。
天游峰景区 ——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海拔为410米,号称武夷第一胜景,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入之时,登峰巅,望云海,犹如大海的波涛,,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登上天游的一览亭,武夷山水尽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故第一也”。天游主要景点有:御茶园遗址、云窝、接笋峰、隐屏峰、赏月亭。
水帘洞景区——水帘洞景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背面,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最大的景区。水帘洞高宽约100多米,洞前有两股清泉,从100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集成一泓深渊,渊水绿得深沉,似乎有神龙居中,故叫做神龙池。洞内崖壁上刻有“今古晴窗终日雨,春秋花月一帘珠”,水帘洞的水帘最宽时足有一仗二左右。水帘洞景点有:鹰嘴岩、天车架遗址、燕子峰等。
大红袍景区被誉为“茶王之王”的大红袍茶树,生长于九龙窠峡谷最后一窠岩脚下,大红袍茶之所以能获得“茶中之王”的美称,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
武夷宫景区;武夷宫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宫院,位于大王峰脚下,初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宋时扩建至三百多间,赐额“冲佑万年宫”,每年仲秋在观中祭祀武夷君、皇太姥。现存有两口龙井和万年宫、三清殿。
万年宫:从宋徽宗至宁宗喜定年间,有朱熹、陆游、辛弃疾等25人至冲佑观任提举,主管祠事,万年宫现在是朱熹纪念馆。
三清殿:现在国际兰亭学院所在地,殿内有四块珍贵的碑刻:忠定神道碑、洞天仙府、明龚一清和现代郭沫若游武夷的诗题。
大王峰:在万年宫的西侧,丰上敛下,巍峨挺拔,形如一顶巨大无比的纱帽,俗称纱帽岩。宋时,大王和玉女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此峰便成了大王的象征,由此而改为大王峰。
宋街:位于武夷宫,全长300米,取南北向,街头建有石坊门,街尾构筑了古门楼,模仿宋代建筑遗风,以朱熹纪念馆为龙头。
一线天景区位于武夷山群峰的南端,可见到宛若城廓的巨岩,那就是一线天景区终被叫做“灵岩”的地方。灵岩巅顶斜覆而出,整整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山洞,右边是伏羲洞,中间为风洞,左为灵岩洞,游人只要探身伏羲洞便可见到洞内光亮如昼,仰观崖顶,能发现这道光亮来自崖顶的十仗之遥的大裂缝,这便是“一线天”。
虎啸岩位于山南,海拔510米,峰岩峥嵘,泉石兼收,陡峭凌空,险象丛生,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之一.
兴贤古街是一条古文化街。它如今已成为人们集中瞻仰朱熹及其先辈功业的一个好去处,也成高层次的武夷文化旅游的一处胜地。1985年以来,中国国际旅行社武夷山支社就曾组织海内外学者进行数次朱子遗迹考察旅游中外学者兼游客徜徉于这条古趣盎然的街道上,浏览质朴的宅居品尝清冽的古井水,仰视精巧的石坊门,欣赏细缕的石砖刻,仿佛追随先贤入理学的玄机妙境。 兴贤古街,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等六个街坊组成,始自五虹桥,终至文献桥 (又名双龙桥),全长1000余米。它是武夷山市五夫镇所在地的一条古老街道。
这条古街,早在中晚唐自刘氏家族迁居五夫里时,即具雏形。到了宋代开始兴旺。特别在南宋后期,胡家、刘家诸贤以及由朱熹相继成名之后,更趋于鼎盛时期当时已是店铺商肆密布,名人学者云集。这条古街,虽经1000余年的世故沧桑,至今尚保留着许多古代特别是宋代时期的风格建筑,并遗下极古朴淳厚的民风俗习 。
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门上分别镌刻着“崇东首善”、“五夫荟萃”、“天地钟秀”、“籍溪胜境”、“紫阳流风”、“三峰鼎峙”、“三市街”、“过化处”、“天南道国”、“邹鲁渊源”等历史名人手书的横额,并耸立着“兴贤书院”、“刘氏家祠”、“刘氏节孝坊”、“朱子社仓”、“彭氏节孝坊”、“张璘百岁坊和朱子巷、五贤井等处建筑及古迹。街面蜿蜒曲折,古意盎然。五贤井是五口井,分别在五个古街的左侧,井水泉涌不辍,仍为今人所饮用,水味甘冽爽口,冬暖夏凉,令人称绝。
兴贤古街的石坊门于1992年12月22日经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遇林亭窑址,位于武夷山景区北侧偏西,紧邻风景秀丽的莲花峰,分布面积近6万平方米,这里有一条小溪自南往北流过,沿溪有6座小山岗,堆积着数以万计的匣钵和碗垫,有的深达3…5米。1961年被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全国保护最好的一座窑址。
在遇林亭窑址在1998年10月经省文化厅批准,对该处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取得田野考古重大收获,9个大捋方剥离表土30…50米,出土的作坊石基平台用条砖砌成。宋代古窑所制的,正是“建窑”系列的以黑釉瓷茶具为主的产品,据出土的文物显示,当时的茶碗、茶盏产品即有不少是“兔毫”类的“上品”,甚至还发现了被誉为“举世奇珍”的金银彩瓷碗的残片,这是我国陶瓷考古领域的一大收获。其中有两个窑炉:1号窑炉是一座沿着山坡斜上而建的“龙窑”,全长73。2米,每窑约可烧制 5万件瓷器。2号窑炉的结构与1号窑炉为同一类型,也是沿坡而建,只是比1号窑炉更长,更宏伟、容量更大,全长约113。1米,此窑一次可装烧8万件瓷器,其产量惊人。
林亭窑址博物馆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沉寂的窑场”,用各种照片、图象、壁画反映了遇林亭窑址的地理环境、窑址分布、周边景致辞等总体状况;第二部分是“考古揭秘”,介绍了发掘古窑址的前后过程;第三部分是“茶艺明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低蕴,着重介绍了武夷山“茶道”直接相关的历史记载、诗文典故等。
游览窑址后,可到陶房品茶小憩,还可以依据专业人员的指点,制作自己喜爱的陶器。
请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