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诸葛亮 >

第25章

诸葛亮-第25章

小说: 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霍然站起!     
  拆开一看,里面没有使人担忧的坏消息,一例是刘备随便而自得的口吻:     
  “前些天,朕派吴班率一千人在平地安营,暗暗埋伏大军于山道,只望吴军出来攻营,好一举击败他们。没想江东被吓破了胆,就连这一千人的军队也不敢攻击。朕等了五天,见毫无动静,便将伏兵撤回营里。朕看江东再玩不出什么花样了,昨日偷偷摸摸夜袭了朕一个小营,没半个时辰,就被冯习杀退。听说就连敌将韩当、徐盛,也抱怨说他们的主帅是叫军卒白白丧命。哈哈!那个主帅,叫陆议的,年纪轻轻,没打过一仗,孙权派他统帅千军,与朕作对,真是自寻死路。”     
  夏夜空气,漂浮着烦躁的闷热。     
  院里夜来香散发出幽幽的气息。     
  诸葛亮简直想插上双翅,飞到夷陵,飞入刘备军中,不,首先要到江东营里看看陆议,看他是否是他想像里的那个人,是否身穿白衣,手按银剑,目光凝望着一支支从没用过的金令。他在等什么?等待疏漏吗?就像诸葛亮常常做的那样,以不变应万变,直到对手自己忍耐不住,露出破绽。到时再全力一击,令敌人土崩瓦解!可惜诸葛亮插不上翅膀,他连一双千里眼都没有,所以他看不到发生在夷陵的事,只能借着军报,去猜测胜利里的致命伤。然而,就算猜到了,又于事何补?且不说信息传递缓慢,就算真将警告及时呈到刘备面前,那个踌躇满志的皇帝,十之八九会乐呵呵地将诸葛亮的信放到一旁,笑道:“孔明多虑了。”     
  将要发生什么了。     
  肯定有什么。     
  一旦发生,就会震动天下,令命运之轮滑入人们猜测不到的轨迹。这一刻,诸葛亮很想阻止它,可是……他望着月光下自己修长、整洁的双手,第一次感到它那么无力,感觉到它不能握住他最盼望的胜利。     
  他靠坐在回廊里,深深呼吸着,闭上眼睛。     
  直至听见有人小声说:“丞相、丞相?”     
  “季常?!”居然是马良的声音!     
  马良不是在军中么?     
  怎么竟到成都来了?     
  诸葛亮不是在做梦,没有梦会这么清晰。尽管很多年后,他仍怀疑这一夜见到的马良,或许就是个洁白的魂魄!马良站在白玉兰旁,面孔上染着长途奔波的风尘,但他仍然是整齐、温存的,那一双羞赧和焦急的眼望着诸葛亮,低声说:“这一战很奇怪。”         
 
