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左宗棠评传 >

第16章

左宗棠评传-第16章

小说: 左宗棠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捻强于回,捻平则回益震,一也;捻在秦不过秦之患,窜豫则中原之患,两害相形,在秦为轻,又一也。”①因此,左
宗棠在陕西尽管受到捻军、陕西回军、董福祥等武装的夹击,始终以“剿捻”为首要任务,他亲自驻扎邻近河南的潼关,
目的是防止捻军攻入河南以威胁中原。
    西捻军在受到左宗棠和刘典分别由陕东和陕南的夹击后,被迫于九月初向陕北进军,转入北山,试图打开进入山西
的通道。左宗棠急忙重新部署兵力,力图阻止捻军进入山西。十月,清廷在给左宗棠的“寄谕”中称:“晋省为畿辅屏
翰,左宗棠当如何力筹兼顾?陕西兵力不为不厚,总当就地歼除,不可以驱贼出境即为了事。倘任贼东渡,阑入晋疆,
惟左宗棠是问。”②左宗棠也试图把捻军剿杀于秦境,但他又深知剿灭捻军良非易事。还在其入陕之初,便认为“剿捻
之难,甚于发逆(按指太平军)”。③因此,他到潼关后,“凡所布置,均为就地歼贼起见”,对捻军“大举围逼,期
歼贼于渭、洛之间”。他设防于陕豫、陕鄂交界处,防范捻军向豫、楚“奔逸”,却不料捻军向北突围,且“北山荒瘠
殊常,官军追剿,皆以无粮不能急进”④,加上陕西回军的牵制,使左宗棠对捻军的作战并不得力。十月下旬,捻军接
连攻占陕北的延川、绥德二城。左宗棠调派与捻军作战的军队仅有刘松山所部 10000人,郭宝昌 3000 人,刘厚基 3000
人,而高连升和刘典各所部5000人只能去应付陕西回军。“捻自南而北,千有余里;回自西而东,亦千有余里”①,左
宗棠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67年 12 月 18 日),西捻军由宜川强渡黄河,从陕西进入山西。左宗棠非常惊慌,
急派刘松山、郭宝昌入晋追剿,自己也随后拔队入晋。西捻军从山西经河南入直隶,于同治七年正月十二日(1868年 2
月 6日)逼近卢沟桥,清廷大为震惊。清廷鉴于西捻军进入直隶的状况,“降旨”先行将剿办捻军的钦差大臣李鸿章随
后并将署直隶总督官文和左宗棠“交部严加议处”②,以让他们戴罪立功。清廷指令“左宗棠前赴保定以北,妥为督剿,
以赎前愆,毋再延误”。③二月初,左宗棠率军抵保定近郊。李鸿章、官文和山东巡抚丁宝桢等也督军加紧对进入直隶
的西捻军予以堵防。
    张宗禹率西捻军由陕冲入晋、豫、直三省,原是应东捻军赖文光之求救
    ②《分道入秦妥筹办理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429页。
    ①《剿捻三胜截击回逆归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440页。
    ②《和厚两营遇回逆失利并遏捻东窜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493页。
    ③《请散捻逆胁从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401页。
    ④从《和厚两营遇回逆失利并遏捻东窜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493页。
    ①《捻逆连陷州县回逆狓猖自请严议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511页。
    ②《附录上谕》,《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600页。
    ③《附录上谕》,《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603页。
    以解东捻军在运河被困之势。但当西捻军仅到达晋、豫之际,东捻军已于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一日(1868年 1月 5日)
的扬州之战中被李鸿章部淮军全歼,赖文光被俘后就义于扬州。张宗禹不知此情,一意率西捻军北进,固然逼近京畿,
但也陷入清军的重围。
    左宗棠在直隶不仅亲自率军“追贼”,而且明定斩捻军的“首级赏格”,并对生擒、阵斩张宗禹等人“从优悬立赏
格”,“以作士气而速戎机”。①这一手段是非常拙劣的。西捻军在清军的追剿下,被迫撤出直隶,于同治七年二月三
