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飞龙传-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家虽然显赫了,但做他的妹妹却只有受牵累了,梅玉长年不在家,家要妹妹费神照顾,最苦的事有许多显赫的事要求郑和,居然也找到梅家来。
郑和主管全国密探,专事调查那些官员们的廉洁操守,有些人被捏住了把柄,就来求梅玲转为说项,梅玲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幸好梅玉不在,她还有个推托,现在梅玉回来了,她只有把那些请托交给梅玉。
“哥哥!你妹夫只是一个吏部六品部员,实在得罪不起这么多的贵人,你做做好事,把这些麻烦了一了吧!”
梅玉只有打起精神,一家家应酬去,有关的人家提出了有关的答话,能帮忙的地方,也尽量地帮忙,那是郑和故意造成的趋势,要把人情做在梅玉身上。
“国公,咱家捏住了他们的小辫子,倒是不怕他们,但咱家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所以借机会把人情行在你身上,你跟别人做官不同,你的衙门在西南,平素不在朝中,因此朝中的奥援越多越好,耳目消息也越灵敏越好!”
“郑公,这些人会成为我的奥援吗?”
“他们也许不会成为你的死党,但你们有点利害关系。第一,他们不会落井下石害你;第二,他们见了什么风声,至少会先通知你一声。国公,你跟咱家不同,咱家不怕得罪人,你却是处处以和为贵,你也跟别人不同,别人居心唯忠唯敬就够了,你还得保护圣光寺中那位……”
“郑公,你既然提出了,我也有个疑问,朝中的这一位对大哥究竟是抱什么态度?大哥把传国玉玺和忽必烈藏珍钥匙交了出来,对天下已没有野心了,他怎么还不放心!”
郑和一叹道:“国公,就是这件事,咱家无法答复,咱家还弄不清主上的心意,说他不放心,他还关心得很,第一次西征时就是听说那一位受到了李至善的威胁,变相命咱家带人去帮忙的,可是局势安定下来了,他又有花样了,据咱家所知,主上又另委了龙骧将军张辅,私下召募了一批人,成立了龙骧衙……”
梅玉一怔道:“这龙骧衙又是干什么的?”
“跟密探差不多,名义上以晋王为主事,但晋王只有挂个名,晋王跟沐公爷是连襟姻亲,走得很近,张辅也是出身沐王府家将,龙骧衙的成员也多半是在云南一带召集的,可能是在西南一带要成立一股势力。”
“那是为了抵制大哥吗?”
“这就不清楚了,天威难测,他心里想些什么,谁都想不透,尤其咱家这几年,多半是在西洋,密探事务虽是咱家在兼领着,但咱家忙于西洋事务,就顾不了太多……”
“那不还是郑公的子侄在管着吗?”
“不错,锦衣卫指挥使还是咱家的侄儿郑文龙,但指挥使只能管明里的事,暗中一些事务都是主上自己在管,平时由尚衣监刘哲成兼着,最近张辅跟刘哲成也频频接触,可能是龙骧衙跟沐王爷合成一气,再加上一个亲王,一个尚衣监,这个组合相当可观了。”
“是的,这都是咱家在西洋时弄出来的,到底主上是什么心意,咱家不清楚,不过可以想像的是咱们都要小心,所以咱家才劝公爷多结人缘,尽量少得罪人。”
皇帝另外成立密探组织,并不表示对郑和的信任有减,郑和频立大功,正在当红之际,以前的密探也不是由郑和一人独揽的,仍然有谷王朱穗和李锦龙那一批人分庭抗礼,这一批人被郑和斗垮了,才兼并了势力。
但皇帝很快又弄了个龙骧衙出来,郑和自然有点担心,但又不便动闻,只有悄悄地把话点给了梅玉,他知道梅玉跟沐王府关系密切,必然会去动问一下的。
这天沐王的堂弟沐晟为梅玉设宴,沐晟本身是沐王府的亲军统领,那是由沐公重任,算不上是正式的官儿,但他却是沐公的私人代表,地位之隆,喧赫一时。
梅玉自然不能扫这位贵显的面子,便和姚秀姑一起赴宴去了,起初他以为只是私下的酬酢,到了那儿,才发觉冠盖云集,连晋王朱枫也参加了,他是永乐的弟弟,食米在太原。另外还有在山西大同的代王朱桂。
两位亲王只是作陪客,来陪伴他这位贵宾,两位王妃也是珠光宝气。姚秀姑原来只穿了一件出客的衣服,此时感觉未免失礼,连忙叫人回府中去取御赐的项链。
哪知派回去的旗牌官被人袭杀于途中,那条御赐的钻石项链居然不翼而飞了,据在场目击的人口述,下手是三名黑衣人,蒙着面,武功很高,杀人越货后扬长而去。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预谋行动,劫去了这条项链的目的在打击梅玉,造成他的失势而已,因为那项链虽然名贵,却是公开的赐品,不但找不出第二条来,就是那十几颗钻石,也都是独特的珍品,劫盗者除了暗藏起来之外,连拆开来卖都无人敢收藏,因为这批货色太烫手了。
消息当然很快就传到梅玉耳中,也传到了做主人的沐昆耳中,他自然表示关切,两位亲王也相当的关心。晋王安慰他道:“国公,这一定是那个人故意跟你过不去,没关系,好在这事情知者无多,咱们都帮你压下来,然后再慢慢地设法找这个家伙。”
梅玉道:“消息压得住吗?”