第69节:诸葛亮(69)       
  “哪里怪?”诸葛亮示意马良坐下说。     
  马良没有坐,从怀里摸出行军图本:“丞相先看看这个,是陛下在夷陵的军营驻扎图。”     
  图上画着七百里连营四十座。     
  图本从诸葛亮手指间飘落!     
  “谁劝陛下如此扎营?”诸葛亮咬牙问,“哪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战胜敌人的?!何况,竟扎在容易走火的山林中!”     
  蜀军营寨恰似环环相扣的巨蛇,连绵不绝。刘备说,连营便能相互照应,借着树阴,军卒免遭烈日直射,取水烧饭也都方便。刘备很想做个仁慈的皇帝,想做一个英明的统帅。他给军营起了名字叫做“腾龙阵”,并为这名字得意了许久。此次,马良想要拿图本给诸葛亮看,刘备原说不必;后来一转念放了马良的行,反复叮嘱说:要告诉丞相,这是“腾龙”——腾飞之龙!     
  龙将要蹉跌了!     
  将要重重摔落在地,每一片鳞甲都鲜血淋漓。     
  “丞相?”马良见到诸葛亮切齿的样子,不禁心惊。     
  他再看看,却见丞相恨恨的脸,忽然被沉重的哀伤所笼罩,笼罩得严严实实,再见不到一丝春风。     
  “不能这样,”诸葛亮低声说。     
  “是!我这就回去规劝陛下!”马良说。“回去?”     
  “连夜就走!”     
  “季常……”     
  “怎么?”     
  “季常留下来吧。”诸葛亮心里一动,忽然说。     
  这句话,令马良吃了一惊,又哑然失笑。     
  “丞相玩笑了。”马良笑着说。     
  “没开玩笑,”诸葛亮望着这个温和的、散发着麦香的男子,重复道,“别回夷陵了,派他人传达消息。”     
  多年来他像待亲弟弟一样待他;他也像尊重同胞兄长一样尊重他。     
  很奇怪,此时诸葛亮竟不想令马良去往他看不见的远处。     
  然而马良第一次反驳他说:“没人比我更适合去传达丞相之意。要我随侍左右、参赞军事,是陛下旨意啊!”     
  马良笑起来,像一朵花。     
  白玉兰。     
  把白玉兰抛入茫茫黑夜,就是要生生撕裂它花瓣、吞噬了它芬芳。天空乌云涌动,要降临一场暴雨了,远处传来阵阵雷鸣;“啪”的一声,闪电将夜空劈作两半!光线直打在马良身上,马良正欲跳上马,不禁颤了颤。“丞相保重!”他勒紧缰绳,朝诸葛亮挥挥手。“保重”……在诸葛亮记忆里,这是马良说的最后一句话,他白闪闪的眉在黑夜里漂浮,渐渐看不见了。     
  这年马良三十六岁。     
  诸葛亮四十二岁。     
  陆议三十九岁。     
  或许正是马良奔赴夷陵之时,陆议写了封密信呈给孙权:     
  “夷陵地处要害,是国家的门户,虽然很容易得到,也很容易丢失。一旦丢失,危害的就不仅是一地,便连荆州,也将受到牵连。今日臣与刘备争夺夷陵,只能胜、不能败。刘备违背天意,离开家国,自来送死;臣虽不才,却必然将他击溃!回顾刘备从前作战,败多胜少,不足为惧。臣原本担心他水陆并进,咄咄逼人;而今他弃船就步,处处结营,观察他营寨布置,再无妙处。大王尽可高枕无忧,静候臣破敌佳音。”     
  公元三世纪,一次战争往往成就一代名将。周瑜如此、吕蒙如此,现在轮到了陆议。他一身白衣,正像立在夜里的明晃晃的水流。一手捧帅印,一手握令箭,陆议借此来震慑往日不服他管的老将们。     
  “生擒刘备,就在今夜!”他一字字说。     
  将军都哂笑起来,没人相信他。     
  “难道又要江东健儿去白白送死?”韩当嗤之以鼻。     
  韩当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     
  三千名手握茅草的吴军趁着夜深,潜入山林,靠着汉营埋伏好。等三十九岁的都督一声令下,七百里同时举火!发生在赤壁的事,照旧发生在了夷陵!火神翻飞成艳红的巨鸟,腾空而起!当日曹操两百艘战船连接一处,火势已凛然使人惊惧;而今夜,烧的是整整七百里。     
  七百里浓烟滚滚,七百里火光冲天!     
  蜀军睡得懵懵懂懂,突然感到四周一片灼热,他们往外一张望,就再辨不出南北西东,也分辨不出八方鼓噪的,究竟有多少敌人!火、火……火烧上来了,烧着树木、烧着山林,烧着天空,可夜空并未明亮些,黑烟将月光、星辰统统遮掩,很多蜀军来不及系好裤腰带就往外冲!他们在夷陵住了五、六个月,几乎要将这里住成一处行营,原以为再多呆一阵子,就能得胜回乡。上头说:最多一个月,孙权就得投降。家乡女人香喷喷的温暖,早就入人梦里;热辣辣的烧酒、红彤彤的辣椒、暖洋洋的床铺,脸上挂着鼻涕的小娃子扑上来,拽着裤腿喊:“爹、爹……”梦中每一闪,都让人傻傻地想笑。谁能想到,谁想得到……着火了!七百里内、四十个营都遭了灾!         
 