十日(1868年 3月 23 日)夜渡过漳河进入河南。三月初,左宗棠旋督军追至河南彰德(今安阳市)。西捻军又从河南
进入山东西部并转入直隶静海。四月初四日(4 月 26 日),左宗棠赶至山东德州。五月初,捻军在直隶作战失利,转
入山东海丰(今无棣县)宁津、陵县、临邑、济阳后,又从陵县转向西南进入德州。六月中下旬,张宗禹率西捻军试图
从德州高家渡抢渡运河,结果为清军击退,被迫退至德平、平原、茌平。六月二十八日(8 月 16 日)的在平南镇之役,
西捻军被淮军全部击溃,只有张宗禹率十余骑突围至徒骇河边,“穿秫凫水,不知所终”。②至此,捻军起义失败,清
廷论功行赏,着加左宗棠太子太保衔。
    ①《皖豫两军另悬赏格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630页。
    ②《涡阳县志》,《捻军》(资料丛刊),第 2册,第 108页。
    二、镇压陕甘回民起义
    清政府在扼杀了捻军之后,又急忙把镇压的目标对准了陕甘回民起义。于是,清廷一方面答应了左宗棠进京“陛见”
的要求,一面以“陕甘等省军务紧要”为由,令左宗棠节制陕甘各军,统带刘松山等各军迅速“回剿”。①八月十五日
(9 月 30 日),左宗棠被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召见时询以陕甘之事何时能了结,左回答“非五年不办”。“慈圣颇
讶其迟”②,但为左面陈“西事艰险”等理由所说服。左宗棠还在上奏中陈述了陕甘“筹饷之艰”,“转运之难”,
“抚之为难,尤甚于剿”等 8个方面的困难,希望清政府拨发实饷,使他“得从容整理,以奠危疆”。他“立意仿汉赵
充国,议开屯以省转馈,抚辑以业灾民,且防且剿,且战且耕,不专恃军威为勘定之计者,区区之愚,盖以办回逆与剿
群寇不同,陕甘事势与各省情形各别,将欲奠此一方,永弭后患,则固不敢急旦夕之效,而忘远大之规也。”③这可以
说是左宗棠谋略陕甘的基本方针,他试图通过剿与抚兼施的政策不仅把陕甘回民起义弹压下去,而且通过“善后”之方
以保持西北地区的长久稳固。因此,左宗棠进一步要求“用东南之财赋,赡西北之甲兵”,关键在于“饷足,则将能驭
军,而军不敢犯;兵能卫民,而民不受扰”。他认为:“无论筹剿,则必裹行粮、储刍粟、设转运;筹抚,则必筹安插、
给口食、散籽种。非有宽余款项应手,不能随时举办”。他强调:“一面用兵,即须一面筹办善后,庶几一了百了,后
必无灾”。他还向清廷表示“与西事相终始,期挈全境还之朝廷”。①同治七年十月十三日(1868年 11 月 26 日),
左宗棠抵达西安,即与署陕西巡抚刘典等人会筹军事,调度军食,把目标对准了陕西回军和董福祥等部“土匪”。左宗
棠分析了陕西局势,认为进兵的重点乃陕东北的“土匪”势力和陕西南的董志原陕回“十八营”。于是,左宗棠调派高
连升、周绍濂、魏光焘、刘端冕、吴士迈等军“剿回”;令刘松山军从河南经山西赴陕北与陕北清军刘厚基、成定康、
刘厚填等部进攻“土匪”,署宁夏将军金顺也已驻扎陕北榆林。十二月十八日(1869年 1月 30 日),刘松山等军在延
安府定边县的镇靖堡击败董福祥军,董福祥的父亲董世有、弟弟董福禄向清军投降,董福祥突围后被唤回来乞抚。左宗
棠从董军挑选千余人改编为董字三营从征,并对镇靖堡一带“御回力竭,无家可归,迫而为匪”②者加以招抚。随后,
左宗棠加强了对董志原一带陕西回军的进攻。据守董志原的十八营回军于同治八年(1869年)二月多次分股反击,均被
左军击败,他们在“饥蹙日甚,屡次乞抚,复无成议”③的情况下,遂倾全力主动迎击,结果余彦禄等人战死,其他首
领败退董志原。在这种情况下,陕西回军只好“挈眷先徙金积堡”,将十八营并为四大营,以其半护家口、辎重先行,
留崔伟、马正和等人断后。二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4 月 4日—5 日),左军雷正绾等部先后攻
    ①《料理西征就绪即行赴京陛见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759页。
    ②《与吴子儁庶常》,《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五一。
    ③《陕甘饷源奇绌请旨拨实饷折》,《左宗棠全集》奏槁,第 3册,第 778779 页。
    ①《饷项苦绌恳增拔巨款以利戎机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785—788 页。
