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博士做的水实验,你觉悟,爱心现前。对整个宇宙一切万法,一切人事物,纯一爱心,纯一感谢,那个相变得那么美,那么样的殊胜。觉了,完全与自性相应;迷了的时候,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水的结晶变得很难看。美的结晶是水,难看的结晶还是水,美丑不二,美丑一如,水是矿物。你从这点,你就能够体会到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一念善心,整个宇宙和谐;我们一个恶念,一切众生都起了乖诤。
为什么不叫善念念念相续?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教导我们善意、善心、善行要念念相续,永无间断。并且告诉我们,不能有毫分不善夹杂,这个教诲就是教我们见如实理,回归性德。性德纯净纯善,永远不离伦理、道德、因果,永远不离,永远没有竞争的念头;竞争尚且没有,当然不会有斗争,更不可能有战争,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和谐世界,和谐宇宙。如果我们不学习这个教育,不能把这个教育落实,我们要希望化解冲突,消除矛盾、对立,永远做不到。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上有恐怖分子,制造这些恐怖的活动,这是病态。世人烦恼这么严重,贪瞋痴慢,违背伦理道德,违背伦理道德就是反常。我们治疗的方法(这都是病态)是标本兼治,治标用宽恕,人家良心发现,可不能用报复,可不能用不平等的方式来对待,不能歧视。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是治标,不是治本。治本是什么?治本就是大乘教育。要帮助他明心见性,见如实理,他那个争的念头永远断掉,连根拔除。所以西方也真有明白人,说出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只有大乘佛法与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是从根本治疗,孔孟学说标本兼治,有道理!治标那套方法很管用,有效,治本也还行,但是还是有余,不能到究竟;大乘佛法才真的是究竟无余。
我们能有这个认知,才知道这条路走对了,不容易!就像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可以说,希有难逢的因缘,绝对不是你每一生得人身都能遇得到的,不容易。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又有机缘闻到净宗,学到《华严》,无比的幸运,无比的希有。如何能落实,真正得受用?一定不要忘记持戒、念佛,念佛就是修定、修慧,定慧都在念佛之中。今天念佛堂念佛的人多,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缺一个,戒定慧,因为没有戒,定慧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效果不彰。戒从哪里学起?一定是从弟子规,从十善业道,然后从三皈、五戒,在家同学学到这些就行了。
因果教育用电视剧最方便,我们的《了凡四训》大概再有一、二个月就可以出炉,诸位同学就能看到,顶多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会大量制成光碟,一共是二十三集,因果教育。希望这个因果教育,每个同学带回家里面去,用这个代替电视的娱乐节目,希望天天看,一遍看完之后重头再看。我过去劝同学们,我那时候是念书,念三百遍,你才真正了解、通达,你会依教奉行。现在这个二十三集的电视剧,希望每个同学你们家里至少要能放一年。我也不讲遍数,每天看,这套片子看一年。到明年我们还有,我们有《太上感应篇》,后年还有《安士全书》,还有《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都非常好,有益於我们的身心。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一七卷) 2006/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第三段,偈颂最后一首看起。第三段是「就坐禅观」,最后一首: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在这七首偈颂里面,我们看到前面四首讲修行方便,都是属於戒律。五、六两首这是正修,第五首行门,是禅定,第六首解门,是智慧。诸位从这个地方你就能体会到,这七首颂里头,把整个佛法的修学全都说出来了,戒定慧三学。方便是戒,「修行於定」是禅定,「若修於观」是智慧,戒定慧三学。这是总的原则、纲领,不但释迦牟尼佛如是,过去未来一切诸佛修行证果,教化众生,总不离这个原则。
你要问为什么?佛法告诉我们,这是性德,法尔如是;法尔就是自然而然,它就是这样子的,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的,你要给它想出个理由,你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只要一落在妄想分别执著,真相就隐蔽了;换句话说,你见不到事实真相。这也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现在世间?有理由吗?给诸位说,没有理由,法性法尔如是,这才讲得圆满,讲得究竟。你要说理由,你说个理由,他说个理由,理由可多了,反而把问题搞复杂。本来非常简单,为什么搞得那么复杂?聪明人太多了,每个人都想出一个方式来解说。
今天到末后这首偈,我们要是真正能体会到,就恍然大悟!舍坐,这堂课上完了,腿子放下来,离开讲堂,这堂课上完了。『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这不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说的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你怎么样去想它,怎么样去研究它,都叫做妄想分别执著,不是事实。《金刚经》上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彻底放下,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你要问为什么?戒定慧三学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只要放下万缘,性德自然就现前。所以性德不是修的,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佛教我们修,这是不得已,我们没有见性。没有见性,你就要修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希望在六道里面日子过得好一点。是这么回事!
