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551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初发心功德品」,十住。这三个地方讲的初发心有什么差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问得很好。
  下面清凉大师就为我们解答,「此中发心,该於初后,取其成德,乃是信终,取其为本,乃在初发,虽如轻毛,功德初篑故,十住初发,即是此终」。到这个地方是一段,我们先看这段。此处讲的初发心是十信位,下面两处讲的初发心都是十住位,十住初发心。一个是发心住,一个是十住圆满,就是「初发心功德品」,那是十住圆满。差别就是这个地方初发心,「该於初后」,该就是包括,包括初,也包括最后,后就是讲后面所说的初住。十信圆满,位子向上提升就是初住菩萨。我们晓得十信心满没有离开十法界,而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在十法界里面这个位子最高,天台大师说这个地位叫相似即佛。
  相似还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无明没破,像我们前面画的图一样,无明破了之后才是真佛。真佛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无明就是此地讲的妄想。无明没破是菩萨,这个菩萨大乘教里面也称之为权教菩萨,也就是说不是真菩萨。真菩萨,诸位要晓得就是佛,分证即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真菩萨不在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不是真的,相似的菩萨,相似的佛,都是属於相似的,不是真实的。他破一品无明就脱离十法界,往上提升就是初住,所以初住也叫发心住。发什么心?菩提心。换句话说,从此而后,他用心都是用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真佛,他用真心。
  真诚就没有虚妄,清净决定没有污染,平等就没有高下,诸位想想,相对的境界没有了,这叫真佛,在《华严》里面也称他作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解释经文里面所讲的诸佛,他的注解,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个注得好!诸是多,哪些?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这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我们在讲席里面跟诸位多次报告,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四十一个位次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们诸位想想看,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还有阶级吗?如果说还有阶级,真的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诸位想想是不是还有分别?是不是还有执著?如果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哪来的四十一个位次?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为什么佛在经上又要说四十一个位次?清凉大师在前面开示讲得好,说四十一个位次,是他的妄想的习气没断。跟诸位说,执著的习气断了,阿罗汉执著没有了,有执著习气;菩萨执著的习气没有了,分别断了,有分别的习气,这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分别的习气断了,妄想没有断,所以他不是真佛。妄想一旦要是断了,他就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这就是我们此地所说的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就是宗门里面常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个一分你要记住,《华严经》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这个境界我们六道里面的人,不但是六道,就是连四圣法界的人也没有法子想像。这个境界祖师大德给我们说,这叫不思议解脱境界,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不能不知道!
  因为每一位破无明、证法身的这些佛菩萨们,他们带著有妄想习气多少不一样,但是妄想习气不碍事。所以这四十一个位次,你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有,一真法界真的是平等法界。既然平等,哪有什么高下?有高下就不平等,平等法界,所以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为什么不能说它无?每一位法身菩萨习气有厚薄不相同。习气厚的,我们讲地位就低,十住、十行,这是习气厚的;十回向、十地,是习气薄的;到习气完全断了,没有了,这叫究竟圆满佛。实在讲,究竟圆满佛他们在法相上来讲,跟初住菩萨真的是没有两样。究竟圆满佛应化在十法界,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初住菩萨亦复如是,他也应化在十法界,应以什么身得度,他也现什么身。所以,我们讲他的智慧、他的德能跟究竟圆满佛差不多!
  我们十法界里面的人,不但是我们六道凡夫,就是四圣法界的人看他们也没有办法辨别出来,这个道理要懂。往后要细说这四十一个位次,细说就是说他们差别在哪里?差别非常微细,绝不妨碍他普度众生。我们在四弘誓愿里面来讲,他们圆满了,烦恼无尽誓愿断,他断尽了,只留著无明的习气。无明的习气没有法子断的,你要起个念头,我要断它,就错了。你不是又起心动念了吗?又堕在分别执著里面去,哪有这个道理!向上一著,这个话是禅宗里常讲的,这就是讲法身菩萨们的修行。他们怎么修?真的是无修,无修而修,修而无修;无证而证,证而无证,这个话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千万不要误会,我们误会「无修就是修,修就是无修,算了,我什么都不要修了」,那你肯定堕三途。这些话实在讲我们望文生义,把意思全都解错了,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境界,不是十法界四圣的境界,何况我们。
  同样一个道理,西方世界诸位都知道有四土三辈九品,这个说法跟《华严经》上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有什么差别?真的没有差别。我们从《华严经》上就悟到了,悟到什么?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因为西方世界有很多是带业往生的。虽然带业,凡圣同居土带业,方便有余土带业,实报庄严土就不带业了,跟大乘、一乘里面所讲的法身菩萨没有两样,完全相同。可是它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确实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的加持,它跟法性土圆融!也就是跟实报庄严土跟常寂光净土融成一体,这是不可思议境界。这个在十方诸佛刹土里面,释迦牟尼佛没有说过;只讲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我们要懂得、要明了,不要产生疑惑,对我们念佛往生就不会产生障碍了。