    ②《刘松山径捣贼巢并剿败北窜回逆现筹安抚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4册,第 14 页。
    ③《回逆全股东犯迎剿大捷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4册,第 49 页。
    占泰昌镇、西峰镇、萧金镇、直抵庆阳府城,董志原一带为左军占据。陕西回民起义失败。左宗棠的下一个目标对
准了甘肃回军。
    同治八年六月(1869年 7月),左宗棠抵达甘肃径州。他首先攻剿灵州金积堡马化龙部。灵州一带回军以金积堡为
中心,周围有堡寨四百数十余所。
    金积堡首领马化龙曾多次向清朝官府求抚,旦改名马朝清,以表示对清朝的归顺,于同治四年由宁夏将军穆图善奏
请赏加副将衔。本来左宗棠对陕甘回民起义表示“剿抚兼施”,但他因陕西回军曾阻挠其镇压捻军,以致捻军进入山西、
直隶,左宗棠为此受到清廷的指责,于是他决定全力剿杀陕西回军。
    左军在攻打董志原时,陕西回军曾得到马化龙的粮食和军火接济,特别是陕西回军遁往金积堡,左宗棠更为未能
“一收聚歼之效”而恼火。于是,他对马化龙“阳虽就抚,阴实助逆”大为不满,遂决定对金积堡马化龙部实施痛剿。
左宗棠表面上讲“只分良匪,不分汉回,为久远之规,制贼之本”,但实际上他在为镇压马化龙部已找到了借口。他上
奏清廷说:“业经就抚之灵州金积堡回目马朝清即马化漋,清水县张家川回目李德昌,或以马械、粮食显与市易,嗾其
扰陕;或以官军声势浩大,劝其暂就安抚,相时而动。皆以同教一家,隐相亲附。外虽貌为恭顺,无异王民,内则暗肆
狓猖,仍滋他族。”
    ①“若壹于主抚,贼必以抚愚我,阴集其党众蚕食汉民,又将抚不可抚,窃恐渐渍既久,势不至如云南抚回为回所
制不止!臣前疏所言攻心为上者,窃以为大局虽终归于抚,然非俟其畏剿之极,诚心乞抚,则固未可漫然允之。”①可
见左宗棠坚持要对马化龙部采取“主剿”的政策。他认为:“以大局计之,欲平陕甘回逆,非先攻金积堡不可。”②左
宗棠分兵三路,除南路直趋秦州(今天水市)以扼陇南回军外,中路和北路合力进剿灵州金积堡一带回军。八月初六日,
刘松山与马化龙所部回军开始交战。自此至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六日(1871年 1月 6日)马化龙向左宗棠军投降止,进攻
金积堡等堡寨的战斗持续了一年三个月。在此期间,回民起义军屡次痛击左宗棠军,左的亲信战将刘松山在同治九年正
月(1870年 2月)进攻马五寨时被飞弹击中身亡,左以刘的侄子刘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人)为“老湘营”总统。金
积堡被攻克后,左宗棠将马化龙杀害。尽管左宗棠打垮了灵州金积堡一带的回军,但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不得不承认
:“陇事艰阻万分,先攻金积,尤非时局所许,一年之间,连丧大将,人心震骇。??仆十余年剿发平捻,所部伤亡之
多无逾此役者。”③金积堡之役结束后,左宗棠进兵河州马占鳌部回军。河州属兰州府,且与省城相连接。河州回军对
陕甘总督治所兰州构成威胁。早在左宗棠初任陕甘总督时,他就向清廷陈述须“俟剿捻事竣,自当先剿陕甘交界之回,
节节扫荡而西。惟不敢冒昧从事,急趋兰州,致蹈杨岳斌故辙。”④他在部署进剿金积堡时,署陕甘督篆的穆图善奏请
清廷令左宗棠由泾州赴秦州接篆,然后就近进入省城。左宗棠则把进攻目标重点放在金积堡,坚持在泾州一带指挥作战,
而不立即到兰州赴任。他说:“臣若舍泾州而进秦州,局势何以异此!
    ①《进驻泾州筹办军务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4册,第 122页。
    ①《复陈查明刘松山各情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4册,第 195页。
    ②《答刘寿卿》,《左宗棠全集》书牍,卷一○,页三六。
    ③《答王子寿比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三五。
    ④《遵旨复陈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504页。
    人之议臣者必且谓知有穆图善而不知有国事,知有兰州而不知有陕甘。“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