沐晟忙道:“应该没问题,目前知道的在下、两位王爷和张将军四人而已,只要我们不说出去,应该没人会知道。”
“那也瞒不住人的,拙荆以后还要参加酬酢,若是不配带那条项链,恐怕会令人启疑的!”
“这个……国公尽量少参加好了,即使若不得已,非参加不可,国夫人可以推病在家……”
“别处可以推,若这宫中召宴,恐怕就不便推辞了,拙荆若是病,宫中一定会派内侍和御医来视疾,这些人的眼睛很厉害……”
张辅笑道:“那应该不成问题了,国公跟郑公公交好,下官跟尚衣监刘哲成公公情分莫逆,有这两位关照一声,宫中谁敢不听话,至于太医方面,那就更容易了,下官的龙骧衙最近正好捏住了他们的小脖子,下官只要打个招呼,叫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
他们每个人都很热心,但梅玉却想想摇头道:“各位都设想好了,但只有一个人却瞒不住!”
“谁?还有什么人。”
“我自己。”
“什么?国公自己难道会张扬出去?”
“张扬出去是不会的,我对这件事不会放手的,一定要设法追查到底,看看是谁干的,但这件事若瞒下来,我便犯了欺君之大罪,我宁可担上个不敬罪,向皇上自承过失,这欺君之罪却是我不能担的。”
说完,他向主人告了罪,匆匆地告辞而去,出了这种事,人家自然会体谅他的离去。
梅玉也没有回府,他来到了锦衣卫指挥使衙门,先找到郑文龙,把事情告诉他,叫他立刻开始侦查那三个蒙面杀手的来龙去脉,因为国公府旗牌丁士元也是郑和推荐的手下,密探出身,遇袭的地点又在闹市,锦衣卫别有一套侦查和追索的方法。
另一方面,他要求立刻见到郑和,这倒不难,郑和回京之后,另有一处秘密的办事处,离皇宫大内不远,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那儿处理要务,也随时准备着皇帝召见。
至于宫中的事务,早巳由他的副手兼任,用不着他去担心了,他是随时可以见到皇帝的人,若他认为必要,哪怕是闯寝宫,把皇帝从梦中吵醒也可以办得到,所以说他是天下最有权力的一个人也不为过。
郑文龙着人将梅玉送到秘密签押房,这是兵部衙门的偏院,离午门不远,是锦衣卫所有,平时就门禁森严,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人都要经过允许才准进入,这个地方比皇帝的御书房还要严密,御书房中至少还有几个负责茶水或清扫的太监可以自由进入。
梅玉就在这儿见到了郑和,谈话是绝对秘密的,梅玉说了经过,郑和沉思道:“这些人说聪明也可,说笨也笨得可以,这不是掩耳盗铃的蠢事吗?”
梅玉一怔道:“郑公以为是张辅那些人干的?”