  如果有疑,疑就是障碍,那还不如什么?不如那些乡下不认识字的阿公、阿婆们,你叫他念佛,他就老实念,他不怀疑,往往他真的成功。他不认识字,他也没有听过经,他也没念过经,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居然念到一心不乱,他能够预知时至,能够站著往生,能够坐著往生。令人羡慕!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谓「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老师教学,两种学生最好教,一种叫上智,一说他就懂了,没有怀疑,他也没有问题;一种是下愚,他也没有问题,他也不怀疑,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相信,就怎么做,绝对没有疑惑。这两种人好度。
  最难度的是当中的,上不上、下不下,问题可多了,这个难度。那个问题多,所以世尊当年住世四十九年,天天为大家讲经说法,为哪些人?就是为这些人。这批人难度!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慈悲到极处!讲经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帮助中间这些人,占大多数,帮助他们破迷开悟。迷破了,悟开了,信心才坚定,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清净,真的信心生起来,愿心生起来,能老实念佛了。什么叫老实?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叫老实。这个样子就有功夫,就得力了,他能成就。这是讲到发心住,就是真佛,不是假佛了。
  此中发心,该於初后,就是通前通后,前面是十信位的初发心,后面是十住位的初发心,通前通后。「取其成德」,本经所说的就是十信位菩萨修行成就的功德,这叫成德。「乃是信终」,就是此地贤首菩萨给我们做的报告,三百五十九首的偈颂,这是信终。
  再看下面文,「取其为本,乃在初发」,这个初发就是今、现在,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本是根本,凡是修行,如果没有根本,像植物一样,没有根本,这个植物就是我们讲的花瓶里的插花,盆景里面所种的小树,这就是没有根本,怎么长也长不大。所以根本太重要了,根本在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诸位想想,从初信到十信圆满,菩提心才长成,所以初住菩萨叫发心住,住就不动,他有了定位。菩提心绝对不会退转,绝对不会变形,也就是我们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永恒不变。
  我们今天这十个字有没有?我们同学自己想想,若有若无,有时候想起来,有时候忘记。而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再细心去检点一下,我们对人有没有做到真诚?真就不假,诚则不虚,我们跟一般人相处还是虚情假意,真诚心没有!什么叫虚情假意?虚情假意有时候自己不知道。凡是会变的就不是真的,我们的起心动念,你就晓得变化多大!前念跟后念,前念灭、后念生,前念欢喜、后念忧愁,变化太大了。变化就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变化,真心叫一味。我们讲什么叫真?什么叫诚?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把诚做了个解释,解释得很好,跟佛法里面讲的相应。什么叫做真诚?「一念不生谓之诚」。你想想看,一念不生,那还有什么变化,没有变化了。我们今天还有前念、还有后念,就没有真诚。有前念、有后念,这叫什么心?妄心;没有前念、后念是真心,你就晓得我们到底用的是真心、是假心。有前念、后念的又叫做轮回心,你在六道里头搞生死轮回。
  诸位要晓得,起心动念这叫妄想,我们的真心已经失掉。真心的作用,就像《心经》上所讲的,「照见五蕴皆空」,真心是照见,像一面镜子一样。大乘教里头常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或者说一念才动,觉性就失掉,觉性就是佛性。所以起心动念就无明起来了,无明是不觉,但是这个还很淡薄。从不觉生分别,分别是什么?分别就是觉,这不是真的觉,这个觉的根从哪里来?从不觉来的。所以这个觉就不是正觉,叫什么?邪觉,它的根是八识,正觉的根是法性,那怎么会一样?法性是真心,正觉是真心;妄觉是八识,也就是妄心,根不一样,学佛不能够不清楚,不能不把它搞明白。
  所以我们今天用的心不是真心,是妄心;要想用真心,虽然有,人人都有,太难了。佛讲得很轻松,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真心就现前。放不下!这三大类的烦恼,一个比一个严重。最轻的是无明,就是妄想,妄想最轻,再严重的就是分别,最严重的是执著。佛教给我们,最严重的先放,对於一切人事物不再执著,为什么会不执著?因为你肯定,虽然自己没有证得,肯定佛所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晚上作梦,梦醒之后有没有执著梦中境界?一般人不会执著。为什么?梦是假的,有什么好执著!容易放下。佛告诉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六道轮回,六道就是个梦境,六道里面的一切,随缘就好,不要再执著。能把执著放下,在佛法讲,你就证得阿罗汉,你的障碍去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所以你出不了十法界。但是执著没有了,六道超越了,有执著,不能超过六道轮回,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
  超越六道轮回之后,你到哪里去?到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佛。我们讲这个经讲得很详细,大乘教里佛说,七信位的菩萨,十信位,从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七信,七信位的菩萨执著断尽,没有执著了,所以他超越六道。七信在哪里?七信就相当於阿罗汉,在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里头。他还有习气没断,习气要断掉了,他就又升一级,声闻往上面升一级,缘觉,或者是菩萨。这个位子里面执著的习气没有了,他们在那里修什么?他们在那个地方断分别。分别断掉,没有了,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法界,分别没有了,他有分别习气;分别习气也断掉了,他就又升一级,十法界的顶头,佛法界。
  到把分别的习气断掉,分别习气没有了,破一品无明。我们一般讲,放下起心动念,於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叫破一品无明,十法界没有了,超越了。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去了,《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到华藏去了,念佛的人到极乐世界去了;诸位要知道,极乐跟华藏是一不是二。超越十法界。可是走华藏世界这个路,难!太难了,非常困难,不要说别的,就是执著就不容易。我们今天怎么修?执著淡一点,分别淡一点,起心动念这个事情先不去管它,只能把分别执著淡一点,我们只能做到这个。淡一点是什么?淡一点就是带业,你没断!只有一个方法,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