第70节:诸葛亮(70)       
  灭顶之灾。     
  火焰烧着衣裳。     
  火焰烧着手足。     
  火焰烧着头颅。     
  人被烧成一个个火球,火球滚来滚去地呼救。     
  好容易碾灭了火,没回过神,就被长枪扎了个透心凉。     
  陆议站在高处,静望着这个夜晚,十万蜀军像房屋坍塌般崩溃,熊熊火光看入他眼里,飘零下满目樱花。樱花正是这样,要开一夜开,要落一夜落,再无半分顾念、半分哀怜。陆议唇边泛起微笑,他很累了,七个月前受命大都督以来,之所以苦苦忍耐,全是为了这一幕。结束了……陆议想,夷陵之战,就结束在这场大火里;结束在远处的鬼哭狼嚎中。他将白袍裹紧在身上,低声吩咐:“刘备溃败,必然遁逃马鞍山,众将军!”     
  “有!”回答声震天动地。     
  “报效主公,建立功业,正在此时!”     
  陆议一骑白马,率先直射而出!     
  江东军包围了马鞍山。     
  蜀军活着逃到马鞍山的,已不足五万。将军张南、冯习战死,头颅被吴军割下挂在马上;徐盛见了,哈哈一笑,把两颗仍然血淋淋的脑袋往枪尖上一顶,策马飞驰,一面跑一面喊:“刘备!你认识此二人吗?哈哈哈!”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吴军在摇旗呐喊。     
  蜀将杜路、刘宁把兵器一扔,冲下山去。“莫杀我、莫杀……”两人高举双手,全身发抖。他们一直跑到徐盛马前,腿一弯跪倒了,嘴唇哆嗦着:“我降!降……”“最看不得屈膝之人!”徐盛霍然抽出朴刀,刀光一闪!有人握住他手腕,他转面一看,原来是陆议。这男子微笑着,轻声说:“徐将军请住手。”他望着跪在地上、颤个不停的二人,笑道:“起来吧。你们不值得杀。”     
  这一夜死了太多人。     
  刘备避在马鞍山上,被一万亲兵环绕。他是皇帝,一败涂地的皇帝,面孔黑漆漆的,袍子被烧出几个洞;失败,不是没经历过,可从来没有哪次失败,会像今夜一般,让他恐惧、绝望,不但哭不出,简直想要大笑。“怎会这样……竟然这样!”刘备喃喃着,像个梦,真是个梦哇。做到一半,被人推醒,说败了、着火了,快跑吧!跑到这,望望腿脚被烧伤的痕迹,望望周围零落的军卒,才怀疑,难道不是梦吗?是真的……全完了?     
  “吴狗!哪有汉将投降之理!?”将军傅彤负责殿后,大骂敌军,不屈而死。“我只知奋勇上前,绝不苟且偷生!”从事祭酒程畿不肯坐小船逃生,亦死。     
  “更猛烈些才行。”陆议手搭凉篷,看看黑夜里的山岭,心想。他正欲挥手,令军卒将包围圈缩小,往山顶进发时,忽然听到个非常温存的声音说:     
  “大都督。”     
  一低头,陆议见到了张温存的面孔,眉目清秀,像开在夜里的白玉兰。这个人正在微笑。看服饰,他是蜀汉文官。陆议有些吃惊,闹不清此人是怎么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又怎么还会有笑得出来的蜀官呢?陆议一惊,勒马后退两步,按剑问:     
  “怎么?”     
  “得饶人处且饶人。”他说。     
  “哈哈……刘备饶不得!”     
  此人应声道:“三足鼎立,曹魏强大,吴蜀皆弱;倘若害了陛下,江东蜀汉,再无议和之望,势必被曹魏一一击破!都督想成就一时之名,固然可以强攻马鞍山;然而若为江东计,愿您三思而后行。”     
  陆议怔了。     
  “你是谁?”     
  青年没回答,蹙蹙眉,唇里发出极轻细的一声叹。陆议目瞪口呆地望着半截枪尖从这人左胸穿出!一瞬间,就像在他胸口绽放了枝诡异之至的蔷薇!再一看,他眼睛里也流出血来,红色顺着面容往下滑。是……血泪吗?陆议被吓住了,张张口,一个字也说不出。     
  月光落在青年眉目上,将哀切的光泽覆盖他。     
  “赶得真不巧。”青年抬手碰碰胸前利刃,剑尖割破了他手指,他举起手朝着月亮,小声说,“本想再见陛下一面。”青年又想:败得太惨了,孔明兄听说后,将要怎样?他忽然很留恋这尘世,忽然很想再活一阵子,只可惜不能够啊。疼痛令人猛一抽搐,刺入左胸的枪尖毒龙般一摆,直抽出去。青年倒了下来,倒在昏沉沉的暗夜里。死亡只是一刹那,青年压着一滩血死去了,手指略略弯曲,白色眉尖仍然微蹙。死亡是……有点疼的。他最后想。     
  “好险!莫让蜀人离您太近!”     
  吴将朱然从青年身后跃马上前,手里掣着染血的枪!     
  “强攻吗,大都督?”朱然抱拳问。     
  “啊……”     
  “得令!强攻马鞍山!”     
  “不!”陆议猛然制止。     
  “都督?”     
  “不,”陆议低声慢慢说,“守着吧,守着就好。”     
  此夜之后,陆议改名陆逊,谦逊之“逊”。     
  数十年后,由蜀入晋的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