“事实上只有他们才知道国公遣旗牌官回去干什么,他们故意在帖子上不说明,只说是便宴,临时再弄两位王纪盛装而去,逼得国夫人要回去取御赐藏珍,他们才遣人伺机下手。”
梅玉叹道:“这一揣测有见地,只可惜的是秀姑太重视礼仪,要是照我的脾气,事先既未通知,我们大可以便装相见,谁也不能怪我们失礼。”
郑和笑道:“洒脱的国公夫人,也未能免俗而已,那条项链也实在惹人喜欢,挂在国夫人颈上光芒四射,换了咱家,有机会也希望多戴上在人前亮相的。现在那些话都别说了,还是赶紧想对策要紧。”
郑和又道:“要想对策,首先要知道对象,其次则知道其目的何在。”
“是啊,郑公既然把对象假定是张辅那帮人,他们是以沐王那帮人为后台的,难道沐王要跟我过不去吗?”
郑和道:“恐怕是有一点,因为国公近邀帝宠太多,恐怕已经引起沐王府的不安。他的势力范围在西南一带,国公都护西南,根本就跟他冲突了!”
“这怎么可能了,他管的是云南贵州,我管的是西南夷,各不相关!”
“国公,只有你这样想而已,西南夷虽非沐公所辖,但多年来一直是受他所镇制的,现在划规国公旗下,等于是从他手中分出一股势力范围。”
梅玉一怔道:“这我倒没想到,我要跟皇帝谈谈!”
“国公,皇帝把你封在西南,就是钳制他的意思。何况,光是你一个人的力量,恐怕还没有这么大的面子,所以暗中还得加上圣光寺的影响……”
梅玉怔住了,郑和又道:“这也是主上测试一下沐王对逊皇帝的态度,他如真心支持圣光寺,应该跟国公通力合作才是,现在看他果然对国公用起挤压的手段,可知休王也是只以自己为重的人。”
梅玉整个的呆住了,郑和又道:“国公放心好了,劫盗项链的人,咱家一定负责调查出来,只是对方很狡猾,要想追出主使人,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郑和道:“还有这件事,绝对不能瞒宫中,相信皇上早已知道了!”
“我知道,张辅他们向我建议保证,说隐瞒下这件事再慢慢找寻,被我一口回绝了,我不想领他们的情,更不想被他们抓住小辫子!”
郑和道:“国公没上这个当,足见高明,那咱家就陪国公进宫一趟面圣吧,你放心,不会有事的,这事咱家也有一半责任。”
“怎么会有郑公的责任呢?”
“在禁城之内,公开杀人劫走御赐重宝,这是考验舍侄的能力,如果他破不了案,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也别想干得安稳了,这一石数鸟之计,当真高明得很呢!”
…
闯荡江湖 扫描,高林 OCR
:
23 025
第二十四章 宦海波澜
两个人又朝大内禁而去,郑和一打听,皇帝在御书房内批阅奏章,不过留下了话,若是司礼总监或梅国公请见,直接立宣,不必再等请示了。
郑和向梅玉苦笑一声,放低喉咙道:“如何?咱家说皇帝已经知道了吧!国公,如是打算瞒下来,那可是搬砖头砸自己的脚了。”
梅玉心中暗惊,深深感觉到宦海风波的险恶,也感到伴君如伴虎的话一点不错。
难怪当初建文帝登了大宝之后,两年之间,虽然常常找他和方天杰私下相聚,却从来没有想到派给他们一官半职。
有时方天杰自动请缨,想在侍衙营中挂个名,也为建文帝拒绝了,叹息着道:“二位兄弟我许下你们每人督军一方,非将即帅……”
男儿及壮四十行,能够拜及将帅,威镇一方,应是功名事业的顶点,建文身为天子,也不会空许人情的,所以大家都不再谈起了,因为他们讨官做,只是为了有所事事而不是为了本身的利禄富贵。
现在,梅玉才三十出头,已经位极人臣,但这富贵却仍是悬空的,是基于一种微妙的关系而得来的,他时时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郑和又带着他,在御书房外才唱名进去,里面已经叫宣了,两个人进去,永乐在灯下批奏章,堆积像座小山,梅玉情不自禁地道:“陛下太辛苦了!”
永乐帝居然苦笑一声道:“是吗?朕也有这种感觉,这是朕自己找的,朕叫各省的督抚,每月将境内发生的大事具服,朕亲自批阅,以求了解民隐。”
梅玉道:“督抚申报的就不会是民隐,他们只会歌功颂德,尽拣好的报!”
永乐帝一笑道:“给朕的奏章他们不敢,朕另外还有人申报的,若是督抚申报不实,只拣好话谈,三个月内就换人,几年之内,朕已经换掉九个人,现在他们都很老实,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地了解民间疾苦,而后设法解决。”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