戒定慧成就了,尤其是慧,达到一定的程度,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时候性德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万德万能、无尽的相好,统统现前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世尊为我们说明的,华藏世界依正庄严;在「往生经」里面,「往生经」就是净土宗的经论,五经一论里面,你看描绘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那是自性法尔圆满的显现,不是人为的。起心动念错了,起心动念就把性德扭曲了,产生变化。性德纯净纯善,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科学家,日本江本博士的实验,究不究竟?不究竟。为什么不究竟?他所实验的没有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无比殊胜的现相,永远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我们实验的人都有妄想分别执著。法性、法相,法性是你见不到的,你所见到的是法相,法相之体就是法性。你看我们一个善的念头,水的结晶就非常善,好看;恶的念头,它现的相就很丑陋。它随著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在变,这就是唯识所变。当我们没有善恶的时候,它是什么现相?好像它这现相也现,没有什么特别好,特别坏,这是什么境界?无明!出不了十法界,不是真正智慧,真正智慧是离妄想分别执著;不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境界在法相里面现不出来。如果实验的人真正能离妄想分别执著,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那么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的相就在那一滴水里面看到了。诸位老同修,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这个叫诸法实相,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你就不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更就不必说,起心动念都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是华严境界。用在十法界有没有障碍?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跟我们在一起,我们三个人也好,四个人也好,各人是各人的境界。你说有两个人境界是相同的吗?没有,决定找不到。到什么时候两个人境界相同?到「以定伏心,究竟无余」那个时候相同,只有究竟果地相同。等觉菩萨接近相同,还是不同,为什么?最后那一品无明没有破,这个无明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前面讲得很多,习气没有断。这个境界六道凡夫没有办法理解的,所以佛讲不可思议。佛这句话很慈悲,你想不想知道佛的境界?你要想知道佛的境界,佛就告诉你,怎么样才能见到?你不要用思想,你不要用言语,你就知道了;你还用思想,还用言语,做不到,你决定达不到。佛这句话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了,听的人呢?听的人会错会了意思。「不可思议是没办法想,没办法说」,我们把意思错会到这边,这是错会了意思。佛讲「如实」,就是诸法实相,怎样见到?不可思,不可以起心动念;不可议,不能分别执著,真相大白!原来就在此地,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法,无不皆是。
这是说「观诸行法」,行法就是十法界;「悉皆散灭」,这什么境界?又回归到一真法界。你要对十法界一切行法有分别、有执著,不肯放下,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散不灭。虽无散灭,但是怎么样?无常。你看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动物,有生老病死;无情的众生,现在讲的植物、矿物,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叫什么?这叫无常。这里头的意思很深,要细心去体会,体会得一分有一分的受用,真实的受用,体会二分有二分的受用,这个受用是真的,这个受用不是假的。
佛法里头所谓法喜充满,孔夫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国从前念书人常常说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他们人生的乐趣,大家很赞叹,很羡慕;而那种境界,你不是颜回,你不是孔子,你体会不到。学颜回、学孔子,在中国古代,孟子学得最像,所以儒家也就用孔孟之道代替它,说孔孟就是说儒家,孟子入孔颜的境界。在佛门里面,一些祖师大德真正做到了戒定慧,也能够达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净土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名词虽然不一样,境界相同,都是离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真的入这个境界,诸佛如来之乐他得到了,这个乐超过孔颜太多了。
我们可以说,孔颜之乐是天道,世间的圣人,诸佛如来之乐,那才达到究竟。你要问为什么我们这样肯定的说?没有别的,你从理论上去想,必然如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尽了,宇宙万物、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众生有感,自然有应。就像一杯水一样,我动个念头,你动个念头,他动个念头,一杯水在这里,水对我的反应,跟对你的反应,跟对他的反应,不一样!同一个处所,一杯水在这个地方,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三个人感的心不一样,它应的境界不一样。这什么回事情?
我还说一桩事情给诸位听听,好像是在一九八二年,圣一老法师。那个时候还年轻,他大概才四十多岁,这三十多年前。他告诉我,中国那时候还没有完全开放,他跟几位同参道友到普陀山潮音洞去拜观音菩萨。听说那个地方感应很显著,到那里去拜,能看到观音菩萨现身。三个出家人,当地还有位官员陪同他们,在洞口拜了半个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很欢喜,同时间、同地点。拜了半个小时之后,那个官员催促他们,时间太久了,应该要离开了。离开之后彼此询问,你看到观音菩萨是什么样子的?圣一法师看到的观音菩萨是戴毗盧帽,身是金色的,毗盧帽就像地藏菩萨戴的帽子一样,金色的。另外一个法师他见到的是白衣观音,就像我们通常塑造的白衣观音像,是彩画的,这个大家很熟悉;还有一位法师看到的是比丘相,就是出家人,出家比丘相。
三个人同时、同处都看到了,不一样。什么原因?都是有感有应,众生有感,菩萨有应。你感的心态不相同,应的相不一样,就跟我讲水实验那个结晶的状况完全相同。同时同处,一万个人起心动念对著这杯水,就有一万种不同的结晶,决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这是江本博士告诉我的,他做了十年的实验,几十万次的实验,他说从来没有发现两个结晶完全相同。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结晶也不相同。为什么?同一个人的念头起心动念不一样!虽是善念,善的程度不相同,所以那个好的结晶,你仔细去观察,大同小异,不完全一样。这就是妄心念念不相同,相似,不相同。到什么时候才相同?如来果地,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这个时候相同,呈现的(所以叫一真)没有变化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所见的完全一样,叫一真。
这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大致的状况,我也是尽我的能力把它说出来。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古以来,潮音洞门口拜观音菩萨的人多少?太多太多了。观音菩萨所示现的相,绝对不会说两个人看到是相同的。就是一个人,像圣一